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6日 星期三

【專家之眼】戰爭引爆糧食危機 陳吉仲鼠目寸光以對

◆  【專家之眼】蘇貞昌當立委猴子 游錫堃當蘇小學生
◆  【專家之眼】戰爭引爆糧食危機 陳吉仲鼠目寸光以對

◆  【專家之眼】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
◆  【專家之眼】俄烏的戰場現形記
◆  【專家之眼】蔡英文呼籲團結,必須先感動人民
◆  【專家之眼】豈能再縱容蔡政府以防疫之名亂花錢!








【專家之眼】戰爭引爆糧食危機 陳吉仲鼠目寸光以對


2022-03-16 08:47  聯合報 /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農委會宣布擴大飼料玉米耕種面積,年產量可由原8.8萬公噸可倍增至17.6萬公噸。圖/農糧署南區分署提供


國際糧價高漲,二月底的俄烏戰爭讓糧食通膨問題加劇,各國無不全力防範糧食危機。反觀,糧食與肥料高度仰賴進口的我國,農委會因應措施卻荒腔走板,恐不利我國的糧食安全。

俄羅斯與烏克蘭為全球糧食主要供應國,二國合計占全球小麥出口的29%、玉米出口的19%,和葵花籽油出口的80%;且俄羅斯與白俄羅斯還是全球主要肥料供應國,媒體統計俄羅斯鉀肥出口比重占全球的21%,尿素比重達15%,硝酸銨產量也占全球三分之二。

戰爭爆發後,烏克蘭無法春耕,今年的小麥生產勢必會大減;黑海運輸大受影響;西方國家祭出制裁後,俄羅斯也將反制裁,都可能造成供給短少,並使價格飛漲。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示警,2021年糧食價格已創下十年的新高了,俄烏戰爭將使國際食品和飼料可能還會上漲8%至20%,其中小麥價格光一個月內就已大漲五成;俄羅斯二月已暫停硝酸銨出口,該國工業部3月10日宣布也將暫停其他肥料的出口,將使價格已居高不下的肥料市場,更加雪上加霜。

正當各國擔憂引發糧食危機之際,農委會似乎老神在在。其因應措施讓人匪夷所思。首先,飼料玉米供需穩定機制: 2月25日宣布協請業者提前採購;擴大飼料玉米耕種面積,年產量可由原8.8萬公噸可倍增至17.6萬公噸;長期規劃新建6萬噸飼料玉米圓倉,擴增倉儲空圓倉建立安全庫存。

然而,農田轉作玉米談何容易,即使達成農委會的目標,以我國近5年年平均進口量412萬公噸估算,合計新增年產量8.8萬噸與新建6萬噸圓倉,不到國內二圓倉需求量,這樣如何確保糧食安全?只關心玉米,那黃豆與小麥?

其次,實施補貼與凍漲令:面對農產品高漲,農委會以道德勸說或行政命令要求雞蛋、豬肉等農產品凍漲。以雞蛋為例,農委會2月為了解決蛋荒,宣布凍漲令,2月12日起限制雞蛋批發價格為每台斤36.5元,另外提供每台斤3元的生產獎勵金;3月14日批發價調整為38.5元,但取消3元獎勵金,形同減少1元補助。

然而,彰化縣養雞協會理事長謝文龍在媒體表示, 2019年飼料每公斤僅9至10元,雞蛋產地批發價每台斤38.5元;16日飼料將調漲至15.7元,累積漲幅高達六成,但批發價還是38.5元,讓蛋農入不敷出。凍漲雖然讓消費者享有較低的蛋價,但卻是犧牲蛋農的利潤,蛋農無法長期承受虧損,而導致蛋農退出市場,缺蛋問題將會更加嚴重,畜牧處怎還敢號稱此為「回歸市場機制」?

第三,肥料限購:年初就發生肥料短缺問題,農委會1月7日推出「實名制購肥」制度,實際上就是限購令,新聞報導擁有10甲農地的農民,買肥料要跑100趟。立委謝衣鳳日前質詢肥料問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竟回稱:「妳告訴我哪裡有缺肥料就好,但事實就是沒有缺肥料。」「可以去問問各農會,看是否有哪邊會買不到肥料,我保證一定買得到。」國際大搶肥料之際,身為國內農業主管機關負責人,竟然如此輕忽肥料問題,即使目前尚有數月的庫存,但明、後年呢?












