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日 星期二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施政始終來自於人性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3386/web/ 

◆  10億Taiwan+做白工 不如設英語台
◆  憲法法庭有漏網之魚
◆  明斯克協議 誰出賣烏克蘭?
◆  經濟制裁 如何遏止戰爭
◆  後冷戰結束 德歐安全政策典範轉移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施政始終來自於人性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施政始終來自於人性


2022-03-01 04:13  聯合報 /   張瑞雄(作者為臺北商業大學校長)
高乘載管制示意圖。圖/本報資料照



以前有句廣告語「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其實不僅科技,萬事都是來自於人性,政府的施政更是要如此。

想想看一個人因為有可能接觸到新冠肺炎患者而必須被隔離,獨自在隔離旅館被監禁已經很可憐了,若還要自己付費會不會讓人非常生氣,這同時也違反了人性,難怪會引起民眾反彈,還好政府從善如流已經改善。

再來是高速公路每到連續假日的高乘載管制,限制三人以上才可以上高速公路,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對空巢期的老年人很不公平和很不方便。年紀大了兒女都已經各自成家,只剩老夫老妻相伴,每次假日出遊都要避開高乘載時段。尤其是到東部旅遊,北上時不是要在三點前趕著上國道五號,因此無法盡興旅遊;或者必須拖到晚上八點以後,身心俱疲。所以是否可以對兩人一車的老年人友善一點,讓他們可以不受高乘載管制上高速公路。

最近俄國入侵烏克蘭,侵略別的國家當然不對,但情勢何以惡化至此,也是俄烏兩國的領袖施政不符合人性之故。首先是烏克蘭總統,不懂得「遠親不如近鄰」的道理,近鄰俄國不好好結交,想要加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九千公里外的美國甚至連親戚都不是),交惡近鄰誠為不智。

除了自己施政要符合人性,也要依人性來猜測別人的動作。對俄國而言,「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北約)鼾睡」,烏克蘭不思及此,只能說是天真加無知。然對俄國而言,最符合人性的做法就是用談判獲取利益來取代出兵入侵,因為戰無好戰戰爭沒有贏家。美國好不容易不顧面子從阿富汗撤軍,現在看到俄國笨笨的入侵烏克蘭,正好隔山觀虎鬥,看看俄國會不會陷入同樣的泥淖,這也就是美國的人性。

現在物價飛漲,戰爭和疫情固然是因素之一,但去年振興五倍券的發放也是原因之一。百姓的人性想要政府發現金,改成五倍券就是不符合人性。現金和五倍券都可以刺激消費振興經濟。但因為五倍券有使用限期,大家趕著消費物價當然上漲;而現金則可以留著慢慢用,對物價的刺激絕對較溫和。

孔子說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和西諺「想像自己穿上別人的鞋子」,都是要大家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也就是以人性為出發點。商家特價時先想像人潮排隊的狀況,顧客就不用在大太陽下或淒風苦雨中受罪。政府施政可以為老百姓著想,推出讓人民受益,而不是讓自己施政方便的政策,人民就不會時常要上街頭抗議。

偵探女王克莉絲蒂筆下有一位不起眼的老太太偵探叫做瑪波小姐,她能夠偵破很多命案,就是因為她解人性並善於觀察人性,她總是預料到每個人和每件事中人性最壞的情況,而且事後總是證明是正確的。如果政府施政能夠如瑪波小姐一樣看透並依照百姓的心理,施政哪會不成功!可惜政府的施政似乎總是先滿足自己的人性(先照顧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以百姓的人性為優先呀!












10億Taiwan+做白工 不如設英語台


2022-03-01 04:22  聯合報 /   李振清/大學教授(台北市)
Taiwan Plus不僅平台流量低,在臉書、YouTube都分別開設兩個粉絲專業和頻道,粉絲、訂閱、互動數也都不高,圖為「Taiwan Plus」YouTube頻道。圖/取自YouTube



聯合報日前針對文化部自去年八月海擲十億設立,由中央通訊社建置,並執行上線的國際影音串流平台計畫Taiwan Plus」之客觀報導與評論(「大外宣 Taiwan +行銷挨轟雙標」,及「哥倫布發現新台灣」),頗值學術教育國際傳播界審慎思考與回應,藉以為國家真正地研究如何「讓世界看到台灣」,並為納稅人節省荷包。

以全英文播出的「Taiwan Plus (Taiwan+)」成立逾半年,仔細研究其實質內容,頗多值得商榷之處,更遑論其原創性可看性客觀分析,與內容之深度與廣度。依此現象便可了解,為什麼「外媒駐台記者發現,平台流量少得可憐,未能達到『宣揚台灣效果」。

其實,筆者擔任召集人的「雙語詞彙審譯」的全體外籍委員中,至今竟然也沒人聽說過「Taiwan Plus」!

