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6日 星期三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滴水穿石 微型水力發電之新曙光


◆  讓老師有好情緒感染學生
◆  錄影爭權益 破壞師生互信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滴水穿石 微型水力發電之新曙光
◆  看俄苦戰 中共會懼戰?
◆  農地繼續種工廠 政府魄力在哪
◆  嘴砲閣揆的政治算計
◆  拒絕庸俗、媚俗再汙染校園
◆  共同富裕vs.國進民退 中共不應向左轉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滴水穿石 微型水力發電之新曙光


2022-03-16 04:36  聯合報 /   郭瓊瑩(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系主任)
地形坡度之限制使得小型水力發電一直被忽視。圖/郭瓊瑩提供
17個水利會已轉型為公法人,其轄下之水圳網絡應可升級為灌溉與不影響生態之微水力發電資產。圖/郭瓊瑩提供
連綿數萬公里的水圳系統與水量應妥為運用再開發。圖/郭瓊瑩提供
台灣山區有無數小溪流具高位能潛力。圖/郭瓊瑩提供



三○三大停電,產業界嚴厲要求政府應快速重新檢討能源政策。台灣的電力發展史始自日治時期之水力發電,也是工業革命後清淨能源之始。台灣是能源輸入國,各類產業依賴進口甚鉅,而無論各國天然能源之產量為何,均有其發展之極限與必須再創新解構之政策轉型,並無標準答案。

拋開核電,台灣的地形山多、河短、水急、降雨多,卻又缺水,此為自然限制,亦造成今日中央一直朝向「大型能源」建設之中央集權思維。唯世界各國雖在能源競爭之同時,卻也意識到「自給自足」仍為保命符,打破傳統大建設之思維,由下而上、積少成多,開始研發區域型、社區型之小型微型水力發電,其技術不難,關鍵在產、官、學、民之共同合作與不斷試驗升級之政策引領。

只要有地形高差、跌水加上可運轉之水輪設備,就得以產生電能,且川流式之水力發電可廿四小時發電儲備,不必仰賴大系統之電網分派。當政策聚焦在大面積、大投資之離岸風電與太陽能光電時,反而把最基礎、最乾淨、投資相對最少之微型水力發電遺忘了。

台電早在十多年前即開始進行微型水力發電之試點,其發電量雖只有一百KW以下,但衡諸台灣自清領日治時代即已相當健全之農田水利網絡而言,在農村、部落、郊山地區,我們有非常綿密之水圳網絡,常見原水在溪谷間奔騰流失,未賦予附加價值,殊為可惜。

民間的微型水力發電如宜蘭安農溪之私人電站而言,雖只有一百KW,但因設備不貴,約四至五年可攤還投資。儘管台電對購買小電量因效能低、躉購制費率低而無商轉興趣,但這些微型水力發電所詮釋之環境價值卻更符合永續發展標竿,它不在「獲利」,卻以生活、生產需求自主性為新價值觀。在歐洲各國,乃至亞洲的日本、泰國、印尼、菲律賓已因地制宜大量開發小至五KW且易維管之設備,很多並未納入grid系統,其核心價值正是期望平衡大建設、大電網之不穩定與風險。

台灣的農田水利建設可溯回元朝,而有系統之建設亦有三百多年歷史。如果這四萬多公里之水圳、上百億噸之水量只要有百分之三十得以在新世紀借助新科技,政府自民生、生態多重角度兼蓄多光譜之政策性投資協助農民發展,以台電、水利會中堅幹部之豐富經驗與能力,台灣地形之限制反可成為發展優勢。

掌握潛能、滴水穿石、積沙成塔,期待經濟部與農委會協力合作,讓小兵立大功!















