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9日 星期一

【專家之眼】台海中線與內海化 考驗美中戰略定力

◆  【專家之眼】哥哥爸爸真偉大 要我出錢衛國家
◆  【專家之眼】台海中線與內海化 考驗美中戰略定力






【專家之眼】台海中線與內海化 考驗美中戰略定力


2022-08-29 08:01  聯合報/   陳一新/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
美國機艦穿越台海中線,以彰顯台海中線規範仍屹立不搖。圖為路透社昨天報導美軍巡洋艦「錢斯勒斯維爾號」(Chancellorsville)和「安提頓號」(Antietam),通過台灣海峽。圖為示意。圖/取自Uss Chancellorsville臉書粉專網頁



美國國防部政策次長卡爾24日指出,中共解放軍在台灣海峽較以往更為活躍,並藉軍演步步進逼,有意透過「新常態」消除「台海中線」。他並說,美國及國際社會絕不會讓步。中國國防部發言人譚克非則於25日低調回應,表示只要台灣反華並勾結外部勢力謀獨,解放軍將會繼續採取反制行動。顯然,針對台海中線,美中兩國已接近劍拔弩張的程度,未來如何收場,值得關注。

卡爾的談話顯然與白宮印太事務協調總監坎伯12日發言相互輝映。坎伯指出,針對北京的經濟與軍事壓力,美國將與台灣進行一系列的經貿談判、加強台灣的自衛能力、推動台海標準化海空通行行動,以及強化美國在印太地區軍事存在

面對白宮措辭強硬的對台政策談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7日的回應相對低調,僅表示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問台灣是美國挑釁在先,中國維權在後;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的是美國,不是中國;中國堅決反對「台灣關係法」與「六大保證」期盼美國回到中美三大聯合公報;在裴洛西訪台前,中方多次警告,說到做到,美國不應感到意外。

白宮與五角大廈的對台政策聲明顯示未來美國可能對台海中線與台海內海化採取下列行動。首先,美國戰機與軍艦可能會穿越台灣海峽,以行動昭告全世界台灣海峽不是中國的「內海」,美國與盟友都擁有自由航行與飛越權。

其次,美國機艦也會穿越台海中線,以彰顯冷戰期間美國設定的「台海中線」規範仍然屹立不搖。第三,美國戰機與軍艦若只是偶而穿越台灣海峽或台海中線,則僅具有象徵性的意義。如果無法繼之以增強台灣的自衛能力與強化美國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存在,則偶一為之的秀肌肉恐怕不太可能讓中共解放軍在台灣海峽降低活躍的程度。

顯然,由於汪文斌對白宮的回應在外界看來可能有示弱之嫌,因此譚克非對卡爾的回應才略為強硬。不過,汪文斌與譚克非的回應都沒有針對美方所關切的台海中線與台灣海峽「內海化」提出針鋒相對的看法。

令人好奇的是,中國駐美大使秦剛23日前往國務院拜會副國務卿薛曼洽公,但國務院僅證實秦剛來訪,既不開放記者採訪,事後也不提供新聞摘要。國務院一位不具名的官員24日在新聞背景說明記者會中表示,美中兩國會針對雙方分歧議題持續溝通,特別是在緊張期間更要做好管控分歧的工作。儘管他所指的緊張期間極為可能是針對日益升高的台海情勢,但他對秦剛與薛曼的談話內容卻隻字不提。

美國步步為營對台海中線與內海化的挑戰以及中國打太極拳式的回應,未來雙方如何管控分歧又不致擦槍走火,無疑正考驗著美中兩國領導人的戰略定力與政治智慧。










【專家之眼】哥哥爸爸真偉大 要我出錢衛國家


2022-08-29 08:05  聯合報/   陳國樑/政大財政系教授
因應台海緊張局勢,國防安全研究院有學者呼籲提高國防預算,應增加到4,800億元,以提升防衛能量。圖為漢光演習的情況。美聯社



因應台海緊張局勢,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呼籲提高國防預算,應增加到 4,800億元,以提升防衛能量;隨即有執政黨立法委員呼應。隔日行政院會通過中央政府總預算案,112年度國防部主管歲出編列 4,151億元,創下歷年新高。

首先必須指出的是,112年度國防部主管預算規模,遠超過總預算所編列的4,151億元;加計同一年度《新式戰機採購特別預算》編列451億元與《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預算》編列 632億元,合計 5,234 億元;連同國防部主管非營業特種基金合計之629億元,整體國防預算規模高達 5,863億元,早已超過 4,800 億元的規模。

讓人哭笑不得的是,近6千億的國防預算,我二膽守軍,面對對岸無人機的侵門踏戶,除「乾瞪眼」外,竟然是「丟石頭」回擊!看來在112年「無人機防禦系統建案作業」完成前,國防部還真的應該認真考慮「配發彈弓」,以作為「暫時性反制建置措施

5,863億元的巨額國防預算,換算 GDP 占比為 2.4%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最新世界各國紀實年鑑》,約莫可擠入全球(167國家)排名之前四分之一。我國國防支出 GDP 占比排名,與軍事政變頻傳的西非國家茅利塔尼亞與布吉納法索、以及越南三國相同;低於美國(3.6%)、新加坡(3.2%)與南韓(2.6%),高於日本(1%)、多數西歐國家(1至1.5% 間);也高於中共(1.5%)。這些比較顯示,考量整體經濟規模,我國國防預算並不低。

其次,根據我國憲法,中央政府預算的提案權在行政院,雖然立法院對於預算案有議決之權,但對於行政院所提預算案,不得為增加支出之提議。立法委員提高國防預算的呼籲雖非正式提議、並未直接牴觸憲法條文,但恐有模糊憲法行政權與立法權分立相互制衡疑慮

第三,國防兵者也,雖為「國之大事」、「死生之地」,然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過高的國防支出,絕非善事。根據前述美國中情局資料,全球國防支出 GDP 占比,前三名依序為:有「非洲的北韓」惡名的厄利垂亞(10%),以及位於中東火藥庫的阿曼與科威特(8% 與6.8%)。

第四,國防支出多為消耗性,縱使所採購之戰機與船艦等,堪用時間長達數十年,在政府會計科目之歸屬,仍為經常門支出項目,不被認定是增置或擴充改良資產及增加投資資本門支出

雖然,國防科技研發或能對於整體技術,帶來正向之外溢效果;國防工業生產,亦有經濟利益,但皆不若將資源直接用於技術的研發,或投入於具經濟優勢產業生產。所謂:「窮兵黷武,動費萬計,士卒雕瘁,寇不為衰,而我已大病矣!」;不應任由過高的國防支出,消耗經濟體系過多的資源。

最後,軍費支出的大增,容或有厚植國防能量、鞏固國家安全之不可不為;然伸手向後代子孫要錢買武器,則應有公斷。新式戰機採購109年度至115年度,共計編列 2,472億元,除150億元移用以前年度歲計賸餘外,餘數以舉債因應;海空戰力提升計畫111年度至115年度,共計編列 2,370億元財源則全數舉債因應兩者合計舉債融資 4,692億元

當前世代不以增稅自行負擔武器軍備,對於財源竟是兩手一攤、舉債因應;在債務必須由後代子孫償還的情形下,不啻是一種跨代際的「掠奪」。知名兒歌《只要我長大》的歌詞,恐怕要改寫:

「哥哥爸爸真奇怪,要我出錢衛國家;
不願去打仗,當兵變成替代役。
來吧!來吧!哥哥、爸爸,這些錢您們拿去花;
只要我長大、只要我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