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抓住電動車產業契機
2018-10-19 02:51 經濟日報 施振榮(作者是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過去我曾在專欄上以「電動車,台灣下一個電腦業!」為題,提及電動車產業未來將會改變傳統汽車產業的生態,未來電動車零組件可能會出現類似個人電腦產業的發展趨勢,在此趨勢下將會為台灣業者帶來新契機,供應全球市場所需,因此台灣電動車產業應掌握此機會。
個人觀察,如同電腦與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當年也是逐漸由垂直整合走向垂直分工的產業生態,且在產業典範轉移的過程,台灣的創業精神、速度、彈性及成本等優勢,將在未來電動車產業的全球分工中,促進生態的發展,台灣也將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只不過相較於電腦及半導體產業,預期汽車產業未來將會朝此方向發展,產業規模會更大,但轉變的速度會較慢,也需要較長時間,但明顯將帶來更多的新機會。例如全球電動車大廠Tesla積極布局電動車產業,台灣如今已是Tesla電動車零組件的重要供應商,未來也將繼續扮演重要的角色。
對於電動車產業的未來發展,「自駕電動車」將是最重要的發展趨勢,因此台灣有必要及早布局。至於台灣發展自駕電動車產業的模式,由於台灣市場規模有限,主要的發展策略可成為全球自駕電動車業者的零組件及電子次系統供應商。其次,政府應政策引導,在台灣開發整車系統以示範為主,目標在把整車系統+零組件整套輸出,在海外市場當地找合作的廠商共創價值。
自駕電動車產業在海外市場的發展策略一定要「當地化」,與在地業者攜手,在市場當地生產,發展在地的汽車工業,並就近服務客戶,自駕電動車的新產業生態發展可期。
很重要的是,傳統汽車業者也要加速推動轉型發展,只不過既有的車商恐怕思維改變不易,加上會與現有傳統汽車的業務產生衝突,加上發展自駕電動車需要新核心能力,傳統車商投入此領域也面臨許多新挑戰,因此台灣在自駕電動車系統及電子零組件領域具有優勢。
加上台灣業者目前已掌握許多汽車關鍵零組件+電動自駕系統+電子零組件+整車系統設計等能力,且台灣雖小,但台灣的交通環境相對複雜,發展出來的自駕電動車技術將更能滿足各種市場的不同需求。
此外,未來自駕電動車的商業模式,可能會由過去傳統的賣車轉向朝共享經濟發展,未來不用自己買車,只要跟電動車的營運公司租用即可,將徹底改變消費習性,在變化中,相信台灣有機會做出更多貢獻。
自駕電動車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台灣需要有環境及舞台來練兵,建構未來的新核心能力,不過這需要時間培養,也要建構未來新的商業模式,需要政府政策上提供環境才能掌握未來的新機會。
建議政府在政策上應提供初期市場,例如地方政府的公眾運輸服務及公務體系的用車,可率先導入自駕電動車,同時也提供示範場域,試驗各種創新服務。當然新生態也要兼顧利害相關者的利益平衡,政府策略性支持,台灣才能在競爭中面對挑戰,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