讓老師有好情緒感染學生


2022-03-16 04:36  聯合報 /   陳明浩/食品業(新北市)
台中市立台中一中師生上音樂課爆發口角,引發社會矚目,校方安排師生雙方溝通協調。記者林佩均/攝影


近日音樂老師飆罵學生的影片引起討論。支持學生和老師的兩方各有立場。但這絕對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這件事過後還會有許多類似的事件出現在校園中。

記得國小時有個代課老師來上課,同學說老師長得好像山頂洞人,那個老師當場爆氣;後來又來了另外一個老師,同學又說老師好像猴子喔,那老師只是紅著臉這說同學別開玩笑了。同樣的玩笑,兩個老師處理方式也不同。學生或許是無心,或許是想要揶揄老師,或許是要反抗老師什麼的,但老師內心一定是受傷的,因此很多老師上課像戰場,有的老師乾脆放棄,讓學生自生自滅;有的老師忍氣吞聲,身心也越來越差,這些都不是好的結果。

現在的學生受到網路時代的影響,所學所看到的早已比過去的學生還更多,而老師教了廿、卅年,如果還是用同一套方法面對學生將會無所適從。

還記得小時候受歡迎的老師是什麼樣子嗎?是不是不隨意口出惡言,從容的教學態度,甚至能夠關心學生,即使外表沒那麼佳,口條沒那麼好,學識沒那麼淵博。情緒總是互相感染的,當老師有好的情緒,其實學生能感受到,學生打從內心裡會認同老師,即使外顯行為可能還是很調皮,老師也能夠感到學生的善意,進而形成良好的循環。

我覺得當局要做的事,就是定期提供老師更多的紓壓減壓課程或諮詢管道,讓老師能夠在複雜的教學環境和面對完全不同世代青少年之下,有不同的適應方式,讓他們知道如何去紓解壓力。身心壓力紓解了,情緒好了,課堂氣氛就和諧了,樂音將再次流瀉。











錄影爭權益 破壞師生互信


2022-03-16 04:36  聯合報 /   李念晨/勤益科技大學教授(台中市)
音樂老師要求學生不要錄影,一度伸手要拿手機。圖/翻攝自YouTube


近日台中一中師生在課堂上發生衝突,學生將過程錄影並上網公布,引發熱議。經台中一中調查後,老師願意向學生道歉,事件似已告一段落。但學生是否可以對老師錄影,甚至於上傳到網路,仍是一個具爭議性的話題。

有人認為在發生爭執行為時,當事人或旁觀者可以錄影,用以自保或保全證據。這在法律上或許可以成立,但師生關係真的就只能這樣規範嗎?師生間的關係,除了權利義務以外,倫理也占了很重要一部分。老師對學生的教導、鼓勵甚至於責備,類似於父母對子女的期待。而學生也因為這樣的認知與感受,願意接受教導並樂於聽從學習。

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與氣氛,是師生共同的責任,也是大家所應該珍惜的。老師上課要注意克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對學生發脾氣,萬一生氣時講話要更謹慎。另一方面,當學生被老師責罵時,認為老師無理,學生就應該拿出手機錄影蒐證嗎?難道沒有其他的方法?一旦拿出手機錄影,就會被認為有敵意,原來互信的關係就破壞了。就算學生爭得了自己的權益,卻斲傷老師教育熱誠,受傷害的是自己和教育環境。因小失大能不慎乎!

前大法官孫森焱在臉書上舉了一些禁止錄影的例子,並說:「老師一時失去情緒控制,激動發飆時,是否可以攝影、錄音?我認為基於尊師重道的精神,不應該承認有此權利。」有人認為尊師重道太過八股,但我認為孫大法官強調的就是師生間珍貴的倫理關係,不要任意將一般的規範套用在師生關係上。

每個人都可能犯錯,甚至於常常犯錯。大家都知道這一點,因此常常能包容。但是犯錯的行為一旦被錄影,很容易就會被放大檢視。若更進一步在網路上公開,被帶風向或公審,其所受到無形的懲罰可能十倍於所犯的錯誤。現在錄影是如此方便,但錄影如何不被濫用,可能是一個猶待學習的課題。












看俄苦戰 中共會懼戰?


