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2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俄烏戰爭改變全球經濟形勢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兵制應該檢討,但蔡政府只會說說吧?
◆  聯合報黑白集/吳釗燮一問三不知
◆  經濟日報社論/俄烏戰爭改變全球經濟形勢






經濟日報社論/俄烏戰爭改變全球經濟形勢


2022-03-12 04:24  經濟日報 /   社論
自2月24日開打的俄烏戰爭仍在持續之中,戰況一日數變,圖為烏克蘭民眾在邊境檢查站等候,準備逃離家鄉。路透社


2月24日開打的俄烏戰爭仍在持續之中,戰況一日數變,但整個形勢主要脈絡還是有一些輪廓可供觀察研判:一是美歐已宣布祭出所謂「金融核彈」的 SWIFT 制裁,將俄羅斯的銀行剔除在 SWIFT 系統之外,並對俄國央行採取限制性措施凍結包括 6,000 億美元外匯儲備在內的俄國央行資產。這就意味著俄羅斯既無法銷售商品,也很難買到他國的商品,就是有錢也花不出去;這種金融核彈對被制裁者產生一種窒息效果。在俄國之前,只有伊朗跟朝鮮被制裁過。二是以美歐為主體的西方社會基本已形成了統一立場統一口徑從輿論到行動全面封殺俄羅斯,但就是堅持不出兵,以避免北約與俄國直面衝突。三是迄目前為止,戰火僅及於俄、烏雙方,換言之,俄、烏雙方特別是烏克蘭將是戰火下最大受害者。於是,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們可以嘗試對這場區域性戰爭及戰爭結束後全球經濟新形勢作一些初步觀察與分析

首先,這場戰爭對全球供應鏈的衝擊相當明顯而且嚴重。特別是在糧食、能源及稀有氣體三個方面。烏克蘭是全球葵花油最大生產國,俄國第二,兩國合起來占全球總產量60%;另外,兩國小麥總出口量也占全球29%。戰爭爆發以來,近日芝加哥市場麥價已漲到14年來最高點。能源方面,俄羅斯是全球第二大原油出口國,供應量占全球一成;至於天然氣,歐盟對俄國的依賴度達39%。考慮及此,目前 SWIFT 網開一面,將能源排除於制裁範圍之外,但西方一眾買家為避免受牽連一樣不願跟俄國交易,這就讓俄國石油和天然氣「實際上被禁運。在稀有氣體方面,烏克蘭是主要供應者,將影響到全球半導體製造業,進一步影響到包括汽車在內的眾多製造業

農產品、天然氣、石油、稀有氣體等價格目前均呈大幅上漲之勢,未來走勢當然視戰爭情況而定,如短期內不能停止漲勢,則對當前各國均已面對的通膨,無異火上澆油。美國1月 CPI 同比增長已高達7.5%,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表示,俄烏戰爭將推高通膨,這對原本預期物價壓力將在未來數月減緩的 Fed 是大打擊。如果 Fed 果斷地採取高強度緊縮貨幣政策,那麼,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經濟將無可避免地迎來一場停滯性通膨

其次,近年來全球經濟從美國川普總統的退群與反全球化,到新冠疫情爆發對全球供應鏈衝擊,再到此番俄烏戰爭同時對供應面及需求面造成的緊縮效應,可謂雪上加霜。上世紀由美國主導推動全球化到了此刻,幾已面目全非,各國作為因應,早已各自三三兩兩,呼朋引伴,組建或大或小的區域合作框架。俄烏戰爭之後,相當範圍的既定經貿關係和秩序又被打破,新的經濟秩序亦將重新探索,如何形成,值得關注。這其中,在歐俄關係中斷之後,中俄關係中歐關係甚至中海海灣國家)關係會如何發展,尤其令人關切。

與此同時,從美國角度看,藉俄烏之戰衝擊歐元戰略目的應已初步達成。但另一面,卻似乎又給了人民幣一個意想不到的契機。戰爭爆發以來,人民幣匯價明顯升值,意味著人民幣正在成為國際金融市場新避險貨幣;不僅如此,由於美歐以 SWIFT 制裁俄羅斯,使得俄羅斯包括石油及天然氣在內的所有出口都可能因買方擔心棄用美元及歐元,或也有可能,俄國為報復美歐而限定與俄交易不得使用美元及歐元,凡此,都有可能給人民幣一個很好的機會發展成為國際貿易結算貨幣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果真如此,就不啻為中國古語「鷸蚌相爭增添注解了。













聯合報黑白集/吳釗燮一問三不知


2022-03-12 05:06  聯合報 /   黑白集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邀請國防部長邱國正(左起)、國安局長陳明通、外交部長吳釗燮,就「俄烏戰爭暨近期台海周遭情勢研析與因應」進行報告並備詢。記者許正宏/攝影



烏俄戰情緊張,外長吳釗燮答覆立委質詢,高調警告中共不可錯估形勢,否則要付慘痛代價。倒是國防部長邱國正低調稱應該避戰,一旦開打,輸贏雙方都會很慘。兩人態度落差很大,吳釗燮反更像國防部長,挑釁又好戰

