2019年9月20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直白的鮑爾學會打太極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4957/web/

◆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論文五大疑點,光提告無法釋疑
◆  聯合報黑白集/內心戲沒有票
◆  經濟日報社論/直白的鮑爾學會打太極






經濟日報社論/直白的鮑爾學會打太極


2019-09-20 00:0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聯準會Fed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18日會議決定再降息1碼,符合金融市場與經濟學者的預期。但基於美中貿易戰動向不明,美國經濟數據走向不清,加上決策委員的政策立場益發分歧,因此無論是會後的政策聲明,以及主席鮑爾的記者會談話,都使Fed未來的政策路徑難以捉摸。一貫直白的鮑爾,如今終於學會什麼時候應該和稀泥
首先比較9月與7月底的FOMC會後聲明,只在經濟評估方面略有差異。7月底會議後指出,「雖然家庭支出比今年稍早時回升,但企業固定投資成長卻疲軟」;9月會議後則表示,「雖然家庭支出以強勁的速度增加,但企業固定投資與出口疲軟」。兩次聲明中都強調消費強、投資弱」,但這次對消費用了「強勁(strong)」這個字眼,對企業固定投資則從「成長疲軟」改為「疲軟」,這意味投資已經從成長轉為萎縮。另外,聲明中又加上了「出口疲軟」。Fed對經濟評估有強有弱,既平衡又模糊
鮑爾在記者會上的發言,也未露出一丁點底牌。對貨幣政策走向,他表示,「今天一項決定都沒有」,政策「將在每次會議中決定」;「未來的路徑一部分清楚,一部分較不明確,此刻很難做判斷」。太極推手的火候不弱
另外在十位有投票權的委員之中,仍有二人反對降息,但有一位主張應一次降息2碼;利率預測「點陣圖」也顯示,在17位委員中有七人預測今年還會再降息1碼,五人相信應維持現狀,五人覺得已經降過頭,這都顯示委員們對利率走向的看法相當分歧。以往每當委員們缺乏共識時,通常是由主席來做出暗示,鮑爾此次卻表示「我認為這實屬健康」,顯示鮑爾的閃功絕不一般。
鮑爾自去年主政之初,曾一再保證在對外溝通將使用「直白的英語」。他的世俗化作風贏得不少好評,但也挨了美國總統川普不少罵,吃了市場不少虧。例如他在6月時表示,將在必要時「採取適當行動」,就被市場認為他在暗示將降息,於是帶動美股再創新高;7月底降息後,他又表示這屬於「周期中的政策調整」,這回被市場解讀成「並非持續降息的開始」,導致美股回檔。
川普更是想罵就罵,這次又說:「鮑爾與Fed沒膽識,沒概念,沒遠見。」既然裡外不是人,鮑爾只好選擇沉默是金
鮑爾及Fed決策官員目前的處境的確艱難。美國勞動市場緊俏及消費強勁,服務業表現也優於預期,顯示景氣依然強韌;但製造業已受到美中貿易戰的打擊,8月出現三年來首次萎縮,企業信心也下降;貿易戰導致全球成長減緩,德國經濟正瀕臨衰退,中國工業部門也成長停頓。
美中貿易緊張情勢雖稍有緩解,距離雙方達成協議仍遙遙無期。鮑爾既要為美國經濟「買保單」,又須隨時準備為川普的貿易政策「收爛攤」,因此貨幣政策只能鬆、不能緊。最近發生沙烏地阿拉伯石油設施遭遇攻擊,一度造成國際油價飆漲,更使原本已經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又平添一樁。
面對此情此景,如何對外溝通原本就是一項尷尬的任務。必須點明全球因素對美國成長展望不利,同時又強調美國經濟相對堅實;既要滿足市場對降息的預期,又不會刺激市場反應過頭,要維持平衡就如同走鋼索一般。鮑爾在記者會上的風采也從「談笑風生」,變成了一張「撲克臉」。
基於經濟前景充滿不確定,短期間Fed仍然很難做出明確判斷,只能等待與觀察。既然Fed都不能對未來的政策路徑做出明確的政策指引,金融市場的疑慮自然加深,動盪也可能加劇。
投資人此時可以採取反向的思考模式:Fed降息固然是好事,然而一旦加速降息,卻可能造成災難,因為這預示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升高
用實際的數字來說,今年內若再降1碼,還能算是「買保單」;若再降2碼,Fed便可能是在「收爛攤」了。









