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封2關鍵 避免成下個香港
◆ 歷史與民生 怎能混為一談
◆ 百姓不要藉口 只盼不停電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俄烏戰場與人性光輝
◆ 失敗的各方外交 造就俄烏之戰
◆ 取消文化背後的新冷戰
◆ 外交、安全挑戰 尹錫悅能走出困境?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俄烏戰場與人性光輝
2022-03-12 05:28 聯合報 / 潘襎(作者為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
俄烏戰火延燒,據統計,烏克蘭的難民人數已達250萬。 路透社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局,成為全台關注焦點。特別是一句「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更讓國人神經緊繃,局勢發展令人感同身受,隨時關心那遙遠的東歐戰局。
正當三月八日婦女節這一天,國際新聞刊出一則千里逃避戰火兒童新聞,震撼世界。烏克蘭東南部城市札波羅熱的十一歲兒童,揹著背包,拎著塑膠袋,帶著護照,手背上留著親人離別前寫著的電話號碼,隻身穿越戰火,跋涉一千多公里來到斯洛伐克依親。戰火無情,小男童臉上露出笑容,感動無數人。斯洛伐克內政部長說,他是今晚最偉大英雄,事後這位兒童母親身處戰火,依然強忍淚水接受訪問。
「我不能離開我的母親,她無法自主行動。所以我把兒子推上開往斯洛伐克邊境火車,那裡的人們心胸寬大,國家雖小人民卻擁有寬大心胸,拜託請救我們烏克蘭孩童,並為他們提供安全的避風港」。
戰爭顯示出人性深沉的慾望與現實,逼使我們去正視人性之惡。相對於此,人性光輝不因國家大小有別,不因親疏有所不同,「國家雖小人民卻擁有寬大心胸」,給予我們警示,必須擁有寬大心胸,才能贏得世人敬重。這次烏克蘭戰爭有其複雜因果,然而,強國入侵弱國試圖以軍事力屈服對方,理由或許堂皇,卻無法掩蓋背後存在的慾望。
民國 99 年(二○一○年)十二月十七日北非突尼西亞,因一位年輕人自焚抗爭,爆發「茉莉花革命」,政權垮台,浪潮席捲北非、中東,引發所謂「阿拉伯之春」革命浪潮。阿拉伯世界各國隨之爆發抗爭、內亂、戰禍,上百萬移民浪潮湧向歐洲各國,各國驚慌不顧人道,紛紛封鎖邊境。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九月二日,一位庫德族三歲小孩艾蘭・庫迪屍體,出現在愛琴海西北部土耳其城市博德魯姆海灘,記者拍下驚悚畫面,浪濤、紅色上衣,緊貼海面的幼童側面,無情波濤,依然不斷拍打著他的屍體。這畫面震驚全球,歐洲各國領袖從各自利益盤算中甦醒過來,積極檢討龐大移民潮的應對政策。
戰爭凶險,避戰、止戰永遠都是各國擁有最高權力者必須要有的智慧。《道德經》說「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孫子兵法》更直指:「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一涉用兵,即與國家存亡緊密相關,不能避戰,無法止戰,卻必須知道戰爭本質與運用之道。
俄國侵略烏克蘭之戰,我們看到有形戰場的無情烽火,也感受到背後存在的無形戰場的力量,那就是全球化經濟連帶感與人心趨勢。這場戰爭正考驗著人性光輝與道德勇氣。
解封2關鍵 避免成下個香港
2022-03-12 05:34 聯合報 / 沈政男/醫師
香港9日單日每百萬人口中有約38.5宗死亡個案,為全球最高。圖為身穿防護衣的工作人員正在運送遺體。(路透)
台灣持續圍堵 Omicron,日前已出現暌違兩個多月的本土零確診,接下來就要朝解封邁進。解封有好幾個步驟,第一原則是不能成為下一個香港。
香港兩劑疫苗覆蓋率超過七成,依然爆發大流行,顯見兩劑疫苗對 Omicron 只能減少重症,幾無感染保護力。台灣有不少人把疫苗覆蓋率當成解封要件,實為危險看法,因為即使打了三劑最強疫苗(莫德納),感染突破率仍有兩到三成,遑論三成人口前兩劑是打 AZ。勸打疫苗當然要繼續,但就是有上百萬老人家連一劑都不願打,而只要病毒攻進這個族群,台灣就會變成下一個香港。
