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聯合報社論/民主韌性麻辣鍋,民進黨不要偷摻蘇丹紅
◆ 聯合報黑白集/台灣人民的新自救
◆ 經濟日報社論/突破服務業低薪困局 需加把勁
經濟日報社論/突破服務業低薪困局 需加把勁
2024-09-14 01:15 經濟日報/ 社論
政府日前提高了明年的最低工資,將達到月薪28,590元、時薪190元。 聯合報系資料照
政府日前提高了明年的最低工資,將達到月薪28,590元、時薪190元。這是連續九年調高基本工資,落實政府照顧勞工的承諾;然而,受到「照顧」的勞工,其實只是適用最低薪資的「邊際勞工」,包括180萬名月薪制和60萬名時薪制勞工;八成的一般勞工都是「無感」的,因他們並不適用這項「加薪」。
仔細觀察台灣勞工薪資,會發現去年(民國一一二年(2023))工業及服務業中,842萬名受雇勞工的平均每月總薪資為58,420元,其中製造業較高,為62,492元,服務業偏低,為56,744元,兩類產業月入差距達到5,748元。有趣的是,十年前(民國一O二年(2013))卻是服務業平均月薪46,921元超過製造業的43,829元,相差達3,092元,服務業明顯超越製造業,十年來服務業薪資成長緩慢,造成了薪資逆轉。但目前服務業受雇人數高達500萬人,占所有受雇勞工近六成,製造業286萬人,僅占34%,就算製造業中的半導體業或高科技電子業出口表現好、勞工薪資再高,若不努力拉高服務業平均薪資,不可能解決台灣勞工低薪的問題。
台灣服務業低薪的原因,在芝加哥大學任教的中研院院士謝長泰早已指出,是因為市場太小、營運規模有限、無力進行研發創新,導致生產力提升緩慢或根本無法提升所致。解決之道要設法擴大營運規模,以提高其生產力;但這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惡性循環問題,單靠業者努力很難突破。例如,能夠分攤餐飲業勞力和技術的機器人早已陸續被各國研發出來,但台灣餐飲業最有競爭力的「鼎泰豐」,迄今還是無力研發、運用適當的機器人來分攤包小籠包、炒飯等工作,以快速擴張國際版圖,蛻變成台灣的「麥當勞」,當然其高薪工作機會就無法大量增加造福台灣勞工,更遑論其他的服務業者。即使是薪資相對較高的金融業,由於缺乏「自由貿易協定」(FTA),難以擴張國際據點,和國際間比較的規模和薪資都差了一大截。
在這種情況下,要解決服務業低薪,若無法藉貿易協定打開更多的高值國際市場,就必須借助政府更大的研發協助。只是,政府的眼光迄今仍只放在高科技電子業,偶爾注意到金融業,但幾乎完全不管「非金融服務業」,導致服務業的研發投入和成果,不僅乏善可陳,簡直就是毫無建樹。以前年(民國一一一年(2022))來說,全台灣產業的研發投入金額達到8,980億元,以經費來源看,來自企業部門的有7,668億元、來自政府部門的有1,251億元、來自高教部門的只有48億元,還有少數來自非營利部門和國外。而若以投入的產業來看,主要是流入製造業的7,678億元,其中電腦、電子及光學業就占了6,087億元,而整個服務業只有549億元,其中資通訊服務業就占了214億元左右;社會關注的住宿餐飲業,更只有5,800萬元,也就是幾乎完全不做研發。請問,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能期待服務業的競爭力會有多大的長進嗎?也難怪,民國一O七年(2018年)時任行政院長的賴清德,宣稱二年內要打造出台灣第一隻「獨角獸」企業(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新創企業),六年內至少要有三家,到現在一個影子也沒有。
然而,我國政府一年投入於研究發展的資源1,250億元,其中多數流向政府智庫和高等教育部門,流向企業界的只有100億元,其中幾乎都流向了高科技電子業,表面上支持服務業的多半轉了一圈又進入高科技電子業。請問,在這種情況下,服務業能突破低研發、低生產力,以及低薪的輪迴嗎?
