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之眼】台積電的另一隱憂—全球稅改
◆ 【專家之眼】從北市長候選人辯論看民進黨選舉策略
【專家之眼】台積電的另一隱憂-全球稅改
2022-11-07 08:15 聯合報/ 陳國樑/政大財政系教授
即將上路的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及OECD國家所主導的全球稅改,都將對台積電帶來立即性的衝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先進製程晶片需求退減與美中政治經濟角力,使全球半導體業發展進程受創,台積電當下的考驗,除整體經濟的逆風局勢外,也面臨對於產業競爭優勢地位的挑戰;地緣政治風險,則是非經濟因素最大的隱憂。此外,即將上路的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對於半導體供應鏈,以及 OECD 國家所主導的「全球稅改」,也都將帶來立即性的衝擊;後者尤其來勢洶洶。
全球稅改的主體,由「剩餘利潤稅」(residual profit taxation)與「全球最低稅負制」(global minimum tax),即所謂的「兩支柱方案」(two-pillar solution)所架構而成。其中「支柱一」之剩餘利潤稅,針對超大型跨國企業稅前利潤超過10% 之「超額利潤」,課徵25% 稅負,分配予企業市場所在國家或地區。
在台灣,達到支柱一開徵門檻(合併營收達200億歐元)之超大型跨國企業,僅有台積電一家;因此,剩餘利潤稅有如點名台積電開刀。民國一O九與一一O年(2020與2021)兩年,台積電的稅前利潤率,分別為43.66% 與41.77%;根據台積電綜合損益表(合併)數據、代入支柱一規則計算,兩年分別會有:19.27% 與19.01% 之稅前利潤,會被納入分配;金額分別高達:1,127.1億與1,260.92億元。
至於「支柱二」的全球最低稅負制,規範大型跨國企業之利潤,不論全球布局與租稅規畫,皆面對「有效稅率」至少15% 之稅負。國內企業不僅台積電會被納入,根據財政部資料(民國一O八年(2019年)跨國企業繳交「國別報告」家數),約有160家跨國企業與259家外商跨國集團,將受全球最低稅負制影響。在支柱二下,企業母公司與國外子公司、分公司,都將會面臨所在地稅局,課徵與15% 有效稅率差額之「追捕稅」(add-on tax)。
再以民國一O九與一一O年(2020與2021)兩年而言,台積電之「有效稅率」(所得稅費用÷稅前淨利)分別為:11.39% 與9.96%;因此,按支柱二規則,若要達到15% 有效稅率,應分別「追補」台積電:210.98億與334.16億元的稅負。
以上試算,直接套用兩支柱規則,台灣並非屬直接參與全球稅改140多個國家與地區(「防止稅基侵蝕及利潤移轉包容性架構」成員),就目前 OECD 針對參與成員所發布之規範與釋義,對於非成員國家大型跨國企業的實際衝擊,尚難以評估。但可以確定的是,在兩支柱的架構下,OECD 絕對不會坐視未參與全球稅改行動的國家或地區,繼續以低稅率或租稅優惠作為工具,吸引投資。
面對全球稅改對於國內大型跨國企業的可能衝擊,最讓人費解的是,我行政部門逆其道而行、擴大對企業減稅的政策思維。經濟部日前完成《產業創新條例》修法預告,增設第10條之2-「護國群山」條款;主要內容是對於「具關鍵地位國內企業」,提供研發前瞻技術與購置最先進製程設備,兩項的租稅優惠。
然根據先前討論,台積電在台灣享有之新增租稅優惠、而使稅前利潤上升,在支柱一的最糟情境下,新增的利潤莫約兩成,會面臨被納入分配的風險。在支柱二下,由於台積電有效稅率低於15%,租稅優惠所新增的利潤,每一塊錢都將使台積電海外子公司與分公司,遭受國外稅局追補課稅的風險;等同是拿我國國庫因減稅而損失的稅收,來補貼他國國庫收入,何等荒謬!
