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0日 星期五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為蛇請命


◆  染疫長者 應加速給藥
◆  蔡總統上任六周年的百萬賀禮
◆  這是個不尋常的520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為蛇請命
◆  兌現承諾 讓年輕人敢結婚
◆  長照專科醫院 刻不容緩
◆  從戲劇看台灣 暴走的豈止總統
◆  拜登亞太行 最尷尬的是國民黨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為蛇請命


2022-05-20 04:44  聯合報/   魏國彥(作者為逢甲大學創能學院講座教授)
台灣共有五十多種蛇(包括海蛇),其中列名於保育類的有17種,有毒的22種。圖為雨傘節。圖/台中榮總提供


我屬蛇,又生在蛇年頭月,自幼在同輩屬蛇同學間遂有「地頭蛇」的錯覺。

大學學習生物演化,才知道蛇族源遠流長。一億四千萬年前,從古蜥蜴演化,當時被恐龍、鱷魚等爬蟲壓得抬不起頭來,在「龍蛇雜處」中見不得天日。六千五百萬年前,巨大隕石砸向墨西哥尤加敦半島,生物大絕滅,恐龍就此離開地球。蛇,這爬蟲類最卑微的小混混,突然有了廣闊天地,從劫後餘生的廢墟中迅速崛起。

亞洲幅員廣大,又與歐洲、非洲接壤,與北美洲也能暗通款曲,亞洲「祖」蛇得以傳衍四方,瓜瓞綿綿,現今所謂「真蛇類群」就是這次輻射演化的產物。後續板塊運動、大陸漂移種種天時地利中,蛇族在兩千三百萬年前又有一次「新蛇類群」大輻射,建構現今各地蛇蹤出沒的地理格局;台灣常見的龜殼花、青竹絲、雨傘節、臭青公、過山刀…都屬此類。

新蛇類群中的蝮蛇類蝙蝠蛇類(如眼鏡蛇)蜿蜒而行,行動靈矯,昂首吐信、齒噴毒液,讓人膽寒敬畏,也讓人神迷崇拜;神話故事裡,蛇狡詐陰險,誘人墮落,令人敬而遠之。近代以來,人的足跡碾壓大自然,森林轉為良田,荒野變成城鎮,動物失去他們的家,蛇更被排在厭惡動物之首,被撲殺,被滅絕,宛若替天行道。

人們愛花愛鳥,很少有愛蛇的,因此花與鳥被保育,蛇類被誅殺。但是,由生態系統觀出發,蛇是食物金字塔中重要的一環,牠吃螞蟻、蝸牛、青蛙與老鼠,也是其他生物的獵物。蛇絕滅了,食物鏈就斷了,也因此,蛇的種類與數量,變成診斷生態系統健康與否的重要指標。

台灣共有五十多種蛇(包括海蛇),其中特有十一種,而列名於保育類的有十七種,有毒的廿二種。台灣毒蛇雖多,卻促成了杜聰明教授從日據時代就開啟的蛇毒研究,他的弟子李鎮源、歐陽兆和羅銅壁等幾代學人持續投入,台灣蛇毒研究大放異彩,成為全球學術重鎮;李鎮源並在民國 65 年(一九七六年)獲頒雷理獎,那是國際毒學研究學會最高獎項

台灣地處亞洲邊緣,過去兩百萬年來氣候冷暖震盪,冰期時,海水面下降,天氣寒冷,大陸蛇類南遷,數度遷徙來台,台灣成了庇護所。後來天候溫暖,海水面上升,台灣又與大陸隔離,成了演化出台灣特有種的新天地。近年生物研究添加了分子生物學這項利器,注意到生物基因族譜多樣性評估,發現台灣在蛇類傳承與多樣性中居於重要與敏感地位,成了保育熱點。

近年生態保育觀念進步,也因為無線電發報技術改進,便於蛇類的追蹤研究,對於蛇的生態與行為有了長足的進步,也到了我們重新理解蛇類,建立新的保育方案的時候。













染疫長者 應加速給藥


2022-05-20 04:38  聯合報/   沈政男/醫師
本土疫情持續往高峰邁進,本土案例累計於昨天突破百萬,單日確診及死亡人數再次雙創新高,連帶增加民眾接種疫苗意願,接種站再現排隊人潮。記者曾學仁/攝影



