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8146/web/◆ 聯合報社論/反智挺堅,蔡英文何以走至今天?
◆ 聯合報黑白集/大法官只剩背書功能?
◆ 經濟日報社論/柬埔寨事件下的新南向政策
經濟日報社論/柬埔寨事件下的新南向政策
2022-08-16 02:57 經濟日報/ 社論
最近許多國人被高薪誘騙到柬埔寨,因而身心受創,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的事件愈演愈烈,但政府卻束手無策。記者黃仲明/攝影
最近許多國人被高薪誘騙到柬埔寨,因而身心受創,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的事件愈演愈烈,但政府卻束手無策,雖然成立了行政院層級的工作小組,但只能國內訪查在柬埔寨工作的台灣人家庭;政府涉外管道幾乎付之闕如,國人在海外權益受到嚴重侵害。
柬埔寨對台灣素來就不友善,我國曾在民國八十四年(1995年)設立代表處,但在民國八十六年(1997年)被迫撤館。柬國也曾指責蔡政府介入其內政,更奉行一個中國原則,但舉動相當激烈,例如禁止在柬國台商懸掛中華民國國旗。在全球普遍譴責中國大陸對台軍演之際,柬埔寨是少數公開支持中國的國家。
由此次事件顯示台灣在柬國不但沒有官方管道,也欠缺有力的民間人脈網絡,可以提供在地協助,反應出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的盲點。
新南向政策包括東協十國,南亞印度等六國,以及澳大利亞與紐西蘭,合計共十八國。但由於欠缺整體規劃,定位不明確,而且評估機制一成不變,只要求增加亮點。所以新南向政策啟動六年以來,各部會重點仍然是集中在與台灣經貿關係較密切,以及台商較聚集的東協部分國家及印度。對於與台灣經貿往來不密切,較難拓展的其他國家則乏善可陳,只是聊備一格而已。
由於國內各部會欠缺橫向連繫,資源雖高度集中在少數國家,但多數仍侷限在過去交流的機構組織,推動措施也無新意,多為新瓶裝舊酒,不但疊床架屋而且成效有限。對方交流單位也不勝其擾,甚至還曾發生直接向有關部門要求資源補助的情形。
新南向政策既是強調以人為本,互利雙贏,所以不應由供給面,而應從需求面出發,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但迄今幾乎仍停留在以台灣角度,拓展產品出口為主要模式,例如將推廣清真認證產品出口,視為新南向的重點工作,但這並不是當地國的需求。另外也曾發生為追求觀光客人數成長,大幅開放新南向國家免簽,但卻造成削價競爭,旅遊品質下降,並在國內衍生許多社會問題,導致雙輸的結果。
政府的跨部會整合應發揮功能,避免急就章,要有更前瞻性做法。由於新南向國家差異大,與台灣經貿連結程度也不同;針對發展程度較高的國家,可以挑選產業技術含量高的項目進行合作,也可以針對新興的議題,例如數位貿易、環保議題等展開合作,並以簽署功能性的雙邊協議為目標。
對於發展程度較低的國家,則應以民生議題為優先,以提高居民生活品質為目標,例如在基礎建設、醫療衛生,以及防治天然災害方面,可以結合台灣的經驗發揮優勢,對南向國家提供實質幫助。
其次,新南向多數國家由於城鄉差距大,人口過度集中城市,不但造成城市壅塞,也使鄉村發展停滯:若能將台灣城鄉發展過程,結合中小企業的經驗,協助這些國家平衡區域的發展,必能產生共鳴。
在推動模式上,由於新南向國家與我國均無正式邦交,與大陸經貿往來更為密切。我方透過官方甚至半官方單位推動自然困難重重,但可以透過工商團體、民間機構以及非政府組織多元方式來推動。
綜合而言,新南向政策範疇太廣,又無法掌握個別國家特性,再加上中國大陸在新南向國家根深蒂固的影響力,成效有待提升。柬埔寨事件可以看出台灣與當地連結的脆弱,而這只是冰山一角。事實上,台灣與新南向國家的經貿往來,在近年來成長已減緩,柬埔寨甚至有弱化的現象。若非美中貿易戰許多在大陸台商移轉到新南向國家,弱化情況會更嚴重。未來必須因地制宜,去蕪存菁推出更有效措施,才有可能跳出目前瓶頸,新南向政策才有可能有轉機。
聯合報黑白集/大法官只剩背書功能?
