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2日 星期二

【重磅快評】只會「改革別人」的蔡總統

◆  【名家觀點】罷工預告期立法 時機未到
◆  【重磅快評】戳破沈榮津算計 盧秀燕得提防回馬槍
◆  【即時短評】酒駕算殺人?法務部勿讓民氣成空氣
◆  【重磅快評】國民黨初選 割喉割到斷?
◆  【重磅快評】只會「改革別人」的蔡總統

◆  【重磅快評】韓冰世堅只互贈禮? 莫忘其中「世間情」







【重磅快評】只會「改革別人」的蔡總統


2019-02-12 09:17 聯合報  主筆室
蔡英文。本報資料照片

中華民國歷史上,至今大概沒有比蔡英文更愛自詡「改革」的總統了。不過近來的華航機師罷工事件,卻戳破一個不能說的祕密:其實蔡總統真正優於為之的,是「講得一口好改革」。
華航罷工到昨日已經滿四天,蔡總統終於發表了意見,但也是不著邊際的「盼望勞資協商創造三贏」。以總統府幕僚向來對文字與網路輿情的敏感,當然第一時間就會知道,一定有人聯想起民國105年(2016年)面對華航空服員,蔡總統說「若非忍無可忍怎會罷工」;一定有人立刻開始關注總統這次的表態,拿來與民國105年(2016)罷工事件相比較;一定有人對總統連續三天安靜無聲,完全規避此一話題趕到不滿。
儘管明知會挨罵,但為何總統硬是撐到第四天,才出面講了和沒講差不多的廢話?
原因就是,怎麼講都不討好:交通部長林佳龍、桃園市長鄭文燦,分別是黨內派系的中堅人物,面對彼此隱然角力,誰也不好輕易得罪;華航董座何煖軒雖然聲名不佳,但堪稱文官積極向綠營靠攏效忠的典範,不到最後關頭,實在也不宜輕言拔掉祭旗。再說,機師究竟是受薪階級中的貴族,又刻意挑上最繁忙的春節假期發動罷工,社會大眾怨氣不算小到底該站在哪一方比較好,答案還真是傷腦筋
相較之下,上次空服員罷工,剛好處於新政府剛上任,要翦除國營事業「前朝餘孽」的時機空服員露宿街頭對資方抗議,正好給了政府撤換華航高層的正當性。隨著總統喊話「不會讓空服員孤單」,新任何董事長立刻金口一開,宣布對所有要求照單全收。至於談判全面棄守是否合理?華航到底能否真吞得下這些條件?從日後公司又出現翻案,答案可想而知
同樣道理,蔡總統自誇的改革,不管是削減軍公教退休金、民國114年(2025)非核家園、轉型正義清算國民黨等,每一項都符合民進黨的利益,有助其統治基礎如此「改革」反正是痛在別人身上,對本身有利無害,當然是永遠不嫌多但如果被衝擊到的是自己,要割捨本身陣營的利益時,才是真正必須咬緊牙下決心,才是真正見識主事者對改革的誠意有多少
結果,九合一大選慘敗至今,蔡政府的改革,只是換掉行政院長與少數閣員,只是部會首長紛紛搶著扮網紅,只是拿掉招牌其實絲毫不變的民國114年(2025)非核家園。就此來看,面對質疑自己部屬治理華航表現的罷工,還是繼續把頭埋在沙子裡比較好
在冷氣房裡沙發上翹二郎腿,一面喝啤酒一面看電視,如果自稱「鍛鍊身體」,大概沒人會接受。那麼,大張旗鼓清算異己,對自己的問題得過且過,又能夠算是「改革」嗎








【重磅快評】國民黨初選 割喉割到斷?


