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校長投書/坐視?做事? 教改現場不願面對的真相
◆ 秋行軍蟲防治 政府趕快動起來
◆ 聯合筆記/台籍嫌犯送中 政府對策何在
◆ 極限抵制反統戰的寒蟬效應
◆ 急拆韓粉 只為掩飾蔡反民主
◆ 南韓站哪邊? 文在寅四面楚歌
◆ 統獨互不讓路 攤開地圖說清楚
◆ 漫畫/先斬後辯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台籍嫌犯送中 政府對策何在
2019-06-18 00:38 聯合報 蕭白雪
大陸6月7日以一架包機將94名台籍電信網絡詐騙案嫌犯,從西班牙押解至北京。(新華社)
港府拿著港籍陳姓男子來台殺害女友後返港,我方聲請引渡陳嫌的藉口提出逃犯條例,卻因民眾對大陸法治的不信任,加上授權範圍過大的條文內容,引發眾怒,港府未能及時化解危機,如今反而兩面不是人。
香港民眾對中共法治的不信任,是此次反送中運動引起廣大回響的一大原因;台灣這幾年除李明哲案外,更常見的是一再發生海外台嫌被直接遣送大陸,蔡政府至今未見拿出有效作為因應,如果政府要民眾看看香港的例子,那麼民眾更想知道,蔡政府對台籍嫌犯被遣送大陸的情況,有沒有解決之道。
還記得肯亞案時,當時身為在野黨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指責「北京當局無權代表我方處理涉及台灣人民遣送事宜」;時任民進黨秘書長吳釗燮除提出嚴厲譴責,更要求政府必須立即派員赴中探視,確保人身安全無虞,並交涉立即釋放遭拘押之國人,也向中方提出嚴正警告,不得再有類似事件發生。
當時綠營立委批法務部「喪權辱國」並拍桌辱罵執政官員,如今檢視蔡政府上任後的情況,除讓人見識到政治人物換位子換腦袋的無差異性外,民眾或許更想知道,當國人被遣送至大陸後,蔡政府有什麼作為可確保國人應有的人權,甚至如何避免國人被送往大陸關押。
政治人物斥罵對岸蠻橫、破壞法治精神很容易,但肯亞案後類似情況一再發生,相關部會只能如例稿式地發聲明表示遺憾,盼對岸遵守兩岸共打協議,尊重我方司法管轄權。
只是,無法迴避的是,根據官方資料,台籍海外詐嫌遭遣送至大陸已逾六百人,這還不包括因毒品或在陸犯案等其他被關押在大陸的台籍嫌犯。蔡政府上台後可曾提出什麼有效方法、手段確保台灣人民權益?又曾提出何種有效方案,足以遏止台籍海外詐嫌被遣送至大陸的情況再發生?
香港人的擔憂,透過這陣子的行動傳遞到全球;台灣人的擔憂,蔡政府除嚴詞批評對岸外,能否提出有效對策,讓民眾免於恐懼,才是執政者應有的作為。
高中校長投書/坐視?做事? 教改現場不願面對的真相
2019-06-18 00:43 聯合報 王延煌/高中校長(彰化市)
12年國教5年前上路,希望減輕升學壓力,但愈來愈多家長讓孩子補習考私立國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少子女化浪潮下,就讀私立國中的比率卻節節高升。教師團體認為這是十二年國教造成的「國中聯考復辟」,政府官員表示這不必然與教育改革有關,而是私校辦學特色吸引家長。確實難有定論,但從幾項觀察指標可見端倪。
觀察一:私中學生占比十年成長百分之五十
九十七學年度就讀私立國中的比率為九點一%,一○一學年度十點三%(首度突破百分之十),一○三學年度是十一點七四%,到了一○七學年度則為十三點六%,十年成長百分之五十。一百年元旦總統文告宣示一○三年實施十二年國教,原訂一○七學年度實施十二年國教新課綱。關鍵時間點的成長速率變化,在人口負成長、經濟成長遲滯的情形下,沒有教育政策或升學制度的影響因素在其中嗎?
觀察二:國中體育班五年成長近兩成
一○二學年度設有國中體育班共有三一一校、一八,九○六位學生,到了一○六學年度則有三七三校(成長兩成,占總校數五十點二%)、二二,一二二位學生(成長十七%);同期間,國小體育班人數從七,九一八人降為七,七三五人,高中職校數只增加六校,從一四一校增為一四七校。這或許可解釋為國中體育發展活絡,但不成比例且無連貫性的三級體育,為何僅僅國中階段快速成長呢?真的沒有其他非體育相關因素介入嗎?
