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9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壯大汽車工業 開放是唯一出路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3515/web/

◆  聯合報社論╱民主黨僅小勝,恐加深川普一意孤行
◆  聯合報黑白集╱台灣最大黨
◆  經濟日報社論/壯大汽車工業 開放是唯一出路






經濟日報社論/壯大汽車工業 開放是唯一出路


2018-11-09 01:0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國內最大汽車製造商國瑞汽車,上個月因應消化庫存和調節產量,總員工3,320人中,有2,900人增加休假天數、減少工時。儘管這些員工休假時,可拿到七成薪資,嚴格來說並不是「無薪假」,但是國瑞汽車實施有薪假,象徵著國內汽車產業的大困境,值得我們關注。
國瑞汽車為日本豐田在台的合資企業,可視為TOYOTA在海外的組裝工廠之一,在民國103年(2014年)極盛時期產量突破20萬台,之後就逐漸下滑,去年產量腰斬為約12萬台的規模。為何國瑞汽車的產量在短短數年內大幅縮水?海內外市場因素皆有
國瑞在民國98年(2009年)開始整車出口到中東,主力車款ALTIS外銷量逐年增加,在民國103年(2014年)顛峰時外銷近十萬台規模。屬於國民車價位的ALTIS,在中東的主要市場是沙烏地阿拉伯的外勞,然而民國103年(2014年)之後的石油價格崩潰,沙國經濟低迷,政府限制外勞人數,使得沙國的國民車市場規模縮水,加上沙國鄰近的TOYOTA土耳其廠的外銷攻勢猛烈,國瑞汽車節節敗退,去年外銷不到四萬台,今年將會跌破三萬。短短不到五年,TOYOTA外銷量減少七萬台,是全盛時期產能的三分之一。
就國內市場而言,近年國產車銷售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困難。在過去十年,進口車的市占率翻倍,從民國98年(2009年)20%到民國106年(2017年)的42%。當台灣境內將近有一半的新車都是進口車時,國產車廠的日子當然難過。然而就常理而言,目前台灣汽車整車進口關稅為17.5%,國產車有明顯的價格優勢,為何進口車可以勢如破竹,壓著國產車打。表面的原因是,這幾年車市流行SUV,而國產車並沒有跟上風潮。以今年前九個月的進口車王來說,就是TOYOTA在台灣沒有生產的休旅車款RAV4
為何TOYOTA不在台生產受歡迎的休旅車,而選擇進口,還要多付出17.5%的進口關稅。這個問題就來到台灣汽車工業的深層問題,台灣國產車廠雖然有關稅保護(以犧牲消費者福祉為代價),但是在全球化的浪潮下,產業規模不經濟的缺陷,日趨嚴重。舉例來說,這個月起TOYOTA的CAMRY車款,除了2L汽油引擎的入門型保留在台生產外,2.5L汽油以及Hybrid引擎車型都改成日本進口,改成進口後的車價只有小漲或者持平。這證明關稅已經無法明顯造成國產車與進口車的價差
國產車與進口車價差的消失,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國產汽車組裝廠的許多零件都要依賴進口,而多數汽車零件進口關稅並不低於整車進口,例如國內沒有生產的安全氣囊關稅是15%。再者,台灣汽車廠的規模偏小,卻要從小型車到大型車樣樣都做,生產效率遠低於他國。
以在沙烏地阿拉伯擊敗國瑞汽車的TOYOTA土耳其廠為例,該廠民國106年(2017年)生產28萬台,只有組裝三種車款,而國瑞汽車民國106年(2017年)生產12萬台,卻組裝四種車款,同時還要生產引擎跟沖壓鈑金等大型零件。簡言之,同樣是TOYOTA工廠,台灣廠的產量不到土耳其廠的一半,但是生產線卻多且複雜,生產效率的劣勢一目了然。
總結來說,國產汽車廠雖然有關稅保護,但在全球化浪潮下,各地汽車廠都朝著專精車種,增加生產效率的方向邁進。相對之下,缺乏自貿協定(FTA)的台灣就相當吃虧像是TOYOTA土耳其廠,憑藉的土耳其、歐盟關稅同盟的優勢,其零件就可以由Toyota的東歐廠無關稅供應,整車也可免稅銷往歐洲各國
在上述的內外銷困境下,我們建議政府,長期而言,類似CPTPP的FTA是台灣汽車工業的重要活路,透過擴大免稅出口市場,才能徹底解決國內市場過小的結構問題。短期而言,政府應該立刻調降汽車零件關稅,讓國產車不僅在國內市場,要出口海外時也能具備價格優勢。但同時政府也應該設定整車關稅調降時間表,讓國內汽車廠面對汽車關稅為零時代將會到來的事實,逼使企業進行調整改善生產效率。根據CPTPP的談判結果,所有參與國的汽車關稅都會調降到零,台灣如果要參與,這是早晚的問題。






聯合報黑白集╱台灣最大黨


2018-11-08 23:5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韓國瑜昨晚在旗山舉辦「高雄三山造勢晚會」第二場,場面熱鬧。網路上討論,現在的最大黨其實是「討厭民進黨」。記者劉學聖/攝影

