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0日 星期一

經濟/英國脫歐公投的世紀豪賭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執政滿月的三大難題
.聯合報黑白集.兩岸第三條神經
.經濟日報社論.英國脫歐公投的世紀豪賭




經濟/英國脫歐公投的世紀豪賭


2016-06-20 01:3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英國將在6月23日進行脫離歐洲聯盟(EU)公投,這場公投可以說是世紀的豪賭,其結果不僅將影響英國與歐盟未來的關係,而且對未來歐洲及全球政經情勢都將產生深遠影響。迄今為止,英國脫歐派和留歐派民意支持度互有領先,英國內部情勢緊繃,全世界對公投結果更是屏息以待。
英國與歐盟的關係,一向若即若離,英國是歐盟成員,但卻未加入歐元區;留歐和脫歐的問題,一直存在英國社會,1975年6月5日英國舉行第一次公投決定是否要繼續留在歐盟前身的「歐洲經濟共同體」(EEC),結果67.2%民眾支持續留EEC。在41年之後,因為去年國會改選時首相卡麥隆的承諾,英國將再次舉行公投決定是否脫歐,但不同的是,41年前英國在經濟發展上需要歐洲,但近年歐元區債務危機和難民潮讓歐洲市場吸引力遽降,移民問題更成為英國經濟的負擔,以致愈來愈多英國人民尤其是年輕人強烈主張脫歐,這種形勢改變也讓這次脫歐公投成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支持留歐的卡麥隆首相為避免英國脫歐成真,在今年2月和歐盟達成協議,在英國人最為關注的移民福利及經濟主權上,爭取到更多彈性,如容許英國暫停歐盟勞工福利四年,及實施所謂「紅牌制度」,給予會員國更大權力否決或修改未來歐盟的修法。國際上包括美國總統歐巴馬、德國總理梅克爾、七大工業國領袖及國際貨幣基金等,皆聲援卡麥隆,呼籲英國人民支持續留歐盟。
但是,這些努力並未阻擋英國脫歐民意支持度的持續上升,留歐及脫歐聲勢旗鼓相當,情勢緊繃更升高內部對立,日前支持英國留歐的工黨女議員考克斯遭到激進分子殺害,造成極大震撼。最新民調結果亦難判斷23日公投的可能結果。
歐盟是英國最大貿易夥伴,假如英國脫歐公投通過,將不再享有歐洲單一市場的免關稅及自由貿易便利,未來恐須耗費很長時間和歐盟國家重談貿易協定,能爭取到何種待遇,充滿變數。IMF最新報告即警告,退出歐盟將是英國經濟短期最大的風險,在最壞情況下,英國GDP成長率將大幅下降甚至萎縮,到2019年GDP將比基準預測少5.6%,失業率則會升至6%以上;今年以來英鎊對美元匯率已下跌逾一成,未來可能再跌15%,通膨率則可能升高到4%。
就長期而言,英國與歐盟關係將陷入不確定性,不僅會影響英國未來發展,而且可能衝擊倫敦作為歐洲乃至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讓英國現在扮演的角色日益邊緣化。儘管脫歐派強調,英國在加強移民及邊境管控的同時,仍可保留享有單一市場的優惠,但是,一旦英國選擇脫歐,歐盟為避免其他會員效法英國,不可能片面給予英國優惠待遇,所以,英國脫歐公投,無疑是對未來前途進行一場豪賭,這也是歐洲民粹主義是否進一步擴張的關鍵轉捩點。
若英國脫歐通過,對歐債危機後一手打造歐洲新秩序的德國總理梅克爾領導威信將構成嚴厲打擊;德國內部主張反移民、反難民的極右派勢力也將大受鼓舞,從而可能阻斷梅克爾在明年德國大選的連任之路,進而擴大衝擊歐盟的內部凝聚力。再者,英國脫歐亦可能對大西洋另一端的美國今年底總統選舉投入新的變數,同樣是煽動民粹主義的美國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川普將是獲益者,從而可能阻斷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希拉蕊的白宮之路,並對世界局勢帶來空前的變數。
倒是發動這場世紀豪賭的英國首相卡麥隆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即使公投結果留歐派落敗,他也不會辭任首相,因為這不是對其個人信任與否的公投。卡麥隆的淡定,反映英國脫歐公投的不負責任,但後果卻由全球共同承擔,這是英國人的荒謬,卻是世人的無奈。

聯合/兩岸第三條神經


2016-06-20 01:3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兩岸關係轉涼,熱線電話不通,陸客出團減少,短期陸生要限縮,漁產水果銷陸不暢;這些,大家心裡雖有準備,仍不免惆悵。而這些緊縮,都比不上「第三條神經」被抽讓人忿怒。
屏東原住民兒童組成的「希望合唱團」,只因在總統就職典禮唱了一曲國歌,原本預訂赴廣東的演出就遭到取消。這些孩子在國家慶典演唱原民版國歌,表現讓人驚豔,原是榮耀一樁;未料,竟重演張惠妹禁唱事件,讓人扼腕。
歌唱交流本無需沾染政治,何況他們都只是孩子,原本寄望此行募足旅費前往歐洲參賽;在這種情況下,對岸對他們下重手,讓人感到格外不忍。
無獨有偶,台灣慈善醫療團體「路竹會」,原訂七月底前往中亞的吉爾吉斯進行義診,人員、器材、交通都已準備就緒,該國卻以「一中」原則為由拒絕批准。醫療是基本人權,路竹會為偏鄉民眾義診純粹出於博愛與慈善,兩岸關係再怎麼緊縮,也沒有必要把手伸向人權領域吧?
政治是兩岸第一條神經,蔡英文拒絕承認九二共識,熱線電話斷線,可以理解。經濟是第二條神經,中共緊縮陸客陸生,掐住農漁貿易,逐漸升高壓力,這就要看台灣社會承受能力如何。無論如何,關係人道和文化的第三條神經,卻不能當成懲罰手段任意拉扯,因為這最容易傷害兩岸人民感情和認同,一旦重創,即難以挽回。
想想這些原住民孩子和吉爾吉斯的弱勢病患吧!