香港人戴口罩不會比台灣人少,足證一旦讓疫情散開,光靠戴口罩已無法攔住 Omicron。在 Omicron 時代,口罩只在社區存在少量病毒才能發揮功效,意思是即使新增只剩零星案例,仍須戴口罩。甚至可以這麼說:除非出現連續十四天全台 Omicron 零確診,否則在群聚場合一定要戴口罩。大家要有「能戴口罩是一種幸福」的心態,才不會變成「想戴也來不及」。
入境檢疫已縮短成十天,這點無須擔心,因為 Omicron 潛伏期只有三天,已足夠攔下陽性案例。接下來縮短成七天才是考驗的開始,因為十四天打六折(先前變種潛伏期為五天)等於八點四天,滿七天放人,當然會有較多病毒滲入社區。
避免病毒滲漏增加方法有二。疫情在歐美已經探底,而東亞與東南亞因為防疫做得比較好,疫情曲線會拉得較平也較長。其實菲、印、越等國曲線也早過了頂點,持續往下減低,而目前這幾國入境台灣的陽性數目仍然偏高,乃因 PCR 轉陰需要廿天以上,因此落地陽性率的改變比起疫情實況將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差。一個月以後,入境陽性率一定會下降,屆時如果低到一定程度,即使檢疫縮短到七天,病毒滲漏的機會也不會增加。
第二個方法是提升疫調的量能與速度,等於是一種「麥田捕手」,把漏進社區的病毒及早捕捉起來。台灣目前Rt值約等於一,解封等於左邊多開了一個洞,當然右邊就要多補一個洞,才能讓 Rt值維持原來水平,而方法就是更有效率的疫調。檢疫縮短如果導致病毒滲漏,引發社區群聚,各縣市政府一定要進行閃電匡列,即使匡列上千也絕不手軟,才能持續圍堵病毒。
國外 Omicron 案例持續降低,國內疫調大網守在後頭,那麼就能逐步縮減檢疫天數,以入境後密集檢測取代,直到入境免隔離。商務客開放以後,再開放觀光客以及國人出國旅遊,過程中必須嚴密監測社區疫情,如有爆發跡象就須退回上一動。現階段解封,指的是針對 Omicron,如果出現新的變種,一切就得歸零,重頭再來。防疫做得再怎麼辛苦,總比醫院太平間塞爆的日子好一百倍。
歷史與民生 怎能混為一談
2022-03-12 05:34 聯合報 / 朱言貴/退休人士(台北市)
藍委蔣萬安(右)針對303大停電質詢,蘇揆(左)竟動怒回答「你祖父說要反攻大陸」。合成圖。 記者林澔一/攝影
承諾反攻大陸與不再發生大停電,兩者屬不同層次的問題,不能相提並論。前者受制於兩岸政經實力的對比,完全不隨個人的意志為轉移;而後者純屬管理層面問題,只要整體行政院管理團隊能力夠強,不是不能達成免於停電困境。
本來,「穩定供電」就是政府職責,如今居然把台灣搞成像第三世界一般,三不五時動輒停電,導致各行各業受到莫大損害與不便,迄今沒有任何解決之道,這還像個正常肯負責任的國家嗎?究竟人民對於缺電的亂象還要繼續忍耐多久?
原來「穩定供電」對堂堂行政院長來說,是挾泰山以超北海的難題,導致全民都對政府沒有任何信心。此時此刻居然還拿反攻大陸,來當個人卸責擋箭牌,真是夠了。
韓晉 /教退(新北市)
立委蔣萬安在立法院質詢,要求行政院長蘇貞昌承諾未來不停電;但蘇揆反唇相譏,回嗆「你祖父還承諾反攻大陸」。
蘇貞昌除答非所問外,更嚴重的是,誤把委員的祖父小蔣,誤為是堅持反攻大陸的老蔣,有些難堪!
至於「老蔣承諾反攻大陸」是否如蘇院長指摘沒有說到做到;蘇院長雖可對老蔣批評,但別忘了當時退守台灣的「偏安」自保,才有今天台灣的存在,都該飲水思源。
柯文哲市長對蘇蔣各打五十大板,指兩人都是耍嘴皮,當年反攻大陸是騙局,現在不缺電也是騙局,所以都是騙。筆者認為,反攻大陸屬於過往歷史問題,是「不能也,非不為也」;今天保證不缺電,應是民進黨政府執政不容迴避的民生問題,但卻「不為也,非不能也」;兩者不宜混為一談。
百姓不要藉口 只盼不停電
2022-03-12 05:34 聯合報 / 邱世長/教(新北市)
303大停電迫使政府加速面對供電吃緊與電網安全的問題。圖為造成303全台大停電的台電興達電廠345KV開關場。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三○三大停電引發廣大民怨,民眾質疑政府是否隱瞞缺電窘境,更擔心到夏天,用電需求大增,停電是否會變常態。庶民只需冷氣小確幸,不需政治口水來降溫!