Omicron BA.2 疫情延燒近兩個月,累積案例衝上百萬。起自去年十二月底BA.1 疫情意外被壓制了,然而到了三月中旬,因為邊境檢疫放寬傳染力更強BA.2 成強勢變種,難擋病毒傳播,四月上旬改採「共存」策略,此時各國都已過了 Omicron 高峰,只剩台灣還處在新增曲線上升階段

從各國經驗可知,染疫達兩成人口就會緩解,這是因為第三劑打了五、六成人口,而以七成保護力計算,加上自然感染人數,就能使 Rt 值低於一。以此來算,台灣還需三百六十萬感染人數,曲線才能探底。原本四月的 Rt 值約為二,曲線陡峭上升,後來因民眾自動減少群聚與內用,讓 Rt 值降到一點三,曲線因而壓平下來。以此趨勢,高峰(染疫人口達一成)將在十天後出現,當日新增約十五到廿萬。

「共存」成敗有兩個指標,一是醫療量能,二是死亡率。以目前中重症比率千分之二來算,若新增達廿萬,而一人平均住院十天,約需四千張病床,尚在目前空床數範圍內,但還需對等醫事人力醫療負擔相當沉重

死亡率四月萬分之二攀升到目前的萬分之四,原因在於隨著疫情進展,原本社交比較退縮的老年人會被感染,拉高死亡率。鄰近國家死亡率都在千分之一左右,以台灣目前數據,有機會成為 Omicron 死亡率最低國家。

要保持低死亡率,目前最重要就是讓沒有打疫苗的老人家,尤其是八十歲以上族群,染疫後盡快服用抗病毒藥物。目前每天約三成老人家服用,仍有提升空間,應廣為宣傳,並讓取藥流程更順暢。台灣七十五歲以上約兩成未打疫苗,如果能讓他們都有機會服藥,將是大功一件。長照機構已四千多人染疫,死亡率約一%,算是相當低,未來應持續做好感控,避免重蹈香港覆轍(死亡有半數來自安養院)。

共存」之路至今走得雖有顛簸,大致沒有失控,乃因中央與地方都做了努力,民眾也願意配合。接下來高峰到來,更需朝野合作,一起把高風險族群保護好,才能為自己政治前景加分

高峰過後,最快六月底,達兩成人口染疫,曲線就會探底,但這是因為 Rt 值被壓低結果,屆時若放鬆防疫,比如群聚與內用增加,或者大家不戴口罩,疫情勢必會再起。台灣自然感染人口相對較少群體免疫主要倚賴疫苗,因此幾個月後,當保護力下降,全民都須追加第四劑。

共存」是為了過正常生活,但正常定義並非一成不變。「共存」後的最終染疫率牽涉防疫態度,比如緩解後如果大家願意繼續戴口罩,當成正常生活的一部分,就會比不戴減少一些人染疫。反之,如果把疫情拋諸腦後,那麼曲線一定會再上揚。












蔡總統上任六周年的百萬賀禮


2022-05-20 05:05  聯合報/   劉培柏/前台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所長
蔡總統誇稱過去兩年防疫成績。本報系資料庫



今天五二○,為蔡總統上任六周年,本是值得慶祝的日子;然而新冠本土疫情從本月初每天都達數萬例確診,近兩日更高達八、九萬例,由年初至今累計確診數達百萬例,其中近四百死亡個案。百萬以上本土確診病例,是國人呈上的「賀禮」嗎?蔡總統在今天慶祝周年記者會中,或應先向國人謙卑道歉」。

本月十六日,蔡總統因 WHO 未發函邀請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在其臉書撰文仍不忘吹噓過去兩年防疫成績,並以「Taiwan can help,and Taiwan is helping!」她認為台灣不應該被排除在 WHA 之外。看看這個月本土疫情大爆發,有時單日確診數甚至為世界排名第一,致醫療體系瀕臨崩盤。

