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ChatGPT熱潮衍生問題須及時解決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4776/web/ 

◆  聯合報社論/柯文哲高喊「聯合政府」,在向誰示好?
◆  聯合報黑白集/超越韓國與保二危機
◆  經濟日報社論/ChatGPT熱潮衍生問題須及時解決





經濟日報社論/ChatGPT熱潮衍生問題須及時解決


2023-05-02 03:36  經濟日報/ 社論
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一種人工智慧技術,近期超級火紅的ChatGPT,正是由Open AI開發的生成式AI服務。圖/路透


在 ChatGPT 問世並掀起熱潮後,各界對於生成式人工智慧,可以發展哪些行業的新興應用,持續熱烈討論。其應用在文化藝術、商業服務、教育學習、法律、會計甚至醫療健康等領域,都有多元的想像空間。

這些新興應用若能有效推展,各行各業已預見其營運可能產生重大改變,同時也讓各界開始反思,這一波人工智慧熱潮造成的衝擊,其範疇可能遠比過去人工智慧數十年來的發展都要來得廣泛。

過去對人工智慧探討的議題,有許多關於就業市場的衝擊。尤其在透過人工智慧達成自動化、智慧化之後,對勞動市場將造成影響;但在這一波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浪潮下,卻凸顯出新的多元議題。

首先是可信賴性,過去各界曾廣泛討論可信賴的人工智慧,但人工智慧為什麼需要被信賴?主要是因為人工智慧的應用可能與決策有關,尤其是當應用在商業、法律、教育、醫療、交通、甚至國防等專業領域時,錯誤的答案可能會帶來重大的損失,如何確保人工智慧應用所得的結果具有高度正確性,避免人工智慧所產生的錯誤結果帶來重大損失,成為發展關鍵之一。

不但可信賴性是關鍵議題,可歸責性亦然。當一般大眾使用如 ChatGPT 等泛用型的生成式人工智慧軟體,若因出現錯誤結果導致使用者或他人的損失,如何追究相關責任?舉例來說,若其產生的錯誤內容,透過網路傳遞,對某公眾人物造成名譽上的損害,除了傳遞者的法律責任外,相關人工智慧應用軟體開發商或營運商,是否也有應負的法律責任?未來在生成式人工智慧蓬勃發展下,其所衍生的可歸責性問題亦值得重視。

此外,利用生成式人工智慧所產生的內容、圖片、影像、聲音、甚至是軟體程式,其智慧財產權的歸屬,也是一大待解議題。若公司員工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軟體,將其運算結果納入其工作成果,如公開的報告或文章,是否有可能侵害他人的智財權,導致公司被捲入法律訴訟?更遑論公司員工可能因使用 ChatGPT 等泛用、公開的生成式人工智慧軟體,導致其機密資料外洩,引起資安議題,如媒體報導,日前三星開放員工使用 ChatGPT,即發生多起資料外洩事件。

更根本的問題在於,人工智慧模型的訓練,往往需要大量的資料,但相關訓練用的資料是否可信?資料的取得是否符合法律規範,如符合隱私保護原則等?企業若要發展人工智慧應用以提升營運效能,或用於新業務的開發,但企業內部有那些資料是在被有效保護的前提下,被應用於人工智慧的模型訓練?又有那些員工可以使用這些資料?授權層級如何劃分,又如何利用隱私提升技術PETs)來強化資料的安全性等,都是需要進一步探討、解決的課題。而前述所列舉的多數課題,皆與資料治理高度相關。

也就是說,ChatGPT 等生成式人工智慧發展的速度愈快,就愈凸顯出企業、產業、社會、甚至國家,在資料治理相關配套措施的不足,當然也凸顯了資料治理在未來的需求將快速增加;在人工智慧的加速發展下,資料治理幾乎是不可逆的發展趨勢。當 ChatGPT 的蓬勃發展帶來龐大潛在效益時,各界不但應有倫理、法治層面的配套思考與作法,更應同時加強發展資料治理相關的配套措施。

對於企業來說,目前已有企業在內部頒布關於其員工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軟體的指引,這是發展相關配套措施的第一步。在人工智慧技術快速迭代進化下,如何能與時俱進,適時動態調整相關指引,不是只是聊備一格,而要符合相關軟體應用演進的趨勢,當為產官學研各界須持續集思廣益的關鍵議題。













聯合報黑白集/超越韓國保二危機


2023-05-02 03:31  聯合報/ 黑白集
經濟部表示,因半導體產業優勢,加上台商回流挹注動能,二○二二年台灣人均GDP為三萬二千八百一十一美元,超越南韓。記者林俊良/攝影


經濟部發布統計,我國去年人均 GDP 終於「超過南韓」,經濟情勢大好。但主計總處的統計,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負三%,為近十四年新低,今年恐有「保二」危機。經濟到底好不好,讓人霧裡看花。

去年以來,蔡政府就不斷拿「人均 GDP 超越日韓」大作文章;年初主計總處還特別「澄清」,說並未「超韓」。超不超越,變來變去,讓人傻眼。但大家似乎忘了,台灣人均 GDP 曾長期領先南韓,民國九十三年(二○○四年)才被南韓超越。這個鍋,是民進黨的。

