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3日 星期三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普亭:斯托雷平的繼承者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2686/web/ 

◆  托育公共化擴大 潛藏平庸之惡
◆  無政府狀態的叢林民主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普亭:斯托雷平的繼承者
◆  我國現行法律 仍保守面對善終
◆  減輕照顧壓力?為愛放手?斷食善終 須做足功課
◆  推動不在籍投票 便民又利民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普亭:斯托雷平的繼承者


024-03-13 03:17  聯合報/ 林一平(作者為前科技部代理部長)
斯托雷平(Pyotr Stolypin; 1862-1911)。林一平/繪


烏俄戰爭超過兩年,各方都已筋疲力竭。普亭對烏克蘭的行動,西方世界普遍對此表示譴責。然而,普亭認為他對烏克蘭的入侵並不是對另一個主權國家的攻擊,而是對屬於俄羅斯內部領土的干預。要治理廣大領土,俄羅斯的傳統是極權專制。由此角度,不難理解,普亭的思維方式幾乎與廿世紀初的斯托雷平Pyotr Stolypin;1862-1911)如出一轍,也難以讓自由民主國家接受。

斯托雷平在沙皇統治權威開始衰退的一九○六年成為俄羅斯的首相。他實施廣泛的改革,取消農民的公社制度,增加私人土地所有權,導致俄羅斯的農產量變成世界第一,傲視全球。為了追求政治穩定,他無情地鎮壓革命者,遏制了芬蘭的自治運動。今日,普亭對待烏克蘭的思維也是如出一轍。

普亭以斯托雷平為導師,認為他是一個鐵腕能幹的官僚,是政府管理的典範。斯托雷平很像中國秦朝的商鞅,嚴格執行制定的政策,延續了沙皇的政權。當斯托雷平被暗殺時,沙皇的統治也結束了。

斯托雷平和普亭處於相似的政治氛圍和權力基礎之下。在一九○五年的革命之後,斯托雷平完全鎮壓異議,為了符合他所認為合適的方向進行改革,他可以忽略民主過程。因此,斯托雷平獨斷控制大規模的土地改革,同時擁有壓制反對派的巨大權力。在斯托雷平時代的巔峰,賞罰分明,執法嚴厲,俄國判處絞刑的索口袋被稱為「斯托雷平的領帶」。

如同斯托雷平,普亭的權力基礎建立在中央集權之上。然而普亭的執政更面臨了自由主義的異議。普亭親自推動了經濟、政治和外交政策的改革。但正如他遵循斯托雷平引導變革一樣,普亭認同壓制的必要性以維持政治地位騷擾記者、祕密警察和國家資助的暗殺事件在普亭的政權中發生,就像在斯托雷平時代一樣

斯托雷平希望在斯拉夫的共同旗幟下團結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形成一個強大而統一的實體。蘇聯的史達林和普亭接受了這一觀點,並為實現這一願景,採取相同的鐵腕手段。普亭相信個人的能力可以引領俄羅斯走上一條「健康的道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在掌舵俄羅斯巨獸時進行鎮壓和改革,應對各地區政治氛圍不可預測的變化。

普亭所處的現代俄羅斯,是一個在國際事務上更加複雜和相互依賴的世界這意味著普亭的決策不僅受到國內政治的影響,還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和反應烏克蘭問題的解決不僅僅取決於俄羅斯的內部政策,還取決於國際社會的互動和反應在烏俄戰爭的消耗中,普亭正面臨聲譽受損不斷擴大的困境他的歷史導師和政治榜樣被反對者暗殺身亡。普亭也正面臨英美西方的強大壓力。那麼,他是否願意讓步,釋放烏克蘭自由?











托育公共化擴大 潛藏平庸之惡


2024-03-13 03:17  聯合報/ 楊金寶/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嬰幼兒保育系特聘教授(台北市)
托育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日前表示,蔡英文任內幼托政策不斷加碼現金補助、擴大補助私立幼托機構,使得整體幼托環境依舊無法擺脫高度私有與營利化的市場邏輯

從托育供應量變化的觀察,似乎並非如此。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社區公共托育家園已建置一三五處、公辦民營托嬰中心二○七處,供應量約一點一萬個名額,若加入準公共保母及準公共托嬰中心約八萬,已達九點一萬名額。另公共化幼兒園已累計增加到三,○五八班,服務供應量達廿五點七萬。就公共化成長速度而言,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零至二歲送托率由十點三%成長到十七點三%;二歲入園率由十四點七%成長至卅六%;三至六歲則由七十四點九%成長到八十七點五%。公共托育機構或幼兒園的成長,的確是國家幼托政策努力的成果