聯合報黑白集/內心戲沒有票


2019-09-20 00:4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郭董棄選,韓國瑜表示想拜訪請益,郭辦發言人冷回應。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郭董棄選,藍營好不容易可進行整合韓國瑜表示要拜訪郭台銘,向他請益;馬上遭郭辦發言人冷言以對,說郭董以後會更忙,「不耽誤韓市長選舉時間」。話這麼酸,顯然餘恨未消。
政治從來不是有趣的事,更不是什麼溫馨感人的倫理大戲。但如果政治人物可以不要那麼冷冰冰、火辣辣、酸溜溜,或者始終爾虞我詐,而表現得比較貼近人情一點;至少可讓民眾會心一笑,感受到些許人性。如此,人們對政治的惡感也許能減少許多。
但現在大家看到的,除了政黨惡鬥,都是政治人物莫名其妙的「內心戲」;大家猜了半天謎,也不得其解。例如:這個人不想跟那個人同台,那個人又故意跟這個人錯身而過,最後他們終於相互擁抱的姿態又顯得多麼貓膩。再如,某大老拒當誰的副手,卻語帶玄機地暗示自己有另一種搭配可能。又如,某黨主席自己不去登記連署,卻又蹭別的黨看看別人要不要提名他,然後還自抬身價說要看對方提出什麼條件。
都什麼時代了,怎麼還會有政治人物以為民眾喜歡看這種無聊的個人內心戲?政治是眾人之事,公共事務就請力求公開透明,不要在暗地裡搞小把戲。即使只是政黨內部事務,不然就大大方方地表態,不然就私下努力穿梭協調,最後把菜端上來才算數。
表演個人內心戲,真的賺不到票,只會惹人反感。韓國瑜想要與郭董和解,一時恐成不了事,等做成再來昭告天下吧!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論文五大疑點,光提告無法釋疑


2019-09-20 00:4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倫敦政經學院博士論文,近來爭議不斷。記者杜建重/攝影

蔡英文總統的博士論文近數月來受到質疑,連帶使她是否擁有博士學位也受到關注。一個總統是否擁有博士學位,原非檢驗其是否適任的重要判準,何況蔡英文已快完成一屆的總統任期。問題在,蔡英文曾在大學任教,又自誇其論文深受口試委員激賞,決定給她一點五個博士學位。在這種情況下,博士論文及學位的真偽,即關係她身為總統及教授的誠信甚鉅,沒有含糊以對的空間。
最近接連有兩名博士親赴倫敦政經學院查閱蔡英文當年的論文,一位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台裔經濟系教授林環牆,一位是旅居牛津的經濟史博士徐永泰。兩人均發現,蔡英文留存該校的論文有裝釘太新、缺頁、留有許多手改痕跡等不尋常情況,且借閱規定極為嚴苛,迥異於一般論文的公開透明。儘管蔡英文已對質疑此事的林環牆教授和台大教授賀德芬提出告訴,但論文疑雲越捲越大,已讓倫敦政經學院窮於解釋。蔡英文若無法一一澄清,將使民眾對其誠信留下問號。
綜括外界所提出的種種質疑,蔡英文的博士論文至少有五大疑點亟待釐清。第一,取得博士的期程奇短:根據蔡英文提供的學生紀錄,她於一九八○到八二年間在倫敦政經學院修習法學碩士;然後,自一九八二年到八四年短短兩年即取得該校博士學位,這較一般文法科系的博士修習年限短了許多,除非她念的不是正規學程。馬英九為例,其哈佛博士學位花了五年時間取得,比較像正常的修習年限
第二,這本一度遍尋不獲的論文為何直至近期才補交:倫敦政經學院圖書館目前存有的蔡英文博士論文,是今年六月廿八日提交,因此裝訂極新且直到七月十三日,論文才進入該圖書館的數位檢索系統。可能的原因是,蔡英文博士論文「失蹤」的問題在今年六月遭獨派名嘴質疑,她因而緊急委人向校方提送論文;由於並非原件,才會每頁均殘留明顯的傳真或攝影之陰影,甚至第一章的五到十頁均告缺頁。為什麼卅五年後,出現一本不是卅五年前原版的論文?
第三,何以指導教授的名字諱莫如深:蔡英文的指導教授之一為Micheal Elliott,另兩名指導者則因不明原因不准公開,這是極令人難以理解的事。Micheal Elliott畢業於牛津大學,有無博士學位不詳,但在倫敦政經學院任教期間也只是一名年僅卅多歲的講師,為何能在短短期間指導蔡英文寫完論文?尤其,在蔡英文畢業之同年,他即離開教職,到《經濟學人》雜誌去擔任新聞記者。遺憾的是,他已於二○一六年因病去世,無法再為蔡英文的博士學位作證。
第四,蔡英文的論文為何充滿手改痕跡並缺頁:博士論文通常有嚴格的內容及格式規範,且需呈交數份正式版本供校方及教授留存,否則不會被校方接受。但是,蔡英文新近提交給倫敦政經學院的論文,卻充滿手改痕跡、錯誤拼字及頁數缺損。難道說,當年通過口試後遲未交出的論文,在畢業卅五年後,仍未完成正式版本的校訂
第五,蔡英文回國後先後在政大及東吳任教,兩校難道都未留存其論文和畢業證書影本蔡英文返國後進入政大法律系任教六年,後轉任東吳大學,依理都應該要提交論文及畢業證書供校系審查。這兩校只要翻閱一下檔案庫,即不難找出其博士論文,供各界釋疑;但為何各方要千里迢迢赴英國尋找真相?此外,根據本報聯合知識庫的資料,蔡英文在民國72年(一九八三年)十月廿日刊在聯合報二版的《從我彩視機輸美談反傾銷稅》文章,署名為「倫敦政經學院國際經濟法博士」,這比她正式取得博士又早了近半年。
以蔡政府卡管的標準,上述五大疑點,每一點都讓人疑惑不解。蔡英文的論文為何遲到卅五年才以奇怪的形式回到母校,台灣人民都想知道;試問,政大或東吳能代為釋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