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日 星期六

經濟/年改後遺症多 前瞻更需三思

.聯合報社論..香港的特殊性,北京應給予特殊尊重
.聯合報黑白集.「翻轉民意」的絕招
.經濟日報社論.年改後遺症多 前瞻更需三思









經濟/年改後遺症多 前瞻更需三思


2017-07-01 02:0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年金改革朝野進行表決,最後三讀通過「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法案」;十八趴二年歸零,領一次退休金者則分六年降到六趴。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陳柏亨/攝影


民進黨控制的立法院三讀通過「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等年金改革法案,18%優存利率將在兩年歸零,所得替代率十年降至60%,退休金採計最後15年平均俸額,退休年齡延至65歲,預定明年7月1日上路。在軍公教抗議聲中,有形無形的衝擊將陸續顯現。
蔡政府掌握完全執政的優勢,針對選票較少,溫良恭儉讓的軍警消公教團體推動年改,本就易如反掌,在民調低迷的當下是做業績的機會,當然要儘速通過。只是通過年改法案時,執政黨立委竟然鼓掌歡呼,必然刺激軍公教團體如影隨形的到處陳抗,未來蔡政府恐怕只有依賴軍警保護,度過蛇籠拒馬人生。
問題是,年金改革有太多的政治算計,缺乏財經思考,又草率審議,只治標而不治本,留下許多後遺症,實有必要向蔡政府提出幾點亡羊補牢的提醒和建議。
蔡政府應該心知肚明,其實最急迫需要改革的年金是十年內、也是最早會破產的勞保。由於一例一休造成三輸,引發全民反彈,使得蔡政府不敢面對勞資雙方,只好微調勞保保費,將破產年限延長兩年敷衍一下,擺明就是把燙手山芋丟到以後再說,實在不夠資格夸言「完全承擔改革的責任」,而且擺明就是柿子挑軟的吃,人民也未必認為蔡政府真有改革的勇氣。
其次,早就有很多專家指出軍警消和一般公務人員不同,中小學老師也和大學教授有別,年改必須考量差異因素審慎處理。例如警消因為工作性質比較危險,退休年齡應訂得比一般公務員或教師早些,又台灣的大學教授薪資是全球最低,也無考績獎金,所得替代率計算基準採本俸兩倍,比實領的薪資還低;而通常都要超過35歲才能取得博士學位,年資較公務人員或中小學老師為短。德國就將進修博士學位的時間納入年資計算,但台灣卻是教授砍得最兇。最該為軍警消公教說話的教育、內政、國防部長對問題都視而不見,默爾而息,難道不覺得對不起職務?
事實上,今年警察大學的錄取分數驟降,報考公職人數逐年遞減,頂尖大學的博士班甚至沒人報考,中小學教師紛紛延退,讓流浪教師更難找到教職,在在顯示軍警消公教的士氣已經受到年改的打擊,也對政治人物的誠信存疑,未來大概很少有人才願意投入公部門服務。
至於所得替代率遞減,好像循序漸進,其實不符人道原則,因為退休族群愈老愈需要花費時,退休金卻愈來愈少,將來不是造成家庭悲劇,就是增加政府長照負擔。諷刺的是,負責年金規劃的政務委員林萬億,自己也是長照2.0的規劃者,難道不知道年改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道理?
此外,年金改革都是減法模式,必然導致高齡族群節衣縮食;勞保破產不遠,將讓年輕族群不敢結婚生育,衝擊內需經濟,難以突破低薪困境,進而反噬年金制度的財務,縮短破產年限。
而對於懷有奪財之恨的人民而言,最無法讓人信服的就是,蔡政府倉促通過號稱可以省下1.3兆元的年改法案,竟是為了下周通過要花費近1兆元的前瞻條例,對照之下就是想將省下的錢浪費在極具爭議的前瞻建設上。蔡政府何不先盤點遍布全台的蚊子館建設是否已經累積上兆?已浪費了納稅人血汗錢3,000億元的最大蚊子館核四,政府將如何收拾殘局?前瞻建設哪一樣解決了企業缺工、地、水、電、人才的問題?哪一樣可以突破青年低薪的困境?民調已經明確顯示超過半數民眾反對,若還要執意闖關,是否敢負起追償的責任?
綜上可知,年改法案通過之後,問題才真正要開始。蔡政府有了一例一休的前車之鑒,前瞻條例難道還要橫柴入灶?