聯合/蔡英文執政滿月的三大難題


2016-06-20 01:3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兼任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記者黃義書/攝影

五二○就任至今,蔡英文總統執政正好滿月。綜觀各方的民調,蔡英文的滿意度在五成上下,可見多數國人對其領導表示支持;然而,閣揆林全的滿意度低她近十個百分點,顯示新內閣的表現無法讓民眾滿意。
蔡英文與林全的偌大支持差距,耐人尋味。其中原因有三:第一,內閣首長狀況頻傳,或因個人言行失當,或因政策發言偏頗,均須由林全概括承受,這也暴露了閣員素質不齊。第二,相對於新閣的亂象橫生,蔡英文的元首角色詮釋更為妥貼,民眾也能區辨兩者之別,未混為一談。第三,民眾對於新政府仍然頗有期待,願意多給新總統一些時間改善;問題是,民眾對內閣首長頻頻凸槌的怒火,不知何時便會燒過府院之間的防火線,新政府不能不謹慎以對。
蔡英文上任一個月來的表現,堪稱穩健。她集中心力走訪三軍號召團結,不時接見外賓,並畫龍點睛地參與社會活動,表現元首親民的一面;對於內閣部長的暴衝,她則利用黨政平台安撫綠委,並在家中設宴與首長溝通。比較起來,她不像陳水扁那樣動輒暴走,也不像馬英九那樣直接站上火線挑起話題;這除了有助於她保持總統高度,也讓政府決策多了一些進退彈性和轉圜空間。
無論如何,經過一個月的考驗,蔡英文面對的挑戰其實也很清楚:如果她不能提升內閣部會的穩定度,如果行政決策一直處於東拉西扯、碰碰撞撞的狀態,新政府的形象勢必日漸磨損,民眾的耐性也將迅速耗光。屆時,要再推動什麼改革,恐怕就困難重重。這點,馬英九第二任期內的困頓,就是最佳的殷鑑。
歸納而言,蔡英文面對的是三大難題,每一項都需要她親手解決。第一道難題,是競選政見與施政現實的差距。蔡英文的競選政見是在野時所提出,當時或許為了反對而反對,或許因未及深思熟慮,如今到了實踐時刻,未免與現實有所扞格。一個月來出現諸多的政策「髮夾彎」,乃至閣員奉若聖旨的一些論調,問題都出在競選政見與社會現實碰撞,發生了脫軌現象或被迫轉彎。其中最明顯的例子是,廢核的承諾不可動搖,但眼看著缺電危機迫在眉睫,卻只能求諸大學節電、或重返水力發電等「古方」,果真是明智之舉嗎?解決之道,恐怕蔡英文必須適度修改選舉支票,以符合兌現之可能。
第二道難題,是新政府與執政黨的磨合。林全內閣的組成強調的是「專業」,相對而言,閣員的政治性格和政治敏感度則普遍偏弱;也因此,許多閣員的發言動輒挑動社會神經,包括一些周邊的人事任命,都讓民進黨立委破口大罵。問題在,如果過度遷就黨意,勢必形成對綠營的「偏袒」,喪失國家元首的超然,也造成國家資源分配的誤用。這點,蔡英文既然黨政雙駕,即必須妥慎拿捏溝通;否則,若留下徇私的口實,即難以再獲民眾尊重。
第三道難題,是現行兩岸政策對經濟和外交的不利。新政府要擺脫對中國大陸的經濟依賴,要建立主權尊嚴,要發展與東南亞的關係,都是正確的目標;問題是,作法上應該穩健以行,不宜驟然否定中國大陸市場的重要性,甚至否定兩岸既有的良好交流,卻以為可以火中取栗。目前民眾對新政府期待最深的,正是台灣經濟的重振;但兩岸關係轉趨緊張,首當其衝的必然是經濟,不僅服貿貨貿停議影響廠商出口競爭,包括陸客減少都會影響攤商經濟。一旦外交烽火點燃,勢必更難收拾。關鍵在,蔡英文必須在兩岸政策上設法說服獨派,或至少要有勇氣擺脫其牽制;否則,要在鋼索上打造富強的台灣,豈有可能?
台灣的政治,在藍綠二分後,已陷入一種相互牽制的漩渦。蔡英文的蜜月期餘溫猶在,但林全的蜜月期轉瞬即逝,實值得警惕。

延伸閱讀

棘手難題…資源爭奪戰 諸侯、部會怎麼喬
林內閣滿月…七大事進度追追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