【專家之眼】蘇貞昌當立委猴子 游錫堃當蘇小學生


2022-03-16 08:53  聯合報 /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國民黨立委蔣萬安(右)在立法院質詢停電議題,行政院長蘇貞昌(左)反而嘲諷國民黨承諾反攻大陸,到現在還沒反攻,是最不負責任的政府。圖/翻攝國會頻道


行政院長最近在立法院備詢時,違背憲政精神,反質詢立委還洋洋得意;立法院長對此解方則是把行政院長當小學生看。超英趕美的台灣民主淪落至此,都是為了缺電轉移焦點。但問題是,這麼頻繁的缺電,轉得了嗎?

事件起因於蘇貞昌面對立委要求承諾未來一年不停電的質詢時,扯人家祖父曾承諾反攻大陸做不到,事後又說到立法院答詢是立法院邀請,而立法院所訂的法律,從沒有說不能「反質詢」這幾個字。

立委質詢民生議題,卻去扯人家出身,無關施政。就算蘇辯「他問承諾,所以我舉蔣中正前總統承諾要反攻大陸,做不到是空話的承諾,沒有用。」他難道是在說:未來一年不停電的承諾是空話,沒有用?

而官員面對民意監督有各種躲避方式,如果將之解釋成法無明文禁止就都可以做,這是小學生逃避校規的理由,用在國家體制,未免當作兒戲。蘇的行為,既不符中華文化的「德治」傳統,更違反西方憲政主義精神,藐視抽象規範的後果,是禍亂台灣的根源。

對蘇提起德治,應該是太抬舉他了。中華文化一向有期待有德之君統治的傳統,這與西方認為人性本惡,「自由的政府,不是以信賴,而是以猜疑為基礎建立的」制度設計不同。影響至今,不少台人見到跌落神壇的政治領袖還是興奮雀躍,可知傳統力量深入人心。但蘇近年建立起連神都騙形象,他的道德號召恐怕已無人相信。

而從西方憲政主義精神來說,蘇的行為也是很有問題的。之所以會有民代質詢行政院長的制度設計,乃是基於權力分立,運用政府決策直或間接根據被統治者同意之民意政治精神,從民代代表人民、監督政府施政的角度出發,透過質詢與審預算方式,限制政府權力,也讓人民知道,政府都在做些什麼。

蘇院長不好好解釋為什麼不能承諾不缺電,卻發脾氣反質詢民代,這種行為,其實有違憲疑慮。《中華民國憲法》第 57 條規定行政院對立法院負責:行政院有向立法院提出施政方針及施政報告之責。立法委員在開會時,有向行政院院長及行政院各部會首長質詢之權。這是國家權力分立制衡之具體表現。

行政院長不認真面對憲政體制下的監督,這不符憲法規範,卻去質詢代表人民的民代。他辯稱法律從沒有說不能「反質詢」這幾個字。但立委質詢他,是憲法明文賦予的權力,不知道他的質詢「權」,是從哪裡來的?

更搞笑的是初任立委的立法院長游錫堃,不明白其憲政角色為何,但也能擔任國會議長的崇榮職務。「反質詢」事件當時,他沒有任何表示,事後透過幕僚告訴媒體,立委應進行「反反質詢」以求問政成效,目前與立法院相關的法律,並無禁止反質詢的規定,也未違反議事規則。看來他初任立委,就覺得可以教其他立委怎麼質詢,而他的說法與行政院長類似,這是小學生理由,其發言也沒守住憲政機關立場。

整件事情反映的,是台灣政治不尊重抽象規範的叢林法則。蘇院長事後態度仍然囂張,把行使憲政權力的立委比喻成小混混、猴子。所仗恃者,不過就是他不會因立院少數反對倒台。可能扮演些許制衡的民間力量,過去狂批藍營政府不民主的學者社團現在多保持沉默。未來綠營政府總有下台的一天,到時執政者都學蘇院長此時作風,再看看在野綠營怎麼表現,台灣還有安寧的一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