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8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吸才引智競賽 台灣要更積極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關上赴陸旅遊大門,就是把和平擋在門外
◆  聯合報黑白集/有綠靠勢,黑金笑春風
◆  經濟日報社論/吸才引智競賽 台灣要更積極






經濟日報社論/吸才引智競賽 台灣要更積極


2023-05-28 00: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面對未來科技發展,主要關鍵就在人才數量與素質。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面對世界科技快速變化、經濟情勢瞬息萬變,產業競爭日益劇烈,各國政府紛紛推出特別政策,吸引各領域優秀人才,其中同文同語的海峽兩岸,吸才引智競爭尤為激烈。

過去30年,台灣半導體與資訊產品代工生產,已傲居世界前茅,但面對未來生物科技、電動車、終極綠色能源、人工智慧、數據科學、農業科技之發展,則尚未取得國際競爭優勢,其中主要關鍵就在人才數量與素質之不足。

雖然近年來各頂尖大學紛紛設立半導體、生物科技、人工智慧、數據科學、電動車等重點研發中心,但台灣人口僅占全球0.28%,已開發及開發中國家之1%,即便投入全部菁英人才,若要力拚世界多項領域之科技與產業前沿地位,恐怕力有未逮。唯一之道,便是積極向國際招才引智,或於世界其他各國設置研發中心,大量使用當地優秀人才。

中國大陸近年來雄心頗大,企圖在各個領域技術與產業發展,超日趕美。但自2018年起,美歐各國開始心生警惕,紛紛祭出各種圍堵政策,企圖減緩尖端技術對中國之輸出,假以時日,世界恐怕將出現兩組技術競爭版圖。

台灣面對美中技術競賽,角色尷尬而微妙,技術層面我們倚賴美國,但是市場和生產,卻又不能完全放棄中國,兩大之間難為小,在這個議題上政府與企業之立場並不完全一致,著實需要集朝野智慧,在適當的國家安全前提下,取得最佳經濟利益。

不過,其中唯一不變的共識,就是如何留才引智。

國發會於5月10日提出打造人才匯聚之三項政策:培育本土數位人才、延攬國際關鍵人才、深化雙語能力與國際視野等,惟細究其內容,並未走出「台灣企業運用台灣人才,在台灣研發、生產、建立完整供應鏈」之「打造台灣國家隊」傳統狹隘思維,面對人力資源相對充沛之美國與中國,恐怕已然未賽先輸。

值得警惕的是:中國大陸近年來以相對優渥工作條件,積極吸引台灣科技研發、金融投資、商業服務、高等教育師資、青年創業、企業高管人才。據非正式統計顯示,台灣於中國大陸及港澳等地工作之專業人才已超過30萬,這尚不包括大陸投資企業在台設立研發中心所聘用之台灣優秀人才。但相對而言,台灣卻以政策抵制中國籍優秀人才進入台灣本土工作,兩相比較,人才競逐優勢,不言可喻。

對於國際人才之吸引,中國大陸亦是相對積極,除美籍華人最近受到美國政府監控與限制之外,在北京中關村、上海陸家嘴、成都科技新區、深圳前海,遍地可見德、法、印度、日、韓等多國科研與企業高管人才。

在台灣,即便科技最領先之新竹科學園區,寥寥可數之外籍人士,不是銷售業務便是維修工程師,真正從事研發工作之外籍人士,實屬鳳毛麟角。號稱台灣最大產業研發機構之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近6,000名正式員工,非華裔外籍人士,不足50人。

中國人才充沛卻積極吸引包括台灣在內之外地優秀人才;台灣人才有限,卻相對杯葛外籍與陸籍人才進入,未來如何面對美日韓諸強國之競爭。

我們呼籲朝野各界人士,應了解未來國家之強盛,是否具備國際競爭力,主要倚賴優秀人才之多寡。新加坡雖彈丸之地,卻是全球優秀人才密度最高的國家,迄今維持國家競爭力不衰,即為明證。

台灣絕對不能成為人才淨輸出國,政府除致力留住本土人才,吸引國際人才更為重要。政府可考慮在國家安全前提下,適度開放陸籍優秀人士來台工作,或許有人擔心:國際與陸籍優秀人才進入台灣後,將排擠本土人才工作機會,但此一作法,長期可提高台灣國家競爭力,把餅做大,方為長久治國根本之道。









聯合報黑白集/有綠靠勢,黑金笑春風


2023-05-28 00:5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主席賴清德(中)上任後,修正選罷法排黑條款引發爭議。 (聯合報系資料庫)
波波漫畫


立法院三讀通過選罷法修正案,明定曾犯黑金槍毒等罪判決確定者不得登記為候選人。民進黨洗白,卻滅了扁家政治香火。賴清德貫徹了意志,民眾則吃瓜等看「台灣之子」如何反撲「台獨金孫」。但言歸正傳,如果只靠選前密篩,忽略當選後的嚴查嚴辦,終究只是半吊子防腐。

民眾厭惡黑金,對於藉由選舉漂白再黑白兩道通吃,更是反感。例如屏東縣前議長鄭太吉之凶殘,即是地方自治史最黑暗的一頁。過去國民黨因黑金籠罩而丟掉政權;如今民進黨猶有過之,黑金槍詐綿密糾葛,成為賴清德總統之路的最大絆腳石,因此賴清德無視違憲之虞、更不顧念阿扁「死諌」,也要斬黑金臍帶。

但修法排黑之後,從此清廉勤政愛鄉土嗎?歷史上何曾少了出身清白卻遺臭萬年者?清朝最大貪官和珅少貧好學,首名涉貪入獄總統陳水扁更是三級貧戶之子!就連疑被im.B詐團「供養」的綠委陳歐珀,也出身基層公務員。新法嚴密,篩得出未來的食祿禽獸嗎?