同是在立院備詢,吳釗燮回答自己的外交業務,卻是一問三不知。綠委羅致政問他烏克蘭業務放在哪一司哪一科,後排官員咬耳朵,吳釗燮答「東協科」;錯!是「獨協科」。再問烏克蘭何時退出獨立國協亞非司長代打「民國 80 年(一九九一年)蘇聯解體時」;又錯!是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再問烏、俄在台學生有多少人,部長、司長面面相覷,又是一片尷尬。答案是:烏克蘭七十二人,俄羅斯四二五人

這場問答慘曝外交部內荒疏景象。吳釗燮當了四年部長,卻連部內業務區域分工一問三不知;不僅如此,連主其事的司長也錯誤連連基本國際常識淺薄鬧笑話。何況,俄烏開戰已半個月,外交部卻連惡補工作也不做,才會一問一露餡。吳釗燮任內,四年連續斷交六國,恐怕跟他耳不聰、目不明有關吧!

邱國正說得好,「我們眼睛始終是開的,耳朵一定是聽到的,但嘴巴是閉緊的。」但吳釗燮不同,只要嘴巴不斷吹擂挑釁,眼睛是否張開並不要緊。看看蔡政府用人,似乎不乏吳釗燮之類型。













聯合報社論/兵制應該檢討,但蔡政府只會說說吧?


2022-03-12 05:10  聯合報 /   社論
新制教召邁入第6天課程,召員進入10公里行軍訓練。 圖/軍聞社


俄烏戰爭引發全球震撼,「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議題也在國內發燒。正逢國防部試辦後備軍人教召延長,激起更多國軍能否抵禦中共入侵的辯論,並質疑現行四個月兵役形同虛設。對於是否役期延長恢復徵兵,國防部長邱國正表示「不排斥」,外界若要討論,國防部可以表示意見。他顯然深知此事是棘手議題,除非政府高層願意扛下政治壓力,否則軍方不會主動表態

論我國目前的安全形勢恢復徵兵相當合理的事。國軍現行編制員額為十八萬八千人,國防部設定「編現比」應達九成,至少需近十七萬人。我國民國 100 年(二○一一年)底修法轉型募兵,民國 109 年(二○二○年)底終於達到九成目標,但這數字是被相對輕鬆單位墊高骨幹野戰部隊始終低於門檻。再說,所謂「平日人力九成就夠,戰時再編實」,僅適用於地面單位艦艇或飛行部隊每天海峽一線戰備,又具高技術門檻,很難靠後備人員臨時填補。亦即,平日便應以各崗位皆有人為目標,而非九成就自欺自滿。

更糟的是,灌水的九成編現比,也即將跳票。因應共軍壓境威脅,府院以特別預算增購 F-16 戰機與防空、反艦飛彈。這些先進武器確有助提升制空制海能力,但擴編單位所需的數千員額,却不是舉債就可解決,而需有質量均佳新血加入國軍。但蔡政府不斷升高兩岸對峙時,卻又不斷壓低軍人價值及士氣,國防部為補滿缺額屢傳濫竽充數案例。尤其台灣面臨少子化危機,以役齡青年下滑幅度,要招募好的人才入伍簡直難上加難。

重啟義務役優點,是軍方不必再為兵源傷透腦筋;但恢復徵兵制,也不代表戰力提升國軍現行人力規模配合募兵打造,一旦恢復義務役,每年八、九萬役男如何編排,多餘者能否以替代役或其他方式消化?志願役士兵要不要維持現有人數?好不容易瘦身的國軍,若要重新增重,相關程序與開銷都有待精算。

更嚴峻的是:民調顯示,最反對徵兵年齡層就是役齡世代軍事訓練役實施近十年來,普遍存在「役男不願學,幹部不想管」,雙方只求混完四個月役期。國防部將後備教召延至兩周,即出現參與者與女友當眾相擁而泣,文弱程度令人咋舌。相較之下,志願役官兵從軍是為養家餬口,至少敬業度較佳。若役期改回一年或更長,由奢入儉的「不願役」是否會使國軍的管理壓力倍增訓練精度倒退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除此之外,最大癥結在於,蔡政府及朝野菁英是否願意就事論事嚴肅看待國家存亡發展,這其實讓人難以樂觀台灣民主轉型一大流弊,就是政府決策極度媚俗化恢復徵兵勢必衝擊年輕族群,蔡政府幾年來藉著操作世代矛盾大發利市,要它對自己獨立優勢選民開刀,恐難如登天。何況,在野黨也陷入同一窠臼。在這種情況下,朝野各自振臂呼喊徵兵提升軍力,最後絕無可能落實為政策。

台灣面臨敵人壓境凶險日甚,却是類似情境中唯一廢除徵兵國家極其荒謬。但年底選舉在即,要朝野坐下來共商國家安全大計,卻是不可能實現的美夢。尤其民進黨一向將選戰視為內戰」,把削弱政敵當成首務;它上鼓動民眾仇中裡更想殲滅的卻是反對黨,因此撕裂社會毫不手軟政客短視的,他們永遠只優先計算自己短期利益,並不惜為此製造衝突。在這種自私心理下,民眾都知道台灣兵制應當修改,但政治人物絕不會付諸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