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9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政策執行盲點多 有賴整合協調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9112/web/ 

◆  聯合報社論/希望加強台灣安全,反而置人民於險境?
◆  聯合報黑白集/林智堅的反省期
◆  經濟日報社論/政策執行盲點多 有賴整合協調






經濟日報社論/政策執行盲點多 有賴整合協調


2022-09-19 02:34  經濟日報/  社論
房市示意圖。記者游智文/攝影



兩岸最近都面臨政策執行上的各項難題,處理上完全不同。台灣幅員狹小,通常由行政院各部會實施重大政策,但由於部門主義,導致執行結果互相矛盾。大陸幅員廣闊,通常由國務院宣示重大政策的原則,再由地方政府規劃施行步驟;然而,卻出現地方政府依短期目標去執行任務的合成謬誤問題。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繆爾森提出合成謬誤的觀念。他認為,對個體而言(地方政府)是正確的做法,但對整體而言(全國)不一定對。北大教授林毅夫認為,近來大陸在平台治理、雙碳目標、房地產行業整治及共同富裕等政策執行上,出現此種謬誤。其中,平台治理牽涉到反壟斷、數據安全及隱私保護等議題,而這些考量導致螞蟻金服無法在去年上市,其他政策因為執行上的落差,導致後遺症叢生。

以房地產行業整治可說明合成謬誤的問題。整體而言,大陸新房價格從2015年12月一直上漲到今年3月。面對房價持續高漲,為降低住房企業的負債和財務槓桿,國務院在前年8月對住房企業制訂下列三條紅線:資產負債率不大於70%、淨負債率不大於100%以及「現金/短期債比」不小於1。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對購屋者也可採寬鬆或嚴苛的限貸及限購策略。

地方政府採嚴苛的限貸及限購策略對自己最有利,從而形成合成謬誤的問題。當其他地方政府採嚴苛策略時,自己最好也跟進,以免抑制房價成效不彰,而當其他地方政府採寬鬆策略時,自己最好採嚴苛策略,以突顯抑制房價的成效。因此,不管其他地方政府採何種策略,嚴苛就是自己最好的策略。所以,雖然所有地方政府皆採寬鬆策略會獲得更好的結果,但基於自利心,卻都陷入了採嚴苛策略的囚犯困境均衡。這造成住房超額供給過剩情形較嚴重的三、四線城市,許多住房企業因更容易採到三條紅線,而出現爛尾樓;截至8月為止,爛尾樓停貸潮已波及115個城市的327個建案。

回到台灣。除了地價稅及房屋稅外,其餘和房地產相關的租稅,以及限貸與限購等措施皆由行政院及央行掌控,因此,部門本位主義是政策執行的最大問題。可以用兩個例子說明:其一是內政部的社會住宅政策與教育部私校退場政策的問題。由於高房價導致民怨,因而內政部近來以聯貸4,119億元興建6.9萬戶的社會住宅。另一方面,由於少子化造成私立高中職及大專院校招生不足,因此,今年4月通過《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規定私校停辦後校產必須充公。教育部日前已列入40家私校的退場名單,而其校產很適合改建為社會住宅。但教育部並未和內政部協調,導致日後仍須為充公校產另謀出路。

第二個例子是環保署的淨零碳排政策與經濟部的產業發展目標互相矛盾的問題。為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環保署從2016年起,即對占全國溫室氣體排放78%的287家大型企業進行碳盤查。然而,在國發會今年揭露邁向2050年淨零碳排路徑時,環保署卻未公布任何碳費措施。另一方面,經濟部近來屢屢凍漲電價,導致台電至今年7月底,已累積虧損1,647億元,因而被迫增資1,500億元。而因為廉價,台積電大肆擴廠,導致其用電量從目前占全國6%,預計到2025年時達到12.5%。甚且,在台積電已預購全國99%綠電的情況下,未來綠電價格將狂飆到何種程度?買不到綠電的廠商是否必須減產?這些都突顯環保署與經濟部之間,欠缺協調所導致的問題。

行政院對跨部會政策,必須出面協調,採取對策有效因應。









聯合報黑白集/林智堅的反省期


2022-09-19 04:09  聯合報/   黑白集
新竹市前市長林智堅復出替市長參選人沈慧虹助講,提及棒球場比擬「台積電的晶圓也有不良品」,引發話題。記者張裕珍/攝影



林智堅復出了!距離他上月宣布退選,僅僅一個月零五天。這天他出席新竹百工百業造勢活動,幫民進黨參選人站台,宣稱自己八年的政績不會被忘記。同時,他劍指張善政,嗆稱「誠信比選市長重要」。

短短一個月,林智堅就像吞了「道德回春藥」,渾然忘記自己兩個碩士學位被取消之恥,以小巨人之姿重新現身。現在他要開始捍衛自己清白,第一步,就是反咬別人抄襲。林智堅可能沒搞清楚:把別人拖進抄襲泥淖,並無法反證自己的「清白」。何況,把張善政的產業報告和碩士論文混為一談,根本就是民進黨的烏賊戰術。

