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9日 星期五

酷經濟/新經濟移民法 吸引人才與投資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3515/web/

◆  一生傳奇 永懷焦伯伯
◆  母親投書/醒不來的噩夢… 那一夜 酒駕「殺」了我的孩子
◆  關稅大戰之下 美農民最倒楣?
◆  美中競合 台灣應抓緊機會
◆  輸家選民 造就韓流川普
◆  民主政治的皮 宮廷內鬥的裡
◆  酷經濟/新經濟移民法 吸引人才與投資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酷經濟/新經濟移民法 吸引人才與投資


2018-11-08 23:42 聯合報  林建甫
行政院長賴清德與中華民國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座談,希望讓企業投資台灣、布局全球,使台灣產業更具競爭力。 記者邱德祥/攝影

今年我國的經濟表現,前兩季表現突出,主要受惠於出口及消費。第三季起因為美中貿易戰的陰影及股市的下挫,讓年度成長率破三的希望破滅。
今年第三季的投資,在連五季的衰退後,因半導體設備購置回升,終於小有回升。但其實這幾年來,投資不振、人才不足是台灣最大的問題。依主計總處的統計,民國96至105年(二○○七年至二○一六年)平均投資成長率為零點八%,去年表現更差,投資成長率是負一點二%。外人直接投資(FDI)更是低迷,民國90至99年(二○○一至二○一○年)台灣平均每年FDI淨流入為卅五點四五億美元,民國100至106年(一一至一七年)再降至卅三點二八億美元。去年台灣再降為卅二點五五億美元,是南韓一百七十點五二億美元的五分之一、香港一,○四三點三三億美元的零頭,也比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等國都要差。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投資低迷不是沒錢,而是缺乏投資誘因,今年初主計總處預估國內超額儲蓄將連續五年突破二兆美元,超額儲蓄占國民所得毛額比率將高達十二點四九%,連續六年超過百分之十。
造成投資不振的因素很多,除了結構性的「五缺」問題,環評嚴苛,法規制度跟不上時代,造成國內產業轉型升級緩慢,新創產業培養獨角獸不易,服務業沒有跟世界接軌,金融業無法扮演像匯豐、星展、澳盛的角色其中人才外流,人力不足恐怕是最重要的原因
令人敬重的台積電前董事長張忠謀曾強調,企業轉型升級難度很高,因轉型過程要換很多腦袋、雇用很多人才。然而依照目前國內人口趨勢,今年三月我國高齡人口占比已超過十四%,開始邁入高齡社會;甚者八年後工作年齡人口占比低於全部人口三分之二。去年八月我國總缺工已近廿二萬人,缺工問題將嚴重影響我國未來經濟發展
為因應高齡化及少子化所衍生的人才及人力雙重缺口,國發會最近規畫了《新經濟移民法》專法,將建構更友善移民環境,對於取得永久居留之外國人,提供就業保險、勞工退休金新制,以及相關社會安全保障及生活協助等配套措施。這樣可以積極延攬及補充國家發展所需的人才人力,也希望藉此拉動投資,共同發達經濟。







