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6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俄烏戰爭凸顯經濟安全重要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聯合報社論/一邊救一邊瞎搞,蔡政府改革台鐵太潦草
◆  聯合報黑白集/空軍六年十墜機
◆  經濟日報社論/俄烏戰爭凸顯經濟安全重要








經濟日報社論/俄烏戰爭凸顯經濟安全重要


2022-03-16 02:48  經濟日報 /   社論
雖然俄烏戰爭迄今沒有停止的跡象,但對於結果已可得出幾種假設的情境,而且都對世界經濟帶來衝擊;特別是各國必然加速經濟安全作為,影響最大。路透


雖然俄烏戰爭迄今沒有停止的跡象,但對於結果已可得出幾種假設的情境,而且都對世界經濟帶來衝擊;特別是各國必然加速經濟安全作為,影響最大。

目前已知的幾種主要情境如下。情境一是基輔淪陷且烏克蘭全線潰敗後,俄軍占領全境,烏克蘭民選政府流亡,俄國扶植親俄政府並將烏克蘭「去軍事化」。情境二是烏克蘭政府承認(割讓)俄國占領的烏東、烏南及克里米亞島(都是過去蘇聯軍事工業重鎮)統治權,承諾不加入北約後停火撤軍。情境三則是俄軍身陷泥淖進展緩慢,俄國經濟因制裁而崩盤,國內壓力過大下俄國以撤軍換取烏克蘭承諾不加入北約,甚至還有第四種北約參戰的最壞情境。

對國際經濟而言,無論那一種情境造成的衝擊可能差異不大,除當事二國經濟注定衰敗外,西方世界對俄國的制裁研判都只會加碼不會減少。因為經濟與科技制裁一開始就不是具有立即停戰效果的特效藥,特別是俄國自2014年起開始「廣積糧」累積外匯及黃金儲備,同時減少外債,因此所謂俄國的倒債風險,是制裁導致資金流動受限造成,跟俄國還債能力無關。事實上,俄國的積蓄加上可以繼續對中國等未實施制裁國家貿易,應可維持相當時間的運作。由此觀察,經濟與科技制裁追求的是增加俄國內部經濟矛盾壓力,同時削弱俄國整體國力為目標,以解除歐洲乃至於世界的長期安全威脅。

在制裁長期化的情形下,風暴的核心當然是歐洲各國。目前歐洲以及美國已經面對經濟成長趨緩、物價卻不斷攀升的停滯性通膨問題,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繼續增加至5.8%,其中能源價格指數已經飆破30%。預測各國央行即將出手先控制通膨再處理停滯,因而全球經濟「先衰退、再回升」的路徑已經幾乎確定。

然而特別值得台灣注意的另一個趨勢,就是各國原本就已經開始的供應鏈自主性政策,會繼續加速擴大。以能源為例,歐洲高度仰賴俄國的能源供應,2021年時有27%的石油及41%的天然氣來自俄國。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更有超過五成的天然氣仰賴俄羅斯。這也是美國日前宣布禁止俄國油氣進口後,歐盟夥伴不願也不能跟進的原因,反而是俄國一直以停止供氣作為威脅。由此可看出美歐之間即便長期利益一致,但短期利益卻有因供應鏈不安全造成的矛盾。歐盟過去幾年一直在檢討能源依賴問題,但缺乏改革動力,未來以國安高度嚴肅處理,已是必然。

這個矛盾再次凸顯出「關鍵物資過於依賴進口、來源過於集中」的風險,這個問題正是美歐過去幾年檢討供應鏈安全,追求自主性目標的起因。近日連幾乎沒有製造業基礎的澳洲,也宣布要建立半導體、農化、電信設備、塑膠及藥品等供應鏈安全機制,分散來源並檢討國產化可能。

台灣經濟靠供應鏈成長,並以全球分工、海外生產、開放自由的長鏈為基礎。經濟自主性及供應鏈安全,追求的卻是背道而馳的進口替代、國產化、分散來源及短鏈等非經濟考量。經濟衰退還可應付,長期供應鏈變遷才是台灣真正曝險之處,也是台積電要強化地緣風險評估能力的背景。日本去年新增經濟安保大臣、韓國今年成立經濟安全小組,除檢討自身安全外,更重視各國自主性政策造成的威脅及因應,都反映出其所感受的壓力。未來經濟安全與國防安全同等重要,目前政府對國防安全極其重視,對經濟安全卻停留在見招拆招,且戰且走的層次,必然無法回應長期威脅,必須開始重視。














聯合報黑白集/空軍六年十墜機


2022-03-16 04:41  聯合報 /   黑白集
幻象戰機故障失事,所幸飛行員處置得宜,順利獲救。圖為失事的空軍499聯隊編號2017的幻象2000-5戰機。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幻象戰機在台東海域失事,黃重凱中校跳傘獲救。軍方稱黃員發現飛機故障後回報返場,在高度二千呎跳傘,讚許其決心與時機是最好示範。其實,機動力不足,黃重凱是苦撐到最低跳傘高度,最後一刻彈射逃生。

兩個月前F16V在嘉義墜海,飛行員身亡前已失能,原因不明。幻象與F16同時服役,後者完成性能提升,但接收新裝備後不久就失事。幻象機提升期程不明,亟須更新的就是發動機模組,也是此次墜機的可能成因。