對此,經濟部長王美花十一日強調,這次「斷電」只是人為疏失,台灣沒有「缺電」,只有「停電」;這令外界傻眼,是咬文嚼字比賽?還是上演「何不食肉糜」復古劇?
王美花說,這就像水庫有水,但水管破掉送不出去,試問,這是在合理化大停電嗎?民眾在意的是「停電苦果」,而不是「停電原因」,百姓不想聽官員的藉口與理由,只想要家中不停電,與工廠不斷電的謙卑要求,官員到底是聽不懂庶民的聲音?還是裝傻成習慣?甚至是睜眼說瞎話?
已故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在民國 89 年(二○○○年)接受《亞洲華爾街日報》訪問時,談到新加坡成功祕訣就是「冷氣機」!的確,酷熱當頭,如何有效工作與學習?前幾年,教育部長在學生家長的怒氣逼迫下,終於答應中小學的教室會裝冷氣,讓學生在「人性化」教學環境中,可專心又舒適學習。
三○三全台大停電危機,加上事後各地仍頻傳停電,學校是否還能如期開放冷氣?令人憂心。
危機即是轉機!筆者期盼這場大停電,能讓政府提早檢視當前供電危機!民眾要的是處方,不是藉口。
失敗的各方外交 造就俄烏之戰
2022-03-12 05:28 聯合報 / 徐勉生/退休大使(高雄市)
外交人士表示,針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歐洲聯盟同意將更多俄國寡頭和官員納入制裁黑名單,並加強對加密貨幣轉帳的規定,以及鎖定海運事業。 法新社
俄羅斯與烏克蘭開戰,可說是各國外交作為的大敗筆。從外交觀點看,這場俄烏之戰,是連串荒腔走板的外交作為造成。如果各國外交作為正確,這場戰爭根本不會發生。
外交工作指導原則,是廣結善緣,創造雙贏。凡事以和為貴,以柔克剛。不但要維護本身利益,也要顧及對方處境。外交行為的最終目的,就是避戰。但俄羅斯與烏克蘭衝突事件發展,與外交工作基本原則背道而馳。
首先,烏克蘭外交政策錯誤。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獨立自主,與俄羅斯維持良好關係。可是出現親美政權後,與俄漸行漸遠,甚至謀求加入歐盟及北約組織。由於烏克蘭與俄羅斯接壤,一旦加入北約,將對俄國國家安全造成極大威脅。
烏克蘭可以親美,但是不應仇俄反俄。烏克蘭近年積極推動「去俄國化」,並以武力鎮壓烏東親俄勢力,引起俄羅斯的猜忌與反感,使俄烏關係急轉直下,終引爆正面衝突。如果烏克蘭採取適當外交政策,與俄國及美國維持等距外交,必能左右逢源安然無恙。
其次,美歐外交作為失當。俄國準備對烏克蘭親近北約舉動採取反制時,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盟國非但沒有以外交作為調解俄烏間緊張氣氛,反而火上加油。一方面斥責俄國並發出威脅,另一方面鼓舞烏克蘭對抗俄羅斯。使烏克蘭誤判,認為萬一戰事發生,北約盟國將強力支援。
第三,法德外交斡旋選錯對象。法國總統與德國總理曾與俄羅斯總統普亭磋商,但普亭立場不但明確堅定,且不無正當性。因此,法德勸說對象應該是烏克蘭總統。如果能夠成功規勸烏克蘭自我節制,就不會真的引爆戰火。
第四,美歐對俄羅斯祭出經濟制裁,更治絲益棼,使局勢更混亂。美國宣布第一輪制裁包括凍結俄羅斯大型銀行以及俄國重要人士在美資產;切斷俄羅斯進口半導體晶片等高科技商品和技術。第二輪制裁將俄國銀行排除在 SWIFT 支付系統之外。日前又宣布第三輪禁止俄羅斯石油及天然氣出口。
但是制裁似沒有收到預期效果,俄軍仍在烏克蘭作戰。俄國與烏克蘭已舉行三次談判,也毫無具體結果。
經濟制裁其實是以暴制暴,針鋒相對。完全無法創造和平友善氛圍。尤其是經濟制裁牽連甚廣,在世界經濟全球化情況下,不但被制裁者遭損傷,制裁措施也必將損及第三者的經濟利益,甚至反噬制裁者。
美國禁止俄國能源出口,必將衝擊俄國能源主要進口國,進而引發通貨膨脹,直接影響世界經濟成長。因此歐洲國家表態不願跟進此項制裁。