國際文宣實質效益而言,設立全英電視台,透過精心製作的多元化創意、嶄新節目,為國家進行務實國際文宣、介紹固有文化及推廣華語等,始能有效建立國家形象。

教育部由部長配合推動「第二官方語雙語教育」、主持的歷次「英語推動會議」中,幾乎所有與會的委員與專家,均一致呼籲政府仿效韓國於民國 86 年(一九九七年)開辦的「阿里郎電視台」,儘早成立「英語電視台」,藉以協助落實中英雙語教育全方位目標。同時,完善規畫英語電視台還可有效落實國際文宣汲取國際知識建構國際宏觀全民素養提升台灣國際競爭力。電視節目所涵蓋的政、經、文教、科技、流行文化與旅遊等,也可同時讓國際人士進一步認識台灣,進而對台灣產生認同與支持。

國發會在「民國 119 年(二○三○)雙語國家發展藍圖」中也建議:「推動設立全英語電視台頻道,及鼓勵公廣集團製播英語節目及設立全英語電視台。」從國際交流與合作觀點衡量,全英語電視台設立的多元化功能關鍵績效指標(KPI),跟原民電視台客家電視台應是等量齊觀,甚至還有過之而無不及之處。

早在民國 87 年(一九九八年),教育部林清江前部長應邀赴美國參加一項醫學教育研討會時,就有不少海外醫學界知名學人向林部長反映,宜成立全英電視台,推動台灣進一步邁向國際全方位目標。林部長回國後,還在教育部討論過此案。可惜林部長因積勞成疾,不幸於隔年逝世

過去廿餘年來,政府在選舉與選票考量下,最後還是犧牲具有多元化教育暨國際文宣功能,與 KPI 的全英語電視台。對國家的國際交流整體國際發展來衡量全英語電視台多元化功能,絕對會比「Taiwan Plus」發揮更務實的永續國際文宣與多元功能












憲法法庭有漏網之魚


2022-03-01 04:22  聯合報 /   張嘉宏/法律公職(台中市)
萊豬開放進口爭議進入釋憲大戰,大法官憲法法庭召開言詞辯論。記者林澔一/攝影



憲法法庭於二月廿五日公告轉型後首波斬獲:其一,道交條例卅五條六項,即警方將不能或不願為酒精、毒藥物測試之肇事駕駛逕行送醫採檢的法源,死刑,兩年後執行。其二,民法一九五條一項後段,即法院命侵害名譽者為回復名譽適當處分之法源,刖刑,即日執行;此前保它合憲、罩它十三年的釋字六五六號解釋,無期徒刑。

憲法法庭一舉將上開違憲條文及威權遺緒解釋明正典刑,固然可佩可敬;但事前綢繆慎密未行言詞辯論的結果只審酌到聲請意旨及主管機關書面意見,若干漏網之魚,尚待追捕。

首先,刑訴法二五三條之二、二九九條,分別規定檢察官為緩起訴處分及法院為免刑判決前,毋須被告同意,即得命向被害人道歉、立悔過書;四五一條之一規定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前,得命被告向被害人道歉,顯然都是一一一年憲判二號判決指斥的「強制表態,以致人民必須發表自我否定之言論」惡法。第四五五條之二協商判決也有道歉的選項,雖說以被告同意為前提,但仍有憂懼刑責自主意識受壓制高度風險,不可姑息。

