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9492/web/◆ 聯合報社論/徐春鶯事件拆穿賴清德尊重新住民的假面
◆ 聯合報黑白集/亦敵亦友習拜會
◆ 經濟日報社論/不確定性糾結難解 Fed步步為營
經濟日報社論/不確定性糾結難解 Fed步步為營
2023-11-03 01:02 經濟日報/ 社論
美國聯準會(Fed)。 路透
美國聯準會(Fed)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1日決定再度暫停升息,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5.25%-5.50%區間,符合市場預期。無論是會後聲明,還是主席鮑爾在記者會上的發言內容,仍是「鷹、鴿並陳」;對下一步的決策沒有明確暗示,但也不排除任何可能性。原因無他,正如鮑爾所說,「一系列的不確定性,有舊的、有新的,使我們在緊縮過多或太少之間求取平衡的工作上,變得十分複雜」。
會後聲明的用語與上次相比,變化雖然輕微,卻相當刺眼。強調經濟擴張由「堅速(solid pace)」變為「強速(strong pace)」,就業成長從「減緩(slowed)」變成「溫和(moderate)」。這意味著通膨壓力將會累積,因此必須進一步升息,這當然屬於「鷹派」論調。
但聲明中的另一項改變,則是強調不只「信用」情勢變緊,連「金融」情勢也更緊。這顯然是決策官員認為9月會議之後公債殖利率大幅上升,可以替代進一步升息,當然是偏向「鴿派」的說法。鮑爾還即興說道,「我們現在要問的是,我們是否還應該升息更多?」,使金融市場認為這是鮑爾首次暗示升息已經結束,接下來 Fed 的焦點將轉向高利率要維持多久,因而帶動美股、美債雙漲,美元回貶。
Fed 之所以不願對未來利率走向做出比較清晰的暗示,無疑是因為「不確定性」實在太多。舊有的不確定性包括殖利率上升、股市下跌、美元走強造成金融情勢「三緊」,是否會使未來經濟成長大幅減緩?油價上漲是否將抑制其他消費?學貸恢復償還,疫情期間的超額儲蓄即將用盡,銀行業嚴控放款,以及大幅升息對經濟的「時間滯後」效應,種種問題可能造成的影響迄今依然糾結未解。
新增的不確定性,首推以色列與哈瑪斯已全面開戰,可能在中東地區引爆更廣泛的戰爭,甚至美國及伊朗都可能被直接拖入戰局;果真如此,對油價及通膨的衝擊將難以估算,何況俄烏戰局也可能隨之升高。戰爭本身就具有推升通膨的作用;而美國為因應俄烏、中東雙線戰事,勢必大幅擴張軍事支出,並加發公債,金融情勢更緊,此時 Fed 究竟應該放鬆信用以穩定金融,還是維持緊縮以抑制通膨?再者,美國長期利率大幅上升,加上經濟成長比預期更強,都使 Fed 對金融情勢、經濟成長與通膨走向更難以掌握。
鮑爾其實還心存另一項指望,就是目前總需求的確快速成長,但總供給也在回升。如果供給面能夠繼續繁榮,則既能促進成長,又能使通膨下降,可謂一兼二顧。鮑爾提出的證據,包括供應鏈已經正常化,部分產品價格回降;且去年勞動力擴張約300萬人,使工資升幅下降。但問題在於人口快速老化,使勞動參與率不可能持續回升,新移民也面臨居留與工作技能等因素而未必能使勞工供給持續增加,因此供給面未必能夠持續繁榮。
Fed 內部對於進一步升息,似乎已經建立了一道高門檻,就是必須看到新的證據顯示經濟成長並未明顯減緩,以及通膨下降的程度暫停或逆轉,才會再度緊縮。但 Fed 這種態度,卻面臨諸多風險。首先,勞動市場仍然太緊,工資年升率仍高於4%,無法與2%通膨目標所需的薪資升幅(3%-3.5%)配套。其次,經濟表現太強,無法確定經濟還有足夠的閒置產能來壓低通膨率。第三,貨幣政策的時間滯後期間可能已經縮短,金融情勢緊縮對經濟活動的拖累力道已經減弱。第四,公債殖利率急升,可能是因為「中性」利率已經升高,也可能是因為通膨預期上升所致;其中任何一種情況,短期利率都可能必須進一步上升,才能使政策具有足夠的約束力。
從現在到12月中下次會議之前,還能看到兩次就業報告及通膨數據,因此 Fed 還有時間可以「等著瞧」。既然不確定性如此糾結,Fed 只能步步為營;而投資人也不應把鮑爾的即興之語太過當真,畢竟他的基本立場仍是「一切看數據」。
聯合報黑白集/亦敵亦友習拜會
2023-11-03 04:01 聯合報/ 黑白集
白宮證實,美國總統拜登(右)和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11月舉行的舊金山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峰會場邊會面。圖為兩人去年在G20峇里島峰會會晤合影。(美聯社)
有時候,敵人也是朋友。譬如拜登與習近平。拜登朝思暮想要壓制中國,但內外情勢交迫,他也非把習近平請到舊金山敘敘不可。習近平分明氣憤拜登粗暴制裁中國,但棘手的經濟讓他肩頭如有千斤重擔,因此不如赴約,或能化解一些內外壓力。
白宮公開證實,兩人將在 APEC 舊金山峰會期間場邊會晤;北京這頭卻不鬆口,繼續複誦王毅的辭令,打著去舊金山不能靠「自動駕駛」的啞謎。一急一緩間,似乎拜有求於習多一點。
這世界並不太平。拜登還在憂慮烏克蘭戰場該如何收拾,瞬間竟又捲入以巴衝突。以色列尾巴搖狗,藉猶太政媒呼風喚雨的力量,逼美國替它震懾伊斯蘭世界。陷入兩線作戰的美國,此刻即不便再觸怒中國。
習的糟心事也不少。秦剛、李尚福都僅只半年就下台,拔擢兩人的習顏面盡掃;而疫後經濟欲振乏力,讓他破天荒發行一兆元國債輸血。還沒來得及施展拳腳,老搭檔李克強猝逝,也讓反習小勢力蠢蠢欲動。
拜習此刻會面,好歹可以相互取暖。做為對峙中的兩超領導者碰頭,畢竟是紛亂世局中的福音。只要兩頭大象不打架,地球就多點安定。有人以為,大國爭霸的修昔底德陷阱勢難跨越,但美蘇都曾走出冷戰陰霾,誰說美中就一定步向毀滅?習拜若暫和解,即使台獨一旁憔悴,卻是喜事一樁!
