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0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強化經濟韌性 還要加把勁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7990/web/ 

◆  聯合報社論/一個惡性螺旋正在生成,台灣務必謹慎應對
◆  聯合報黑白集/林智堅何顏面對選民?
◆  經濟日報社論/強化經濟韌性 還要加把勁






經濟日報社論/強化經濟韌性 還要加把勁

2022-08-10 01:0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內需服務業持續受疫情影響而欲振乏力,加上全球需求疲軟而受到衝擊,下半年的出口不容樂觀。本報系資料庫



台灣自美中貿易戰以來,儘管歷經新冠肺炎疫情與俄烏戰爭等威脅,經濟表現仍可圈可點,今年還能維持3%以上的經濟成長率。經濟的好表現少不了半導體產業實力構成的矽屏障貢獻,讓台灣得以在全球經濟驕傲立足,也因此開拓了不少國際空間。這種「經濟韌性」固然值得稱慶,但橫亙眼前的若干困境也正考驗經濟是否真的夠強韌,除了須小心因應之外,也讓我們得以探詢真正的經濟韌性的意涵。

首先是全球高通膨下的需求放緩。日前主計總處及各智庫均下修了今年的經濟成長率,主因是內需服務業仍持續受到疫情影響而欲振乏力,加上因全球需求疲軟而受到衝擊,下半年的出口實不容樂觀。此外,近來兩岸風波再起,中國大陸突然大規模禁止台灣農漁產品、食品進口,連經濟理由都懶得編造。類似情形一再重演,累得政府與業者窮於因應,兩岸經貿長年處於高度不確定狀態,也使得占整體出口超過40%的出口顯得極不具韌性。

出口占我國GDP高達七成左右,在全球非以轉口貿易為主的國家中幾乎是名列前茅,偏偏我國出口高度偏重製造業、高度偏重特定產業與特定地區。在特定的外在條件下,這樣的結構固然容易帶來榮景,正如近幾年的情況,然而只要外在衝擊一來,所謂的韌性就變得脆弱。

以護國神山的半導體晶片製造來看,雖然為台灣經濟貢獻良多,卻也引發各國過度依賴台灣的疑慮。美國自拜登總統上任後的百日報告,到近日力推晶片法案,屢屢指陳對台灣高階晶片依賴的危機,強調美國在本土製造高階晶片對美國國家安全及經濟韌性的重要性。因此,一旦美國經濟建構完成,台灣就可能因而失去韌性。儘管各國要能自力生產高階晶片仍需時日,但我們不能不未雨綢繆,現在就須思考長期對策。

打造經濟韌性,一方面必須改變前述過於依賴製造、特定產業、特定地區的出口結構,另一方面也必須構築堅實而能解決國內痛點的內需。這不是深刻的道理,只是一直未能有效落實。

日本為了因應高齡少子化、氣候變遷威脅等危機,提出了 Society 5.0 的全面經濟社會藍圖,力圖搭配 5G、AIoT 等技術的發展,推動開發下世代技術及各種智慧應用,不但帶動產業持續升級轉型、維持高值化,也以人為本地解決社會問題,同時強化了經濟與社會韌性。

對於台灣而言,內需仍以初級消費為主,一旦餐飲住宿、批發零售業受到疫情衝擊,便難以為繼;更嚴重的是,面對高通膨,國內需求也一如國際趨勢般正在放緩。這顯示如同日本以解決問題所帶動的內需仍未蓬勃發展,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想要改變前述過於特定依賴的出口與構築堅實內需,需要果斷地改變經濟思維與經濟結構。就產業結構而言,由高比例的硬體製造開始轉向以軟體為主的各項智慧應用與服務產業,其實早已是政府產業政策的一部分,只是一方面資源仍須支應半導體製造業的高速發展,另一方面又捨不得放棄還能獲利的眾多製造業,致使有限資源難以配置到發展軟體產業,其中尤以人才最為嚴重。

事實上,將資源重新配置以發展軟體服務產業是打造經濟韌性最重要的一環。各種智慧應用的開發較之硬體製造,更需要創新的環境,所謂創新驅動的經濟也才能由此而生。透過智慧應用結合既有製造優勢的軟硬整合,更是打破依賴特定產業與地區的最有效做法;透過智慧應用來解決台灣內部痛點,例如落實數位轉型與綠色轉型,不但可減少能源耗用,也可以創造更多型態的內需。真正的經濟韌性,其實還未到來,還有待努力建立。











聯合報黑白集/林智堅何顏面對選民?


2022-08-10 01:0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林智堅(左)碩士學位被台大撤銷,在律師黃帝穎陪同下,於民進黨中央黨部舉行記者會。記者胡經周/攝影



林智堅台大論文抄襲案,經台大學倫會十多天的審查,昨天認定林智堅抄襲情節嚴重,宣布撤銷其學位。至於一再狡詞護航林智堅的指導教授陳明通,台大稱若接獲檢舉,也會依學術倫理規定進行調查。陳明通、林智堅師徒在政壇走路有風,誰料光鮮的外表一拆封,裡面卻盡是敗絮。

號稱「五星市長」,卻為了虛榮以剽竊手法取得自己不配得的學位,林智堅光環碎落一地,人格誠信跌入谷底。他的偽裝,不僅騙取了蔡英文的信任,更意圖從新竹騙到桃園,他以為台灣民眾都是吃綠營大內宣長大的嗎?

