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5日 星期一

【專家之眼】孫曉雅對台政策丕變?

◆  【專家之眼】歐盟領導人訪中的意義
◆  【專家之眼】孫曉雅對台政策丕變?







【專家之眼】孫曉雅對台政策丕變?


2022-12-05 08:15  聯合報/ 陳一新/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
美國在台協會(AIT)上月29日舉行記者會,處長孫曉雅恭賀台灣舉行了一場充分展現選民意志的自由、公平選舉,孫也明確表示,美國軍售立場不變。記者程遠述/攝影



「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處長孫曉雅在台灣九合一選後舉行記者會表示,任何國家領導人都尋求避戰維持和平,這是在打臉蔡英文總統,還是甩鍋美國自己的責任?這次台灣九合一大選結果向全世界傳遞一個重要訊息,台灣人民愛好和平,不願成為美國的馬前卒與中國大陸兵戎相見。這個訊息是如此清晰,不僅美國、日本及周邊國家都看到了,作為美國的駐台代表自然要表達美國的立場。

首先,孫曉雅見風轉舵,一開始就強調所有國家都應該尋求避戰為最重要的目標。不過,難道她忘了是誰在鼓勵台灣走向烏克蘭化?誰在建議台灣延長兵役役期,甚至推動全民皆兵,與人民解放軍打一場不對稱戰爭包括巷戰都市戰叢林戰等,以消耗中國大陸戰力?現在看到台灣人民以強大的民意告訴全世界,台灣不想捲入美國人想要的戰爭,孫曉雅趕快改口,但也忙著甩鍋,強調美國也主張避戰。

其次,眼見台灣人民並不想捲入美國人想要發動的戰爭,孫曉雅立刻回歸現實,認為蔡英文能力有限,再怎麼推動「抗中保台」也不會有效果,自然對蔡英文改言相向。既然在美國眼中,蔡英文已經無用,未來不論是「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印太經濟架構」(IPEF)、美台「雙邊貿易協議」(BTA),美國對與蔡英文政府的談判興趣缺缺

第三,在記者會中,孫曉雅將美台關係說成美台軍售關係,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轉變。長期以來,美國官員或 AIT 處長提到美台關係時不太特別強調美台軍售關係,顯示在這次台灣九合一大選後,美國已對美台關係重新定位,認為美台關係的重心就是華盛頓與台北的軍售關係

第四,孫曉雅提到台積電赴美設廠,但特別強調是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主動要求去美國設廠。不過,張忠謀在多次演講中都暗示是美國壓力要求他去設廠的。最近在曼谷「亞太經合會」(APEC)中,他表示美國副總統賀錦麗親自要求他再度赴美設廠,可見孫曉雅的說法大有問題。真相只有一個,究竟是孫曉雅的說法正確,還是張忠謀言之成理,希望能有一個公開辯論真相大白

這次台灣九合一大選後,美國似乎對台灣更為遙遠,拉開了更大的距離,主要是對蔡英文的不信任,認為她不再有能力號召「抗中保台」,只有改口說任何領導人都應避戰充分顯示對蔡英文的失望。最後在台灣九合一大選後,華府對台北的態度已經在立場與態度上進行微調恐怕是在敗選重挫之後另一個重大警訊










【專家之眼】歐盟領導人訪中的意義


2022-12-05 08:21  聯合報/ 湯紹成/政治大學兼任教授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1日會見到訪的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新華社



儘管西方國家都在抗議中國的清零政策,日前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訪問北京,受到習近平主席的接待,還會見了總理李克強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這是否意味著歐方重新定義與中國的關係?依照歐盟的說法,這是其領導人在這個關鍵時刻,與中方探討此關鍵的問題。

米歇爾祝賀習近平再次連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代表歐盟對江澤民因病逝世表示沉痛哀悼。這種善意的表達,其實已經超出了歐盟意識形態的界線,這與月前德國總理蕭茲訪中與習近平會見時,雙方並未握手,已有一些差別。

其實,早在俄烏戰爭爆發之初,歐方就希望中國發揮影響力以便早日結束戰爭,但北京始終拒絕譴責俄羅斯的入侵。但至今歐盟尚未放棄,仍指望中國可以幫助找到實現和平方案。在表面上,自衝突爆發以來,中方一直表示採取負責任的行動,敦促克制和對話,同時避免火上澆油,印度、巴西、印尼和南非等許多其他國家也持這種立場,但並無實際行動

在歐盟內部積極討論俄烏戰事,尤其在月前 G20 的場合,習近平拒見歐盟代表之後,歐方認為米歇爾主席確實有訪問中國的必要,但仍有一些爭議。此外,不斷增長的貿易逆差也對中國有利,加上歐盟在技術和原材料方面越來越依賴中國,這些都是此次訪問的重要原因。而中方認為,此次訪問所發出的信號,即中國和歐盟作為多邊世界兩個要角,反對新冷戰和任何將世界劃分為地緣政治集團的企圖。

歐洲乃兩次世界大戰的發源地,反戰的情緒甚高。歐盟及其成員國,其中也多數都是北約成員國,想盡辦法來緩和俄烏衝突,但至今仍效果不彰。隨著冬天的到來,烏克蘭的情勢更加嚴峻,全國已有數百萬人缺水缺電,歐盟經濟受到極大的牽連,尤其是能源價格上漲,再加上鄰近歐洲的貧窮發展中國家糧食危機加劇

在另一方面,美國成功施壓歐盟國家對華為等企業的制裁,乃意味著對中國發動經濟戰,這也引起了法國和荷蘭一些領導人的反對。中國和歐盟從全球化過程都受益匪淺,尤其氣候變化、核擴散、疫情、全球治理和全球經濟增長,都需要全世界特別是中歐共同努力,只有更多接觸與合作才能縮小分歧。中歐互為主要貿易夥伴,相互依存性極高。

由此可見,當前歐盟已陷入雙重的困境。一方面要應付美國的壓力來對付中國,又因戰爭的嚴重影響,期盼中國可以扮演相當的緩和角色。再者,又因意識形態作祟,歐方仍不斷批評中國的人權問題,再加上歐方還不時打台灣牌,使得中方意興闌珊。這種情況,不是幾次訪問可以改善的,但此次米歇爾主席的訪問是一個好的開始,未來在中歐和解方面,仍舊路遙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