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9日 星期五

名家觀點/治空汙...趕快實施碳權

名家觀點/治空汙...趕快實施碳權


2017-12-29 02:47經濟日報 李沃牆(作者是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台灣空汙嚴重,已達足以致命危機,昨天又有抗議活動,彰化縣和美鎮民集結在台中火力發電廠前抗議;但政府卻無良策,未能對症下藥。如今,改善空汙儼然淪為一場「空汙政治秀」。
其一,行政院發言人曾直指主要汙染源來自境外,劍指中國大陸,卻遭打臉。因環保署數據顯示,境內PM2.5來源包括境內的固定工業源、移動源及其他汙染源(含大陸)約都各占三分之一。其二,行政院擬運用「空汙基金」中隨油徵收的空汙費,每年提撥20%給地方政府;高雄市卻將這筆基金,讓民眾在冬季免費搭乘大眾運輸,進而引發諸多議論。
殊不知,中國大陸近幾年深受霧霾所害,已大力著手於減排及防治,近日國內媒體對於昆山、珠海市祭出限產令多有報導,就是其中的一環。
中國大陸原是每年排碳量最大國家,累積排碳量超英趕美,為全球之最。但自民國102年(2013年)啟動北京、上海、重慶等七個碳交易試點,並配合實施「溫室氣體減量揭露」、「查證機構規範」、「配額制度」和「抵換制度」,擬針對石油、化學、建築、有色金屬、鋼鐵、造紙及能源、航空等八大產業嚴加控管
民國104年(2015年)9月,中美兩國元首發表中美元首氣候變遷聯合聲明」,提出啟動全國碳交易時間及範圍。除此,更力推綠色經濟及綠色金融,如民國105年(2016年)9月在杭州舉辦的G20峰會中,將綠色金融引入議程,並成立綠色金融研究小組。國際金融數據提供商Dealogic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的綠色債券發行量已達195.46億美元,占全球綠色債券發行量的44%,居全球第一。
中國大陸實施減碳成效顯著,截至民國106年(2017年)9月,試點累計配額成交量達1.97億噸CO2當量,約人民幣45億元,碳排放總量及強度明顯雙降。
發改委已宣布啟動全大陸統一的碳交易市場,規模可達人民幣2,000億元。未來,中國大陸的碳市場將超越歐盟,成為全球最大。尤有進者,中國大陸第一部專門的綠色稅制單行稅法─《環保護稅法》將於民國107年(2018年)元旦起實施。
台灣碳交易進程牛步化,雖於民國104年及105年(2015及2016年)分別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辦法」及「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登錄管理辦法」,但「碳排放額度核配交易辦法」仍在規劃中,能否於民國114年(2025年)實施,尚有許多疑慮待解決。一、實質排碳的查驗、登錄、確認機制是否有具公信力的單位執行;如何預防企業作弊或進行無意義投資來抵換碳權,亦需嚴格規範;二、企業的碳排放上限宜及早訂定,才能進行有效的總量目標管制。三、碳交易包括碳排放權及其衍生性商品的交易及投資,其登錄、額度、移轉等,也需要交易帳戶來進行碳權移轉;金融監理單位管理是否能有效配合。四、檢視國內相關的法規及制度,是否能與國際接軌。
為了減碳,已有40個國家及20個地方政府實施排放交易機制或碳稅;不僅中國大陸、鄰近的南韓亦於民國104年(2015年)實施碳交易;新加坡計劃從民國108年(2019年)起課徵碳稅,成為東南亞第一個推動的國家,台灣追趕不及。
平心而論,碳權、碳交易實施不僅有利於企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緩和全球氣候變遷,亦可帶動綠能技術、綠色能源及綠色融資等綠色金融的發展選票可貴、生命無價,與其撒錢、不如實施碳權,不知政府及立委諸公可有此遠見。


李沃牆

現職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專長為風險管理、財務工程、財務計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