2019-02-12 10:07 聯合報  主筆室
國民黨新春團拜,黨內太陽全到齊。本報資料照片 記者胡經周/攝影

儘管初選還沒正式開打,國民黨的總統初選,已經瀰漫濃濃的煙硝味。除了初選時程和初選方式的爭議,王金平昨天一席「民國105年(2016)朱立倫說要徵召我,最後新郎不是我」的談話,也讓國民黨上次總統大選的「換柱」話題,再度浮上檯面,預料將成未來國民黨總統初選的引爆點。
從政治角度看,此時拋出這個話題,確實有濃厚的權謀考量談換柱,自然是要喚起黨內深藍族群對朱立倫的惡感說本來要徵召自己,結果朱卻自己上場,用意當然是要凸顯朱立倫爭奪大位的用心口氣看似心平氣和,但出手卻十分精準從政多年的王金平,儘管對民進黨毫無辦法,但面對黨內鬥爭,確實很有一套
但回到事實面,是否真是如此?首先,王金平的說法,算是首次見諸媒體,過去從未聽聞有他「點頭參選」。其次,當洪秀柱以「拋磚引玉」為號召出馬參選時,當時勸進的參選者,除了朱立倫,王金平也在其中,但當時的訊息,始終是王金平「婉拒」。至於後來的「換柱」,由誰上場,由於當事人朱立倫、王金平說法不一,幾乎注定只能成為無頭公案,但從兩人「六次」會面來看,「屢次勸進」固然有之,但王金平點頭是否屬實,也只能各說各話。
回顧民國105年(2016年)國民黨的總統提名,可說是藍營不堪回首的往事。從結果來看,國民黨的慘敗與此有關但若不換柱,現在國民黨是不是會更好,卻也難說。即使連洪秀柱本人,也與朱立倫上演大和解,希望化解這斷爭議。此時挑起這個瘡疤,其用意自然不難理解。
其實不只王金平,過去這段時間,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在被問起初選應不應採全民調時,也屢屢以「換柱」拿來當例子,說明全民調的人選未必符合要求。姑且不論當時的初選,只有洪秀柱一人參與,如今卻有多人競逐,類比根本不倫不類,僅從屢提換柱來看,矛頭一致,用意相同,都是劍指目前民調領先的朱立倫
選舉競爭,理所當然換柱事件是國民黨不堪聞問的過往,若說是「全黨共業」恐怕並不為過為了勝選,不惜把黨內這段往事拿出來當作區分彼此的工具,只能說初選「割喉割到斷」,最後斷的恐怕是整個國民黨吧








【即時短評】酒駕算殺人?法務部勿讓民氣成空氣


2019-02-12 11:26 聯合報  記者何祥裕╱即時報導
警方酒測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經歷無數次酒駕肇事家破人亡的悲劇後,法務部總算接地氣,打算修法將酒駕殺人比照殺人罪科刑,平息民怨的魄力固然值得肯定,但修法恐要更為謹慎,到底是既遂犯才論殺人,還是只要酒測值達0.75 mg/L以上就論殺人,兩者恐有天壤之別,切勿急就章,以免讓處罰酒駕新規定成為空包彈
目前刑法對於酒駕的處罰,以0.25 mg/L為分水嶺,致人於死的處罰是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將來最有可能的修法方向,就是在刑法185-3中增加新項,例如「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零點七五毫克,因而致人於死者,處...」,如果比照殺人,刑度將從三上十下,提高為「死刑、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把酒駕撞死人的刑責,提高到跟殺人罪相同,大家應無疑義;但這樣的修法,恐怕無法平民怨,因為「酒駕是因,肇事致人於死是果」,請問法務部,不先解決「因」,等「果」發生後再重罰有何意義?酒駕撞死人可能幾天發生一次,而酒駕卻是無時不刻存在,「民眾想要的是杜絕酒駕,而不是等著把酒駕害命的人吊死。」
如果法務部將法修成只要酒測值達0.75 mg/L,就論殺人罪,此舉恐破壞法律的安定性與比例原則,相信連法官也判不下去,更何況如此重罪,只憑屢遭質疑的酒測器就能當證據?若得強制送醫抽血是否侵害人權?0.75若是殺人既遂,那被害人呢?若未遂,該判多久?若是論預備犯,只判兩年以下,甚至比原來法條還少了罰金。
酒駕比照殺人修法能得到掌聲,但我們更期待的是,如何從透過修法提高刑度,再搭配車輛沒收、酒精鎖及特殊車牌等強制或行政處分等手段,讓喝酒者不敢開車,甚至連車都沒得開,只要把酒駕給斷了,何愁致人於死一再發生,希望法務部不要畫錯重點,讓民氣變成空氣







【重磅快評】戳破沈榮津算計 盧秀燕得提防回馬槍


2019-02-12 18:32 聯合報  主筆室
經濟部長沈榮津今下午拜會市長盧秀燕,雙方就中火4號機組除役交換意見,但未達成共識,沈行色匆匆離去。記者洪敬浤/攝影