藥房前百姓冒雨排隊搶購快篩試劑、醫院急診室前大排長龍確診取藥、孩童中重症及死亡病例頻傳,社區已成流行溫床,人心惶惶。

筆者認為國內防疫自顧不暇,蔡政府仍自我感覺防疫良好,還在大內外宣,直叫人扼腕嘆息

蔡政府提倡的「新台灣模式防疫」,「3+4」、「0+7」等居隔措施,原本目標是減災」,為介於病毒「清零」和「共存」間政策,和外國「與病毒共存」,全面解封不同。可惜,防疫中心至今仍未明確說明何謂減災?如何減災?更沒有減災施行辦法?地方政府無可適從,造成防疫一團混亂,沒有統一的模式,病毒失控在社區間蔓延肆虐不是沒有原因的。

最近地方政府為了居隔方式、醫療資源分配、快篩試劑陽性如何作為確診、PCR檢測能量、治療藥物的及時給予病患等等,屢屢和中央政府槓上,甚至各行其是。難怪台北市柯市長日前表示,蔡總統不應躲在幕後,應出面協調中央和地方防疫工作。

目前台灣仍實施多種居隔防疫,既要減災,又要放手和病毒共存,這和國外多國全面解禁,要讓人民回歸疫情前正常生活之「與病毒共存」模式不同。

二月初,紐西蘭和新加坡全面解禁,疫情大爆發,一個月後漸達高峰再緩降,疫情曲線呈「丘陵形」。三月中,南韓和香港鬆綁不少限制,確診數激增,到本月初達高峰,再驟降,疫情曲線呈現「尖山形」。筆者預測上月廿六日台灣開始實施 3+4 政策後,各縣市確診數源源不斷,由於 3+4 有減災作用,確診數不會驟然呈尖山式大發生,全國疫情曲線,將呈「綿延高原形」,高峰不斷,也難下降,恐持續至年底。你我要回到疫前正常生活,今年無望了。

蔡政府緬懷過去防疫「加零」的日子無可厚非,但面對國內高漲疫情,日前又被美國疾管局(CDC)列為旅遊警示「最高風險」等級地區,實應有所警惕。蔡總統任期還有兩年,加油了。










這是個不尋常的520


2022-05-20 03:09  聯合報/   周陽山/中國文化大學教授
季青漫畫



五二○是總統就職之日。今年卻因為疫情全面爆發關係,全台各地除了排隊買快篩試劑民眾外,商業區是一片蕭條、門可羅雀。而醫院則人滿為患,醫護人員更是居功厥偉、備極艱辛。

根據疫情指揮中心在五月十九日的統計,單日確定病例高達九萬餘人,不幸往生者五十九人,民國 109 年(二○二○年)迄今,累計染疫的人數已逾百萬。這是空前紀錄,也是艱鉅的挑戰。惟願台灣早日走出疫病的陰影,重振生機,再現天日!

就在同一時間,美國總統拜登展開他就任總統以來首次東亞之行,訪問韓國和日本,並擬推動「印太經濟框架」,以期聯合盟友,及早遏制中國大陸的崛起。

拜登將於廿日至廿二日訪韓,祝賀新任總統尹錫悅就職,足見拜登對這位親美派領袖高度重視。韓美兩國元首將討論強化雙方的同盟關係、以及朝鮮半島和鄰近地區的國際情勢。韓方將這次峰會描述發展韓美全面戰略同盟關係歷史轉折點。至於北韓方面,據報導,有可能會發射飛彈以示警。

接下來,拜登還將在廿二日至廿四日訪問日本,會見首相岸田文雄,就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機制進行會談。另外,他還將在東京會見「四方機制」的各國領導人。四方機制是在民國 96 年(二○○七年)啓動的一項非正式聯盟,以對抗中國的發展為目的。

拜登此行不會到中國大陸和東協各國訪問。至於台灣,根據外交部本月三日的說明,目前沒有相關規畫,也未安排與拜登總統進行溝通對話。但大家心知肚明,東亞的情勢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

這是一個不尋常的五二○!一方面,因為疫病持續的擴散與惡化,學校暫停實體授課,餐廳用膳人止步,國內一片靜寂,大家盡可能地減少人際交流,好讓疫情及早遏止。至於對民進黨政府的究責,則要等到年底大選時才見真章。