觀察三:七成國小生補習考私中
根據調查,國中小超過七成的學生在補習,國小約六十七%的學生在準備考私立國中,造就每年春節過後就是明星私中國中部招生大會考的熱季。單一學校動輒數千位國小學生應考,錄取率通常低於兩成,家長仍然趨之若鶩。國小也常將考上私中的榜單當成辦學績效,大肆宣傳。家長寧願捨棄就近入學公立國中,轉而前進私中,背後的原因,難道只是勤管嚴教、重視品德教育、具備特色課程嗎?
具備普世價值的教育理念理應無國界、無公私之分,但公立國中嚴禁「能力編班」,私中則可在私校法的特定條件下公然考試,採行「能力分校」。論者無意挑戰國民教育法第十二條國民中小學應實施「常態編班」的規定,而是想要知道,標榜有教無類的常態編班教育理念若是王道與正義,難道可以「班校有分」、「公私有別」?公立國中為了生存,只好另謀出路,各種藝才班、體育班、資優教育方案等紛紛出籠。我們的教育政策迫使公立學校更靈活、更彈性,卻讓學生看到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非理性教育現場。值得嗎?決策者要坐視還是要做事,存乎一心。
秋行軍蟲防治 政府趕快動起來
2019-06-18 00:45 聯合報 楊永年/成功大學科技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台南市)
苗栗大湖出現秋行軍蟲成蟲。圖/農委會提供
一、政府首長不重視:雖然在各縣市已發現多起秋行軍蟲案例;或者,這已經是全國性的防疫問題,雖有政府副首長出面說明簡單疫情,卻未形成具體防治政策。雖有零星縣市首長表達對該議題的重視,卻因專業與資源不足,難以發揮具體成效。這代表政府首長並不重視,由於首長不重視,許多有形或無形行政資源,就無法有效動員。所謂的防治成效,當然就會大打折扣。
二、防疫資訊專區不夠友善:雖然農委會動植物防檢局已設置秋行軍蟲資訊專區,也有許多基本資訊或知識的提供。不過,資訊提供的方式並不夠友善。如果和非洲豬瘟專區對比,就可發現秋行軍蟲資訊專區還有許多精進空間。包括資訊內容、表現方式,以及連結管道等。因為防疫政策(資訊)內涵除了和秋行軍蟲生物專業領域有關,也和跨領域之農業相關政策管理議題有關。但這問題也和以下因素有關。
三、防治政策不明:據媒體報導,目前並無根治方法,主要防治方式包括火攻、噴藥、強制移除等。不論用何種方式進行防治,均需投注人力、經費或其他相關資源。再者,不論用那種防治技術或方式,都可能存在不同問題。例如,噴藥可能產生抗藥性,或也可能造成人體傷害;火攻亦可能造成空汙或公共安全問題;引進秋行軍蟲天敵也許可行,但會否造成外來種入侵也是另個問題。農政單位雖已有警覺,卻因首長不夠重視,導致防治政策不明,防治資源難以匯整,也難以發揮應有的成效。
四、整合無力:由於首長不重視,也沒有形成相關整合性政策,間接或直接使得秋行軍蟲防治資源整合無力。合理的論述是,秋行軍蟲防治不應只是防檢局的「業務」。它同時涉及農糧、研發、災損補償等農委會與教研相關部門,甚至如何教導農民因應秋行軍蟲入侵等,都相當重要。所以又和跨部會、跨政府層級,甚至與非營利組織有關。重點在於,面對秋行軍蟲防治,首長必須出面,才能整合相關資源。
秋行軍蟲固然可怕,但如果政府能在短時間形成明確防治政策,同時整合相關資源,即便難以根治,卻可以遏阻災情進一步擴散。而這正是政府存在的理由,而我們最不想看到的情形是,因為政府失靈導致疫情擴大或難以收拾。
極限抵制反統戰的寒蟬效應
2019-06-18 00:23 聯合報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新北市)
海峽論壇「2019海峽職工論壇」,正在福建省廈門市舉行。 記者賴錦宏/攝影
正在福建舉行的海峽論壇,一向被認為是具民間性、草根性、廣泛性的兩岸社會交流平台。但本屆論壇在民進黨當局極限抵制下減損其統戰宣傳效果,並運用中央執政優勢嚇阻產生「反統戰」的寒蟬效應,藉此邊緣化論壇的影響力。
首先,降低國共政黨交流規模。民進黨當局曾提出從未接受「九二共識」,且標籤化「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強調政府談判模式及在兩岸互動的民主防衛機制。一旦論壇觸及「兩制台灣方案」的民主協商,且因近日香港爆發反送中大規模遊行示威事件,國民黨陷入進退維谷境地。若大陣仗率領黨務主管出席,恐被綠營抹紅;若因恐嚇、抹紅而不前,恐被批評為不具政治擔當。為降低政治風險,國民黨副主席曾永權雖未被延長管制,但仍將行程單純化壓縮到僅一天與會。