這十年,非營利幼兒園教保員的薪資,從第一級將近三點八萬,逐級可至四點九萬。一一三年度總預算編列一,○八一億元,若加入前瞻建設第四期特別預算四億元,達一,○八五億元,比一一二年度增加一二八億元。增加的包括就學補助增加四十一億元、托育補助增加卅九億元、擴大公共化幼兒園增加卅三億元、調整幼兒園師生比十七億元。托育教保人員早已脫離薪資低、福利低、保障低的三低慘況

公共托育及教保政策推動,公帑消耗速度與額度都看得見惟生育率止跌及少子女化現象的緩解,並沒有因此改善。且教保服務人力無法跟上逐年快速成長的供應量。托育教保職場缺工,似乎並非提高工資價碼可以解決。早期教保人員與孩子共同成長,也管也教也擔憂也喜愛的教育觀,近來已漸漸變成了服務買賣消費概念,以及政府高唱滿足家長需求的福利願景,明顯耗損教育導正的權柄以前人們常說「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現在卻戲說「教育無根,怎能不走樣?」

當幼兒教育服務被視為滿足家長的手段,孩子托幼的時間愈來愈長這階段的親子依附關係,深受父母陪伴深度及品質影響假性孤兒的孩子,情緒不穩是常態當幼兒教育合夥人只剩下托育教保人員,當幼兒教育質變為家長服務業,托育教保服務人員淺碟的工作價值及成就感,遇到親師溝通不順,隨時準備走人

政府希望家外送托率得提高到跟 OECD 一樣,因此有意識且狂熱地擴大公共化幼兒園供應量。家長陪伴親子光陰是孩子最需要的資源;阻擋年輕夫妻生育的是系統化工時過長及侵占育兒時間政府比齊國際社會所產生的優越感,並未解決人口消長及教保職場人力流失

強大意識與理想主義的催動下,托育教保政策只有公共化,卻不檢討可承辦的團體或法人機構是否過量、不考量預算是否排擠其他政策、不面對去家庭化的互動失衡及關係失溫,亦不討論公立、非營利、私立托育教保機構存在的意義公共化只是政府不計成本的編列預算,提供平價托育機會,但沒有真正解決少子女化的生育問題,也沒有興趣去了解托育教保職場的細節體面的說詞配合主流媒體宣導形成集體意識,加上眾人不假思索的堅持,反而可能成為謬誤的根源

漢娜鄂蘭提出「邪惡的平庸性」,不用良知思考公理正義,過度專制強權的體制下,難以獨立思辨是非對錯。托育教保公共化超過十年,台灣在國一○五年(二○一六年)出生人數低於廿萬,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出生十三萬八,九八六人。請想想,一種平庸的邪惡,是否正肆虐台灣












無政府狀態的叢林民主


2024-03-13 01:04  聯合報/ 林廣挺/中華民意研究協會副研究員(台北市)
2月14日金門海域發生執法意外傷亡事件,兩岸談判破裂後,中共的下一步讓人憂心。圖為海巡署第9海巡隊將翻覆的大陸快艇拖回金門料羅碼頭蒐證勘驗。圖/海巡署提供


海巡在金門海域執法,導致兩位大陸民眾身亡的事件,至今仍無法善了。民進黨政府在應對過程中的說法漏洞百出、自相矛盾。面對來自大陸的憤怒、家屬的哀痛,以及輿論的質疑,海委會主委管碧玲依然態度傲慢、持續拖延,不道歉、不解釋,也沒有要負責或下台的意思。

含致癌物的蘇丹紅辣椒粉流竄全台,隨著食品被檢驗出的領域、品項、廠商與覆蓋率愈來愈高,從行政院長陳建仁、衛福部長薛瑞元到食藥署長吳秀梅,同樣沒人願意負責或下台。推給「黑心進口商」,承諾「一個月內釐清去向」,都不足以服眾。改變致癌的定義,宣稱蘇丹紅與咖啡同級,是目前所見正在努力帶動的風向。

詐騙案近五年年成長率十八點六%,每年犯罪所得金額近七百億,嚴重危害國家及社會安全,但數位部長唐鳳卻宣稱「防詐得到很多肯定」。一年編列上百億預算、擁有三百多位約聘雇人員的編制,以及一年出國考察三二九天,卻始終說不清楚,數位部到底發揮了什麼積極功能、有什麼具體成效。即使面對朝野立委的同聲質疑,他依然沒有下台去職的跡象。

政客和媒體總是喜歡宣稱,台灣是世界重要的民主典範,尤其是去年十一月選舉正酣時蔡英文總統才說「台灣的民主已接近完美」。如果深入追問,到底有多完美?理由不外乎是大家都能投票、人人可以罵總統。總之就是台灣人在政治上很自由,應該可以很好的監督政府和維護公益。