陳水扁執政四年,就害台灣被南韓超過;台灣花了十幾年,才再反超,這有什麼好驕傲?況且「超韓」的主因是匯率,「台幣升值韓元貶值」,毫不神奇。當然,也受惠半導體業暢旺;但要問蔡政府做了什麼,可能只出一張嘴。

疫情解封後,經濟成長反而深陷泥淖,是令人憂心的事。美日韓陸等國雖都減緩,但至少維持正數,也讓台灣的負三趴更顯憔悴。展望今年國際經濟,台灣要從谷底翻身機會不大;更別說物價飛漲、貧富差距擴大,「超韓」只是鏡花水月。

對經濟困境,蔡政府顯拿不出具體辦法。總統府副秘書長黃重諺受訪,竟不避嫌當起「軍工股推銷員」,大讚軍工產業股價大漲。蔡政府救經濟的解方,難道要靠「發戰爭財」的軍工產業?這樣的政府,令人無語!













聯合報社論/柯文哲高喊「聯合政府」,在向誰示好?


2023-05-02 03:34  聯合報/ 社論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今對於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對於他要組聯合政府說是「沒睡飽」一事回應,「我不是沒睡飽,是根本還沒睡」。記者趙容萱/攝影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訪美歸來,重申要組「聯合政府」,以團結台灣。對此,鴻海創辧人郭台銘笑稱,柯文哲可能還「沒睡飽」,睡幾天後講話可能比較準確。柯文哲已決定代表民眾黨角逐總統,郭台銘則仍在爭取代表國民黨出征,三年前一度甚囂塵上的「郭柯合」,如今兩人似已分道揚鑣各奔前程。但這是否意味「藍白合」已毫無空間,則仍有待觀察。

四月迄今,柯文哲多次喊出「聯合政府」的口號,民進黨和國民黨都毫無回應或評論。現在,他卻遭與其有過夥伴關係的郭台銘奚落,是值得玩味的發展。民進黨對柯文哲的倡議置之不理,原因不難想見:其一,民進黨已習慣了權力一把抓,怎麼可能與其他政黨「分享」權力?其二,賴清德自恃目前民調領先,無論如何輪不到排名「老三」的政黨在那裡喊價,民進黨最佳之計就是漠視。

至於國民黨對柯文哲的「聯合政府」說未作回應,情況則略有不同。第一,柯文哲參選總統雖已成定局,但國民黨內對於其他面向的在野合作似仍抱期待,因此保持口不出惡言。第二,同為在野黨,國民黨與民眾黨要爭取的都是不滿綠色執政的民眾;在兩黨支持者的界線未必全然清楚,暫時保持模糊似是較佳策略。第三,國民黨原先最擔心的是,若郭台銘與柯文哲聯手形成「郭柯配」或「柯郭配」,對藍軍將極不利;現在看來,此一擔憂似可放下。

回到柯文哲身上,他打出聯合政府的訴求,究竟目的何在?事實上,柯文哲的聯合政府倡議,曾經過三次轉折。柯文哲最初的表述是:他反對下架民進黨」及「非綠聯盟」的說法,因為再換國民黨上台沒有太多意義。此一說法,目的明顯在與藍營保持距離,怕「藍白合」之說使民眾黨的選票被藍軍稀釋。同時,柯文哲選擇置身於「下架民進黨」的洪流之外,也有自私考量,避免使自己成為民進黨及綠營網軍的攻擊對象。

第二次轉折,則是柯文哲在訪美的僑宴上,突然說出「我本來就是綠營的」,只是看不慣民進黨在前瞻預算、防疫特別預算及軍購的胡亂撒錢,債留子孫。這次表態,他再度穿起綠外套,公開向綠營支持者示好。第三次轉折,則是他在訪美尾聲時受訪,柯文哲聲稱他若當選總統,一定會建立聯合政府並團結台灣。這一回,他想像自己是「總統當選人」,宣稱會把職位分給其他政黨,不會自己獨吞。

厭憎藍綠惡鬥的台灣選民而言,柯文哲以團結台灣為基礎喊出「聯合政府」,固有些吸引力。但放在現實政治上看,他反對下架民進黨,又不斷向綠營靠攏,則不免讓人懷疑他過於投機,缺乏反對黨立場。他之所以主張「聯合政府」,難道只是為了向執政黨分得一官半職?更何況,台灣的政治往往是「贏者全拿」,柯文哲明知自己是「第三勢力」,不積極扮演反對角色,卻在那裡向執政者示好,這顯然是不自量力。

近期的各色民調,柯文哲皆擁有廿%上下的支持度,但這距離當選是個遙遠的路。問題在,民眾黨若不積極扎根培育人才,提出足以召喚選民積極支持的論述,最後它能在立委選舉中獲取的選票,恐仍無法突破「四趴黨」的緊箍咒。從這個角度看,「聯合政府」顯然不是一個太有魅力的號召。尤其,柯文哲主張聯合政府,又聲稱「反對下架民進黨」,如此曖昧的訴求,難道是在等待賴清德摸頭?及至關鍵時刻,只要民進黨許諾分他什麼官位,他就會帶領民眾黨奔向綠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