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日 星期四

經濟/長照制度 不應排除營利法人參與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別矮化民主選舉的意義
.聯合報黑白集.楊泮池吹皺一池春水
.經濟日報社論.長照制度 不應排除營利法人參與
.聯晚午後熱評.辦案名嘴化 忘了我是誰
.聯晚午後熱評.企業家留下的禮物




經濟/長照制度 不應排除營利法人參與


2015-12-03 01:4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長照服務法在今年5月立法院完成三讀,但施行(公布兩年後)之前尚需完成相關配套法制,包括長照機構法人、既有長照機構之改制銜接等,衛生福利部正邀請民間團體集思廣益研擬「長照機構法人條例」之中。
未料,部分社福團體日前針對「保險法」修正案擬開放保險業投資社福事業,表達反對保險業投資長照立場,甚至認為開放營利事業經營長照機構是圖利財團。此種說法,實在有待商榷。
衛福部研擬「長照機構法人條例」,乃是依據長照法第22條,針對提供「住宿式服務」的長照機構應以財團法人或社團法人設立「另以法律定之」。而社團法人可分為營利法人或公益法人,因此,立法院所決定的立法意旨,原始即無禁止營利法人進入長照產業的意思,也符合憲法精神,衛福部完全是依法行政。
何況,其他形式的長照機構,例如居家式服務類、社區式服務類,長照法並未要求法人化,甚至還明文保障現行小型機構繼續營業,並給予六年的過渡期改制或重新申請許可;可見得,未來仍會有許多非營利組織或政府經營的機構供民眾選擇。而未來即使開放壽險業者或其他營利事業投資長照機構,仍須受長照機構設置法規的規範,例如法人不可擔任長照機構董事長、董監事不得超過三分之一、國外投資比率不超過50%等,營利法人的參與應當不足以威脅既有或小型機構的生存發展或公平競爭。
其次,長照制度也要站在需求者的角度思考才算衡平。准許營利法人參與長照產業,不就是促進競爭,降低成本和價格,提升品質,從而實現長照法的宗旨:「確保照顧及支持服務品質,發展普及、多元及可負擔之服務,保障接受服務者與照顧者之尊嚴及權益。長期照顧服務之提供不得有…差別待遇之歧視行為」?
有人認為營利事業唯利是圖,必定哄抬價格、犧牲品質,那是長照產業被獨占或寡占的情形下才會發生,而長照法已經確保其他中小型長照機構的市場地位,排除「不完全競爭」的可能。何況,如果營利法人價格貴、品質差,不就是競爭力低落嗎?自然會把長照需求者趕往公益性的長照機構,公益機構又何懼之有?事實應該正好相反,營利事業將本求利,要應付股東、繳納較多的租稅,從事社會福利也有社會責任,勢必更要有競爭力,就會利用規模經濟降低成本,提升品質,否則難以生存,反而對既有的中小型長照機構發揮提升品質的作用,因為過去的家庭式經營模式,收費低廉但品質參差不齊,服務量也有限,已不符合人口快速老化的需求。
再說,即使禁止營利法人參與長照服務,他們仍然可以「公益」為名的財團或社團法人從事競爭。許多公益法人(尤其家族色彩濃厚者),很容易透過「關係人交易」方式把利潤「搬到」該法人相關或所屬的其他事業,例如向關係人或關係企業租借房產設備,存放或貸借資金,或將管理、維修等業務外包,或捐款予關係人,甚至擁有關係人企業股票,股利收入將不會課稅,變成個人所得稅和遺產稅的庇護所等,也是防不勝防。
總之,長照產業的發展,未來只有透過市場競爭和政府管理雙管齊下的方式,才能永續發展。競爭就是開放多元的機構(包括營利法人)參與,讓這些機構公平從事良性競爭,管理則是藉由長照法人條例對法人嚴格監理,對非法人長照機構也應相同程度的監督與管理,促使長照機構服務降低成本和價格,提高品質,從而使需求者享有負擔得起、有尊嚴的長照服務。

