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3日 星期五

張延廷/台灣能變成「北約+」嗎?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張延廷/台灣能變成「北約+」嗎?
◆  廖元豪/慎防戒嚴與緊急命令的濫用
◆  馬凱/如果護國神山被搬走
◆  薛承泰/教改三十年成就了什麼?
◆  魏國彥/我們都年輕過──致瓊瑤、劉家昌








張延廷/台灣能變成「北約+」嗎?


2024-12-13 05:25  聯合報/ 張延廷(作者為空軍前中將副司令、清大教授)


美國國會轄下的「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USCC)向國會提交年度報告,提出多項涉及台灣的重大建議,包括修訂《武器出口管制法》,將台灣提升至與「北約+」(NATO Plus)成員國相同的軍售待遇,冠冕堂皇引人矚目,此舉無異是想在拜登政府卸任前,透過美國「國內法律」界定台灣未來軍購的金額,表面看似友台,但其內涵則要台灣編列更多「不定期」的軍購預算,而且暗示台灣加快軍售「逾期不候」的心理,實在令人玩味。

根據該法,昔日美對台軍售額度在一,四○○萬美元,須獲國會批准,但千萬美元等級通常僅屬零附件補給材料和次要裝備,未來若採用「北約+」標準,門檻將提高至二,五○○萬美元,這就包括部分「系統層級」主戰裝備。

分析這份長達七百頁年度報告,不外乎歸納兩項重點,一、建議美國會修訂《武器出口管制法》,將台灣列入「北約+」接受國名單,企圖把對台灣未來軍售項目,提升到日本、澳洲、韓國、以色列和紐西蘭等「北約+」成員國的層級。但反觀除了紐西蘭,這幾個亞太國家都是美國從民國五十九年(一九七○年)代起就陸續擴及的軍事同盟,也是所謂亞太「小北約」的想定成員國,除了軍購之外,還享有其他諸多盟國的軍事待遇,例如人員通關、簽證、居留等都比照盟國的外交人員標準,台灣和美國非但沒有正式外交關係,因此向美軍購頂多都限定在人員換裝和訓練項目。

多年來,美國行政部門也嚴格遵循《海外軍事銷售》(FMS)的相關法規把赴美參訓的國軍人員限制在「訓練」範疇之內,一如我國空軍在路克基地的中隊編制,就隸屬於「訓練司令部」(ATC)而非空戰司令部(ACC)的轄下,和美國聯邦主戰部隊的訓練內容相去甚遠,五十年來美方也從未邀請國軍參加地區聯合軍演,屆時一旦升級成「北約+」,美方是否明言將突破以往的限制,達到「準盟國」的標準?也頗讓人矚目。

其次,這項民國六十五年(一九七六年)就已制定的法律,經歷半個多世紀以來國際局勢物換星移,早已不符時代需要,美國國會主管軍售和軍控的部門每遇海外重要軍事議題,官員依慣例須到國會參、眾兩院聽證會作證說明,因此長年對台的「擦邊球」式軍售自然不可能生疏,所謂「北約+」一詞究其本質也非正規法律名稱,國會竟然含糊其詞。應該以具體行動趁機修改對外軍售法律,讓「軍工複合體」機制在川普2.0時代能有更大的潛在獲利機會。試想不只對台灣,連帶受其影響者當然還包括亞太「小北約」各國。另者,也能藉此試探北京當局對川普2.0內閣軍售台灣的底線!

日前,美國軍火商雷神涉嫌數起對外國軍事合約的詐欺及行賄案件,雷神承認犯行並允諾總共賠償我國逾九點五億美元(約新台幣三○五點七億元)進行和解,我國國防部表示,雷神對我賠罰款新台幣五十二億一一六萬三,二三六元已全數完成賣匯,並解繳國庫。當然,美國會以各種名目再出售台灣一些後勤零件、組合件、系統件,將這筆錢又加倍拿回去,如此看來,這筆台灣老百姓的辛苦錢又要被美國國會的「善意」變相索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