若無法參透上述因果,而政府既無力突破貿易協定,又無法顯著提升對一般服務業的研發支持,那麼想要以提高「最低工資」來解決服務業的低薪和勞工的怨嘆,就只是緣木求魚的花招而已。
聯合報黑白集/台灣人民的新自救
2024-09-14 02:40 聯合報/ 黑白集
「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滿60周年,賴清德總統出席紀念研討會時表示,雖然前總統蔣介石已經不在了,但共產威脅依然存在,且比過去更強烈 記者杜建重/攝影
賴清德總統重讀六十年前「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得到要繼續推動這項運動、揭穿共產主義要併吞台灣的騙局、繼續為台灣民主自由打拚等三項心得。務實台獨工作者選前宣示沒有獨立的路徑和框架,選後才知原來是曲線路徑轉向一中一台,果然務實。
民國五十三年(一九六四年),前台大教授彭明敏和學生謝聰敏、魏廷朝起草宣言,強調反攻大陸絕不可能,提出「一個中國,一個台灣」、重新制憲、建設新國家等主張。六十年後賴清德重讀宣言,懷抱感恩心情,特別代表國家,向彭、謝、魏表達欽佩與感謝,並誓言繼續推動宣言未竟目標。
但賴清德八二三才說台灣人民與人為善,不再反攻大陸,現在卻引宣言說反攻大陸是騙局,難道是指控台灣人民偽善?賴又揭穿共產主義要併吞台灣的騙局,但中共要統一從來不是騙局,而是明白的任務,問題只在台灣的方向與應對。最重要的是,台獨和一中一台愈來愈不可能實現,連 AIT 處長都當面提醒賴清德美國的一中政策。
台獨的路徑湮沒、框架支解,賴清德猶自懷念一中一台,新兩國論已現端倪。但不久前費力澄清的疑賴論,現在更深重了。反而是從蔡英文以民選獨裁重建新威權開始,民進黨政府已走向彭明敏批評的腐化無能和獨裁專制;台灣人民的確需要一個新的自救運動。
聯合報社論/民主韌性麻辣鍋,民進黨不要偷摻蘇丹紅
2024-09-14 02:52 聯合報/ 社論
台北市長蔣萬安9日在哈佛大學座談時,以吃麻辣鍋形容台灣的民主,吃了讓人流汗,但吃過一定上癮。 記者馬璿/攝影
台北市長蔣萬安訪美,重頭戲是哈佛大學演說,他強調要深化民主韌性,透過溝通對內尋求共識,對中國大陸分享更多的民主故事。他形容,台灣的民主是麻辣鍋,雖不見得完美,讓人吃了流點汗,但越吃越上癮,就像台北市政府和議會,縱有諸多激烈辯論,總能透過溝通達成共識,推動城市發展。
上一位在哈佛演說談民主的是高雄市前市長韓國瑜,他強調台灣人民要的是「台灣安全,人民有錢」。馬英九擔任台北市長時,也曾在哈佛談台海和平繁榮;後來更於總統任上再赴哈佛演說,是繼李登輝康乃爾大學演說之後的大突破。蔡英文十三年前也曾以民進黨主席身分赴哈佛談民主,並在回答大陸學生對民進黨暴力干預陳雲林訪台的提問時說,「你所謂的暴力,在民主開放社會,當我們講話大聲是很正常的事」。
這麼多台灣政治領袖前往美國學術重鎮談民主與和平,向國際社會展現台灣民主獨特性,在華人社會裡更顯珍貴。蔣萬安提到了民主韌性,這是最近台美政界非常喜歡引用的字眼。所謂民主韌性,綠營常指涉對抗中國威脅,捍衛台灣民主體制;其實民主韌性的表現,不僅是不受外來的破壞威脅,更重要的是社會以民主手段與配套機制,鞏固民主根基,修正社會朝向集權專制化作為,防止民主倒退;也就是要讓民主體制得以持續,不至於走向專制獨裁。
蔣萬安用麻辣鍋來形容台灣民主的辛辣與戲劇性,也寓意著台灣民主運作的多元豐富,相當具象地把台灣的生活方式與民主韌性,向全世界、甚至向大陸分享。這是台灣民眾不容輕棄與破壞的生活方式,也是台灣民主自信的展現。而民主韌性的關鍵,就在守護民主體制,維護權力分立、言論自由、依法行政、人權保障等民主基本原則。
然而,在部分政治人物的眼中,民主韌性反而成為另類分化標籤。蔡英文在一一一年國慶演說中指出,民主韌性的建立,是守護台灣的關鍵;而民主,不只是對外定位台灣的國際角色,對內,更是強化社會韌性的核心戰略。蔡英文一個翻轉,就將民主韌性變成「面對境外勢力滲透破壞,防止錯假訊息攻擊」的工具;甚至在賴清德總統眼裡,民主韌性更是和台灣區域安全連繫在一起。
問題在於,雖然蔡英文說,我們要以更透明、更民主的方式來應對境外勢力的滲透及意圖破壞,但民進黨政府的實際作為,卻是更深入的媒體控制與訊息操控,甚至頻頻以「查水表」及國安、司法等工具對付不同意見者。這不是民主韌性的呈現,而是民主倒退的病徵。
尤其我國憲法幾經增修,修出大總統制,總統幾無有效制衡力量。全面執政的蔡英文就是挾一黨獨大,打造綠色新威權。賴清德雖然是少數總統,但上任後完全沒有和在野黨、社會對話溝通的意思,反而是鬥志昂揚,既指導大法官釋憲反制國會改革,又召喚民粹青鳥威脅在野黨,更以肅貪為名全面打擊政敵,讓整個社會朝集權化發展,政治氛圍極為肅殺。賴清德上任百日,綠色新黨國體制已經巍然聳立。
賴清德總統應該思考,面對民主麻辣鍋,該怎麼料理多元風味,讓更多人的意見與智慧推動社會進步,而不是霸道地獨沽一味,強要全民「信賴」,台灣民主才會有真韌性,也才能開創兩岸自信對話的未來。尤其,年初蘇丹紅風暴的教訓不遠,毒辣椒粉讓全台人人自危,火鍋店紛紛停賣麻辣湯或麻辣鍋不敢加辣。民進黨別在民主麻辣鍋裡,偷摻蘇丹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