一生傳奇 永懷焦伯伯


2018-11-09 00:15 聯合報  王伯元/創投業董事長(台北市)
電線電纜大廠華新麗華集團創辦人焦廷標七日辭世。回顧其傳奇一生,少年時期歷經戰爭輾轉來台發展,被視為台灣光復後「企業第一代的草根創業家」。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十一月八日上午,在會議中驚聞焦廷標伯伯過世,頓時不知所以,至哀至慟!
焦伯伯可說是商界傳奇,他少年時即因戰亂而放棄就學,赤手空拳憑藉過人的膽識與精明的生意頭腦,從上海到台灣,從工廠黑手到實業家,一生精采豐富。
人稱「焦師父」的他不但事業有成,而且治家有道。他所創立的華新麗華集團,在各項領域都有很好的成就。我與焦家兄弟們都很熟悉,不論在事業及家庭上都有漂亮的成績單,除了他們的努力,焦伯伯的身教言教也是關鍵。
九○年代時我從美國回台創業,因為佑鈞的關係認識了焦伯伯。由於我對中國文化及歷史非常感興趣,而焦伯伯遍讀中國經典,對於人生時事都有獨到見解;我們常相聚談古論今,成了忘年之交。
當時兩岸初見融冰,每年春天他都會邀集工商界好友組團「江南行」,除欣賞山光水色外,也藉此增進對大陸經濟發展及風土人情的了解。焦伯伯提醒我不要忽視中國的發展,也啟發了我對事業的布局,於公於私,焦伯伯都是我的貴人及恩人。
這幾年他老人家身體不是很好,但還是三不五時找他請益,尤其近年來台灣經濟發展陷入泥沼,不免心中憂煩。和焦伯伯聊聊,除了抒發胸中塊壘,也可得其諍諫,在混亂中更見清明。他也鼓勵我就時事發表文章。五年多前我將一些文章集結成冊,特邀請他作序,焦伯伯慨然應允,為文勉勵。他於我是如父親般慈祥、如摯友般契合的人生導師,能得其賞識,聽其教誨,實三生有幸。
斯人遠矣,但焦師父的傳奇將永留我們後輩心裡;他的堅毅、韌性,認真和智慧,也會成為我們人生的典範及終身學習的目標。焦伯伯一生精采無憾,讓所有人感佩,我們也會永遠懷念這位可敬的長者。









輸家選民 造就韓流川普


2018-11-09 00:04 聯合報  羅至美/台北大學公行系莫內講座教授(台北市)
美國總統川普支持度仍高。 (美聯社)

台美兩地近來的選舉引發關注與熱議,前者是意外出現的韓流會不會改變鐵板綠的高雄?後者是川普主義會不會受到約制?
對於韓流現象,一個普遍的看法認為,韓流得以興起與他誠實直白的語言、自然不矯情的人格特質,透過網路媒體時代的催化行銷,達到了量變轉成質變的選舉效果。這些確實都是重要因素,該繼續問的是:韓流的訴求打動了誰?哪種類型的選民埋單?「又老又窮」與「北漂」無疑是最主要的客群。
高雄廿年來人口持續外流的事實,從國內主政者的角度而言,其實是難以理解的。過去廿年中,在民進黨執政年代,高雄是中央資源關愛的最多的縣市。在國民黨執政年代,高雄也同樣因肩負反清復明的任務而備受資源與財政上的厚待。因此國內的分配政治無法解釋它為何變得又老又窮,北漂持續一代接著一代。
從國際經濟結構的變化來看,過去廿年是全球化變遷最快速的時代,而高雄在這一波全球化的浪潮中,沒有出現所謂的「贏家產業」,撐起高雄的區域經濟,而原有的重工業產業優勢,則在全球化的競爭下,被後進者追上與超越。
反觀台中市,在這廿年中建立起的精密機械工業園區,以數十家隱形冠軍的中小企業,受益於全球化競爭的市場擴大商機,提供成長性的就業基本盤,帶動整個地區經濟從製造業到服務業的就業生態鏈,造就台中人口得以因就業機會而持續成長,並於去年超越高雄成為全台第二大城市
就此意義觀察,韓流的支持者與川普的支持者來自選舉市場中的同一光譜俱是所謂全球化下的輸家選民。這些鏽帶區選民對經濟現狀的無力、不滿與拒絕,使得他們渴望(也極可能是唯一的機會),從非傳統、非建制派的候選人的出線,改變他們的經濟困境,找回他們的經濟未來。
對於這群抱持最後一搏的經濟理性選民而言,候選人在道德上是否完美、言語上是否得體、政治顏色上是否正確,都是次要,重要的是他的訴求是否真的能打破選民個人的經濟困境、改變不利的經濟現狀?以及他所呈現出的人格特質是否能被相信他能說到做到?能言行一致?
從川普上任後主打的一連串反全球化的政策,以及剛揭曉的美國期中選舉結果來看(對川普而言並不是太差的結果),支持他的全球化輸家選民確實感覺到期待被滿足,看到經濟現狀有在改變的證據
四年前在民意論壇,筆者曾經寫過「全球貧窮革命 青年世代怨恨投票」一文,說明貧富差距日益擴大、分配正義日益惡化對民主政治的影響。四年過去了,政黨輪替了,全球化贏家與輸家選民的分配正義問題不但未解,反趨嚴重,民粹政治因此從個別走向全面,從區域性變成全球性的現象,這是經濟與金融全球化所造就出的政治全球化現象。






