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0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修正能源政策 搶救停滯性通膨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7429/web/ 

◆  經濟日報社論/修正能源政策 搶救停滯性通膨
◆  聯合報黑白集/小英呼叫,安倍救援
◆  聯合報社論/王必勝被問緋聞滿臉鐵青 衛福部高官們的「女權意識」很偏差






經濟日報社論/修正能源政策 搶救停滯性通膨


2022-07-20 00:3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學者認為,不管是太陽光電在陸上圈地,還是風電在海上圈地,政府的能源政策顯然缺乏整體性的規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電價7月起平均調漲8.4%,主要集中在少數的住宅及工商用電大戶,尤其高壓及特高壓的產業用電大戶漲幅更高達15%,勢必轉嫁到民眾的食衣住行支出上面,對6月飆到3.6%的消費者物價火上加油,對經濟停滯雪上加霜,極可能陷入停滯性通膨。經濟部長王美花說電費調漲,主要是因為國際燃料成本大漲;其實有一大部分原因是政府能源政策不當和判斷失誤,造成發電成本無謂的提高。

台電資料顯示,2021年化石燃料(煤、油、氣)與核能的平均發電成本分別為每度5. 12元、1.57元、1.92元與1.39元;但今年5月,油、煤、氣發電月均成本分別漲為6.20元、2.67元、2.72元,核電則維持在1.47元,即知核電除了穩定、無空汙、排碳的優點之外,相對便宜最為可取。然而蔡政府捨棄核能的能源政策,目前83%發電用高汙染的化石燃料,當然易受國際價格波動的衝擊,以致台電的平均發購電成本從去年平均每度2.01元,漲到2.67元,漲幅高達33%。

此外,蔡政府早在俄烏戰爭開始之前,已看到化石燃料價格飆漲,卻參與制裁俄羅斯,減少了10%的天然氣和15%的燃煤從俄國進口,反而讓自己馬上付出代價,迫使全民承擔電價上漲的苦果。而隨著俄烏戰事膠著,能源價格持續居高不下,加上明年3月核電二廠二號機除役,將少了98.5萬瓩的裝置容量,發電成本必然再提高。太陽能及風電建置落後,經濟部坦承2025綠電占比20%的政策跳票,電力排碳短期內降不下來,而歐盟2023年起試行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屆時將對我國產品出口造成衝擊,影響出口產業的競爭力和生存權。

就綠電而言,台電的購入電力中,風電每度5.10元,太陽光電每度4.94元,核電2025年歸零後,太陽光電、離岸風力發電陸續併網商轉,勢將顯著提高整體發電成本,長期電價漲勢恐怕銳不可擋。而且政府愈是政治掛帥,前面電費調幅愈小,未來三年調漲的壓力就更大,遲早非大漲不可。

最嚴重的問題是,政府調漲電費仍不能改善供電品質,也不敢保證不會發生缺電或供電不穩。美國商會說,經過3月的幾次停電,台灣的供電不穩不只是隱憂,而是需要馬上處理的問題。過去基於政治考量凍漲電費作繭自縛,讓台電虧損累累無法投資在電網韌性、再生能源搭配儲能設施的建置等,因而陷入惡性循環。就算綠電占比延後達到20%,因風電與光電屬於間歇性能源,併入電網後輕則導致電壓變動過大、系統頻率不穩,甚至觸發低頻卸載,重則輸電線路壅塞、電網電壓不穩,對系統供電穩定與安全產生衝擊。

國際能源署(IEA)最新的「核能與安全能源轉型」報告指出,繼續或增加使用核能,可減少對進口化石燃料的依賴、減少碳排,也才能讓電力系統融入更多太陽能及風能。反之,若無核能,建設永續的清潔能源系統將更困難,風險跟成本也更高。難怪IEA強調全球要在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目標,核電須從今年的413 GW 倍增至812 GW。主要國家逐漸調整排除使用核電的立場,例如南韓新政府擬在2030年前將核電占比提升至30%以上;美國政府增撥核電營運基金;歐盟決議將部分核能視為綠色能源。

在當前全球能源危機、化石燃料價格飆漲、能源安全挑戰與淨零排放的氣候承諾下,核能是最好的選項。遺憾的是,台灣能源政策卻與國際背道而馳,主管經濟發展的經濟部反而將核電歸零奉為最高目標,還將重點放在貴而不穩的綠能,短期和中長期都有缺電的危機,經濟發展被犧牲將是難以倖免的夢魘。










聯合報黑白集/小英呼叫,安倍救援


2022-07-20 00:2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全國黨代表大會,而代表黨參選的各縣市首長參選人齊聚一堂,黨主席蔡英文(中)致詞時特別感謝日本前故首相安倍晉三對台的支持。記者許正宏/攝影



民進黨開全代會,這攤堪稱黨史最無聊,專斷主席包辦提名及黨職分配。唯一奇特的是,蔡英文下達軍令狀前,要求全黨記得「安倍的期許」。只見背景突現安倍巨大頭像,俯視著全場,使台前蔡主席身影頓顯渺小。

蔡英文大權在握,竟要藉安倍光環凝聚共識,著實突兀,更令人聯想到賴清德。賴神應安倍家族邀請參加葬禮,以「台灣副總統」博得國際能見度。蔡主席刻意渲染繼承安倍遺願的氛圍,比起賴清德喪禮外交的弦外之音,還差一截。擅精算的謝長廷,已搶先一步,捧賴「成熟誠懇」。