另一方面,俄烏戰爭的持續,卻讓人憂心忡忡。馬立波亞速鋼鐵廠的戰鬥目前已告一段落,烏軍被迫「投降」遷離,勢將面臨莫斯科當局的審判和制裁。到目前為止,已有五百萬烏克蘭人流亡國外一千萬人遷徙他鄉,但俄羅斯卻誓言將繼續戰鬥,而烏克蘭政府也拒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談判。看來戰爭的凌虐還將持續下去,除了老百姓遭殃丶軍火商賺錢,沒有誰是真正的贏家。

至於拜登本人,卻因戰爭造成油價上漲和嚴重通膨,他的民意支持度再度下挫,已低至不足四成,為年底美國期中選舉帶來了濃重的陰影。除了與俄羅斯為敵外,現在他又想進一步聯手印太四國,與中國大陸對抗。如此一來,美國不斷惡化的經濟情勢,恐將雪上加霜,如果屆時中俄被迫聯手,則拜登的大基建計畫和連任之夢,恐怕均將破滅

對於台灣而言,警惕俄烏戰爭慘烈教訓,絕不作大國博弈代理人積極追求自身安定丶繁榮與和平,才是自保與自重之道。













兌現承諾 讓年輕人敢結婚


2022-05-20 05:04  聯合報/   張重玖/軍退(高雄市)


「結婚」在 e 世代變成名詞,不生成國安問題,政府連自身防疫政策,都無法搞定,對年輕人的承諾,或許只能放生吧!

兒子長年被公司指派赴國外工作,今年分派到大陸駐廠;適逢疫情嚴重,待在台灣網路上班,剛好有機會找到結婚對象。

當他帶女友見養他長大的阿嬤及家人,退休後從事農務的我,趕不上時間,另約在咖啡館見面。穿著農裝、雨鞋,進咖啡館很突兀,見面就直問兩人怎麼認識的,答:國中、高中時候就認識了,他是學校風雲人物,很棒!聽到這些話,直覺祝福他們趕快結婚生子。

結婚在五二○我愛你登記戶籍,把這天當紀念日很好記,期盼總統就職六周年,兌現對年輕人的承諾,讓他們敢結婚生子,同時解決一樁國安問題。













長照專科醫院 刻不容緩


2022-05-20 05:00  聯合報/   劉伯恩/醫師、台灣長照醫學會理事長(台北市)


聯合報頭版報導,提及疫情下長者「超額死亡」數據。學者專家分析,其原因和高齡長者多重慢疾相關,如再遇到醫療量能不足,「死亡」比率就會攀升。但如以目前臨床現況看,除醫療量能問題外,還有醫療專業的不足,特別是與高齡長照醫學缺乏有關,畢竟台灣在過去三四十年來,雖投入大量急診醫學範疇,但對將到來的「超高齡」人口長照醫學之訓練,仍有不足。

醫學分業愈來愈細,如四十幾年前開始設立以婦兒、精神系統等專科醫院,就是要讓這些族群病患能得到專業且周全照顧,同時也提供教學傳承專科醫師訓練,對於國內個別族群醫療照顧有許多成果。

反觀目前,對即將到來的四百多萬高齡人口專業醫療照顧尚未有醫學中心級專責長照醫院;畢竟高齡長者的生理及心理結構,不能用常規推理來做臨床治療依據,尤其最近面臨長者高染疫率高死亡率危機,除了既存多重共病處理外,實需專責的「長照醫學專科醫院」,同時也要加速培養訓練長照醫學專科醫師能量,甚至納入部頒專科醫師之列,定能讓高齡長者族群享有高品質專業醫療照護

長者超額死亡 醫療量能受挑戰  製表/醫藥組












從戲劇看台灣 暴走的豈止總統


2022-05-20 04:58  聯合報/   林興寧/公(彰化市)
公視職人劇「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劇照。圖/公視提供



今天五二○,蔡總統就職六周年執政的成效,與人民反應如何?也許從近來疫情走向和公視職人劇「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能找到些答案。