2022-03-16 04:36  聯合報 /   張光球/致理科技大學副教授(台北市)
烏克蘭士兵十五日檢視遭到砲擊的公寓大廈斷垣殘壁。(法新社)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未如預期速戰速決,造成俄烏雙方損失慘重,全球都希望能盡快停火,以談判解決爭端,但似乎仍看不見戰火的盡頭。

俄烏之戰再度引發國內外熱議,北京藉機攻台的可能性,和未來如何攻台的可行性。國內多數政論節目表示,中共會因俄軍陷入苦戰,擔心重蹈覆轍,投鼠忌器,放棄武統台灣;開戰初期美國即派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率團訪台,就是警告北京勿妄動;號稱史上最硬教召上路,顯示全民護台的決心。綜合上述,他們認為中國不敢犯台,但之前國際上也多認為普亭不會出兵。

首先,台灣海峽是天然屏障,中共缺乏渡海作戰的能力,所以台灣安啦!就因為台灣是海島,一旦有戰事,外援只能靠空運及海運。根據美國國防部對中國戰力報告指出,中國部署在東、南部軍區的戰機總和是台灣的兩倍,海軍已擁有全世界最大規模的軍力,持續以下水餃的速度造艦,唯一的弱點是無實戰經驗。

相信北京在檢視俄烏之戰後,不會冒然登陸戰,未來對台作戰恐以量取勝,戰機接力盤據台灣四周,戰艦圍繞台灣海域的方式,甚至宣布禁航區,徹底切斷我外援,讓台坐困愁城。此外,美方估計中國在廿年內可建構出與美抗衡的軍力,我國更應關注此消長的發展。

其次,美國是台灣國防重要的後盾,但是否會為護台之戰出兵,無人敢保證。穆倫訪台當然是向北京傳達勿趁虛而入之意,安定台灣民心,但同時也是壓制國內台獨的力量。因為美國清楚知道,宣布台獨是目前迫使中共武統的唯一藉口,所以穆倫在晉見蔡英文總統特別強調,反對片面改變台海現狀,亦即,中華民國是台灣的國名,不可更動,這也是為什麼賴清德副總統會說出,台灣的名字是中華民國。

最後,捍衛家園是全體國人的責任,所以落實後備教召有其必要性,但如果服役時缺乏精實的訓練,再硬教召的成效亦事倍功半。筆者請教多位現、退役職業軍人,他們普遍認為大敵當前應盡速恢復徵兵制,要盤點出能有效作戰的部隊數,台灣沒有美國的民兵歷史背景,無法照單全收美國的國防指示,短時間內展現出教召的強度,且僅聚焦在陸軍的教召,作秀大於實質意義。

「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是老生常談,所以易被忽略。避戰,止戰是當務之急,我們不可自恃有台積電等護國神山,歐美必定助台對抗中國的想法,因為歐美已有自己的晶片法案,以分散對台依賴的風險。美國為避免核戰,拒絕直接出兵助烏,別忘了中國也是核武大國。自己的國家自己救,一旦中共不理性攻台,國人就算沒有掃把,赤手空拳都會極力保衛家園。














農地繼續種工廠 政府魄力在哪


2022-03-16 04:36  聯合報 /   張小宇/自由工作者(投縣草屯)
蔡英文總統信誓旦旦要改革農地工廠,但地方政府和民代紛紛請命,三一九大限將至。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所謂雜草除不盡,春風吹又生!如果政府沒有拿出決心與魄力,農地工廠的沉痾將繼續蔓延,農民的權益何在?對於合法購地蓋廠的業者正義何在?貪便宜買農地蓋廠違法經營的業者,只願意花小錢蓋廠賺大錢自己花,環境汙染留給農民,這完全不符合民眾對於公平正義的期待,希望政府能夠拿出該有的魄力作為!

媒體報導,農地工廠合法化大限將屆,政府呼籲尚未合法登記的農地工廠盡快依規定登記。農地工廠有其歷史背景,早年政府未積極處理,農地工廠在農地上如雨後春筍般發芽茁壯。在二○二○年工廠管理輔導法修法開始,我們也相信政府有決心想要改變,在對於既成事實存在農地的未合法設置登記的工廠造成的最小衝擊下,輔導走向合法,並由政府納管。惟後續輔導登記的大限到期,對於未登記的農地工廠,政府有沒有魄力處理後續事宜,我們也拭目以待,期待看到的是公平正義的伸張!