看看南韓,司法威名遠播靠的是敢於嚴查嚴辦歷任涉貪總統;台灣的特偵組也曾因辦貪扁總統聲名大噪,而今安在哉?說穿了,唯有檢察司法更為獨立,查辦權貴更無阻滯,才是真正的法治防腐。否則,司法雙標,辦藍不辦綠,黑金槍詐有綠靠勢,依舊笑春風!











聯合報社論/關上赴陸旅遊大門,就是把和平擋在門外


2023-05-28 00:5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陸委會主張大陸應該同時開放陸客訪台,建議兩岸就恢復雙向觀光進行協商。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全球疫情早已解封,兩岸觀光遲未鬆綁,業者在台北國際觀光博覽會當面向蔡英文總統喊話,盼解除組團赴陸禁令。不過,蔡總統只說,交通部正在討論,希望疫後兩岸逐步恢復健康永續交流,有方案的話會再跟大家報告;觀光局也否認外傳六月開放的時間表,強調應該沒那麼快。但蔡政府到底還要讓兩岸民間社會的隔絕狀態繼續多久?

大陸國台辦與文旅部五二○前夕宣布恢復台灣居民赴大陸團遊與自由行,蔡政府卻以需經協商後雙向開放之名峻拒,繼續褫奪人民赴陸團隊旅遊的權利。觀光局長張錫聰說,一個完整旅遊市場應是雙向開放,並強調台灣赴陸「禁團令」要等兩岸協商完成才會解除。其實,只要台灣團客可以赴大陸旅遊,陸客恢復來台團遊也只是時間問題。蔡政府寧願綁架民眾的旅行權利和業者的生計利益為籌碼,逼迫大陸就範與我談判。這是政府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然而這也只是掩人耳目的薄霧;蔡政府從未接受「九二共識」,亦深知對岸不可能在缺乏政治前提的條件下與我協商,因此藉口需雙方協商以利雙向開放的要求,實即將整個恢復兩岸旅遊的前景向後拖延。難道蔡政府目的是為了在總統大選前,可以恣意操弄兩岸敵意,篩選或阻絕不利資訊,繼續維持一個對大陸封閉的空間?

此前三年新冠大疫,製造了一個自兩岸上世紀九○年代恢復接觸以來的空前絕緣體。民進黨不必做出任何宣告,就只一句「防疫至上」,即可將兩岸過去花數十年闢建的諸多往來網絡,一刀切斷。唯一留下的就是貿易的通道,貨船與貨機依舊往復,商貿數字照常猛進,但人的接觸則幾近於一夕回到冷戰前,井河不犯,甚至出現了對陸配子女關門,回家猶如蜀道之難的人倫悲劇。

這一由疫病造就的天然契機,讓民進黨嚐盡了甜頭。在缺乏流動的封閉社會中,蔡政府從內部塑造全民公敵,實行半麥卡錫主義,藉網軍任意指控特定個人或團體為中共同路人,以達到壓制甚至消滅政敵的目的。這一期間,蔡政府關閉了中天電視台,並又草擬了數位中介法、全民動員法,仇中成為唯一合法的意識形態。但亦因跨越護欄引致了兩場幾近戰爭的圍島軍演。

這一烽煙彌漫的形勢固然驚醒了部分民眾,但卻鞏固了堅定的支持者,以及讓更多對台海局勢一知半解,以為和解即投降的選民歸其麾下。這是民進黨不願打開門戶的精細算盤。民進黨並不希望人民知道,兩岸其實可以遠離戰爭,只要在共同的政治基礎上,兩岸即可藉由協商謀致經濟、政治的各種安排與福祉;它卻寧要如今「準烏克蘭第二」的煎熬狀態,只因在這一狀態下,選民即可如催眠般地被其政治口令呼來喚去。

兩岸恢復旅遊是打破這一「島嶼密室」的最妥適方式,兩岸人民開始恢復直接的接觸後,所有的資訊可以當面印證,不會變成無法辨察的謠諑,而善意與溫暖也可以堆壘。更重要的是,它是融化戰爭危機的有效辦法。當兩岸人民親切友好的互動,無論是彼岸的武統聲浪,或是此岸的仇中狂潮,都會逐漸偃息,讓和平重新降臨。

蔡總統擔任台北國際觀光博覽會開展嘉賓,會後赴日、韓官方觀光及台灣業者攤位互動,行經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卻折返,未曾接觸便離場。然而,蔡政府緊閉兩岸旅遊的大門,其實不啻將已經在敲門的和平摒於門外。當戰爭的號角轟轟響起,人民失去的不只是旅行的權利,更是活著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