聯合/楊泮池吹皺一池春水


2015-12-03 01:4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魏應充因頂新案被檢方求刑三十年,成為史上求刑最重的食安刑案。一審判決魏應充無罪,一時輿論大譁。
院檢雙方對魏應充的罪刑見解出現如此重大落差,確非一般民眾始料所及;遂致社會出現對法院判決的懷疑與憤懣,此在情理之中。
因此,台大校長楊泮池指「頂新一審判魏應充無罪是讓世界看笑話」,自有他個人對判決質疑的權利;但他以校長地位呼應台大學生「校園內禁售頂新集團產品」的主張,並以校長職權執行此令,又呼籲全國各級學校共同抵制,則是無端吹皺一池春水,不像「頂頂大」的台大校長所當為。
一、校長若對司法品質與個案判決質疑,這可視為是教育家應為的價值主張。二、校長也應尊重學生及消費者對頂新的反應,因為那是社會層面的事,校長職權卻不必介入。三、但是,判決頂新案無罪的是法院,校長卻要全國學校抵制頂新的合法貨品。這是否代替了法院的審判地位及處刑權力?這是替天行道?或是角色的僭越?四、除非能證明此一判決是由頂新方面勾串法院所致,否則,台大校長領導全國各級學校去抵制合法的頂新商品,豈不是因果顛倒,菽麥不分?
楊泮池的民粹反應,與柯文哲同一層次。柯文哲稱,頂新無罪判決是「最大的催票行動」,這仍屬「法院是國民黨開的」的化石語言。此種言論水準,與抱怨司法不公而開車衝撞總統府何異?今日的司法,已至馬總統的「王柯關說案」一路敗訴的地步,校長若能因個案判決就發動抵制頂新產品,何不乾脆帶領學生包圍法院?
魏應充判無罪,恐怕連頂新自己也感意外。司法品質或許堪憂,但台大校長吹皺一池春水,不也令人皺眉?

聯晚/辦案名嘴化 忘了我是誰


2015-12-02 15:27 聯合晚報 午後熱評

頂新案魏應充等被告一審獲彰化地院判決無罪,社會譁然,罵法官的有之,罵檢察官的也有;民眾在氣憤之餘,是否可以沉澱下來,理性的去想想,問題出在哪裡?
頂新案衍生的食安問題,因為每個人都會吃得到,很有感,滅頂的訴求,隨即贏得全民的響應,拒絕購買頂新相關產品,是每個消費者抵制黑心食品的態度,黑心廠商也再無生存的空間可言。
問題是,頂新賣的黑心油,是追究刑事責任的檢察官說了算,還是審判的法官說了才是?了解刑事司法實務的法界人士都深知,這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落差。
頂新有多黑心?負責追究黑心廠商的檢察官,利用他們的辦案武器,有責任來告訴民眾頂新有多黑心,這也是就是檢察官的舉證責任;但如果檢察官自廢武功不強化蒐證,趕流行地學名嘴叫陣、放話,顯已偏離法律人的職責。
頂新案的發生,前有偵辦大統案高振利當參考,彰檢只辦八天就起訴,當時的社會氣氛是,快速等同效率;彰檢接下來只花21天調查頂新案,就偵結起訴,甚至衍生檢察機關內部搶案表功的特殊景象。最後靠高檢署出面協調,免得鬧笑話,所謂的「精緻偵查」,在頂新案看不到,因為民氣可用,會當速偵速結的靠山。
隨著證據攤在法院之後,法官果然判魏應充等無罪,判決一出,偵辦的檢察官忘了自己蒐證的不齊全,如何期待法院埋單?不告不理的法院,在罪刑法定主義之下,被外界譏罵為「法匠」,這也顯示出台灣要邁向法治國家,還有一大段路要走。
台灣要既然是法治的國家,無罪推定正是彰顯人權進步的關鍵所在。可惜社會每次發生重大刑事,媒體先入為主的報導,加上偵辦的檢察官拿民氣當辦案的靠背,鬆散蒐證,這樣的司法才叫恐佈,每個民眾都有可能成為被告,大家期待檢院不講證據、看氣氛嗎?