筆者在南投草屯有塊農地,面對九九峰景緻,日出耕種蔬菜水果,日落欣賞落日餘暉,這不就是鄉村該有的雅緻!但就在前年,附近有塊農地開始整地,大量土石填高填滿整塊農地,四周架起巨大鋼板圍籬,鄉村風貌因它而改變了。我想,倘若我們選擇隱忍,那片青翠的農地上往後定會像前述農地工廠效應一般,如同雨後春筍般的在那邊生根並成長茁壯蔓延。

就在發現農地上的業者是在蓋資源回收廠時,筆者與附近農民向南投縣政府各單位陳情。不可否認,政府有作為,有依規定裁罰六萬元,也有限期改善…但是,這對業者真的是不痛不癢。在該廠填土成立初始,民眾已向相關單位反映,為何政府的魄力僅止於此?政府對農民於心何忍?在農地填土開始不就該遏止這樣情形的後續發展,怎麼能夠任由廠房持續存在於農地上,並剝奪附近民眾的權益?

對於農地上違法設置的廠房,很明確的違反農地農用相關法規、違反區域計畫土地相關法規、違反建築法規、違反環境保護相關法規、違反廢棄物清理法規…,政府部門該有的縱向橫向整合是否應該發揮它的功能,中央與地方應該做得更具體、更即時、更有魄力,如此方為民眾與地方之幸!
















嘴砲閣揆的政治算計


2022-03-16 04:36  聯合報 /   鍾佑煖/上班族(台中市)
行政院長蘇貞昌(中)昨天到立法院備詢前受訪表示,立法院所訂法律,從沒有說「不能反質詢」,只是說答詢不能超出質詢範圍。記者曾吉松/攝影


行政院長蘇貞昌與國民黨立委蔣萬安為停電大打口水戰,各式跳Tone的比喻接二連三出,火力全開,儼然學到了川普耍嘴砲的精髓「不會輸你啦!」

細數蘇揆任內的爭議事件,大多和其好大喜功又凡事強辭奪理有關。不論是罵立委、要求下屬學當網紅拍影片表政績,還是讓幕僚頻頻以其頭像做政策哏圖的主角。林林總總,所有失言及失格語錄一籮筐,難怪許多人感嘆,堂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閣揆,面對立委質詢民生議題,不但避重就輕、轉移焦點,還一再強硬壓制不同意見,言語鄙俗一如販夫走卒。

有政治評論分析,蘇揆的脫稿演出如同一石二鳥,不但給有意角逐北市長選舉的蔣萬安先來個下馬威,更向中央地方喊話,他以「反蔣」、「反中」、「反威權」為競選路線,不會因蔡總統曾肯定蔣經國而有所動搖,也算是一種反向的政治動員策略。

將蔣家圖騰與獨裁者連結,再把蔣家後代框架為威權復辟的政治符碼,在這個社群發達的年代,消費歷史素材永遠不會退燒,一如二二八事件,一個以爭取「人權」為初衷事件,卻變成了只為政黨攻訐異議者的陳年老哏。

並非所有人都有能力去解讀政治語言背後的弦外之音,與其說官員們的「答詢秀」是一場場精心包裝過的表演,倒不如思考在這些唇槍舌劍下的政治攻防下,所有算計是否真從人民的利益為出發點。












拒絕庸俗、媚俗再汙染校園


2022-03-16 04:36  聯合報 /   劉正鳴/退休高中校長(台北市)
台中一中周五音樂課,師生因報告內容發生衝突,影片上傳引發討論。圖/取自網路


中一中高一學生和音樂老師的對嗆事件,學生PO網影片引發各界關切。論者從各種觀點討論雙方的是非對錯,甚而學生會也跳出來發表聲明,各執觀點。在多元看法中,筆者更覺憂心且可以確定的是:目前的中學教育正走向媚俗化後的庸俗。

大家都同意學校是社會的縮影,但我們更應認同教育就是未來社會的圖像,更應警覺社會正在汙染校園,帶給這些十六歲孩子怎樣的價值示範?看看這些例子:

我們曾大喊政黨退出校園,二年前中一中率先在校園成立政黨且以此為榮,是學習政黨的什麼?政客睜眼說瞎話嗆聲的場景也早已在高中校園學生會瀰漫。熱中社運堅持意識形態的高中生擔任高中課綱委員,導引改寫歷史的爭議更令人瞠目結舌。政客帶頭吶喊「大港你贏(閩南語)」的音樂會游離在粗話之間。多起政治人物的論文爭議交代不清,或更拒絕說明。網路霸凌更是常見的現象,一四五○網軍的帶風向,更讓學生未出社會卻已被汙染且傳播汙染。

