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3日 星期五

徐遵慈/東南亞半導體產業的展望與局限

◆  徐遵慈/東南亞半導體產業的展望與局限
◆  陳國樑/課稅大海嘯:暴衝的預算案稅收








徐遵慈/東南亞半導體產業展望與局限


2024-09-13 00:02  聯合報/ 徐遵慈(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


東南亞國家在美中地緣政治衝突升溫後,成為全球供應鏈移轉及「去風險化」的最主要對象,被視為美中大國競爭下最大受惠者,近年更紛紛提出半導體產業戰略與行動計畫,然除新加坡、馬來西亞外,其餘國家欲加入「半導體供應鏈俱樂部」,仍有資金、技術、基礎建設、水電、人才等諸多挑戰,部分評論認為東南亞將晉升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心恐過度樂觀

地緣政治、大國角力、以及新冠疫情後全球「晶片荒」衝擊等,正促使全球供應鏈重組的浪潮進入東協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泰國、越南)。在美歐日等國政策支持下,東南亞發展半導體產業的前景備受關注。美國拜登政府在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四月提出「友岸外包」戰略,宣示加強與墨西哥、拉美國家及亞洲如越南、印度等理念或價值相近國家的供應鏈合作,以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同年十月宣布擴大對中國出口管制,更造就新近一波半導體供應鏈進入東南亞。

根據東協外人直接投資FDI統計,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流入新建半導體廠房、設施的投資金額達一九○億美元,占東協流入外資比率從前一年不到百分之一驟增至百分之廿五。歐美日台等大廠紛紛設廠或擴廠。

在東南亞國家中,星馬兩國早自民國四十九、五十九年(一九六○、一九七○年)代即致力發展半導體產業,至今已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菲律賓亦在民國五十九年(一九七○年)代吸引美商設立封裝廠。泰國與越南因電子、資通訊產業快速發展,疫情後陸續提出半導體策略,希望吸引外資打造本土半導體聚落,同時降低未來可能遭遇供應斷鏈的風險。東協最大經濟體印尼因擁有豐沛鎳礦,亦不願落於人後,最近宣布將從關鍵礦產建立半導體產業。

這些國家已在半導體貿易中扮演一定角色,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星、馬半導體出口分別達一千二百億及七百八十六億美元,菲、越、泰、印尼出口金額亦成長至二百八十九億、一百三十三億、九十三億、與五十二億美元

在進口方面,越南進口金額自民國一○九年(二○二○年)起超越馬來西亞,成為東協第二大半導體進口國,顯示其消費性電子、資通訊產業快速擴張,半導體需求強勁。

新加坡是東協中半導體供應鏈最完整的國家,涵蓋IC設計、晶圓生產及封測產業,近年除聯電宣布擴產外,世界先進亦將以合資模式前往設廠。馬國政府於民國六十一年(一九七二年)在檳城成立第一個自由貿易區,吸引國際大廠進駐,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慶祝發展半導體產業五十周年,檳城已成為半導體產業重鎮。越南快速崛起的製造業及政府積極吸引「新世代」投資,鎖定高科技、電動車、再生能源、半導體等以推動產業升級與綠色轉型。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九月美越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宣示加強雲端運算、半導體、AI、關鍵礦物合作。

東南亞推動半導體產業風起雲湧但除新加坡外,人才、水電、基礎建設、技術、資金、法制整備等均是挑戰,且當前跨國企業合作布局重點僅限於人才培育、銷售設備、以及建立封測廠房。整體來說,東南亞欲晉升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心仍有一段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