也許是自知無詞以對,台大三度邀請林智堅和陳明通出席說明,兩人都迴避參加。如果他們問心無愧,為何連直面問題勇氣都沒有,卻不斷在校外發表言不及義說法攪亂社會視聽?所幸,被抄襲的調查員余正煌無畏權勢,公開站出來說明真相,為自己的清白辯護。這幕小蝦米力抗大鯨魚,表現了台灣社會未被榨乾的正義。

當然也要為台大拍拍手。這期間,綠營的政治攻擊不斷,包括要求更換學倫會召集人,企圖抹黑這次論文審定的正當性,但台大努力做到使程序無懈可擊。如今,林智堅已確定成為民進黨今年大選的「破口」,如何避免「一屍五命」帶衰選情,他得好好思考進退。欺得了同志,也騙不過選民。











聯合報社論/一個惡性螺旋正在生成,台灣務必謹慎應對


2022-08-10 00:5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我國防部日前發布海軍迪化軍艦在台灣東部海域監控解放軍艦畫面。 圖/海軍司令部提供



中共為報復裴洛西訪台而進行大規模海空操演,共機多次飛越海峽中線,解放軍艦艇出現在東部海岸外,東風飛彈飛過北台灣上空,無人機則竄擾金馬外島。在首波軍演結束後,共軍機艦仍持續在台灣周邊活動,並拋出不同戰區的演訓消息,顯然希望擴大威嚇效果。

兩岸的第一線兵力連續多日近距離對峙,所幸雙方均維持克制,並未擦槍走火。但局勢發展的徵兆,正朝著危險的惡性方向前進,人們必須保持戒慎與高度警覺。

台灣首當其衝的,就是台海軍事局勢的轉變。以往中共口頭不承認海峽中線,實務上仍視其為活動界線,僅在關係特別緊繃時才會稍稍踰越。如今,此一默契完全被打破,共軍任意逼近,顯示中線的概念從此不復存在。這不僅進一步壓縮了我方的防禦縱深,使國軍兵力疲於奔命,更使原就不足的訓練空域愈發縮減。最糟的是,少了阻隔彼此活動的無形防火牆,未來雙方海空近距離對峙勢必更頻繁,爆發擦槍走火的風險也更大。

這次共軍宣布操演的六個禁航區,其中三處直接畫入台灣領海,相當粗魯。儘管國防部強調,在我機艦攔阻下,領海領空並未讓其侵入。但過去北京對台灣的治權尚表尊重,這次中共行事卻儼然將台灣「內地化」,完全不顧我方治權與人民感受。

從雙方對峙更可看到,中共卅年來軍費暴漲卅九倍的成果:解放軍出動的艦艇幾無超過廿年的船齡;國軍多數艦種,則是經歷過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機的老艦。我方在數量上原本就不占優勢,如今問題更嚴重;前幾日共軍擾台艦隻維持十三、十四艘,是我方一級作戰艦(驅逐艦、巡防艦)的半數以上。我海軍大舉出海堵截監控共艦,所耗費的人力物力是沉重負擔。

從裴洛西專機來台時繞了大圈,乃至雷根號航艦在演習高峰期反而遠離台灣,可見北京與華府間事前必有相當程度的理解。因此,美方不推進兵力,避免製造更多緊張。華府雖口頭譴責中共,並召見大使秦剛,但並無具體制裁行動。反而陸方打蛇隨棍上,除小粉紅網民吹噓「美軍已退出台海」,解放軍持續宣傳各式操演,甚至傳出共軍拒接五角大廈之熱線電話。上述現象在在顯示,相較於一九九六年飛彈危機,今天中共軍力已非吳下阿蒙,更自認已晉身區域強權,與美方打交道無須遷就。

北京如此強硬,其來有自。此次軍演排出的陣仗,更顯示部署已有時日。北京對美國這幾年的反中圍堵早已不滿,華府「以台制中」更是北京的心結。裴洛西事件引發的民族主義情緒,正是導火線。尋求在廿大破格續任的習近平,此時對外也必須採取激進姿態,以鞏固政治基礎。民粹情緒不僅存在中國大陸,台灣和美國也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反中浪潮,也對民選政府造成壓力。華府與北京之間,更儼然形成新舊霸權爭雄的「修昔底德陷阱」,彼此相向飆車誰都不願讓步。

夾在兩大強權槍口間的台灣,風險遠超乎以往。然而,CNN 等國際媒體來台觀察,都訝異台灣民眾似對共軍武嚇無感,反而不乏譏嘲的風涼話語,政客、名嘴甚至不斷散播對方「不堪一擊」的觀點。如此義和團式的「處變不驚」,或許符合蔡政府對選情的期待;但這種氛圍愈高張,就愈發撩撥對岸的打擊情緒,台灣即愈陷於危局。

從歷史教訓看,原可避免的戰爭最終爆發,往往出自過度示弱或過度挑釁;俄烏之戰即是一例。在兩岸量體懸殊的情況下,台灣要保持永續生存,除須強化硬實力,並付出所需的成本,也需與對手維持足夠的交往,切不可讓局勢演成惡性螺旋而無以轉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