聯合報社論/徐春鶯事件拆穿賴清德尊重新住民的假面
2023-11-03 04:0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徐春鶯傳可能納入台灣民眾黨不分區名單,引發爭議。圖為她今年6月曾赴大陸與「民革上海市委員會」座談、交流。圖/民革上海市委官微
民眾黨傳有意提名陸配徐春鶯出任不分區立委,有媒體報導她過去曾任中共幹部,民進黨便群起攻之,並揚言要修法阻止這種現象。賴清德在造勢場上批評,這將使國家安全更危險;閣揆陳建仁也說,用人要以國安考量為最高標準。陸委會主委邱太三更稱,她若當上立委,也要依《國籍法》和《公務人員任用法》放棄外國國籍,展現對中華民國的忠誠。
政府官員和綠營這些膝射式反應,並非基於事實。徐春鶯說,她從未加入中國共產黨,也早依規定放棄中國大陸戶籍,以台胞證進出大陸。她大學畢業後分發到商業局工作,從工會幹部做到人事科長,但她從未稱自己是中共國家幹部。從這些事實看,邱太三和媒體指徐春鶯有「雙重國籍」、「任中共幹部」之說,根本是睜眼說瞎話,嚴重失實。
撇開徐春鶯自己的說法不論,檢視一下兩岸法規,這也是很容易釐清的事;然而,政府官員似對本國法規並不熟悉。由於我國和對岸「互不隸屬」也「互不承認」,因此《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陸配若申請台灣身分證,須先註銷大陸戶籍。亦即,用這種作法,取代要求「放棄國籍」的設計。相對的,依大陸國籍法的規定,要申請放棄戶籍,須以定居在「外國」或「外國人的近親」住所為前提,而無法拿「定居台灣」為由申請放棄。這些規定,學法出身的邱太三若還弄不清楚,也未免太失職及失格。
此一事件的關鍵,不在徐春鶯過去的背景為何,而是我們要如何看待新住民的認同與忠誠?依現行法令,一般外籍配偶歸化需要四年,陸配更嚴,需要六年。也因此,侯友宜主張陸配應比照外配縮短為四年,有身分證即可投票;但若要擔任公職,則要設籍滿十年;若任職國防情治單位,則需滿廿年。換言之,我們以時間長度丈量歸化陸配的忠誠,允許他們擁有一定的參政權。若認為這還不夠,立委可以修法再增限制,甚至設定特殊情況剝奪參政權的條件。然而,當下蔡政府僅因徐春鶯出身大陸而質疑其忠誠,並否定其參政資格,絕不符合法治國家的作法。
另一陸配寧家榮,曾任民進黨新住民委員,曾為中共黨員。但賴清德說這沒關係,因為她是幫民進黨做新住民工作;但徐春鶯不可以,因為她進入國會可接觸國防、外交機密。這就是民進黨的雙標,只要認同民進黨,忠誠就不是問題。例如國防立委趙天麟擁有「中國小三」就無所謂,不怕國安洩密;但陸配還未踏進國會,就被視為危害國安。這種因人而異的雙標,才是國家安全的最大威脅。
由於兩岸的特殊關係,我國憲法對於中華民國國民、外籍人士和大陸地區人士的身分待遇各不相同,民進黨卻故意視而不見。這次,民進黨意圖用「兩國論」處理徐春鶯議題,並對民眾黨丟出紅帽。但依法論法,民進黨根本沒有理由阻擋她納入民眾黨不分區名單,而任意指控大陸新住民的忠誠,絕非一個執政黨應有的法治態度,更不是一個進步政黨的表現。
陸配在台約卅五萬人,其他國籍配偶則將近六十萬人,這近百萬新住民代表多元台灣的未來希望,也是撫育「新台灣之子」的重要力量。柯文哲當然有義務向民眾說明該黨推薦徐春鶯的理由,民進黨也要拿下有色眼鏡,讓新住民相信台灣有氣度與信心視新住民為一家人,這才符合所謂「海洋國家」廣納百川的胸襟。如果連居台卅年的陸配都不能相信,這麼排外自欺的政黨,台灣哪有多元開放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