網路上討論現在誰是「台灣最大黨」。答案既非執政黨,也不是在野的國民黨而是「討厭民進黨。據說,已掀起超越「藍綠白黃橘」的熱潮。
選舉只剩十幾天,民進黨欲振乏力,民調反感度則一直攀高,負面評價恐怕連綠營做夢都想不到。要說是藍營支持者歸隊,卻也未必。以高雄現象而言,前立委孫大千就提醒:支持韓國瑜不代表挺藍,高雄勝利不等於國民黨勝利
國民黨至今拿不出「中心思想」,難怪欠缺吸引力但「討厭民進黨」,倒成了全民共識,如野火燎原。從非藍非綠的中間選民,到主打改革的環保、勞工等社運團體,乃至部分淺綠選民,由衷感受到「討厭民進黨」的召喚。
為何「討厭民進黨」?論執政能力,不僅有北漂議題,不僅墾丁、花東成旅遊重災區,就連台北蛋黃區的東區商圈、師大商圈、公館商圈都陸續傳出關店潮;蔡英文卻好意思說台灣經濟處在二十年來「最好狀態」。
論執政清廉,民進黨用人酬庸的例子就不勝枚舉。君不見,高雄幫當道,陳金德搞垮宜蘭,吳音寧捧出韓國瑜,貪汙的不關,索賄的不抓,該釋憲的不釋憲,搞鬥爭的不換人……。
「討厭民進黨」到底有多旺?只看國安局監控臉書,號稱「了解民意」,即可知民進黨多麼在意「討厭民進黨」的聲勢,即可知蔡英文多麼擔心「詆毀元首」的風潮。「討厭民進黨」的旋風從何而起?不正是民進黨自己製造出來的!








聯合報社論╱民主黨僅小勝,恐加深川普一意孤行


2018-11-08 23:4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美國期中選舉後的記者會,總統川普(左)戰力十足,與CNN記者阿科斯達(右)爭執。(歐新社)

美國期中選舉結果揭曉,民主黨奪回眾議院,並贏回七個州執政權;共和黨雖仍控制參議院,但川普的行政權力必須面對國會的制衡整體而言,美國民眾對川普的傲慢歧視行徑反感,但這股力量沒有強大到幫民主黨釀成大翻盤的海嘯主要是美國的經濟成長仍然強勁,這點支撐了川普
這次選舉是美國幾十年來最分裂、最激情的一次。選前還發生郵包炸彈及猶太會所濫殺事件,對於這樣的政治暴力,總統通常會呼籲國家團結,但川普反而用更偏頗的話來動員自己的群眾。在川普領導下,美國社會愈發分裂,民主政治也愈不正常;過去相對獨立的機構,從國會、到媒體到司法體系都陷入對立。川普成天責罵媒體,彷彿自己是反對黨;民主黨則以為川普已天怒人怨,選舉一定大變天,而擺出將重返執政的自滿驕態。但結果並未如民主黨預期豐碩,這讓川普愈發變本加厲,從他怒罵CNN記者為「人民公敵」,即可見一斑。
這次民主黨雖奪回眾院,但缺少參院的三分之二多數,對川普提出彈劾也難過關。無論如何,民主黨掌控眾院,至少較之先前參眾兩院皆由共和黨主導而放縱川普獨斷獨行,情勢將改觀。過去美國總統皆謹守政治倫理:公布稅務資料、禁止家族牟利、不任命家人出任公職等,川普則置之不理;現在眾議院至少可發動調查,對川普家族在中東的生意是否以私害公,其企業是否仗勢逃稅洗錢等,都有節制作用。
至於民主黨會不會祭出「政治核彈」彈劾川普?在可望出任眾院議長的波洛西眼裡,並不認為新國會彈劾總統是個好主意。過去前共和黨主導的眾議院曾想彈劾柯林頓總統,結果證據不夠充分,民眾觀感不佳,反而促成兩年後柯林頓成功連任;相對的,共和黨眾議院失利,議長金瑞契被趕下台。這也是民主黨這次小勝後,所必須警惕的。選前外界曾預期民主黨會有大勝,結果卻未發生「大海嘯」,只是一波小型「藍色浪潮」,川普反而更得意忘形。
這次民主黨能有斬獲,主要是鼓動女性選民、年輕選民,及非白人選民踴躍投票的結果尤其受到「me too」運動的影響,以及民眾對川普汙辱女性言論之厭惡,無論是女性候選人或女性支持者都有空前的成長這是民主黨重要的斬獲。相對而言,扣除執政黨在期中選舉通常不利的因素,民主黨卻僅獲小勝,共和黨在參議院的席次還增加,可見川普核心支持者之死忠和頑強,不容小覷。
期中選舉後,總統選舉隨之就到。民主黨勝出的,都是地方政治人物,不見全國性政治明星。被稱為「歐巴馬2.0」的德州超級新星歐洛克,仍敗在參議員克魯茲手下。而在上次川普獲勝的搖擺州,共和黨則守住了大半陣地。換言之,川普連任的聲勢仍很強,這是民主黨必須扭轉及克服的難題
再看,未來川普施政須受眾議院阻撓,他會轉趨妥協嗎?以川普的獨斷性格,他不顧一切硬幹到底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而眾議院的易手,更讓他可以把未來的施政不利推給民主黨的杯葛。未來白宮與眾議院之間的僵局,若重演先前預算相持不下逼得聯邦政府關門的戲碼,也不奇怪。
川普已宣布在選後大幅改組內閣,目前司法部長塞辛斯已遭逼退,另外傳出要更換的還包括:國防部長、內政部長、聯合國大使、白宮幕僚長、商務部長、國土安全部長等六人,幅度甚大。如果川普真的決定要走自己的路,他只會任命能忠實執行其指令的人,那麼,未來兩年美國的政策恐將離譜到讓全世界都打冷顫。
不可諱言,民主黨也未必什麼事都跟川普唱反調。尤其,對中國強硬、對台灣友善,已是兩黨少有的共識。如何避免兩岸事務捲入美國的政治亂局,是我國要特別小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