可是,從前述幾個事情的演變過程來看,民進黨的施政,其實與那些能投票或罵總統的選民毫無關聯。因而台灣民眾能夠自由投票,看似可以任意謾罵的原因,當然不是涉及什麼高尚的民主價值,而主要是因為對最終結果沒有太大影響,充其量只是被視為一種花瓶擺設。當公共利益真正受到損害時,政府大可無視監督制衡和輿論批評,整天說風涼話。民眾連維護權益都談不上,更遑論要官員負責。

簡言之,民進黨治下的所謂台灣民主,是一個強凌弱、眾暴寡,接近無政府狀態的叢林社會。政府只汲取、不治理,放任社會自生自滅。官員沒有能力,也沒有意願解決實質問題,有時甚至還帶頭濫權霸凌,製造更多麻煩,人民只好自求多福。金門事件大陸死者家屬還可依靠大陸政府試著討公道,而台灣被詐騙退休金的老人,或誤食蘇丹紅辣椒粉的民眾,大概只能自認倒楣。

對台灣人民而言,最不能接受的是,已經忍受著無止盡的貪婪掠奪,最後居然還得到如此低劣的公共服務品質。蔡英文既要民眾相信,台灣的民主已接近完美,好維持對大陸的優越感,但在實踐上卻又讓民眾看到民進黨對人民權益的蔑視。所幸還有台股站上兩萬點的消息,可以轉移焦點、聊以自慰了。














我國現行法律 仍保守面對善終


2024-03-13 03:17  聯合報/ 姚念慈/台北地方法院刑事醫療專股法官(台北市)


日昨,貴報討論安樂死、「斷食善終」等相關議題,引起廣泛迴響。而此一涉及剝奪生命的重大作為,不論從倫理、宗教、醫學、道德、情感層面觀察,顯然都會有不同意見。但,筆者希望由現行法律角度,提出想法就教於社會先進。

根據醫療法第六十條第一項規定:「醫院、診所遇有危急病人,應先予適當之急救,並即依其人員及設備能力予以救治或採取必要措施,不得無故拖延。」是故,對於瀕死之病患,基本上醫療院所人員依法不能袖手不管。雖然「勸說放棄治療,讓病人好走」,甚至「幫病人一把,解除他痛苦」的作為現實存在已久。但於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病人自主權利法施行前,刑法第二九四條「遺棄致死罪」、刑法第二七五條「加工自殺罪」、刑法第十五條、第二七一條的「不作為殺人罪」等,始終是前述作為見不得光的原因

且雖病主法、安寧條例均已施行,仍非對於所有合法簽立意願書而「一心求死」的病患,醫師都能無差別的如其所願。首先,得依安寧條例不施行或終止、撤除原施行之心肺復甦術或維生醫療之對象,是經二位相關專科醫師診斷確為末期病人之人;其次,依病主法,醫療機構或醫師得依病人預立醫療決定終止、撤除或不施行維持生命治療或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之全部或一部的對象,也限於經二位具相關專科醫師資格之醫師確診,並由緩和醫療團隊至少二次照會確認為末期病人、處於不可逆轉之昏迷狀況者、呈永久植物人狀態者、極重度失智者、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病人疾病狀況或痛苦難以忍受、疾病無法治癒且依當時醫療水準無其他合適解決方法之情形者。

若未經上開程序、逸脫前述允許終止撤除之對象,一旦有人舉發,刑法之陰影,恐怕又會籠罩在協助病人解脫痛苦的醫事人員頭上,遑論積極的「安樂死」。日本一位醫師於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違法注射藥物,幫在社群網站上認識的漸凍症患者結束生命,遭檢方以受囑託殺人罪起訴,近期被京都地方法院重判十八年有期徒刑,即為事例。

筆者無意遽謂「斷食善終」究竟合法與否只是提醒,我國現行法令對於終結生命依舊保守。若多數民意真的贊同安樂死的存在,筆者期盼主管機關能進一步全面檢視法令,在不增加也不減少生命自然消逝過程的前提下,讓醫事人員能安心的協助實質上已然殘破的生命,得以盡量不痛苦的善終。












減輕照顧壓力?為愛放手?斷食善終 須做足功課


2024-03-13 03:17  聯合報/ 畢柳鶯/醫師(台中市)


目前全國有五千多人戴著呼吸器、插著鼻胃管躺在慢性呼吸病房;有數十萬人無意識插著人工餵食管、全身蜷曲躺在安養中心或家中,無異人間地獄。

我的母親因小腦萎縮症癱瘓在床,吞嚥困難,不願落入插管臥床的無品質、無尊嚴狀態,因此採取漸進式斷食方式在廿一天後滿足的安詳往生。因為有家人親密陪伴,得到舒適照顧,生死兩相安,符合善終標準,因此撰文成書時,出版社建議書名「斷食善終」。