近日又傳出,美歐正籌畫協助烏克蘭建立流亡政府。倘如是,就表示俄烏之戰難有止境,烏克蘭人民將繼續飽受戰火蹂躪,和平之日遠在天邊。西方國家坐視烏國人民流離失所,卻無意採取積極正確的外交作為,充分顯現美歐國家的虛假及愚蠢。
然而,民進黨執政以來,依稀走烏克蘭式外交政策,聯美反中。以「仇中」心態進行「去中國化」,使兩岸敵意不斷升高。國際間盛傳「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並非憑空想像。
取消文化背後的新冷戰
2022-03-12 05:28 聯合報 / 朱立安/大學教師(嘉義市)
冷戰期間,華府與莫斯科都同意,爆發核戰將是一條通往相互保證毀滅的自殺道路。然而普亭確實在24日上午宣布入侵烏克蘭的談話中,公開威脅使用核武。路透
冷戰的本質是對立,選邊站後,對立沒完沒了,不管被動或主動,雖然沒動刀動槍,已是冷戰一分子。
俄烏戰爭開打兩周,麥當勞之類象徵資本主義的速食連鎖企業宣布,關閉在俄羅斯分店。歐美各國政府其實未要求民營企業抵制,甚至台灣宣布經濟制裁後,民營電廠向俄國採購燃煤比率很高,政府只表示不干預電廠採購來源,也未見民眾抵制。麥當勞撤出俄羅斯,並非像外資銀行撤出台灣,出於營運和獲利考慮,而是面臨西方網路社群媒體使用者壓力,必須回應「取消文化」,在此同時,也象徵俄羅斯與西方分道揚鑣。
記得當年麥當勞第一次到台北開店,我住南部小城,街頭賣肉骨酥、鴨肉麵小攤,顧客隨口把骨頭吐在地上,老闆用手抓麵,也用同隻手找零錢;所以,新聞報導上窗明几淨圖片造成轟動。後來我到台北求學,時髦青年約會都在速食店吃雞塊喝可樂,直到去了舊金山麥當勞,發現很多遊民在店外徘徊,廁所上鎖,得先去櫃台買東西並索取代幣才能開啟,終於發現美國飲食文化階層制度真相,後來也戒了速食店含化學添加物食品。
在俄羅斯,第一間麥當勞民國 79 年(一九九○年)開幕也大排長龍,當時是前蘇維埃解體關鍵時刻。美國人常讚美雷根和戈巴契夫聯手終結冷戰,戈巴契夫在麥當勞進入莫斯科那年成蘇聯總統,想推動改革,他下放經濟權力,准許設立民營銀行,導致投機盛行,最後大肆印鈔、通膨飆升,搞垮俄國經濟。葉爾欽取代戈巴契夫掌權,也在此時,烏克蘭舉辦獨立公投,葉爾欽與烏克蘭總統會面、宣布終止蘇聯。蘇聯解體、經濟危機、連串政爭,都是後來普亭崛起跳板。
去年蘇聯解體卅年,民調顯示戈巴契夫在俄民心目中,是前蘇聯人物厭惡程度第一名,超過史達林。戈巴契夫九十幾歲,曾獲諾貝爾和平獎,去年他受訪,指西方強權在蘇聯解體後變得傲慢,並意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擴張為新帝國主義。
烏克蘭做為北約擴張關鍵,將引發新冷戰,甚至世界大戰,左派右派美國歐洲亞洲媒體都有類似思維,但精闢長篇論述不敵新興社群媒體,近年網路尤其盛行「取消文化」,在取消文化裡,若麥當勞不表態和俄國對立,就會在世界其他地方「被取消」。取消文化對象,不僅速食店,還有歷代俄國文學、音樂,與現在的舞團、藝術家、音樂家,影響所及,即使俄烏停戰,敵意環境已然形成,揮之不去的敵對,將讓全世界被推回卅年前麥當勞第一次去俄國開店時刻。
我曾經覺得,陶淵明「桃花源記」最後一段有點多餘,美麗新世界寫到漁人離開即可,為什麼要多出太守與高尚人士再尋覓不到桃花源的尾聲?年輕時經歷冷戰結束、網路興起、大家做科技千禧夢的時代。千禧只過了廿年,已經瞭解到,冷戰根本沒結束,也沒所謂後冷戰,只有日日新又日新、無止無境的對立!桃花源居民告訴漁夫「不足為外人道也」,漁夫卻去報告官府邀功,領了大隊人馬要找出桃花源,他們都沒真正想過對方立場。所以,陶淵明的訊息很明確:你不懂我,我不懂你,最後,桃花源遂無問津者。
如今的網路世界,對立盛行,缺乏溝通,歐美民眾不懂俄國,俄國民眾不懂歐美,大家在網路同溫層裡,建立自己最懂自己的泡泡。下個世代,必然面對新冷戰。美麗和平新世界?真的不必去找了。
外交、安全挑戰 尹錫悅能走出困境?
