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8日 星期三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6229/web/ 

◆  聯合報社論/疫情高峰之謎:少年竟死後七日才被列入
◆  聯合報黑白集/防彈少年團遊白宮
◆  經濟日報社論/金控併購訊息揭露應更嚴謹





經濟日報社論/金控併購訊息揭露應更嚴謹


2022-06-08 03:25  經濟日報/   社論
新光金。本報系資料庫



近來有關金控可能合併之報導,引發股市波動,也凸顯資訊揭露的管理有欠周全。新光金(2888)在上月20日董事會通過,成立研究與台新金或其他金控合併可行性的研究小組;台新金在6月2日董事會決議成立合併研究委員會,積極評估與新光金合併的可能性。過去這兩家金控也曾經對外宣告可望合併,但最後以「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告終,這次又是敲鑼打鼓式的宣布,成為熱門話題。

在上述訊息公告後,網路討論與報導熱絡,周一新光金上漲7.8%、台新金則上漲2.8%,而金融類股僅上漲0.8%,隔日這兩檔股價就向下修正,連日來波動劇烈。報載過去二個月來,進出新光金股票之證券商,累積買超最多的是新光證券、元富證券,而這二家證券商與新光金、台新金關係密切;雖不一定代表特定投資人的買入,但也觸動投資人敏感神經。其中,新光金的股價不到淨值六成,更是被用來解釋為具有投資的獲利空間,因此新光金的漲幅自然較大。

研究合併的可行性,與合併成功並不能劃上等號;此種指名式的資訊宣告,自然帶來股價較大的起落。首先,投資人要擔心的是,宣布研究合併可行性時股價大漲,而之後如果合併未完成,則股價必然重挫,造成股價過度波動。其次,兩家金控的合併,相關法規複雜,不只各自董事會、股東會要同意,同時也要金管會與其他主管機關的通過,此過程繁複,絕非一時三刻能完成。再者,是否有內部人、消息受領人,在訊息公開前先利用自己或他人帳戶買入參與合併公司的股票,進行內線交易,有損其他投資人權益。另外,如果此併購事件涉及個別公司的經營權爭議,則有可能使併購案無法完成,也會使股價巨幅波動。

在併購事件中,根據實證調查顯示,主併公司通常會支付給目標公司高於當時市價的購併價格,平均溢價比率約為三成。即使是兩家公司有意進行合併,有可能市價低於淨值的公司,股價有較高的漲福,因此,倘若能在併購資訊宣布前,預先購買目標公司或淨值折價較大的股票,就有可能獲得高報酬。

按照目前的法規,如果公司有意併購上市櫃公司,可以找目標公司的大股東與管理當局洽商,同意之後進行股份轉讓或收購等程序。再者,主併公司亦可不經目標公司大股東與董事會同意,直接依公開收購管理辦法,不經由證券市場而對非特定人以公開方式,進行公開要約購買目標公司的股票。此方法可在50日內取得足夠控制公司的股權,而且有詳細的規範與資訊揭露;此時,通常須支付目標公司較高的股價,方能達到收購目的。

援用上述結果,在合併未確定之前,金控公司主動對外宣布指名式的相關併購訊息,如同對市場報明牌,而這些消息宣布後,將對股價與成交量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畢竟,股市投資者仍視併購為一值得炒作的題材。有鑑於金控公司在股市動見觀瞻,主管機關有必要對於金控公司併購的相關消息揭露,進行強化管理。

股市健全的最基本條件是,重大資訊能夠正確揭露,金控公司或金融機構的董事會或管理當局,不宜對外宣稱「想」併購哪家金融機構,或「研究」與哪家金融機構合併的可行性;因為這些訊息太不確定,可能誤導投資人,最好是等到兩家公司董事會通過併購案,或者至少與目標公司簽訂併購意向書之後才宣布。再者,亦可改走公開收購的途徑,依相關辦法處理。更重要的是,在上述過程中,金控或金融機構要建立完善的內控機制,管控相關併購程序,以及參與人員之保密義務與禁止內線交易的規範。










聯合報黑白集/防彈少年團遊白宮


2022-06-08 03:57  聯合報/   黑白集
美國總統拜登(藍衣者)31日在橢圓辦公室與BTS防彈少年團碰面,共同呼籲反亞裔仇恨犯罪與歧視。圖/取自BTS官方推特



南韓天團「防彈少年團」BTS受邀赴白宮演講,並與拜登討論反亞裔仇恨犯罪的問題。爺爺總統拜託偶像為和平發聲,燦笑著與成員擺出手指愛心合影。相關影片大受歡迎,網民戲稱:拜登終於找到「流量密碼」。

拜登不只看重韓流軟實力,更重視韓國在地緣政治的潛力。他上任後首訪亞洲,第一站便是韓國,選在鄰近中國的美軍基地降落,隨即參訪三星半導體工廠。拜登深化美韓軍事、經濟安全同盟,滿足尹錫悅政府「建立與文化及經濟地位相稱的外交」。