其次,泛藍地方執政聯盟難以發揮「地方包圍中央」效應,反為民進黨嚇阻作用而退縮。民進黨政府不但警告團體若參加涉及消滅中華民國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民主協商」等迎合統戰活動,將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從事妨害國家安全或利益之活動」,且強烈表達「不樂見」地方政府派員出席參與論壇。
原本台北市及多數泛藍執政縣市預計參與,然在陸委會強力勸戒及嚴審申請,台中、高雄、雲林、花蓮以公務繁忙或正值會議期間,表示無法出席。最後僅剩台北市由副市長出席,金門、連江、澎湖三個離島縣由縣長出席。泛藍執政聯盟未具一致性集體行動,不易發揮地方反制中央作用,進而爭奪兩岸關係主導權。
再者,青年論壇流於同溫層及辦理時間適當性問題。大陸當局對台政策轉向經濟社會融合途徑,由倡議「三中一青」(中小企業、中下階層、中南部及青年)深化為「一代一線」(青年及基層)。論壇重視對台青年工作,宣稱首次參加台灣民眾占四十%,青年占五十%。然同時又傳出主辦方請求赴陸台青協助動員參與,青年論壇被批評流於「同溫層」,出席者包括台青、台商子弟,或青年交流組織幹部。同時辦理時間並非十分恰當,大部分大學及高中同學仍未放暑假,且部分高中生尚在準備指考無法參與。
最後,民進黨當局祭出懲罰性處分產生寒蟬效應,降低統戰宣傳效果。這次參與人員趨於低調,降低論壇媒體能見度。近月來陸委會、內政部陸續開罰台灣青年三十名,這些青年到廈門市海倉區擔任社區主任助理員,遭開罰新台幣十萬元。陸委會已一再示警,故海峽論壇參與者趨於低調,避免在媒體高調曝光。
海峽論壇已成為大陸當局釋放重要對台政策平台,例如去年強調對台卅一項措施及福建提出惠台措施,但也存在未能具體落實情況。例如第七屆論壇福建省提出福建自貿試驗區有關海關、檢驗檢疫、金融、旅遊方面促進閩台交流合作的「政策紅包」;第八屆論壇大會「積極支持大陸台資企業轉型升級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促進兩岸產業融合發展」的承諾。論壇所提建議理應建立執行機制,避免口惠而實不至。
急拆韓粉 只為掩飾蔡反民主
2019-06-18 00:26 聯合報 邱子安/獨立研究者(新北市)
韓粉15日下午在雲林縣斗六人文公園為高雄市長韓國瑜舉辦全台第三場大型造勢。 記者李京昇/攝影
韓國瑜無疑是當今政壇上升的一顆新星,其極佳的鏡頭緣,直指蔡執政以來人民的不滿。偏偏就有一群人把這種現象當作什麼稀奇古怪的異事,在各種時論時評上總愛深度「分析」、「拆解」韓粉現象,不肯接受各種政治人物都有支持者。
都有哪些原因呢?不外乎是說韓有中國境外網軍操作、韓粉有威權性格懷舊情懷、新媒體短線化的操作…總之,從身分、資格、心態上打擊對手,指對手根本沒有民主素養,不夠格享受民主,專注在貼政敵反民主的標籤。因此,賴清德身上那套「違反黨內默契=反民主」的修辭,套在在韓國瑜身上就變成「違反台灣共識=反民主」,只要確認為政敵,就任意調度深化民主的字眼攻擊。
蔡英文自居民主正教,韓、賴都被視為異端。這有如正教徒和異端,蔡政府和政治啦啦隊自以為義,認為自己是本土、進步的民主政權唯一化身,但其施政並沒有提供太多信心,所以藉由指控主要挑戰者反本土、反進步、反民主,將對手定調為異端。當對手全因異教徒的罪名統統倒下,就是蔡英文權傾一刻屹立不搖之時。
這種操作,需要看似有公共知識分子姿態的親綠學者和網紅們來圍事。什麼參與討黨產的、救扁的律師、以前挺柯後來毀柯的名嘴、社運分子、新媒體自媒體內容產製者,或是受到獨立機關職位酬庸、文化部預算補助等各式各樣攏絡,或期待即將被攏絡,於是紛紛加入「解釋韓粉」之列。彷彿愈把對施政失望、期待政黨輪替,生搬硬套成權威復辟、民主反挫,就愈能掩飾蔡英文與蔡政府封殺言論自由(聽說叫做打擊假訊息)之惡、侵害獨立機關之惡、逃避黨內初選之惡。
天下苦蔡已久,韓粉的現象,可以說是一人高呼、萬民擁戴,有足夠民主意識的國民,不會被各種威脅恐嚇說詞壓迫,人民深知沒有政黨輪替的可能,民主不會成長。急於「解釋韓粉」的各路政治啦啦隊,反而應該自問,是什麼神祕的力量禁錮了自己本該澄明的雙眼,看不出蔡英文的反民主?
