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1034/web/◆ 聯合報社論/面對不信任投票,蔡英文必須改組內閣
◆ 聯合報黑白集/比賽愛民進黨
◆ 經濟日報社論/台版晶片法案恐得不償失
經濟日報社論/台版晶片法案恐得不償失
2022-11-28 03:12 經濟日報/ 社論
行政院院會17日通過被稱為「台版晶片法案」的產業創新條例,增訂第10條之2草案。 經濟日報視覺設計中心/製作
行政院院會17日通過被稱為「台版晶片法案」的產業創新條例,增訂第10條之2草案。針對在國內進行「前瞻」技術創新且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的公司,符合一定條件者,提供史上最高的營所稅優惠,分別為研發投資稅額抵減25%、機器設備稅額抵減5%;旋即送立法院審議,預計明年起施行。
行政院如此倉促加碼,不符稅式支出評估程序,又讓租稅優惠更趨浮濫,違反財政紀律法和納稅者權利保護法,造成稅制更不公平,擴大貧富差距等等副作用。甚至可能構成有害租稅慣例,與國際企業最低稅負制背道而馳,帶給國際和國人負面的觀感,可謂得不償失。
產創條例原已提供琳瑯滿目的租稅優惠,研發、智慧機械與 5G投資都有稅額抵減,研發支出自課稅所得額減除或智財權作價入股緩課,智財權創作人取得股票緩課及擇低課稅,有限合夥創投事業十年免稅;未分配盈餘加徵營所稅降至5%等等,早已引人側目。不知道現在有什麼緊急危難,非趕在年底前來個史上最高的租稅優惠不可?
其次,台灣的產業發展,早期因受限於資金、人才、技術的貧乏,不得不依賴租稅優惠,獎投條例實施長達30年,尚情有可原。但接續的促產條例實施十年後租稅優惠有增無減,台灣的產業已茁壯成熟,卻又延長十年,已引起租稅優惠浮濫的爭議,因此才有稅式支出評估辦法、納保法、財政紀律法的規範。
經濟部對台版晶片法的立法理由,指「我國產業之獨特性與不可取代價值,已成為國際經貿鏈結之後盾」,「應持續掌握現有優勢,進而鞏固並提升我國關鍵產業在國際供應鏈的地位」。蘇院長為駁斥台積電去台化之說,還說台灣半導體積累超過40年的人才培育、投資環境,台商回台投資已超過1.8兆,已擁有全世界最完整上中下游半導體產業鏈,顯然認為我國的半導體產業已獨占世界鰲頭,則加碼給予最優渥的租稅優惠,豈不是自相矛盾?
更何況,納稅者權利保護法要求應依納稅人的實質負擔能力負擔稅捐,無合理之政策目的不得為差別待遇。政府對具有競爭力,屬於贏者圈的半導體產業錦上添花,反而對競爭力較低的傳統產業和服務業,沒有雪中送炭,這怎是均衡發展的產業政策?財政部身為納保法的主管機關,應主動公開該租稅優惠對稅捐公平的不利影響。
而且,經濟部對於適用範圍、資格、規模等等「一定條件」到現在都說不清楚,也沒有對外集思廣益,違反納保法的「租稅優惠之擬訂,應舉行公聽會並提出稅式支出評估」的基本要求。
國內的半導體業者也有不平之鳴,質疑優惠似只針對台積電或少數設備商。經濟部長王美花回應說,只要針對下世代、且是國際重要供應鏈,如電動車、5G、低軌衛星等,都可能是未來適用的產業,又引起租稅優惠更趨浮濫的疑慮。這些問題沒有釐清之前,行政院有何立場強制要立法院囫圇吞棗,草率通過?
財政紀律法規定,中央政府所提稅式支出法規,應確認未構成有害租稅慣例。而 OECD 列為潛在有害的租稅優惠,包括高新技術企業、半導體產業、先進技術服務業、促進研發措施而提供的優惠稅率,或透過租稅優惠造成低有效稅率,或透過租稅協商對特定企業提供租稅優惠等。台版晶片法案如此敲鑼打鼓式的宣揚,恐怕遭致 OECD 的注意和反制。
何況針對半導體產業給予租稅優惠,正好和全球積極推動的國際企業最低稅負制背道而馳,可能最後讓其他國家坐收漁利,又陷業者於不義,台版晶片法終究徒勞而非智舉。
聯合報黑白集/比賽愛民進黨
2022-11-28 05:03 聯合報/ 黑白集
民進黨立委何志偉直言,黑道進入核心圈才導致選情「核爆」,英系操盤手洪耀福(中)今天重砲反批,何志偉才是民進黨敗類。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敗選之夜,綠委何志偉在電視上痛批「英系」主導的台北市長選舉「讓黑道進入核心」,使陳時中輸在決策團隊的小圈圈,並劍指黨前秘書長洪耀福及前國策顧問黃承國。洪耀福怒批,何志偉一再扯陳時中後腿,並安排行程「設計」阿中,反嗆「你才是民進黨敗類」!