此書出版後,許多受苦的病人和家屬求助於我,在協助五十位病人自然善終後,我將經歷寫成「有一種愛是放手」提供給大眾參考。目前已協助一五七位病人斷食善終。

病人分成四大類:一、帕金森氏症、失智症、漸凍症、多次腦中風、高位頸椎脊髓損傷、肌肉萎縮症,因身體嚴重失能、臥床痛苦、生活依賴沒有尊嚴、沒有品質。二、癌症、心、肺、腎臟末期的病人,即使接受了安寧治療,痛苦仍然難以忍受,不知盡頭在哪裡。三、老衰病人睡眠愈來愈多,吃得愈來愈少,體力快速衰退,請家屬依病人需求想吃多少就多少,不要送醫插鼻胃管,不要勉強餵食。四、無意識插管臥床者,家屬依病人的最大利益作「代理決策」撤除無治療效果的呼吸器或人工餵食管。

以上案例家屬都有提供病人身體、心理、心靈的照顧,有生前告別式,有做好四道人生。我提供「斷食程序與臨終照顧臨床指引」給病人和家屬參考,盡量找到當地的「居家安寧團隊」到府評估、開家庭會議、簽署同意文件,然後才進行。過程中有線上群組,家屬隨時可提問,團隊盡快回應或到府訪視。

有意識者自主決定不再進食,或老衰重症末期不想吃或吃不下,這是憲法保障的基本人權,人有拒絕醫療的權利,也有拒絕飲食的權利。有安寧緩和科專家認為這些人是加速死亡而反對。我的看法是每個生命有其不同境遇,每個人有其個性與觀點。只要不違背倫理、法律,對他人無害,並沒有責任要遵守「不加速死亡」這準則。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先進國家在有很好的安寧緩和醫療情況下還是通過安樂死法案。

沒有自主意識者被撤除維生醫療,有人認為沒有得到病人的自主意願,遊走法律灰色地帶。安寧緩和條例、病人自主法的實施,就是希望病人不要被無效的維生醫療綁架,而失去自然死亡的權利,所以國外原有名稱是「自然死法案」。我們以為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的人口太少,造成善終困境。美國比我們先進,也只有百分之卅的人預立醫囑,那沒有簽署的百分之七十的人怎麼辦?當判定治療無效的時候,醫師會與家屬或代理人開會,由他們來作醫療決策,根據病人的個性,以病人的最大利益為考量,就可撤除維生醫療了。台灣的家屬當然也享有這種權利,昏迷的病人送醫,要不要插管,要不要手術,不都是家屬代為決策的嗎?

衛道人士認為無意識者是「被斷食」、「被善終」,沒有得到病人的自主意願,所以不妥。但事情總有先後,病人「被強制插管」活在地獄之中,我們並未徵得他們的同意,才應該要受到譴責

至於有少數人不理解斷食善終的適用對象,如何正確進行。期待大眾在進行前要做足功課,尋求居家安寧團隊協助,以求圓滿。

有一點至關重要,所有這些家屬都是因不捨病人苦,為愛而放手減輕照顧壓力,絕非主要考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推動不在籍投票 便民又利民


2024-03-13 01:04  聯合報/ 宋磊/博士候選人(台中市)


中華民國(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雖然國內時常有藍綠的意識形態紛擾,但至少台灣也已經平安度過多次總統大選。然而為人詬病的地方在於,台灣至今仍未發展出「不在籍投票」的便民政策。基於百姓權益,政府沒有必要阻礙不在籍投票的推動。

國際上已有許多國家採行不在籍投票的措施,包括美國、奧地利、德國、匈牙利等國都採取通訊投票,不但利於無法在外地返國投票的民眾,相對的也讓整個民主投票制度更為成熟與完全。以筆者的英文老師為例,對方是一位美國人,因長期居住台灣;美國舉行總統大選,透過 AIT 的通知,能以不在籍投票的方式行使公民權,為美國的民主制度貢獻己力。

由此可見,不在籍投票利於海外台灣公民對於國內選舉的支持,選民不必事先訂購機票奔波返國,可以通訊投票、事先投票、電子投票等方式完成選舉;公民理當享有投票之權利,即使身在海外亦然,我國政府在滿足國人選舉的需求時,也應將投票的方式透過不同的科技來因應,才能使投票制度更為完善。

我國的總統直選實施已超過廿餘年,基本上各方面已日趨完善,唯獨不在籍投票仍有過多歧視,加以民進黨政府對於中國大陸的恐懼心態,也間接讓廣大的台商無法投票,這不但涉及歧視海外台灣民眾,也剝奪在海外工作之台灣人的公民權。筆者認為,政府必須對自身的民主制度與公民素養有信心,透過推動不在籍投票,利於海外台灣人的需要,不必為了投票刻意搭機返台,既便民又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