由過去全球防疫排行前茅,到現在「世界怎麼跟得上台灣」的確診數,及之前缺疫苗、篩劑、藥物、病床等醫療資源,和至今仍存的分配不均,再到快速累積的中重症和死亡人數,都讓超前部署、新台灣模式成莫大諷刺。正如「」劇雖幽默、搞笑,背後控訴的,就是醫政體系的「官僚殺人」。

但這些只限「行政失能」,若把「利益輸送」和「政治權鬥」帳一起算;外加兩年多來,你我都曾經歷的口罩、疫苗與快篩之亂,背後那隻黑手莫怪外媒質疑,台灣先前傲人防疫,只是因為有最辛勞醫護最配合的民眾

不過,指揮中心依舊忙著打官腔,那些透支體力、穿著全套防護裝早分不清汗水與淚水的護理師,很多人甚至為了不讓醫療崩盤不願快篩;還有因醫療資源配置失當,由老到小天天有人重症甚至喪命的「超額死亡」,顯然都難以反應在向來關切民調的執政黨身上。「」劇中,聞聲救苦小劉醫師,除揹負官僚科層包袱,仍需面對許多「迷信宮廟無知鄉民」,其處境是否正好反映疫情下「民粹盲動」的台灣?

新冠襲來,專家指出北部與中南部或將黃金交叉,且全台確診數將日超十萬。家住彰化的我,看著一家老小,五二○此刻,不禁想說:台灣「暴走」的,豈止是總統!











拜登亞太行 最尷尬的是國民黨


2022-05-20 03:12  聯合報/   孫揚明/資深媒體工作者
美國總統拜登將在5月20日出訪南韓開啟上任後首度亞洲行。(法新社)



美國總統拜登即將訪問東亞,這將是拜登政府的亞太/印太政策定調之行。毫無疑問的,中國政策必然是此亞太/印太政策的核心部分。從另一角度言,拜登此行亦實有不得不發理由。

為了拜登此行, 美國考量因素甚廣;從當下俄烏之戰北京扮演角色,到東北亞日韓, 再到東協以及印度,還有雙方重大爭執焦點的台灣。

毫無疑問,美國的亞太/印太政策,是想對大陸進行圍堵性架構,但却又不願也不敢把北京推到與俄羅斯過於靠近地步,如何拿揑北約與俄羅斯和中共關係分寸,居然也構成其亞太/印太關係的考量,這也稀奇。

拜登此行目的,須完成的是鞏固已搖搖欲墜的美日韓東北亞安全架構,目前看來,此一問題在南韓尹錫悅當選並對日本釋出善意後,問題似不大。

其次,拜登政府所極力籌組但目前已出現問題的「四方安全架構」(QUAD)。嚴格論,這個架構在印度於俄烏之戰中明顯不願支持美國與北約後,也出現裂痕,這結構性問題,恐非僅靠拜登一行可解決。

至於美國與東協關係美國更是無力可施日前與東協高峰會顯然不如美國預期,東協十國中八國與會,但這八國根本不願就美國希望軍事安全議題進行選邊。更不用提菲律賓甫當選總統的小馬可仕柬埔寨强人洪森原就支持北京。

如果美國無法拉攏東協選邊,則就地理位置看,QUAD 結構就沒有什麼意義了;但美國所帶頭組成的美英澳聯盟 AUKUS ,却又偏要將核子潛艇技術轉移給澳大利亞,這是完全得罪與澳大利亞有潛在衝突東協十國之首印尼;真不知這算盤是怎麼打的。

日前美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與中共楊潔篪通話,雙方在對台議題上的對話頗有衝撞。美國亞太/印太政策中的台灣問題,終將成為一個引爆點。

但美國有關大陸與台灣這一局棋中,最尷尬的應該是長期致力兩岸和平的國民黨。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訪美之行的時間,在相當程度上表現出其政策與角色在美國亞太/印太政策中的分量。朱立倫訪美之行若在拜登亞太行之先,則顯示相當程度上,美方仍是考量其政策與角色;若是朱訪美時間定於拜登亞太行之後,則更可能的是,一旦美國相關政策既定,朱往訪的重要性,恐怕就屬於可有可無的等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