敗選日就是見真章時刻,民進黨內要爆發的火山絕不止這兩座,有些地方「黨內互打」已打到火熱。例如,高嘉瑜將台南市選情不如預期歸咎綠網軍到處出征,館長、王世堅、高中生都被騷擾,對年輕世代影響很大。綠側翼粉專立刻反撲,罵她「吃裡扒外」,「你的工作變我們在做」。一場「誰更愛民進黨」的剖心比賽,已經開始。
關於「愛」這件事,民進黨不僅有獨特的哲學,更喜歡指定誰擁有「愛的專利權」。例如,「愛台灣」就是綠營專屬權利,至於其他黨的作為一律歸為「賣台」。以此類推,某些媒體被民進黨視為「愛台集團」的同路人或附隨組織,至於其他會批評的媒體或人物,則被歸為「舔中」。
有趣的是,王世堅選前為黃珊珊美言了兩句,一路遭到綠網軍追殺;但他這回卻拿下民進黨北市議員最高票,倒是新系老將梁文傑落榜了。真是天理昭彰!民進黨的愛是「驅趕法」,在比賽誰更愛黨時,好像沒人記得要量一下「是非」這個成分。
聯合報社論/面對不信任投票,蔡英文必須改組內閣
2022-11-28 05:04 聯合報/ 社論
九合一選舉結果出爐,民進黨大敗,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昨晚在中央黨部召開「2022年地方選舉結果」記者會發表談話,表示辭去黨主席一職。記者林伯東/攝影
《民怨之聲》系列之二
敗選之夜,蔡英文第一時間宣布辭去黨主席;但對於行政院長蘇貞昌請辭,她則以內外情勢險峻需要穩定為由,當即慰留。這樣的處理不僅毫無誠意,也與她在這次慘敗中應負的失職責任不成比例;所謂「穩定」,更是一個陳濫的藉口。人民對政府的忿懣正在高漲,民進黨內的不滿情緒正在尋找出口,蔡總統若堅拒改組內閣,恐怕無法止住執政黨的失血。
這次選舉原本只是地方性質,蔡英文卻一路將它拉升為國家認同對決。選前,她喊出「投民進黨,就是投蔡英文」,更把這場選舉升級為對她的「不信任投票」。民進黨的大敗,正代表了人民對蔡政府的不信任。更具體地說,民眾對蔡政府的反感,其實比對民進黨的不滿還要強烈,許多民眾正是基於對蔡政府的厭惡而拒投民進黨。在這種情況下,蔡英文以為辭去黨主席就能化解民進黨的不利處境,若非過於天真,就是懦弱逃避。
說穿了,「拉下民進黨」的氛圍之所以左右這次選情,當然是民眾不滿中央執政的蠻橫霸道長期積累的結果;首當其衝的蘇貞昌,怎可能免於責任?在新冠疫情的三年,蘇內閣不少部會處於停擺狀態,被動而消極;而任務艱鉅的衛福部則是作威作福,動輒以重罰恐嚇百姓,對於疫苗藥劑的審核屢屢私心包庇、欺上瞞下,置人民的需要於度外。更嚴重的是,蘇貞昌個人的酷吏作風不斷變本加厲,動輒在國會辱罵及羞辱在野黨立委;其耀武揚威,將行政院變成完全不受監督的脫韁野馬,政府決策愈發不透明,成一黨獨大。
如同人們所共見,在蘇揆的傲慢、誇張風格的薰染下,一些沒品的官員有樣學樣,迅速複製「小蘇貞昌 DNA」上身。舉凡內政部長徐國勇的托大,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的硬拗,衛福部前後任部長陳時中的官威凜凜、薛瑞元的荒唐當有趣,這些人哪還有政務官專業及修為俱佳的形象?蘇貞昌憑著「老民進黨」的資歷倚老賣老,也就罷了,但仍必須遵守法制底線;而他不僅帶壞內閣的任事服務精神,更以罵街之姿把國會的監督權踩在腳下。這些政務上的專業、形象和氣質的敗壞,人民看在眼裡當然感到痛心;唯在蔡英文眼裡,卻認為蘇貞昌如此張牙舞爪才足以擔任其「擋箭牌」,幫她「穩定大局」。這種心態,未免太過扭曲。
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初蘇貞昌以侯友宜手下敗將之姿,接替為敗選請辭的賴清德出任閣揆,原本只是一個「過渡」性的安排。誰料,他一做就快屆滿四年,其間幾度傳出改組異動,最後皆因故未能實現,受影響最大的,正是桃園市長交棒失敗的鄭文燦。閣揆應由誰出任,是總統的職權。蔡英文幾度想要改組,自然是感受到輿論的壓力,乃至於考慮民進黨內人才接班的安排,包括黨內派系對權力分配的需索。無論如何,蔡總統幾度考慮內閣改組最後卻不了了之,也漸漸暴露了她個人的三個弱點:其一,是民進黨內人才庫其實不如想像的充裕;其二,她太過耽溺現狀,因此害怕改變;其三,她對於民意的嗅覺已經開始「鈍化」,其中受黨政親信及同溫層誤導的因素很高。
蔡英文今天面對的,不僅是民進黨創黨以來的最大挫敗,更是台灣人民殘酷的「不信任投票」。因此,她企圖以辭黨主席脫掉自己「戰犯」的罪袍,其實是把事情想得太簡單。民國一○七 年(二○一八)的選舉失利,賴清德主動辭去行政院長職務;今年敗績更慘,蘇貞昌繼續戀棧,不怕堵死黨內世代交替的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