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1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貿易表象難掩產業失衡沉痾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經濟日報社論/貿易表象難掩產業失衡沉痾
◆  聯合報黑白集/柯文哲考驗自己
◆  聯合報社論/總統國情報告是憲政大事,立院不可兒戲






經濟日報社論/貿易表象難掩產業失衡沉痾


2024-05-11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蔡總統接見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時,欣慰指出我國出口連續三年超過4,300億美元。(圖/總統府提供)


蔡總統接見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時,欣慰指出我國出口連續三年超過4,300億美元,今年3月出口達到418億美元,連續五個月正成長,也創下兩年來單月最大增幅;政府會持續做產業靠山、推動各項措施,協助產業提升國際競爭力。總統進一步指出,台灣繼續深化和經貿夥伴關係,簽署「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分別和英、加簽署「提升貿易夥伴關係協議」和「投資促進及保障協議」,積極和新南向及日本等國合作,協助產業開拓更多海外市場。

總統關懷進出口團體值得肯定,但若以幾個月的成長數據,就認為貿易情勢樂觀,並以寥寥幾個內涵有限的貿易協議,來肯定政府開拓海外市場的努力,令人擔心不僅模糊表象下的深沉真相,也可能讓經貿部門繼續忽視其於蔡政府任內近乎「毫無表現」的殘酷事實

我國首季出口的確表現亮麗,成長率高達12.9%,也讓首季  GDP 成長率飆升到6%;3月的出口甚至成長 18.9%為近七個季度中的最佳表現。但這其實是受惠於國際景氣復甦、人工智慧(AI)崛起、去年基期偏低所致,和政府近來表現關係不大。事實上,3月份製造業的生產指數年增率只有4.01%,除了電腦電子光學(+15.15%)、電子零組件(+13.27%)以外,基本金屬(-5.69%)、化學材料及肥料(-8.23%)、汽車及其零件(-9.87%)和機械設備(-9.91%)都還是顯著的負成長,多數行業還是一片悽苦,並未看到政府拿出有效對策,輔導資源持續湧向高科技電子,傳產只能自求多福

眾所周知,出口表現優異的半導體產業,是30多年來朝野共同打下的基礎,特別是培養充裕的理工人才和業界自己的前瞻努力所致。而目前持續擴張所需之人才已無以為繼,用地、用水、用電也都捉襟見肘、問題叢生,若業者未來多被迫到海外投資,出口的優異表現就會走到盡頭。

其次,台灣經濟愈來愈依賴高科技電子業,特別是半導體業的出口,其實是把雙面刃,讓台灣經濟在全球景氣上揚時一飛沖天,但景氣下滑時也會高速俯衝,擴大台灣經濟波動的風險,也增加企業預測營收和規劃投資的困難度。此外,景氣波動擴大會讓廠商增加「非典型」員工比例來因應風險,導致更高比例員工的福利變差、技術累積變弱,絕非可喜現象。甚且,高科技電子業的榮景,很可能模糊其他製造產業的衰退,可能導致決策的延宕或失誤。

 其三,在半導體等製造業持續快速發展之下,我國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持續委靡,出口排名長期倒退:民國八十九年(2000年)全球占比為1.4%、排名全球18,到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已倒退到占比0.7%、排名落到29名。在占比和排名雙雙大幅倒退的情況下,政府卻似乎不以為意,迄未提出有力的因應對策,甚至連服務出口的正式統計也付諸闕如彷彿只要有台積電等護國神山,創造亮麗的出口數據即可高枕無憂卻無視占六成就業服務業績效停滯嚴重低薪,也造成少子化國安問題。

 最後,提升國際競爭力多半要靠企業本身努力,政府能做的其實有限。唯一非靠政府不可的,就是簽署「區域貿易協定」,為企業爭取和國外企業公平競爭的環境。可惜,即將卸任的蔡政府八年來對此可說毫無建樹,上述幾個看來像區域貿易協定的協議,都沒有關稅免除內涵,導致台灣傳統製造業在國際間必須繳交關稅、進行不公平的競爭,故節節敗退而持續外移;喊得漫天價響的 CPTPP 迄今無聲無息,高利潤的專業服務業(如金融業)困守台灣。

 政府若真要做產業「靠山」,請從識真相去浮誇說實話做實事開始












聯合報黑白集/柯文哲考驗自己


2024-05-11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眾黨日前在監察院前舉行「第三波民主改革,519草根行動啟動」記者會,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左三)、秘書長周榆修、立法委員黃國昌、吳春城、麥玉珍、林憶君、張啟楷等黨公職同仁出席。記者邱德祥/攝影


賴清德五二○就職,民眾黨主席柯文哲選在五一九舉辦「草根行動」,號召全民一起「打倒新黨國,啟動新台灣」集會地點,就在民進黨中央黨部大門口。口號喊得很高大,但在北士科、京華城等三大案纏身之際,柯文哲此舉更像在考驗自己還有多少動員能量。