聯合/蔡英文別矮化民主選舉的意義


2015-12-03 01:4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這次總統大選,民主意涵空前倒退。儘管所有民調均早早定於一尊,認為蔡英文篤定當選下屆總統;但選舉只剩四十多天,各黨內外竟連一場競選辯論都未曾辦過,如今蔡陣營更以程序問題抵制總統辯論。選舉不是盲婚,就算蔡英文擅於經營形象,但如果民眾不能確知其國政主張,怎麼知道她當選後將如何領導國家。
這次總統選情一面倒,一方面是人民「求變」心切,期待政黨輪替;另一方面,則是國民黨不斷內訌,自亂陣腳所致。選情低迷,是國民黨必須吞下的苦果,怨不得他人。但從「政治是眾人之事」的角度看,民主選舉不能只問勝負而不問政策主張,更不能流於募款、拜票、跑攤、抹黑等膚淺交手,而不在政策上進行實質的交鋒,讓民眾了解各黨的不同主張和傾向。如果那樣的話,無異窄化了選舉的內涵,也掏空了民主的精髓。
民進黨或許會辯稱,蔡英文已擬妥「實踐世代正義、改革政府效能、啟動國會改革、落實轉型正義、終結政黨惡鬥」五大改革主軸,並就不同議題提出過多項政策白皮書,這些應足以顯示她的決心。然而,光憑這些幕僚和學者擬就的長篇政策論述,要了解蔡英文未來的施政作為,是遠遠不夠的。
主要的原因有二:其一,蔡英文多年來致力經營的是一個「在野」的立場,以杯葛為已足;然而一旦當選總統,她馬上必須切換為「執政」的角色,這是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一個習慣「鬧事」的政黨,如何轉換為「當家者」,這是蔡英文必須告訴選民的事。其二,蔡英文雖提出過多份政策白皮書,但政策的「宣示」容易,「執行」則困難,這些都需要經過仔細檢驗,才知其虛實。馬英九當年提出的「六三三」,如今落得一場空,恰說明未經檢驗的政見只是包裝精美的「漂亮口號」罷了。
從「在野」到「執政」的角色轉換,意味著從「杯葛」到「面對」的態度調整;其間牽涉的,除了心態的差異,還包括智慧的厚度、能力的高低和處理技術的嫺熟與否。因此,最佳的檢驗方式,是透過政策辯論交鋒來切磋高下。蔡英文在李登輝和陳水扁政府有十多年從政的經驗,又有在野八年的練兵準備,加上她選情大好,照理說,她原本應該很樂於迎接大選辯論的挑戰,一展自己的好身手;孰料,她卻堅持以特定媒體主辦為由,而杯葛其他候選人的辯論安排。這種表現,究竟是出於傲慢,還是心虛,令人難以猜測。
我們不妨看看美國的總統大選,目前雖僅在黨內初選階段,兩黨都已舉辦了多場政策辯論。無論是希拉蕊在民主黨獨占鰲頭,或者地產大亨川普在共和黨爆冷領先,都是透過辯論的民主機制逐漸浮現。反觀台灣,國民黨臨陣「換柱」的惡例自不待言,民進黨的初選又何曾有過開放的競爭?而如今到了政黨正式角力的時刻,若連幾場像樣的政見辯論會都辦不起來,僅能讓選民各憑表面的印象分數盲目投票;那樣的話,台灣還好意思宣稱自己是民主國家嗎?
我們並不擔心蔡英文躺著選舉,我們比較擔心的是,她當選之後會不會躺著執政。原因是,假使台灣選民毫不在乎她的執政理念,不在乎她對台灣的困境有什麼看法與解方,就願意將國家的權力全部交付到她手上;對於這樣毫無質疑能力、無意辨別優劣的民眾,她會有多少尊重與珍惜?
更別忘了,在國人關切的兩岸關係議題上,蔡英文寧願花力氣去向美國政府報告和解釋她的立場,卻不願意向國人坦白陳述她揚棄九二共識後的立足點何在;在國會改革議題上,她追求的目標只是民進黨的席次過半,而不是立法效能;在能源問題上,她畫出不可能的綠能大餅、又許下不漲電價的矛盾承諾,十足民粹手法。在台灣財經困境上,她如何在「新南向」與放棄「紅色供應鏈」之間維持台灣產業發展不墜,如何興建廿萬戶社會住宅而實現世代正義,如何不修《食安法》而僅憑輿論譴責便能落實食品安全。種種疑問,如果有幾場辯論,人們即可知道她的錦囊裡究竟有無妙計。
我們呼籲蔡英文放下身段,儘速同意參加大選辯論,這是基本的民主素養。要知道,辯論並不是為了候選人而辦,而是為了選民而辦,其結果,應有助於鞭策可能的當選人及時調整並補強自己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