嘉義的事故,外界質疑飛行員訓練時數不足,軍方辯稱因共機來犯頻繁。這回生還的是資深教官,軍方肯定技術之餘,避談老舊戰機是否不堪台海重任。空軍第七聯隊政風科長第一時間主動證實,「執行緊急任務」,被追問是否為驅離共機時,還連聲稱是;怎料,軍方隨後推說「聽錯了」。兩起事故,共機影響真是「虛實難辨」。

菜鳥駕新機殉職,老鳥操舊機倖還,空軍六年十墜機十七死一失蹤,府院下令調查如便飯,對頻繁事故毫無愧色。政府利用軍人悲壯殉國,量產抗中保台大內宣,揮舞掃帚賺得到選票,就不急著升級戰機。

烏克蘭空防被俄軍擊垮,美國不敢直送戰機進戰區,烏人只能肉身抗敵。台海尚未開戰,空軍弟兄已面臨「撐到最後一刻」,難道蔡政府還指望日後美國千里送戰機?
















聯合報社論/一邊救一邊瞎搞,蔡政府改革台鐵太潦草


2022-03-16 04:43  聯合報 /   社論
立法院將在下周3月23日、24日將進行「國營台鐵公司設置條例」草案報告及審查。本報資料照片



趕在太魯閣事故滿周年前夕,政院火速通過「台鐵公司化」草案。蘇內閣一邊宣稱要救台鐵,一邊卻端出與台鐵存在競爭關係的基隆捷運,同時又把龐大經費挪去延伸高鐵服務少數人。同樣惡劣的,是民代不斷將手伸入台鐵公器私用,或要求增停自己選區車站。決策錯亂與政治力介入,都是台鐵的深層沉痾;這些弊病不除,光靠公司化絕難挽回台鐵績效和民眾信任。

短短兩年半,台鐵發生普悠瑪及太魯閣號兩次重大出軌事故,六十七條人命的慘痛,讓社會難以再忍受台鐵的頹敗。但行政院端出的公司化草案,並未得到外界的掌聲,原因是方案根本沒有觸及旅客的「痛點」。

台鐵最受外界詬病的,就是安全與準點;不僅大小誤點不斷,連最基本的安全都無法做到,因此失去民眾的信任。癥結在,台鐵的安全稽核都是球員兼裁判,每次出了大事,從行政院到運安會,乃至於交通部,都會羅列各種待改善項目,卻交給台鐵自我勾選診斷。亦即,欠缺外部的客觀監督,讓台鐵安全水準及營運績效始終難以提升。

對於如何提升台鐵的安全係數,行政院的草案中不見任何著墨,其餘子法只是在補足組織變動細節。說穿了,這個趕業績的公司化草案,只是把公家科層組織換成現代化企業的職稱,局長變成董事長、副總工程司變成副總經理等等,欠缺根本性的翻轉。曾幾度拒見太魯閣號受難家屬的蘇貞昌,若想以台鐵公司化草案來寬慰受難者,未免太潦草、太廉價。

蘇貞昌意圖以公司化作為台鐵沉痾解方,與此同時,他又大張旗鼓到基隆宣布基捷路線定案,除基隆到八堵段依舊未定外,預計耗費四二五億元從八堵到南港沿途設置十三個捷運車站。問題是,這條進不了基隆蛋黃區的基捷,除了效益大受質疑外,路線更與台鐵重疊,勢必分散台鐵客源,注定兩敗俱傷。

不僅如此,蘇內閣決花費兩千多億元推動高鐵南延屏東、東延宜蘭,交長王國材還喊出「環島高鐵不是夢」,這必然對台鐵營運雪上加霜。蘇內閣一手宣示吸收台鐵債務,另一手卻製造台鐵的潛藏債務,也難怪會挨批「一邊救台鐵、一邊殺台鐵」。毫無邏輯的施政,一切只為選票與鈔票。

台鐵走到今天積重難返,民代的黑手介入更是幫凶。台鐵司機員曾向本報投訴,台鐵去年新引進的EMU3000,為配合民代在通車前先在自己選區試營運,必須壓縮試車時間,他們只能邊學邊開車。其後,台鐵果然以試營運名義,讓東部立委招待鄉親搭乘;有民進黨立委更在臉書邀功,稱自己為鄉親爭取到免費搶先搭乘機會。列車是台鐵開的,鄉親卻是向立委辦公室報名,擺明了政府把公家資源當成民進黨競選資源。

台鐵局長杜微最近出席綠委蘇巧慧選區的鶯歌火車站手扶梯動工典禮時,當場宣布六月改點,普悠瑪號將增停鶯歌站。蘇巧慧更稱,鶯歌是北台灣第二大站,卻沒有對號車停靠,她樂見鄉親以後前往東部不用再到樹林或桃園搭對號快車;儼然將此當成自己的政績。但以旅運量計算,鶯歌並不是北台灣的第二大站,而是第十二大站,蘇巧慧贏得普悠瑪號停靠鶯歌,卻教台鐵及其他地區旅客情何以堪?民代介入的弊病若不去除,台鐵的沉痾怎麼有解?

蘇內閣始終沒有搞懂的是,民眾最在意的,並非台鐵是叫「台鐵局」還是叫「台鐵公司」,而是火車能否安全又準點。但依照目前蘇內閣這種髒手改革法,台鐵終究難以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