南韓站哪邊? 文在寅四面楚歌
2019-06-18 00:27 聯合報 劉順達/教(台北市)
南韓總統文在寅(右)。 (美聯社)
首先,美國的壓力有增無減。從國務院至駐韓大使連袂放錄音帶般,要求南韓對加入「印太戰略」、反華為陣營及改善日韓關係等,清楚表態。似乎告訴文在寅,大阪G20結束後,川普訪問首爾時要擺出這些菜單。
其次,金正恩對前總統金大中夫人李姬鎬逝世哀悼,特派其妹金與正到板門店送花致文,但對「文金會」未有任何暗示,讓青瓦台頗為失望。新任統一部長也打臉文在寅「近期舉行會晤」可能性不大。
北韓透過《勞動新聞》等媒體,不斷放出先落實《板門店宣言》與《平壤宣言》的各項合作與交流協議,不要聽從美國而搖擺,在在告訴南韓,先「兩韓經濟」,後「美國棄核」。
前由歐巴馬總統撮合的日韓關係,可惜在文在寅上台後打破。文在寅「否定」朴槿惠與安倍晉三簽訂的慰安婦協議等,讓安倍和日本政府極為不悅,安倍數次向川普「告狀」。至今,改善日韓關係渺茫。
為了華為問題,近來中共也掐住南韓脖子。如果南韓依照美國要求「反華為」,那麼難保不會發生第二個「薩德」報復,拖垮南韓經濟,甚至無法喬定習近平訪韓事宜。
此刻,國人要關注朝鮮半島的不安,與兩岸關係息息相關的事實。
統獨互不讓路 攤開地圖說清楚
2019-06-18 00:24 聯合報 王之相/南開科大副教授(投縣草屯)
台灣民政府位在桃園龜山的中央會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香港一場反送中,把隔海的台灣政局震盪出更複雜迷離的亂勢。中華民國、台灣獨立、一國兩制、兩個中國、(反)九二共識,在台灣這個小島上摻合成極端違和的一杯雞尾酒,但各方也只能眼睜睜地瞪著這杯中的夢幻,回不去也喝不下。
不過,隨著中美衝突的日益加劇,以及蔡政府有意聯美(日)抗中政策的火上加油,倒是有一股政治力量越來越充滿能量,那就是早被台北諸高級政團及媒體所遺忘的台灣民政府。台灣民政府的全名是「美國州政府台灣民政府」,即便地位接近於美國內華達州的拉斯維加斯政府,但由於美中似乎越來越有機會開戰,屆時台灣可能真的一夕之間變成由美國來管轄,至少在南投縣的十字路口不時可以看見這批有心人搖旗吶喊,一些成員轎車也沿路廣播呼籲大家趕辦民政府「護照」,登山步道的草棚下也可看見人們三三兩兩熱烈討論美日對台友善之風吹草動,一有好消息甚至爆出歡呼。相對而言,台灣民政府不是雜味互斥的雞尾酒,它的內容毫不囉嗦、自成一格,也邏輯單純。
模糊的「維持現狀」曾經是台灣政局的安定基石,而今大家都很積極地「不滿現狀」,至於跨越現狀之後的未來,則比模糊的維持現狀更加模糊。
除了投靠美國之台灣民政府的簡單邏輯外,台灣目前各方陣營的未來之所以模糊不清,就是因為從意圖到未來之間的邏輯太複雜,變數太多而無法一口氣說清楚。如果大家都肯攤開自己的地圖,呈現各方未來路徑的眾多依賴與假設,當前看似水火不容的立場對立,不知會不會稍微緩和一些,因為你未來的路難走、我未來的路也同樣難走,絕不像台灣民政府偷換車牌這麼快意。
就算我「讓你走」,你也未必走得通;就算你「讓我走」,我也未必走得通。實況一如陳淑樺的歌:如果你的生命注定無法停止追逐,我也只能為你祝福。而今,大家都以賭氣表態「不讓你走」來刷存在感,同時大家對於自己打算要走的未來之路也都很心虛;於此,各政治菁英都很不負責。
請攤開地圖,告訴我你們可以、可能走到哪裡,共用一張地圖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