有怎樣的教育,就有怎樣的未來。這些負面範例充斥,我們能奢望學生學到什麼?中一中的校園事件,也只是冰山一角。對於這些資優的孩子,我們無意苛責,然而更期盼彼等能在人類的文明、思想的辯證、科技的創新、社會的福祉做出貢獻。

廿五年前建國高中有感於多數資優孩子自我意識強烈,欠缺人文情懷,筆者提出高中生的「公共服務課程」,期盼導引利己利人的價值文化。後因各界關注發展成為服務學習課程,類此這樣的正向教育模式應該要持續在高中倡導。

迷失的教育目標,錯亂取巧的實施途徑,造就今日教育的庸俗與媚俗。回歸教育本質,才是這些爭議的解方。教育本質是什麼?如果我們同意學校是社會縮影,更是社會未來,就應維持校園良善,拒絕媚俗化的庸俗持續汙染校園。















共同富裕vs.國進民退 中共不應向左轉


2022-03-16 04:36  聯合報 /   楊雨亭/作家(台北市)


中國大陸兩會甫結束。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參加政協農業界、社福和社保界聯組會議時強調,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共同富裕才是社會主義;而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則強調,共同富裕不能搞「殺富濟貧」,「殺富不一定就能濟貧」,最終只會導致「共同貧窮」。

改革開放後,中共對於土地所有權與私有化議題,一方面,在黨內以及學者中一直沒有定論,二方面,城市房價由於土地「無價」,形成房地產缺乏土地的成本會計效益而不斷高漲,以致北京、上海、深圳房價早已超過台北的豪宅,可是一般人民的收入卻遠低於可以購買城市房屋的水平。去年,恆大地產宣布破產,發生巨額呆帳,連鎖效應產生的問題,包括眾多金融機構與老百姓買房的損失,以及尚未公布的其他類似情況,總額必然遠大於目前帳面的數目。這牽涉到土地所有權與政治體制中的思想與結構問題,不易在根本上解決。

另外,阿里巴巴與螞蟻集團創辦人馬雲在二○二○年十月公開批評中國金融監管體制後,不僅被消失數月,其準備在美國紐約證券市場上市的螞蟻金服也遭勒令停止。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當局要求馬雲同意讓政府共享螞蟻集團平台中的消費者資料。甚至傳出中共可能將螞蟻集團部分收歸國有,部分進行分拆。之後,百度與騰訊等私人企業皆表態捐出千億人民幣的天價給國家,以支持共同富裕。

這樣,確實令人產生「共同富裕」與「國進民退」之間的聯想。其實習近平曾否認有國進民退的政策,筆者相信此話的真實性,因為國進民退將造成中國蓬勃的經濟發展冷卻,等於走過去的回頭路。習近平的施政路線應是政治收緊,加強武備,對於民間經濟放寬,並且調整貧富差距,以穩固中共政權以及保持人民基本富裕。但是中國大陸的私人經濟從文革以後才發展四十多年,比起西方國家三、四百年的資本主義經驗,不論是國家稅制、金融市場及創業者能力還皆處於幼稚期,發生種種狀況,本不足為奇,今後慢慢調適,應可度過難關,並且須逐步穩固中國的國營與私人企業的關係與發展模式。

筆者認為,中共欲追求中國社會的共同富裕,是不錯的理想,如此本無國進民退的問題,而係國與民一體,其間並無矛盾。然而,這是一條長遠的道路,並非一蹴可幾,亦非單以宣布政治目標以及動員群眾方式可以達成,仍然需要逐步學習與產生適宜的政治體制與經濟理論及政策,是一個不斷調適的過程。

中共在思想方面應逐漸破除「姓資姓社」的共產黨傳統「左」的矛盾思維與心態,避免干擾經濟自由發展;另一方面,應鼓勵個人與私人企業在創業與發展上,從國內走向世界,具有足夠自由,無後顧之憂。同時中國金融與監管系統應逐步完善公開市場,加強民間投資環境,而國營企業不宜在全球經濟活動上過度競爭,而應做為支持大陸企業在國內外事業發展的後盾,中國企業也應逐步脫離代工模式,產生如西方國家中的眾多具有自主創新與執行能力的大型企業,此為真正「中國夢」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