其次,刑訴法二○五條之二規定司法警察對於拘提、逮捕之被告,得違背其意思採取唾液、尿液等作為犯罪證據;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廿五條規定,施用毒品案件受保護管束之人拒絕警方採驗尿液者,得違反其意思強制採驗,都是類同於道交條例卅五條六項未經司法程序或其他正當法律程序審認即限制人身自由、執行侵入式搜查。就算後者須即報請檢察官或少年法院補發許可書,也無解先斬後奏事實,難逃一一一年憲判一號判決的恢恢法網。

最後,一一一年憲判一號判決主文第二段給檢察官編派了核發鑑定許可書及事後許可的工作。實則道交條例卅五條六項既已收監待決,原初規範情形又跟刑法公共危險罪重疊,允宜請出刑訴法話事。考量肇事者不能當場受測者,多為傷病,本該送醫,不願檢測者,時間更難掌握,廿四小時內可否完成難以預估;刑訴法就此設有效期可至七日之鑑定留置處分,由法院簽發,較稱妥適。再者,鑑定留置拘束人身自由行侵入檢查,形同羈押與搜索雙重強制,為求審慎,或可擴大提審之適用,即時解送公正法院事前監督,免得檢警自把自為的採驗事後遭撤銷,辜負憲法法庭期許,斲損法治國形象,過咎深矣。

個人見識鄙薄,伏呈上開條文主管機關儘速盤點法規,推進修法期程;修法事成前,先循司法行政體制函令所屬公務員自我節制。即知即行,分頭並進,體察上意,拱衛人權,庶幾近焉。












明斯克協議 誰出賣烏克蘭?


2022-03-01 04:13  聯合報 /   趙竹成/政治大學民族系教授(台北市)
聯合國官員今天表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5天以來,至少造成逾百平民喪生,其中包括數名兒童。 法新社



頃讀昨「明斯克協議  慕尼黑協議翻版」一文,雖知在當前輿論氣氛下,不站在烏克蘭一方是政治不正確,但深覺有必要對明斯克協議的始末意義提出另一種看法。

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的明斯克協議是為讓烏東地區內戰熄火而出現的正式法律文件。這個文件在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聯合國安理會 № S/RES/2202 號決議確認

明斯克協議簽訂是由兩個層次構成,第一個層次是所謂「諾曼第四方」:德國總理梅克爾、法國總統歐蘭德、俄國總統普亭、烏克蘭總統波洛申科,在明斯克就烏東衝突問題協商取得共識後,形成具體文字,交由第二層次的「三方談判組」,在歐安組織代表俄國駐烏克蘭大使見證下,有基輔代表前總統庫奇馬,頓內次克代表總統札哈成科,盧甘斯克代表總統普洛特尼次基共五人一起簽字。所以:

一、明斯克協議無關克里米亞事件,更不是因為烏俄交戰。而是為解決因為民國 103 年(二○一四年)由烏克蘭代總統圖奇諾夫宣布對烏東百姓進行反恐行動,在烏東發生的武裝衝突內戰而訂。這個協議俄國不是當事方,也就沒有俄軍撤軍事情

、如果認為明斯克協議是慕尼黑協議翻版,則談判協議內容的是時任烏克蘭總統波洛申科,在文件上簽字的是烏克蘭第二任總統庫奇馬。如果究責,那是誰出賣烏克蘭?

三、根據協議第四條,烏東地區的選舉是「根據」烏克蘭法律及烏克蘭賦予當地臨時性地方自治權力的特別法實行。也就是說,明斯克協議簽訂時沒有任一方面否認烏克蘭在該地的主權。

四、這個協議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一致同意。協議強調烏克蘭「必須履行協議,簽訂後遲遲沒履行,導致當地武裝衝突不斷,迄今死亡一萬五千人。

現任德國總統史坦邁爾在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擔任外長時,為協調當事方對於選舉程序認知上的爭議提出史坦邁爾路徑圖」,並在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十月柏林的「諾曼第四方會議上取得一致同意。到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十月,「史坦邁爾路徑圖轉化為具體文字。路徑圖中仍然明示:選舉根據烏克蘭憲法及烏克蘭法律。烏克蘭的代表,第二任總統庫奇馬簽字同意,當時的烏克蘭總統已經是澤倫斯基。明斯克協議簽字但不履行,史坦邁爾路徑圖簽字後又反悔,誰會滿頭問號?

