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大年/強化原產地制度 因應高關稅
◆ 黃齊元/加強兩岸交流 走向真正和平劉大年/強化原產地制度 因應高關稅
2024-12-13 05:24 聯合報/ 劉大年(作者為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川普即將入主白宮,雖然目前還未上任,但政策效果已經浮現。例如由於預期美國將全面課徵關稅,引發提前採購潮,已經造成全球航運市場動盪。另外美國可能對中國大陸課徵更高關稅,也會帶動大陸對美國出口增加。
未來在美國提高關稅下,必然會引起部分國家報復,全球有可能進入貿易戰。除了因應關稅調高對經濟的影響外,由於進口關稅差異大,如何落實認定產品來源的原產地規定(Rules of Origin),變得更加重要。原產地目的是確定貨品的「國籍」,就好比人出國需要護照證明自己身分,貨品出口也不例外。
若是川普兌現其關稅政見,未來美國對中國大陸將會加徵百分之六十關稅,一些特定產品可能更高。美國對其他國家則加徵百分之二十關稅,但對由墨西哥進口的電動車,特別是由中資企業所生產,也有可能會加徵三位數關稅。
美國目前是由海關及邊境保衛局(CBP)負責認定進口產品原產地,雖然訂有一般規範,不過是採取個案審查方式,具有很大行政裁量權。但是業者可於貨品進口前,向海關申請預先審查原產地,並提出相關佐證,即所謂「預裁定」機制,以降低不確定性。事實上,美國早已對中國大陸進口產品課徵三○一關稅,對於在兩岸進行分工的台商,如何產品出口到美國取得台灣原產地身分,而非被認定為原產於中國大陸,才可免除三○一關稅,可說是至為關鍵,台商已經歷此階段。不過在產品日新月異,分工模式因而調整下,美國未來也有可能會與時俱進修改部分認定原則。
其次,如何防止被課徵較高關稅的外國產品,由低關稅的第三國迂迴輸入,以規避高關稅;或是在對特定國家實施進口禁令,為防止由第三國輸入而規避管制的「洗產地」行為,亦會成為未來查核重點。
未來美國在進口關稅差距擴大下,必會更為嚴格執行原產品規定,以避免減損關稅的效力。另外他國對美國實施報復關稅,也會強化本身原產地制度,以杜絕迂迴進口「走後門」的行為。
台灣並沒有加入高關稅貿易戰的條件,但台灣長期以來,與中國大陸產業分工密切,美中貿易戰後,台灣對美國出口激增。在國際差別性關稅待遇更加明顯,以及各國原產地認定準則差異性大下,實應全面檢視重要出口國家的原產地規範。必要時調整原材料或零組件來源,或是生產分工模式,藉此取得較為有利的產地認定,以避免被課徵較高關稅。
另外,台灣也應該強化本身的原產地制度,避免為其他國家利用成迂迴走後門的捷徑。更重要的是業者應自律,千萬不可申報虛偽不實的原產地證明,不但本身觸法;也可能會使當事國對所有台灣產品加強查驗,降低貿易便捷化,因而波及到其他守法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