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0日 星期二

名家觀點/債券ETF好處多 應鼓勵投資

名家觀點/債券ETF好處多 應鼓勵投資


2018-11-20 03:23 經濟日報  李沃牆(作者為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李沃牆)

近年來,台灣債券市場在天時、地利及人和下蓬勃發展。根據櫃買中心11月9日最新統計,政府公債發行餘額為5兆5,774.73億元,普通公司債發行餘額為1兆8,126.33億元、轉換公司債發行餘額為1,251.36億元、金融債發行餘額亦高達9,038.81億元、外幣計價國際債則有1,583.65億美元。
其實,除了債券外;截至10月,債券成分ETF更在短短不到二年時間,已有33檔上櫃,規模早已超過2,000億元大關,居亞洲之冠,目前尚有多檔準備上櫃中。據悉,這些債券成分ETF追蹤的指數包括,美國政府短中長公債指數、中國政策金融債指數、產業型公司債指數、新興市場債券指數等;而這些指數成分標的都是債信等級相當高的債券
據統計,全球ETF資產規模在民國94年(2005年)僅4,170億美元,但到民國106年(2017年)已達4.4兆美元,平均每年複合成長率為21%,民國109年(2020年)將可達7.6兆美元。自美國於民國91年(2002年)7月發行第一檔債券ETF迄今,全球發行債券ETF如火如荼。債券ETF具免徵交易稅、交易成本低、流動性佳、風險分散及報酬穩定等優點。銀行及壽險業收取客戶的存款及保費,但在一定的時間內需支付利息及現金分紅;即可藉由投資債券ETF,獲取穩定的資本利得,提供足夠的現金流。
立法院預算中心所公布「108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整體評估報告」指出,台灣超額儲蓄率自民國104年(2015年)以來連三年逾14%;表示每100元的產出中,約有14元儲蓄未被有效運用於資本累積,造成資源閒置,不利於台灣的投資及經濟成長。
台灣超額儲蓄已高達2.5兆元,且企業儲蓄更是家庭儲蓄的二倍;顯示企業有閒置資金,卻存在銀行而不願投資。也因而,本國銀行存款餘額在今年7月底已達38兆3,559億元,創歷史新高紀錄;在銀行放款速度趕不上存款下,國銀所累積的爛頭寸竟有10兆4,866億元。
另從央行公布的第2季資料顯示,台灣金融帳已連續32季淨外流,累計達11.71兆元;金融帳係代表國人與外國人之間金融資產和負債的交易,包括直接投資證券等項目。這意謂大部分台灣人不僅喜好儲蓄,即使投資也是往海外跑。
平情而論,台灣長期處於低利率,投資報酬率偏低,連國外壽險業都嚇走了;聯準會自民國104年(2015年)底開始進入升息循環,至今已八度升息,明後年至少還有四至五次左右的升息。而台灣央行利率已連九凍,在台美利率擴大及美元升值下,恐加速資金外流。
再者,包括勞保、勞退、軍保及公保及退輔等退休基金,長期以來投資績效不彰;加上制度設計缺陷,繳少領多等種種因素而瀕臨破產危機。筆者以為,目前壽險業可運用資金逾23兆元,但海外投資逾15兆元,占可運用資金的六成以上,投資台股尚不及一成。
若能鼓勵壽險業多投資債券ETF,調降其在RBC計算的風險權數,將有益於壽險資金回流。另外,依據銀行法第74條之1規定辦理,商業銀行可投資公債、短期票券、金融債券及國際性或區域性金融組織發行之債券等金融商品。倘能加重在債券ETF的投資,亦可為巨額爛頭寸創造穩定收益。
綜合而言,政府應鼓勵國內機構法人、退休基金,未來開放後的勞退自選平台與一般自然人投資債券ETF;不僅可獲取正常穩定且高於定存的報酬;亦能促進台灣債券ETF市場發展,減緩金融帳持續外流,提振投資及經濟成長,可謂一舉數得。


李沃牆

現職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專長為風險管理、財務工程、財務計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