全球貧窮革命 年輕世代「怨恨投票」
聯合報╱羅至美/台北大學公行系教授(台北市)
2014.12.03 01:58 am

民國103年(二○一四年)五月,歐洲議會選舉,訴求反經濟整合的民粹極右派政黨在法、英等成熟民主國家取得第一高票。九月,蘇格蘭獨立公投,訴求改變的蘇格蘭獨派聲勢一度領先。十一月台灣九合一選舉,執政黨出現大出民調專家意外的崩壞。
以上三項選舉性質不同、地點不同、選舉議題不同,但相同的都是出現世代分裂投票
在歐洲一直都是政治邊緣力量的民粹極右政黨與蘇格蘭獨立派,為何一夕之間崛起成為另一種主流?同樣地,在這次台灣地方選舉中,許多向來被看好的執政縣市為何出人意外地一夕變天?
年輕世代的投票行為改變了選舉生態是一種普遍而方便的解釋,然而,為何年輕世代的投票在民國101年(二○一二年)法國的總統大選與台灣的總統大選,沒有出現這樣驚人的力量?為何年輕世代的執政黨候選人,面對在野陣營上一世代候選人時同樣落敗?更令執政者困惑的是:為何經濟成長率在好轉,失業率在下降(如台灣),就業率接近歷史新高(如英國),青年世代依然憤怒?
因為勞工/工作貧窮與青年貧窮的現象,被這些成長、就業數據隱藏起來根據英國Joseph Rowntree Foundation調查,以所得低於全國平均薪資六成作為相對貧窮的定義來觀察,過去十年間,英國廿五歲以下貧窮比例大幅增加,三分之二的失業人口進入就業市場的工作為低薪無保障工作,而他們的薪資則低於生活所需的必要薪資水準,因此經濟復甦、低失業的真相其實是仍然有很多人陷於貧窮而勞工/工作貧窮人數則與失業人數一樣多,高達四成的就業人口,包括許多傳統定義下的中產階級,是活在就業貧窮狀態。很多在路上穿著光鮮亮麗的上班男女,其實是你我想像不到的薪資貧窮階級。因此,包裹了低薪工作的經濟成長率與就業率,不再是衡量經濟生活觀察指標
為何工作不再是脫離貧窮的答案?因為缺乏保障與低薪的工作、因為高房價與高物價。缺乏保障與低薪的工作是經濟全球化之下,勞動價值受到貶抑、資本家價值得到提升的產物;高房價與高物價則是金融全球化下,全球熱錢投機流動的結果,造成的是資產階級的財富累積遠遠超過薪資所得的累積速度當個人的才能不再是階級流動的途徑,而是資本與資產的擁有,教育就不再是可以令人振奮的故事。當中產階級的陷落與年輕世代的低薪成為普遍現象,抗議投票(vote of protest)與怨恨投票(vote of resent)就會在全球大大小小不同的選舉中不斷出現
經濟與金融全球化造成的貧富差距擴大並非今日才有的現象。廿世紀初,因貧富差距過大而導致社會革命與戰爭,最終造成第一波全球化的終止,即為一例;而這些歷史上的發展則為十九世紀馬克思的資本論所預期
皮凱提的廿一世紀資本論,則提供了從蘇格蘭到台北、從歐洲到台灣,為何薪資階級與青年階級都出現抗議投票與怨恨投票的答案世代差異投票反映了階級投票的本質。有了這樣的理解,對執政黨而言的好消息是,學理上抗議投票與怨恨投票屬於短期、可變動的理性投票行為;壞消息則是,低薪、高房價問題是執政黨已嘗試處理、但至今仍無法有效回應的政策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