經濟部長沈榮津堪稱劍及履及,春節前他趕著對風電商送出躉售電價大禮,接著繞過彰化縣府對六座風場籌設許可,再拍板核一如期除役,核二及核三不延役,核四不重啟形同宣告民國114年(二○二五年)「自然廢核」,讓蔡總統過了一個開心的農曆春節
春節後開工第二天,沈部長再下鄉拚發電,和台中市盧秀燕討價還價半天,希望地方不要指定台中火力發電廠特定機組除役,保留10部燃煤機組供調度,但全年只運轉9部機組,還說「電是大家要用的」,要求盧市長接受替代方案。
改善台中空汙是盧秀燕的主要政見,上任後兩度在行政院會提出中火最老舊的4號機組除役,其實已經是卑微的請求,原本盧是主張因為其他電廠新燃煤、燃氣機組上線後,中火1至4號燃煤機組都應除役,但考量國家電力調度,最後只要求最老舊的4號機組年底除役,不料,還是被沈榮津打了折扣。
因為領教過沈部長處理風電及核電的功力,盧秀燕很明確表態,就是堅持中火4號機組今年底以前要除役,認為「保留10部機組不安好心」,屆時缺電要火力全開,變成台中市政府要當壞人來阻擋,「民進黨政府怎麼處理核電?就要怎麼處理煤電,不能兩套標準」。
盧市長一語道破沈部長的算計,沈部長在處理核一除役、 核二及核三延役、核四不重啟,可沒有提過什麼替代方案,字字鐵板釘釘,頗有魄力,風電躉售電價給得大方,風場籌設許可發得阿莎力,儼然大部長的架式,沒想到,才過一個農曆年卻為了一個老舊燃煤發機組親自下鄉討價還價,轉眼秒變上市場買菜的老叟,落差也太大了。
沈部長今天沒有達到目標,急匆匆趕車離去,但盧市長可得提防沈部長的回馬槍,要小心沈部長又抬出老招找出很會解釋法令的律師如法炮製以「調度發電機組無涉地方政府的職權」為由,把台中市府踢出中火門外。    
沈榮津處理中火機組調度,表示經濟部以同理心看待市府意見,但「電是大家要用的」,執行上要檢討有沒有空間;但要問的是,沈部長有沒有以同理心看待台中市民的呼吸、市民的肺?停用一部最老舊的機組有那麼難嗎?難道沈部長日後又要說,中部缺電都是因為盧市長堅持老舊4號機除役所致?     





名家觀點/罷工預告期立法 時機未到


2019-02-12 00:55 經濟日報  潘世偉(本文由文化大學勞工關係學系副教授、前勞動部長潘世偉口述

值此新春年節之際,華航機師正式發起罷工行動,再為勞資雙方的癥結捲起千堆雪。由於事涉眾多旅客及相關業者權益,曾受討論但懸而未決的「罷工預告期」議題也隨之浮上檯面,亦有立委甚至有意將此列為新會期的優先法案。
面對突如其來的不便,旅客對於機師罷工的反彈聲浪自然不難理解,但在爭議進行的浪頭上,急於討論罷工預告期是否需要法令明定,則可能隱含罷工爭議是否具正當性,使原先的勞資訴求失焦,也無助於彼此協商文化的確立。
此前,歷經華航空服員罷工事件後,勞動部也確實在監察院要求下邀集各界代表與會討論,考量罷工預告相關制度的可行性,但各方仍意見不一,遲遲未有定論。
在台灣若要取得合法罷工權利,依法必須突破重重難關。首先,須由工會會員「代表大會」表決通過,並且送交主管機關「勞資調解」;倘若調解失敗,還得經過工會會員「罷工投票」,過半同意後才能行使罷工。
《勞資爭議處理法》同時也規定,自來水事業、電力及燃氣供應業、證券期貨與銀行、醫院、通信業等涉及大眾生命安全、國家安全、重大公共利益相關事業,工會必須先與雇主約定「必要服務條款」,否則無法行使罷工。
據此來說,我國法規對於罷工設下的門檻並不算低,在這過程當中,勞資雙方即應積極尋求共識,並且適時協助消費者掌握相關資訊。既然機師工會早在去年8月就已取得罷工權,事態發展理應有跡可循,何以迄今卻仍淪落至魚死網破的局面,才是整起問題的關鍵。
行使罷工是為了打破團體協商的僵局,增加雇主事業營運的阻礙。但與此同時,勞工也並非毫無代價,必須考量整體行動的後座力,例如罷工期間薪俸減少,並且面對各界施予的壓力,以及因為傷害消費者對於企業的信任,旗下員工同受連累等負面影響。
無可諱言,罷工幾乎對誰都沒益處,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極端途徑,究竟需不需要事先預告,當然是可以討論的議題。如果政府企圖在法律中增設強行限制,需要審慎規劃討論,避免勞資協商機制的天秤更加失衡。
個人以為,台灣勞資關係仍在「襁褓期」,需要鼓勵勞資雙方自我建立屬於該產業或企業特性的集體勞資關係機制。在此階段,政府直接立法將會治絲益棼;若須訂定所謂的預告期,則可鼓勵勞資雙方自主協商、訂立於團體協約中。
交通部既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恰可要求交通相關事業單位,若與工會協商,應將此議題納入討論。如此一來,也較符合特定產業需求,避免立法過程因為各方力量競逐,衍生更大爭議,不利於勞資關係發展。
相較於先前「不讓空服員孤單」的說法,如今蔡英文總統似乎已知拿捏分寸,不再多言。政府的角色其實無須直接介入,但須協助勞資雙方在既有框架下誠心協商,促進彼此福祉、保障旅客權益,創造三贏局面。
必須體認的是,勞資拉鋸本來就是各取所需,難讓大家都心滿意足,該如何談妥彼此「雖不滿意但能接受」的折衷結果,考驗著企業經營管理的智慧,卻也未必就得予取予求。這是勞資雙方的功課,也是當前問題的本質,在這緊要關頭的激情之餘,還需要國人多點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