許多純真的「小草們」,把人生的第一張選票投給了柯文哲,無非是相信他比藍綠政治人物更「乾淨」。但選後才幾個月,他昔日在北市府的幾件決策被挖出來,每一案傳出的氣味都不太好。若依柯P一向的標準,招標案偏愛特定財團,對「非都更」案件給予顯不相稱的容積獎勵,會議紀錄移花接木,電信費率未依母約行事,大概都符合「弊案」門檻

也因此,柯文哲選在此刻發出「草根行動」的動員令與其說是在檢驗小草們的忠誠強度,不如說是在檢驗自己品格誠信的受損程度。如果說連「打倒新黨國」這樣的口號都喊出來,但屆時參加者稀稀落落,他就很難看了。

也有人認為,柯文哲選在五一九造勢,是要給賴清德下馬威,並對偵辦其相關案件的檢調「敲山震虎」,警告他們勿輕舉妄動。但這次集會到底能否奏效,要看當天參加的人數而定;如果眾小草們選擇棄阿北而去,他恐怕就提前掛了。

前不久,才把藍綠兩黨玩於股掌之上,好戲似已下檔















聯合報社論/總統國情報告憲政大事,立院不可兒戲


2024-05-11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立法院院會10日處理賴清德就職後到立法院國情報告提案,國民黨團版本逕付二讀。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右二)上午與立法院長韓國瑜(右一)交換意見。記者潘俊宏/攝影


準總統賴清德即將上任,立委為了彰顯國會權,藍白兩黨都提案邀請賴清德到立院作國情報告。國民黨還特別主張,要在行政院長報告施政方針前進行。賴清德已表示,願意赴國會報告;但總統國情報告應否採即問即答方式,朝野意見相左。對此,民進黨應議事運作讓提案進入協商,以便賴總統能充分準備,也讓首次總統國情報告能建立良好憲政慣例。

過去,我國曾有李登輝總統赴國民大會報告的先例;但其方式,是讓國大代表詢問,總統則作綜合答覆。兩千年修憲後,陳水扁為國防軍購和入聯問題,表示願赴立院報告;當時咨文都到了立法院,卻被當時朝小野大的國民黨團打了回票。馬英九當年在首度馬習會後有意赴立院報告,國民黨也提案邀請,也因是否即問即答而觸礁。

賴清德當過行政院長,在立院即問即答不是難事。但如果對總統和閣揆的報告、質詢方式雷同,勢將愈凸顯總統與行政院長職權衝突的問題。法國憲法即明文規定,總統不在場,國會議員才能對總統國情咨文內容進行辯論,用意是總統「不對國會負責」,不要讓內閣制和總統制混淆。馬克宏曾主張修憲,讓總統可出席議會辯論,並即席作出回應。但這項修憲案最後沒過,顯示法國國會不願讓總統「隨便發言」,把國情咨文當成個人秀場。

依規定,行政院長須在就職兩周內赴立院報告。以國民黨的提案,賴清德剛在五二○向人民發表演說,立刻要再到國會發表演說,內容可能相當重複。如此一來,唯一意義只是在凸顯立法院的地位,建立新總統應赴國會報告的憲例,卻未考慮到總統與閣揆的角色差異。原因是,要對立院負責的是行政院長,不是總統,立法院要如何在當前憲制上安置好國會定位,將影響未來憲政的穩定性。

目前立院的亂象,其實就是當年各黨為圖謀自己權力方便修憲,自食惡果,使國會權力一再受到剝奪。最明顯的就是,配合李登輝總統擴權,把閣揆同意權拿掉,以致現在對內閣人事毫無置喙餘地。而當年在野的民進黨以國會抗爭為能事,連續兩會期杯葛副總統兼閣揆的連戰上台,餘毒至今,每會期都要亂一次。除了讓執政當局面子難看,毫無實質意義,也讓立院形象愈來愈糟。

同樣的,因蔡總統任內讓國會形同「自宮」,藍白被欺負了八年,如今一夕翻身,不免要回敬一番,不斷利用表決給民進黨難看。問題是,立院自己提案邀總統來報告,若再上演「給總統難堪」的戲碼,不會太精神錯亂嗎?

國會原是朝野政黨角力的場域,但為彰顯民主權力對強勢總統的戒心,當年法國曾拒讓總統進國會,只由部長代為宣讀書面聲明。近年美法等國讓總統進入國會報告,但議會內規明定總統演說期間不得發言干擾。在野黨的杯葛表態,頂多是集體不起立鼓掌以示不認同;最激烈的方式,就是當年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在川普身後撕掉其講稿,如此而已。川普不太尊重國會,但美國國會自重;我國立院平日吵鬧不休,但也該有個限度。

朝野現在都在拚國會改革法案,目的就是要跳脫長年的藍綠惡鬥及短視修法,讓國會恢復正常立法功能。要求總統到國會報告,從《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看,是合理的。至於詢答與否和形式設計,都應符合憲制思考以求周全平衡,不能倉卒行事,讓總統權、行政權和立法權亂成一團,這就不是各界所樂見之事。有意讓國會正常化的朝野立委諸君,必須審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