同樣加入反中包圍圈、半導體供應鏈,韓國條件並不比台灣強,卻沒把三星當貢品去討好華府。三星投資美國,拜登以參與印太、北約等軍事同盟活動作為回報,提高韓國的全球影響力。

對比之下,台積電如昭君出塞般赴美設廠,政府一點軍購好處都沒討到,雙邊貿易協定簽不成,人民還得吃萊豬。麻煩的是,美日韓供應鏈上路後,台積電恐怕多了競爭對手。

時代雜誌肯定BTS深具社會影響力,讓世界看到韓國。蔡政府大內宣「世界看到台灣」,但國家名片僅註記反中前哨、世界最危險地區,不見文化內涵。韓國能,台灣不能,只因有個「蔡賴美」政府,甘為棋子,欠缺自主的骨氣。難怪韓國有拜登撐腰後,立馬掏出五千劑快篩援台,學日本當起二哥了。








聯合報社論/疫情高峰之謎:少年竟死後七日才被列入


2022-06-08 03:54  聯合報/   社論
名編劇岳清清曝15歲姪子過世。圖/擷自臉書



防疫指揮中心公布國內首例青少年染疫死亡案例:一名十五歲國中生在確診解隔後返校,上課時突然昏倒,送醫急救不治。這個遲來的消息,令人震驚。這名少年是知名編劇家岳清清之姪,他五月卅日死亡後,岳清清在臉書上發布傷逝訊息,為少年遺體迅即遭火化感到不捨。許多人已從網路得知此一訊息多日,其間還有人質疑這是否「假訊息」;指揮中心竟拖了一周才姍姍發布,令人難以置信。

從少年死亡到公布的七天時間差,是中央與地方通報系統失靈斷線,或是有關單位為求審慎行事而延誤,抑或有其他什麼特殊因素,指揮中心都必須說個明白。試想,若非這項消息已先在網上流傳,如果少年親友不是知名人士,這個案例會不會被無聲無息地掩埋,連個數字都留不下來?然後,全體青少年面對Omicron病毒的風險,就可以被描述成無足輕重,完全不須擔憂。

近日,國內疫情已出現南升北降的變化。原本染疫熱區的北部都會,確診數一路走低:新北已從最高峰的單日兩萬七降至昨天的一萬一,北市則從高峰的一萬二降為五千八,桃園從一萬三降為六千六,均已減半。至於後來升溫的中南部地區,高雄超車新北躍居全台首位,台中緊追其後,包括台南、彰化和屏東的疫情都不容輕忽。因為,比起前一波高峰六月一日的疫情,仍在爬升。

如果政府沒有刻意操弄疫情數字的話,上述的發展至少讓人鬆一口氣,顯示全台疫情不會再繼續上升。然而,少年死亡七日後才列入紀錄的事件,卻令人懷疑政府數字的客觀性。尤其,本月四日中重症及死亡數雙創新高,單日新增中重症四九六例,死亡一五二例,毫無樂觀的餘地。陳時中對此卻顧左右而言他,一味強調疫情趨緩的走勢,並預言六月十日將有「反轉」機會。這種心態,並非面對疫情的積極態度,反凸顯他一心想換跑道參選的意圖。

我國這波「晚發」的疫情,若與亞洲幾個鄰國相比,可以觀察到幾個現象:第一,台灣至少沒有演成像香港那樣在短短十天驟升至高峰的失控模式,因此得以避免一波慘烈的大規模死亡。第二,台灣並未像新加坡那樣做好基本準備,因而無法將疫情控制在可欲範圍,當然也就無法跟新加坡一樣快速解封,讓社會和經濟回歸正常運作。第三,比起韓國,台灣未發生單日六十多萬人確診那樣的尖銳挑戰,但疫情在十萬以下的高原徘徊,陰影揮之不去。第四,台灣的疫情曲線可能近似日本,沒有太高的尖峰,但因染疫率低,可能會在每日一兩萬人確診之間盤桓很久。尤其,日本長者打完三劑的比率在八成以上,而台灣在這一塊的接種成績卻令人汗顏。

俗諺說「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當其他國家都已陸續解封,這句話正好可用來檢驗蔡政府的防疫部署。兩年半來,蔡政府真正做到的「超前部署」,大概只有網軍和宣傳兩項。至於防疫所需的疫苗、口罩、試劑、藥物,全靠著臨陣磨槍在一陣陣慌亂中勉強度過。正因如此,疫苗才需要靠民間和國外捐贈救急,確診人數才需要「校正回歸」,少年死亡需要七天才能確診。而死者的火化問題,則要在錯誤執行了兩年半後才獲得澄清說明;至於能不能對遺體做最後的瞻仰,則仍無答案。

人們對疫情的恐慌仍未消退,政府該做的,是積極動員每一分醫療能量,認真照顧每一條生命,誠實向社會大眾報告疫情動向。至於預言高峰快過的浮誇,就省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