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0日 星期一

嚴震生/你為何不要當大學教授

.嚴震生/你為何不要當大學教授
.王健壯/蔡英文留下的第一項憲政紀錄
.舒國治/把吃飯弄成吃藥的訣竅
.方祖涵/作弊的受害者
.黃介正/鐵血國防 自立自強
.林中斌/華倫:川普的剋星
.劉克襄/十七歲的能高越嶺
.薛承泰/養寵物 玩寵物




嚴震生/你為何不要當大學教授


2016-06-20 01:48 聯合報 嚴震生

台灣近年來高等教育的走向、少子化帶來的衝擊、和社會氛圍的變化,
大學教授目前像是一份工作(job),頂多不過是項職業(profession)。 圖/ingimage


大學教授在傳統認知中,有專業的知識權威,有崇高的社會地位,是政府及產業諮詢的對象,為人民與弱勢權益的守護;享有清譽,但又無需安貧,獲得尊重,還可滿足樂道。回顧個人過去三十年在太平洋兩岸教書及研究的經驗,真的有如聖經詩篇所言,上帝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在祂的路上都滴下脂油。我多次與學生分享,認為自己是台灣最快樂的教授之一。
然而,台灣近年來高等教育的走向、少子化帶來的衝擊、和社會氛圍的變化,及親眼目睹後輩正在走的崎嶇路,讓我感受到大學教授目前像是一份工作(job),頂多不過是項職業(profession),而不再是一種委身(commitment)或志業(vocation),與理想中的呼召(calling)有相當的距離。個人認為下列幾項理由,就足夠讓年輕人對它不再充滿幻想。
第一、它是投資報酬率極差的一項行業,單單是到國外取得學位(國內大學並不信任自己研究所畢業的博士)的時間及花費,和擔任大學教職能夠獲得的薪資不成比例。更糟的是如果沒有其他的工作經驗及謀職技能,在大學職缺不斷縮減的情況下,將會因缺乏就業市場的競爭力而遭社會淘汰。
第二、以目前國內社會科學領域的就業市場來看,許多剛獲得博士學位在未找到正職之前,有可能得先擔任博士後研究一、兩年,若能留在專業領域並且有優異研究表現,可能還有機會成為助理教授。然而目前能爭取到博士後研究都不容易,我有幾位優秀的學生已轉到學術行政或是民間企業工作,不再對大學教職抱有幻想。
第三、即使有了博士後研究的經歷,如果未能有幸到學生來源無虞的國立大學任職,而是進入私立科技大學擔任助理教授,不僅要擔心工作是否有保障,還要配合學校協助招生,或負責行政工作,無法完全投入教學及研究。在時間遭到排擠、缺乏具體研究成果的情況下,很難再找到更理想的工作。
第四、即使進入國立大學擔任教職,目前各校都有六年升等條款,如果未能在期限內升任副教授,將會遭到解聘的命運。這六年可能剛好是你三、四十歲的時間,可能有年幼的孩子需要陪伴,或許有年邁的父母需要照顧,不但蠟燭兩頭燒,偏偏還要為保住教職拚命做研究,女性助理教授的挑戰更為嚴峻。
第五、好不容易升等成功後,並不能如國外一般獲得終身教職,因為台灣的大學教授每五年還得接受一次評量,若後續沒有研究表現,同樣也會面臨解職。個人就曾在校教評會參與過相關事件的討論,親眼目睹到即使你投入許多精力在教書和照顧學生上,學校要求的還是可以量化的期刊論文。
在讀博士學位期間,第一道面臨的門檻就是資格考試,接著是論文大綱的審核,再來則是論文的完成及答辯。成功取得學位後,若想要尋覓大學教職,真正的門檻才會接踵而來,一關接著一關,直到你即將退休才得到喘息。然而,你錯過孩子的童年,也因未能陪伴父母感到懊惱,你或許因為工作過度而搞壞了身體,也可能因為無法經常分擔家務而有一位受夠的配偶懶得與你說話,到頭來你將會成為一位孤獨的老人,這樣的工作或志業值得你投入嗎?
(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