其實台積電的租稅負擔並不重,不須錦上添花。民國一O三到一O六年(2014年到2017年)間,台積電的有效稅率位於13%、加減0.5% 間,低於全國企業平均;民國一O七年(2018年)起,台積電有效稅率更開始逐年下跌,民國一一O年(2021年)跌破10%,來到先前提到過的9.96%。
最後的警訊,近日國內外皆傳出,政治人物利用台積電投資、設廠,作為政治籌碼運作的消息,著實讓人遺憾。秉持研發與企業文化精神,台積電有可能在產業競爭中維持領導優勢;但在政治不斷地干預企業決策下,台積電一定會敗下陣來。
【專家之眼】從北市長候選人辯論看民進黨選舉策略
2022-11-07 08:08 聯合報/ 陳一新/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
2022台北市長候選人電視辯論會昨天登場,三人表現各有千秋。圖/主辦單位提供
台北市長三位候選人蔣萬安、黃珊珊、陳時中五日進行民國一一年(2022年)唯一的一場電視辯論。三位市長候選人表現各有千秋,連辯論前最不看好的陳時中雖然倒數第一,但較前仍大有進步。不過,從這次辯論結果來看,陳時中的主要任務不求得分,只是要維持民進黨的基本盤;而蔣萬安、黃珊珊的任務則在全力夾殺陳時中,以重挫民進黨的銳氣。
陳時中的幕僚也許極力想替他寫一篇文情並茂的演講稿,但卻用錯了不同世代的語言,害得陳時中頻頻念稿,欠缺溫度與熱情,以致大為扣分。這次可能是陳時中幕僚表現最好的一次,既有金句,也有不錯的內容。但他們顯然忘了這是一場市長候選人的辯論並不是演講比賽。陳時中雖然惡補多日,但他卻沒有充分內化,加上頻頻念稿,好像沒有稿子就完全唸不下去,顯然得到蔡英文總統的真傳。
防疫問題無疑是這場辯論的重點,雖然陳時中竭盡所能辯護,但因為防疫問題正是陳時中的罩門所在,不可能期待蔣萬安、黃珊珊在相關議題上放他一馬。曾經擔任防疫指揮中心最高指揮官的陳時中,但在防疫問題上卻未能掌握全局,既說不清楚,也講不明白,還怪對手問太多次。
蔡英文總統國慶當天曾經表示希望兩岸重啟對話機制,但陳時中為了高調打「抗中保台」牌,竟然表示他若當選,不會舉辦台北與上海之間的「雙城論壇」。難怪黃珊珊批評陳時中竟敢打臉蔡英文。
前台北副市長黃珊珊對市政非常嫻熟,也是她的強項,不論是都更、社會住宅、交通黃珊珊都能娓娓道來讓她加分不少,有助於穩住她的選情。她的問題在於與蔡英文過從甚密,在藍綠兩黨都號召歸隊之後,民眾黨組織力量不足與市議員參選人過少,可能會讓她處於不利的地位。
國民黨籍的候選人蔣萬安在這次辯論會中因準備充份,無論是台風、辯才、攻擊角度都可圈可點,而拔得頭籌,如能在最後衝刺關頭,發揮組織力量以及個人政治魅力,勝算將會為之大增。
從這場辯論會中可以看出,陳時中的主要目的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讓自己輸得過分難看,並維持民進黨的基本盤。因此,不論媒體記者怎麼問,或是對手如何挑戰,陳時中都打著「抗中保台」的旗號,以穩住民進黨支持者的選票,不會流到對手陣營。從蔣萬安與黃珊珊對陳時中的諮詢火力猛烈的程度,可以說他們的共同目標是壓制陳時中與民進黨,不讓陳時中有任何閃躲與反擊的機會。
蔡英文主導九合一縣市長提名,卻到處出包,黨內反對她的獨裁行徑,逐漸浮現,相信選後必然自食惡果,受到黨內各派系勢力的反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