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6日 星期一

游梓翔/AI衝擊傳播業,你是80還是20?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游梓翔/AI衝擊傳播業,你是80還是20?(世界新聞媒體年會系列專文②)







游梓翔/AI衝擊傳播業,你是80還是20?


2023-06-26 00:07  聯合報/ 游梓翔(作者為世新大學特聘教授、傳播博士學程教授)
AI 毫無疑問已帶來了傳播的生態巨變。 路透


世界新聞媒體年會系列專文②
AI人工智慧的發展正改變所有產業,包括新聞傳播業在內。今年的「世界新聞媒體年會」即將在台灣舉辦,AI 這個正夯的話題當然不會缺席。

AI 毫無疑問已帶來了傳播生態巨變新聞傳播業主要產品資訊或內容,當AI展現資訊處理和內容製作的強大能力時,勢必代表人類「創作者」的許多工作可能被機器取代,而這將挑戰「原創」的定義,也可能讓原本伴隨著「創作者」的信任發生根本改變。

於是悲觀者更多將 AI 視為威脅而非機會。最近一份耶魯大學對企業執行長做的調查,甚至有百分之四十二企業執行長認為 AI 可能摧毀人類媒體業也被列在執行長們認為會受到 AI 最大影響產業當中

所以這意味著新聞傳播業全面自動化」,新聞傳播學也因此失去存在價值嗎?根據國際期刊出版者協會 FIPP 今年發表的《今日AI與媒體》報告,包括《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美聯社、路透社、彭博社、BBC等重要國際媒體,確實都納入了由 AI 產生的內容,例如天氣、運動、股市新聞。

不過至少在可預見的將來,機器並不可能全面取代新聞傳播專業。曾任《華爾街日報研發長,專精 AI 新聞的馬可尼在《新聞製作者AI與新聞學的未來》一書中說得好:在新聞傳播業,機器無法取代人類的關鍵角色,AI 帶來的其實是個「人機協作」的世界。

一些科技專家認為,機器與人,HI人類智慧AI人工智慧之間,也存在著一個「八十/二十法則」。機器可以達成百分之八十的任務,經常已能帶來「夠好」的結果,但更多時候還需要人類投入和判斷,才能完成另外百分之二十。可以說二十代表的是人類無法被機器取代的「關鍵能力」。

資訊與內容製作過程中,機器可以做好很多機械性工作,如文字轉語音語音轉文字多種語言翻譯。AI也能替人蒐集整理資料,甚至提供分析建議。透過對創作形式句型措辭學習,機器還能學會創作常用套路」,這些都是八十

那麼二十是什麼?人類直覺創意情感和複雜意義世界,這使HI創作決定意義詮釋和AI非常不同。AI即使能提供「夠好建議,但人類創作要的是權衡作者材料情境與對象等因素下的「最好」。這是至今演算法無法模仿的。八十不能滿足新聞傳播專業資訊和內容要求,我們需要具備二十關鍵能力的人來為新聞傳播產品做好守門和把關

不是所有新聞來源都會納入這關鍵的二十。當新聞來源過度依賴自動化,就難逃AI犯下「低級錯誤」的風險。例如「AI 胡謅」(AI-generated bullshit)指的就是 AI 可能「有模有樣說出不實的話」。AI還可能被刻意當作假新聞的生產器。這些都會進一步傷害社會大眾對媒體的信任。雖然媒體或社群平台也能運用 AI 來偵測假新聞但是打假至今無法明顯勝過造假。不過假新聞充斥也讓新聞的「品牌」變得更重要,選擇可靠媒體更能確保 AI 會在 HI 的充分把關

AI 來了,新聞傳播實務界學術界都必須適應這個傳播生態。作為創作者或是創作者的培養者,善用八十但發展二十的能力至關重要。作為媒體,在運用自動化工具的同時,更不能忽略二十的重要。當然作為閱聽人,如果不能明辨閱讀分享資訊和內容,至少要慎選資訊和內容來源,包括願意為結合HI與AI,創作出的更好資訊和內容付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