林智堅的反省期這麼短,令人不可思議。雙碩論抄襲甚至由他人代筆,是多麼嚴重的事;但對林智堅而言,彷彿在家關個幾天,一切都霍然痊癒了,自己仍是那個金光罩頂的「小英男孩」。民進黨近幾年的道德感,就像貼了什麼神奇的止痛貼布一樣,完全不受「愧」或「恥」字困擾。

因此,林智堅提到花了十二億卻品質堪虞的新竹棒球場,也是一派坦然,不以為意。他還拿台積電相提並論說,世界級的公司,生產的晶圓也會有「不良品」。問題是,人家晶圓是量產,數以百萬片計;你只蓋一座棒球場,怎麼好意思去談「良率」?

蔡英文執意「挺堅」,原因是一樣的,他們都不覺得這有什麼錯。










聯合報社論/希望加強台灣安全,反而置人民於險境?


2022-09-19 04:11  聯合報/   社論
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台灣政策法案」,美中台三邊關係發展備受矚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國參議院外委會修正通過《台灣政策法》草案,將送交院會辯論表決。此法對美中台關係的衝擊,毋庸待言,未來參眾兩院是否通過,拜登總統是否會簽署生效,都還有變數,但是國會搶得外交主動權,不會是第一次,而類似的法案,究竟是促進台灣的安全,還是挑釁台海的穩定,都有待進一步釐清。

對於此法,北京與白宮難得站在同一陣線:中國大陸事先一再警告,法案生效對台海的影響將比裴洛西訪台更嚴重;美國行政部門也有保留,甚至明顯反對。所幸外委會審議時,將三項敏感條文做了相當修正,包括刪除美國在台協會處長比照駐外大使,由總統提名、需參院同意的條款;將台灣代表處正名條款,修正為「建議」由美國行政部門與台灣先協商;並把台灣當作「非北約主要盟友」,修正為「比照非北約主要盟友」。

這個會期開會時間剩不到五十天,十一月又有期中選舉,更有國防授權法與聯邦總預算法須優先通過,台灣政策法能否排上全院辯論都不確定。即使參議院全院通過,也需眾議院通過;若行政部門不同意,總統還能行使否決權,那麼兩院還得投票推翻總統的否決。

友台法案胎死腹中,不是沒有先例。一九九九年「台灣安全加強法案」就因柯林頓政府反對,最後未過。但如果國會受到外在刺激,也可能優先審理,取得超過三分之二的多數,即使拜登也不敢攖其鋒,台灣政策法不是沒有通過的可能。

就算這個會期沒過,只要大陸持續準備武力犯台、美中對抗升高,以後類似的友台法案還是會陸續提出,因為背後的兩個因素會持續發酵。其一是,美國國會對外交政策,尤其是對兩岸政策的影響正在加強,尤其是近年來美國國會對華政策出現了空前一致的強硬,對台灣支持也空前增強,國會不斷突破行政當局的限制,加強與台灣關係。

此外,由於當前美國國內的政治兩極化,拜登政府在對內關鍵議題上有求於國會,使得國會在干預外交安全事務方面獲得更大權力。但國會的決策方式與行政部門有很大不同,這對於處理十分敏感和危險的台灣問題,不是什麼好消息。

其二是此法案對大陸能夠達到嚇阻效果,還是更挑釁台海隱定?整個法案最重要的精神是嚇阻中國大陸對台動武,除對台灣提供嚇阻武器,還在軍備移轉上比照「非北約主要盟友」,並且未來四年提供台灣四十五億美元的無償軍事援助,另加碼第五年提供廿億美元,這已等同美國對以色列的軍援。除了軍事嚇阻,還有經濟嚇阻。路透引用知情人士指,除已知對俄羅斯的制裁外,拜登政府還在研究更強的綜合制裁方案,好讓中共侵台前三思。

然而,最值得注意的是,參院外委會表決時投下反對票或表現兩難的友台議員看法。馬基認為台灣政策法案推翻美國的「戰略模糊」、破壞美國的「一中政策」,並可能帶來區域不穩定;墨菲也反對把「戰略模糊」改為「戰略清晰」,他認為任何政策必須能夠提升台灣安全、降低兩岸軍事衝突。至於羅姆尼雖然投贊成票,但承認他是很兩難的,他認為想要盡快幫助台灣增加防衛力量,反而會適得其反,因為這會刺激中國加快準備進犯台灣。

在台灣一片喜迎熱盼中,更應重視這三位一向挺台的參議員意見。他們其實道出了這個法案的問題:既希望促進台灣安全,但是卻有可能引發不預見的後果,反而置台灣人民於日益增加的危險當中,福禍相倚、吉凶同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