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5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通膨他山之錯 不可就錯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6996/web/ 

◆  聯合報社論/「菊花幫」忙卡官,「光頭黨」急打假
◆  聯合報黑白集/提名當成大風吹
◆  經濟日報社論/通膨他山之錯 不可就錯






經濟日報社論/通膨他山之錯 不可就錯


2022-07-05 03:12  經濟日報/   社論
最近美國財金決策高層颳起一陣檢討風潮,包括財政部長葉倫與白宮高級經濟顧問,以及聯準會(Fed)主席鮑爾都公開承認他們之前處理通膨問題失當。(美聯社)



最近美國財金決策高層颳起一陣檢討風潮,包括財政部長葉倫與白宮高級經濟顧問,以及聯準會(Fed)主席鮑爾都公開承認他們之前處理通膨問題失當。以往美國的重大財金決策,絕對都是全球各國必須重視的指引;如今眼睜睜看到美國經濟從疫後強勁復甦,演變為通膨層峰疊疊,官員莫不擔憂衰退將臨,使各國將美國的經濟治理之道視為教訓。

美國決策階層舉措失當的最根本原因,在於未能認清新冠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在本質上與金融海嘯不盡相同。2020年初疫情爆發出現總需求劇減,情況的確與金融海嘯之後類似。然而金融海嘯造成的是「財務性衰退」,亦即企業與家庭財務崩潰重創總需求;新冠疫情更嚴重、更持久的影響,卻是導致原料、運輸、勞工、晶片等諸多生產要素全面且持續短缺,物流更出現瓶頸,引發「供給性衰退」。政府採取超大規模的擴張性財政與貨幣政策,雖然能救需求面之急,卻難救供給面之窮,結果只會使潛在的需求動能不斷蓄積。等到經濟解封,報復性需求湧現,總需求大幅超越總供給,通膨隨即不斷升高。

不幸的是拜登的經濟幕僚與Fed決策官員,普遍都對金融海嘯之後經濟復甦超慢仍記憶猶新,更擔心疫情反覆可能使經濟復甦脫軌。行政部門官員也不願再過度依賴Fed,決定這回要大舉擴張財政支出來支持經濟,於是繼2020年川普政府先擴張數兆美元支出之後,2021年拜登就任不久便再度支出1.9兆美元;現在回頭來看,這筆新增支出很可能就是引爆當前通膨升勢的導火線。

Fed採取的因應對策,也是基於十多年來通膨一直低於2%目標的經驗,只憂慮通膨太低及經濟停滯。Fed不僅將利率降到近零,大量買進資產,還採取更激進的作法。於2020年8月宣布一套新決策架構,將通膨率目標從單純的2%,改成「一段期間內平均為2%」,既是容忍、更是希望通膨率能升到略高於2%;這套架構本質上就傾向於使通膨預期升高,等到2021年通膨開始明顯升高,鮑爾更發明「過渡論」這套「許願式的思維」,堅持超寬鬆政策,導致供需失衡益發嚴重,為通膨火上澆油。

如今通膨顯然失控,決策官員在檢討施政之際,依然不免文過飾非。葉倫率先自省,承認一年前保證高通膨只是「過渡性」實屬不當。然而她更大的錯誤,則是深信在推動刺激經濟政策時,「做小」的風險高於「做大」。加上她2014至18年曾擔任Fed主席,而且2020年一直以經濟預測準確而聲望崇隆,對通膨的看法自屬一言九鼎;然而一旦預測有誤,災難也就非比尋常。

財政政策擴張過頭,為通膨升高提供了溫床;滋養通膨生根茁壯,則源自於Fed的兩大錯步。第一是誤判通膨升高只是「過渡性」,二是承認通膨失控後仍繼續維持超低利率及購債措施長達數月之久。鮑爾的檢討有如蜻蜓點水,只表示「如果容許後見之明,則我們最好能更早升息」。「事後諸葛亮」的話誰都會說,但「後悔藥」可不好買。

在政策論戰過程中,事後看來的確不乏智者。經濟學家桑默斯在2021年3月拜登提出的1.9兆美元支出案通過之後,就強調支出計畫使家庭所得增加的金額,是疫情造成家庭所得損失金額的好幾倍,勢將導致超額需求及通膨升高;對於Fed的新決策架構,他更形容Fed「無意在宴會高潮時將酒缸端走」,而是在「看到一堆醉漢搖搖欲墜時才開始行動」。歐巴馬政府的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傅爾曼表示,美國政府下錯了藥方;「我們是在對上一次戰爭的敵人作戰」。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但「他山之錯,不可就錯」,國內財經部會與央行對於美國財金政策的錯誤,都應深以為戒。











聯合報黑白集/提名當成大風吹


2022-07-05 03:13  聯合報/   黑白集
就在民進黨雙北市長提名前夕,陳建仁被形塑為是蔡英文與民進黨等待的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雙北市長提名,讓人眼花撩亂。台北市聽說在「等一個人」,主角從陳時中換成陳建仁;而喊破嗓子想參選的林佳龍,卻被點名去新北。陳建仁對首都興趣缺缺,林佳龍拒選新北,又有人說要陳建仁「複製小英崛起路線」到新北。一場選戰搞成「大風吹」,宛如兒戲。

