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日 星期二

薛承泰/指揮中心關了,疫情關了嗎?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薛承泰/指揮中心關了,疫情關了嗎?
◆  嚴震生/全世界僅民進黨不承認一中各表







薛承泰/指揮中心關了,疫情關了嗎?


2023-05-02 03:40  聯合報/ 薛承泰(作者為台大退休教授)


長達一千多個日子的指揮中心謝幕了,參與這份工作的人員和第一線醫護人員一樣,必然辛苦,畢竟是涉及人命的任務。至於有多少功勞,鐵定是見仁見智,重點是,指揮中心關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只是降級,並不是疫情從此結束。筆者認為,我們應該從這三年來的經驗中汲取一些教訓並加以研究,才有助於因應未來的疫情。

自從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初,新冠病毒從武漢開始向外擴散,除了一些海島國家地區海洋阻隔而疫情較緩,其他國家幾無倖免;台灣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該年沒有什麼疫情,染疫死亡人數是個位數。直到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春節過後疫情才逐漸升溫,五月爆發,死亡人口即開始竄升,一直到年底,八個月當中死亡人數即比前一年多了一萬人。由於指揮中心公布當年染疫死亡人數只有八十餘位,筆者即開始思考,這些多出來的死亡從何而來?

於是分析近十年來的死亡趨勢,即發現年度間死亡人數的變化大略可歸因三點,一、人口老化,二、重大意外或天災,三、寒冬與流感。民國一一○、一一一年(二○二一與二○二二)兩年並沒有後面兩項因素,因此扣除老化因素之後,即可歸因為新冠疫情相關的「超額死亡」。

若以民國一○九年(二○二○年)為基準,民國一一年、一一一年(二○二一與二○二二年)全年死亡數,分別多出一萬與三萬四千人,即使扣除每年增加兩千死亡老化因素超額死亡人數遠高過於指揮中心所公布的死亡數!這些未計入的超額死亡大致來自三種狀況。

首先,指揮中心公布的死亡人數乃按照政府所定的 SOP 來認定,因此染疫未通報而死亡、染疫治癒後不久死亡、死亡後檢驗出染疫…等,不會被計算在內;這項「黑數」,不是台灣才有,每一個國家也都會有。

此外,在疫情嚴峻期間,由於醫療資源的排擠,一些急重症或癌末患者未能適時接受治療而死亡,這個數字應該不會太大,因我國醫療體系相較於其他國家算是比較完備的,但這也會帶來一些超額死亡

較值得重視的是,打疫苗與死亡關聯。這項超額死亡人數可能不少,可是絕大多數在病理上並無法直接認定有關。筆者認為,這些疑似因打疫苗死亡的資料極為珍貴,可做為發展有效而安全疫苗的基礎。

回想這三年來,有多少專家曾呼籲普打疫苗就能達到全民免疫,可是有那個國家做到?不僅無法有效對抗突如其來的變種,甚至在加打疫苗後也會一再染疫!最後,只好以打疫苗可以減少致死率來合理化疫苗的功效。根據人類近百年的經驗,打疫苗確實是目前對抗傳染疾病良方,然而,目前對抗新冠病毒的疫苗是在急就章中問世,醫界本身就該質疑,這幾支疫苗究竟有多大幫助,會不會帶來後遺症?這才是進步的動力!

此外,即使在統計上顯示,未打疫苗者染疫死亡率偏高,但這並不能說明疫苗的絕對效用。乃由於未打或拒打疫苗者,可能鑒於自己的身體狀況,或太老或已有疾病等因素;一旦染疫死亡機率偏高,可能不是缺了疫苗而是原本的「脆弱」,拿這群人和一般人比較,會有「選樣的偏誤」(selection bias)。

最後,筆者呼籲,政府既然擁有全民打疫苗的紀錄,不妨觀察打完疫苗後幾年的就醫與死亡情形,追蹤疫苗可能後遺症,這將會是我國自行發展疫苗的重要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