2022-08-16 04:45 聯合報/ 黑白集
農田水利法修法後,全台17個農田水利會變成公務機關,在野黨立委聲請釋憲,憲法法庭審結判合憲。記者黃仲裕/攝影
蔡政府將水利會收歸國有並改為官派,在野黨聲請釋憲,憲法法庭判決「完全合憲」。近幾年,只要牽涉政治利益,大法官判決幾全站在蔡政府一方,這結果並不意外。
台灣農田水利事業歷史悠久,存續時間甚至早於清領、日據和民國統治。早期不乏農民自己出錢出力興建,因此水利設施是公有或私有,難以一概而論。正因如此,即使威權統治時期,也不敢貿然將之收歸國有。
蔡政府甘冒大不韙將水利會收歸國有,其實與水利會效能或水權無關,純屬政治利益考量。其目的,是要將長期比較親藍的水利會系統人事,納入自己版圖。在政治掛帥的前提下,雖涉及「侵害人民財產權」,蔡政府卻裝作無視。最諷刺的是,原屬農民、水利會主導的水權,從此變成了政府「德政」,農民還得向政府感恩戴德。
大法官替政治背書的可笑判決,已非首例。如不當黨產條例,法界質疑甚多,大法官卻用各種抽象名詞判定「合憲」。兩者之別,大概只是黨產條例侵奪的是政黨和相關民間團體的財產,而《農田水利法》侵奪的則是基層農民組織的權益吧。
釋憲文說對一事:「水利會公法人或機關化,是政治面問題」。大法官向權力靠攏稱臣,什麼「憲法守護神」、「人民權利守護神」角色均蕩然無存,只剩背書功能而已。
聯合報社論/反智挺堅,蔡英文何以走至今天?
2022-08-16 04:54 聯合報/ 社論
前新竹市長林智堅宣布退選桃園市長,民進黨立委鄭運鵬接棒投入選戰。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林智堅遭台大撤銷學位,蔡英文雖下令挺堅,但三日即告不支,由鄭運鵬取而代之。與其說這是為選戰止血,不如說是在搶救民進黨敗壞的道德形象。但從主席蔡英文下令全黨挺堅,到秘書長林錫耀宣稱換將是「轉守為攻契機」,顯示民進黨視是非、價值如無物的惡質心態。綠營高層的反覆言行,已捅出一個「反智挺堅」的碗大傷口,鮮血四濺,恐難止血。
先檢視一下這個新傷口的本質。林智堅與余正煌的論文高度雷同,兩篇碩士論文整體相似達四成,特定章節文字更達七、八成;稍有判斷力的人皆知:兩論文必有一篇抄襲。台大學倫會的審定其實不難,不管是論文本身或初稿,只要找出「先寫作者」,後面剪貼文字的人就是抄襲。這點,與研究「概念」誰先、研究「脈絡」如何發展,毫無關係。
在台大做出「余正煌先」、「林智堅抄」的判定後,蔡英文呼籲全黨挺堅,則是中華民國建國以來最鄙視學術界、最顛倒是非的發言。說穿了,選擇「相信林智堅」,就是「不相信台大」。蔡英文有何證據否定台大呢?顯然沒有。民進黨只是根據民調數據,包括核心幕僚認為「負面新聞很快就會過去」,即選擇挺堅而粗暴否定台大。否定台大,就是踐踏台灣最高學府判斷的「反智」行徑;「反智挺堅」,正是民進黨對林智堅名字的終極嘲諷。
什麼樣的人敢輕易否定台灣最高學府的正式報告?這就是蔡英文執政順風順水的結果。執政六年多來,她的民調始終居高不下,遂逐漸使她的自信積累到超乎現實。台灣的疫苗政策明明是落後部署,只因為友邦與國內大企業的救援,才勉強過關。我外交首長分明是欺上壓下毫無建樹,只因中共戰狼在國際到處掉槍,台灣即以「撿槍」自得。高端疫苗在臨床實驗上根本位居後段班,卻因政府厚愛圖利而荷包滿滿。我們的兩岸關係已凍結成冰山,只因對岸頻頻向民進黨投送柴火,蔡英文便可恣意而為。
民進黨以政治輾壓政策,選舉頻頻獲利,蔡英文才會下達「反智挺堅」的愚昧指令。蔡英文的自信有兩個心理階段:首先,她分不清楚主觀與客觀之別,把大環境的順利誤解為自己政治操作的成功;其次,她更把浮面虛假的成功,看成是自己的英明領導。在這樣的雙重扭曲之下,其用人日益褊狹,左右盡是擅於選舉運作的操盤手,無人有願景、遠景,只炒短線,無視未來,全然忘記她民國一O七年(二○一八年)選舉大挫敗後「最需要改變的是我自己」的自我期許。
正因自認是英明領導,於是權力一把抓,不僅完全壟斷這次黨內提名,甚至力邀陳建仁入黨,為兩年後的總統提名布局。志得意滿若此,區區台灣大學、區區學術倫理、區區調查報告,於總統何有哉?民進黨內部常以「小姐」稱呼蔡英文,暗指其小姐脾氣,獨斷專擅,良有以也。
這次林智堅形象破毀,正是蔡英文過度「寵堅」所致。林智堅去年底極力遊說「竹竹合併」修法,以便自己可續任大新竹市長;這項盤算獲得蔡英文的支持,卻因地方反彈而作罷。林智堅為個人出路修法,且優先適用於自己,本質上就是作弊造假行為。在制度上作弊造假的人,被揪出論文剪貼抄襲,只是剛好而已。林智堅的大新竹市長夢不成,蔡英文又推他出戰桃園,要為他討回公道,乃至抄襲案定案還要繼續挺堅,在在暴露蔡英文政治凌駕一切的盲點。
心態偏頗若此、識人不明若此、獨斷專擅若此、踐踏台大若此,還口口聲聲「還智堅清白」。林智堅之露餡日,也恰是蔡英文的現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