小英向來仗恃美日壯大聲勢,但放大安倍效應,反而拉抬了賴清德。賴神因隔離缺席全代會,卻在黨職位權鬥掀起造山運動。新蘇連趁權力交班時機集結,力推賴系人馬直攻黨權力核心,還拿下掌理黨紀的中評會主委,從此中常會不再是英系乾綱獨斷。

賴清德強勢運作,形同讓小英跛腳。英系宣稱賴神如願是因總統大器,卻又批賴心急粗糙;賴系分明強推自己人,反謙稱是新潮流統籌配票,還不忘「尊英」收尾。不到半個月,賴神網路聲量與好感度,已超車蔡英文。

民進黨內鬥奪嫡,早有殺到見骨的紀綠,賴神吃相還算斯文。倒是日本自民黨若有似無的推力,讓人驚覺,蔡賴交鋒,不只是派系淺池裡的肉搏而已。










聯合報社論/王必勝被問緋聞滿臉鐵青 衛福部高官們的「女權意識」很偏差


2022-07-20 00:2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長蘇貞昌(中)19日上午前往疾管署出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擴大防疫會議,新任衛福部長薛瑞元(左二)與疫情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右一)、指揮中心專家會議召集人張上淳(左一)等人陪同回答媒體問題。記者杜建重/攝影



薛瑞元接替陳時中出任衛福部長,就任致詞時,他兩度提到自己的妻子,皆刻意強調「我唯一的夫人」。用詞之奇特,令人覺得他意有所指,似在暗諷外遇風波卻仍升任政次的王必勝。同一天,王必勝首日上任防疫中心指揮官,在記者會上兩度被媒體問到緋聞案,「太太諒解了嗎」;他滿臉鐵青,乾脆直接宣布結束記者會。

王必勝因陳時中的厚愛而升官,但他外遇生女的緋聞,卻將如影隨形繼續糾纏著他。在某種程度上,這也將影響社會大眾對他的信任,認為他缺乏政務官應有的忠誠,乃至一般人應有的道德倫理。承受外界懷疑的眼光,這是王必勝無法逃脫的愧疚。畢竟在這樁醜聞中,受害的不僅是其妻子和家人,其外遇對象及非婚生幼女也都是受害者。陳時中以「大家都會犯錯」為由,呼籲外界「給他一個機會」;但王必勝對外遇事件從未作出坦誠而負責的交代,只想草草掩蓋,這如何挽回公眾信任?

撇開衛福部內的多起緋聞風波不談,更值得大家關注的,其實是部內高官們的刻板「女權意識」,仍處於低度開發狀態。以剛卸任參選的陳時中為例,他為了打選戰,受訪時宣稱自己的太太不會有「夫人干政」的情況,也沒有「在臉書罵人」的習慣。此舉,顯在暗諷柯文哲之妻陳佩琪常在臉書發表個人意見,有時幫柯市府辯白。然而,把「發表個人意見」與「干政」畫上等號,完全是誣蔑及誤導。女性和男性一樣有權在社交媒體發表個人看法,不需要因為是政治人物之妻,就被剝奪其表達權。

柯文哲及陳時中之妻都是專業人士,在不同的領域各擅勝場。她們都不是丈夫的附屬品,沒有必要因為丈夫從政,就自我噤聲。陳佩琪相對率性,心直口快,但要說她「干政」,顯然言過其實。試想,吳淑珍從未在臉書發言,她當年卻不時在官邸為陳水扁指點江山及人事,乃至收受獻金及蒐集發票。這種帷幕之後的操弄,才更可怕。相形之下,臉書發文可以接受公眾檢視,毋需避之如蛇蠍。至少,女性不須因丈夫為官而三緘其口,這是現代女性主義的基本共識。

薛瑞元在就任記者會提到自己的妻子,兩度強調「我唯一的夫人」,恐怕是官場上聞所未聞的景象。夫人難道還有「唯二」或「唯三」嗎?薛瑞元號稱擁有「醫學」及「律師」雙執照,照理說,發言應該極精準、毫不含糊。但在這個重要時刻,他卻偏要加上「唯一」的限定詞,若非臨時怯場而畫蛇添足,顯然心中有某種情結揪扯著他,促使他說出如此彆扭的話。此話,如果不是衛福部同仁的共同心聲,也是某種心理感應使然吧!

衛福部去年連續傳出王必勝婚外生女及健保署長李伯璋牽手乾女兒的緋聞,陳時中均選擇護短輕輕放過,甚至臨走賜恩讓王必勝高升,因而留給部內部外一堆問號。從女性主義的觀點,王必勝之妻選擇容忍,卻稱不原諒,這是她內心的掙扎與選擇。但在另一方面,王必勝外遇小護理師長達七年,並育有一名兩歲幼女,王必勝難道不須為她們作出任何生活上的照顧與安排,就自顧自抽腿了事?尤其,孩子很快必須進入幼稚園及小學,她只能帶著「父不詳」的印記長大嗎?

民進黨的提名不在乎論文抄襲,衛福部的升遷不在乎緋聞及倫理,在在反射了蔡政府的日趨墮落。衛福部的前後高官們,演出形形色色的婚外情而習以為常,但對於女權的刻板印象則停留在古早時代,「夫人」們只能沉默並原諒。這豈是民主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