很難想像,民進黨曾在北縣執政十六年,並在北市掀起「阿扁旋風」,如今中央政權在握,在雙北竟落得派不出人的窘境。表面上,是陳時中的膨風神話被戳破,打亂了綠營布局;實際上,是民進黨長期重南輕北,對北部都會選民拿不出理性訴求,加上人才斷層,最後只能撿現成、靠包裝。

所謂「等一個人」,除了從「等陳時中」換成「等陳建仁」,更重要的是等蔡英文拍板「欽點」。至於什麼黨內民主、個人意願,全被拋在腦後。

這場大風吹鬧劇,證明民進黨提名是「主席好惡」決定一切。「肥肉區」台北市,留給自己人;艱困的新北,就分給不聽話的人去苦戰,或以預留「總統候選人貴賓席」勸進自己人。這棋局,不知賴清德作何感想。

民進黨新北人選,其實有一人頗為合適。上次選戰蘇貞昌慘輸侯友宜,卻因禍得福當上閣揆,如今對自己政績信心滿滿。若由蘇巧慧「代父出征」,要選民「還蘇貞昌公道」,豈非美事一樁?但蘇貞昌敢嗎?











聯合報社論/「菊花幫」忙卡官,「光頭黨」急打假


2022-07-05 03:20  聯合報/   社論
前警政署長陳家欽(左)退休第一天就暗指徐國勇(右)「喬人事」,徐聽到後回嗆:「人事權是我的,我喬什麼?笑死人了」。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為了航警局長人事與內政部長徐國勇意見相左,警政署長陳家欽憤而辭職,由閣揆蘇貞昌愛將高雄市警局長黃明昭接任。陳家欽卸任後砲打徐國勇,直言「政治力介入」、「橫柴入灶」,讓兩人政治恩怨一覽無遺。兩人的互槓與這番警政人事異動,看在基層員警眼裡,譏為「走了菊花幫,來了光頭黨」。民進黨政客結幫營私,派系權鬥,把警政公職當成爭奪分贓標的,是一場醜陋的官場現形記。

蔡英文當初靠陳菊帶領的新潮流與蘇系結盟的「新蘇連」打下天下,蔡政府一開始便是「滿朝新蘇系,舉座高雄幫」,菊系人馬權傾一時。如今,蘇內閣中還坐著王國材、李永得、許銘春等前高雄市府官員,政次和國營事業主管更是不計其數。陳家欽是陳菊市長時代的警察局長,也因「菊系」光環,成為綠營執政任期最長的警政署長。

民進黨「派系治國」的專擅現象,也引起社會反感。五年前韓國瑜之所以復出政壇,正是因為新潮流搶奪其台北農產公司總經理職位給吳音寧,韓勇鬥新潮流而起。當初徐國勇由政院發言人轉任內政部長,多少也有平衡黨內派系之用意。出身「謝系」、後改投「海派」的徐國勇,頗想在警政工作上有番作為,卻踩到了「新蘇系」的紅線,頻與陳家欽為警界人事槓上。陳家欽曾遭檢舉「用人唯親,造成警界士氣不振」,徐國勇甚至以「偽造文書罪」函送陳家欽,創下「內政部長告警政署長」之奇聞。

陳家欽被直屬長官打槍,卻仍能有恃無恐,主要就是有菊姐和蘇貞昌兩座大山當靠背。蘇貞昌對警界人事從不鬆手,他曾以治安不佳為由「震怒」,拔掉台南、高雄兩位警察局長,為黃明昭今天的署長大位鋪平道路。此外,還曾演出八位警局長北上與院長會談場面,引起外界議論。陳家欽指控徐國勇介入警局人事,但蘇揆對警界人事的橫柴入灶,他卻從未置一詞。警政人事這盤爛棋,警界看在眼裡,今天這片烏煙瘴氣絕非一朝一夕造成。

蘇貞昌包庇護短的作風,由前政院發言人丁怡銘做哏圖引發「牛肉麵之亂」下台,卻以顧問職回聘行政院照舊對文宣工作指點江山即一目了然。再如,同樣是台鐵的「公司化改革」方案,在「正國會」林佳龍擔任交通部長任內,蘇貞昌始終不置可否;俟王國材出任交長,蘇貞昌全力奧援不遺餘力,台鐵改革開始邁出步伐。其間差距之大,要說沒有派系政治考量,其誰能信?林佳龍如今正在力爭出戰台北市長,但沒有新蘇系點頭,他只能舉步維艱。

蘇貞昌最在意的,就是如何拉高「有政府會做事」的聲量;因此,壓抑質疑或挑戰政府的訊息即成其任內第一要務。為討蘇院長歡心,黃明昭在刑事局長任內即曾因選擇性辦案打假,引發爭議。如今他新官上任,立刻宣示「全力打假」,當成自己的首要工作。黃明昭如此赤裸裸地向「光頭黨」宣示效忠,不僅讓在野黨不寒而慄,更多民眾也深恐自己無端遭殃。

可議的是,當舉朝都是「新蘇」與「菊系」人馬時,職司官箴糾舉的監察院,卻在陳菊擔任院長後,對諸多違法失職、敗壞官箴的事件視若無睹。當檢方也無視外界對其選擇性辦案的指責配合打假,凡勇於政治表態的檢察官都提早升官,又怎能期待警界不聽候政客使喚以換取自己仕途的終南捷徑?然而,「菊花幫」和「光頭黨」指揮的警政,真能運用公權力維護正義,並受到人民信賴嗎?恐怕多數警察都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