聯合/「翻轉民意」的絕招


2017-07-01 01:5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草案下周將在立法院臨時會闖關,民進黨立委日前向行政院保證有信心在7月5日前完成三讀。國民黨團表示抗爭到底。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小英民調直直落,綠營有什麼絕招可翻轉民意嗎?這種小事,顯然難不倒民進黨。最快的辦法,就是自己做一個與眾不同的民調,就輕鬆解決了。
蔡英文指示民進黨團,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草案臨時會「一定要過」。但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最新發布的民調,有五成民眾不贊成前瞻計畫,更有六成四民眾認為「軌道建設」應該暫緩。親綠的台灣民意基金會,應該不會故意做出不利蔡政府的民調,蔡政府也很難指責它的數字有「機構效應」。然而這麼高的不支持度,民進黨立委能強渡關山嗎?
但是,就連這麼真實的民意問題,民進黨對付起來也是易如反掌。沒兩天,民進黨就做出了一個截然不同的民調。新民調稱,支持前瞻計畫的民眾高達六成五,反對僅三成一;至於軌道建設,支持則有五成三,反對僅四成三。如此,輕輕鬆鬆就駁斥了「民意不支持前瞻」的說法,立馬改變了民意。
好笑的是,就連民進黨自己五月間所做的民調,支持前瞻建設的民眾僅三成三,為何一個月就竄升到六成五?對於如此神奇的變化,民進黨臉不紅、氣不喘地說,經過訪員仔細說明各項計畫內容,民眾的態度「差很多」,都變得很支持。這真是太神奇了!
事實上,TVBS六月下旬的民調,也指出四成六民眾不支持前瞻計畫,七成五認為前瞻計畫需要重新檢討。但願,民進黨做事的本領,和它硬拗的能力一樣強;不過這顯然是肖想。

聯合/香港的特殊性,北京應給予特殊尊重


2017-07-01 01:4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及夫人29日中午乘專機抵達香港,將出席7月1日舉行的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大會。 (中新社)



今天是香港回歸廿周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專程赴港參加慶祝活動,並主持新任特區政府的就職典禮。對香港人而言,這個日子的感覺卻是複雜、甚至有些失落的:香港與內地的關係誠然是更緊密了,但香港的特殊性卻在剝落;尤其,歷經雨傘花運動和特首普選訴求的落空,香港人對於未來的想像難免感到悲觀。這樣的情緒,需要北京的理解與寬慰。
最近當人們不斷追問,當年鄧小平「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的承諾而今安在時;事實上,許多港人已體認到,「五十年不變」的說法其實已漸失支點。原因是,過去廿年中國大陸變化太快,遠遠超乎人們的想像,其變化已改變了過去香港與內地的偌大反差;而包括上海、深圳、北京的崛起,都分散了香港當年作為中國唯一經濟櫥窗的獨特風光。這點,正是港人感到失落的深層心理因素;對台灣而言,又何嘗不是如此。
回顧廿年來香港與大陸「內地」的磨合,一直隨著雙方各方面互動和拉鋸的消長變化,而呈現不同的張弛。在中國的協助與關懷多的時候,(如北京在當年SARS風暴時提出CEPA的安排),港人可以接受雙方關係更向「一國」傾斜,有時甚至懷著感激的心情。然而,在中共對香港的控制和壓力增加時,港人又會轉向對「兩制」的渴望,希望北京給香港更多的空間。也因此,即使像港珠澳大橋這樣明明便利聯通的工程,都不斷遭到抗議,認為旨在便於中央控制。
整體而言,回歸二十年後,香港的經濟、金融、交通建設、人員往來,乃至於行政措施,與大陸逐漸拉近;在中國大陸眼中,可能視之為一大成就。然而,就香港的人心向背而言,卻似乎與大陸漸行漸遠,包括過量的陸客,都加深了「內地化」的恐懼。主要癥結,是香港人擔心不斷「內地化」的結果,自己將失去原有的特殊性,包括失去原本享有的自由和法治。香港人民這樣的憂慮,中共恐怕不能漠然以對。
從中共主政的立場,或許認為把香港納入自己的統治體系,和其他省市特區一元化地平等對待,才是成功的民族大業。然而,從香港人的立場出發,卻未必如此。從香港歷史的獨特性看,它從一個海角漁村成長為一個國際金融重鎮,主要得力於它相對寬鬆的被殖民歷史,以及它在冷戰夾縫中取得的自由發展環境。身處中西交會之地,香港長期來熟悉西方的制度與價值,也積累了廣泛的國際經驗;雖缺乏政治自主,卻享有高度的自由和法治。香港見證過一波波的難民潮和政治動盪,卻從未懷疑過自身的中國人身分,他們以自己的特殊性自豪,也害怕失去這種特殊地位。
面對香港人的敏感心理,北京應該承認香港的獨特,並包容及尊重它的獨特。「一國兩制」的基本精神,就是要在統一的國家主權之下,讓香港社會的特殊性──包括它的政治、法律、經濟、文教的「香港特色」能繼續發展。近幾年,所謂「港獨」的出現,正是因為年輕世代不滿中共的過度控制,進而影響香港民主進程,因而產生的反彈和抗爭。這種港獨主張,對於其他世代市民未必有傳染力,也因為態度過激,而傷害了香港民主派好不容易建立的溫和民主。而今,中共要遏止香港的「分離意識」,必須先鬆開自己對香港控制的手,實現香港特首普選的承諾,把更多自治權力交還香港,讓香港人在自治中尋求及維持其自豪。
廿年前,香港懷著半是忐忑、半是期待的心情回歸;廿年後,這樣的心情仍無改變,只是多了一份自身特殊性不再的失落。事實上,一個具有特色的香港,是中國大陸的可貴資產。一個民主、平等、繁榮的香港,讓一國兩制取得實質意義,才更符合中國大陸的長遠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