2022-03-12 05:28 聯合報 / 金源坤/韓國南首爾大學教授
尹錫悅10日在韓國總統大選中獲勝後召開記者會。新華社
韓國總統選舉結果,保守派尹錫悅當選。在中美戰略競爭及俄烏局勢等不確定因素的當下,新總統的外交與安全政策,必將對韓國未來及東北亞局勢,帶來影響。
首先對北韓政策,尹錫悅策略與文在寅政府基調,將有很大不同。競選期間,他一直強調要立足「相互主義」原則確立與北韓關係,如果北韓無核化進程有進展,他將推動經濟合作及實施兩韓共同經濟發展計畫,如完全實現無核化,他將解除制裁,簽署和平協定,推進關係正常化並實現共同繁榮。他還指出,會重視「人權」價值,積極參與改善北韓人權狀況,承諾設立北韓人權基金會。可看出,在對北韓政策,尹錫悅優先考慮的不是改善兩韓關係,而是對準北韓無核化問題,如果北韓不對無核化採積極態度,那兩韓有可能陷入僵局。
在韓美關係上,尹錫悅指文在寅政府對朝鮮「低姿態」弱化韓美聯合防禦態勢,降低兩國間信任度。他主張通過加強韓美同盟,削弱朝鮮威脅,例如兩國如有必要可實施聯合演習,追加部署薩德,提升防禦能力抵制北韓威脅,如北韓開發超音速、極超音速導彈,韓國也有可能加入美國主導的導彈防禦體系(MD),而北韓如使用超音速核彈挑釁,將通過「殺傷鏈(kill-chain)」先發制人。可見新政府上台後,可能擺脫文在寅政府的「安美經中」均衡外交,摸索加入 Quad 及參與美國全球價值鏈重建等,進而在外交、軍事及安全方面與美國加強傳統同盟關係。
加強韓美同盟必然引發韓中關係變化。在對中政策,他並沒有提出新觀點,只強調中國是韓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因此堅持相互尊重原則確立兩國關係。但他主張追加部署薩德、參與導彈防禦體系及韓美日軍事合作等,都是中國一貫反對,也是惡化兩國關係重要因素。可見中國與文在寅政府「三不承諾」也有可能被削弱。如果韓美同盟升級,「三不承諾」落空,韓中關係有可能惡化。
尹錫悅的一位外交參謀,曾指出「將對日軍慰安婦問題、被強制徵用的受害者問題、出口限制、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等韓日間爭議問題,積極摸索全面解決方法」。美國立場是希望改善韓日關係,進而構建韓美日三方合作體系,作為牽制中國手段,所以韓日間對話與合作管道有望開通。
韓俄關係較複雜。對於俄入侵烏克蘭,新政府需確定自己立場,只是朝核問題沒有中國與俄羅斯協助難以解決。另外,韓俄經貿合作也頗重要,因此與俄羅斯關係設定,是新政府要解決課題。
韓國困於強國間、韓半島割據的嚴峻形勢下,新政府需絞盡腦汁擺脫困局。五月上台後,尹錫悅最先做的可能是與美國總統拜登峰會。五月下旬,拜登赴日參加 Quad 峰會時或可訪韓,分析兩國領導人會談結果便可確認新政府對北韓政策及外交、安全政策導向。新冷戰崛起,紛繁的國際局勢,尹錫悅能否拿出新的外交、安全政策,突破重圍,走出困境,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