六、在烏克蘭發護照的不只有俄羅斯。匈牙利早在民國 100 年(二○一一年)就簡化程序,提供烏克蘭西部外卡巴契耶州匈牙利裔烏克蘭公民匈牙利護照。烏克蘭公民只要能證明其祖先在民國 9 年(一九二○年)以前,或是民國 27-34 年(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五年)間即居住在外卡巴契耶地區者,即可取得匈牙利護照。波蘭自民國 99 年(二○一○年)起發放「波蘭卡」,羅馬尼亞則是只要提出祖先父系或母系一方是羅馬尼亞人的證明,並且在民國 29 年(一九四○年)以前住在羅馬尼亞境內者,可取得該國護照。俄羅斯要到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四月才同意烏克蘭人可以在「不必放棄烏克蘭國籍」的前提下,透過簡化程序取得俄國護照。也就是說,烏東的烏克蘭人可以同時擁有兩本護照。













經濟制裁 如何遏止戰爭


2022-03-01 04:13  聯合報 /   劉瑞華/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台北市)
美國、英國與法國緊急要求召開聯合國安理會,希望做出譴責決議,並要求全球經濟制裁 。圖為美國總統拜登。歐新社



當民國 106 年(二○一七年)美國總統川普決定對大範圍中國商品課徵進口關稅,也許是因為還沒有具體的理由,所以就直接宣稱為貿易戰,之後由貿易談判代表接手,才重回「特別三○一」修正為對於操縱匯率違反智財權經濟制裁。如今,美國拜登總統號召盟友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進行戰爭級報復,始終稱之為經濟制裁。這種修辭差異並非兩人不同風格所致,而是因為經濟制裁避免戰爭以達遏止戰爭手段

二戰之後從蘇聯時代起,美俄就沒有過直接軍事衝突,都是在別國領土進行代理人戰爭,原因除了避免同盟對抗引發世界大戰核子武器毀滅性更是顧忌。這是為何各方專家對於俄羅斯總統普亭出兵深感震驚,也是有人責怪拜登不該事先堅稱不會派兵防禦烏克蘭原因。事已至此,問題是只用經濟制裁能否阻止俄羅斯擴大戰爭,或讓烏克蘭恢復和平自由

經濟制裁和戰爭一樣,在結果出現之前沒人能夠神準預言,不過就如軍事力量基本上決定戰爭的結果,經濟制裁比的是經濟實力。美國應該相信聯合歐亞盟國足以不戰而屈人之兵,是否會成功就要了解經濟制裁如何產生作用,以及美國的目標是什麼?

目前所知,美國提出的制裁措施都是戰術性質,如禁止貿易與資金交易,特別針對一些俄國企業、金融機構與菁英階層,看起來是集中打擊面,讓俄國統治階層直接承受代價。這些措施當然可以產生效果,不過若要遏止戰爭,則要等戰略性效果浮現

所謂戰略性的效果,是指對更廣的階層乃至全體俄國人民的影響。制裁限制俄國進出口雖不能完全斷絕其對外貿易,但是會造成俄國貨幣貶值,以及資金短缺引起物價與利率上漲,民生經濟將會惡化。媒體上提到的 SWIFT 乃是各國銀行與金融機構所組成的電信機制平台,禁止俄國使用訊息傳達平台,除了增加俄國貿易交易成本,也會降低俄國貨幣流動性。總之,經濟制裁要打在要害,更要痛到全身,而且要讓俄國人民了解這些經濟痛苦是俄國入侵烏克蘭所造成,引發內部大規模反戰行動

也許很多人對經濟制裁效果並不抱很高期望,因為長期受到美國制裁的古巴、北韓與伊朗等國並未改變政權。不過,從另一角度看,這些國家的確被成功地「圍堵」。二戰之後的歷史經驗顯示,「勝利」的成本太大,俄羅斯若想在烏克蘭取得全面勝利,會付出極大的代價。經濟制裁只要適時讓俄國人民感到這個代價,有可能從內部削弱戰爭動力,讓普亭願意接受和平制裁的目的不是為了經濟利益,然而「勝利」也非美國的目的,因此沒有貿易戰經濟戰,畢竟美國也承擔不起勝利代價














後冷戰結束 德歐安全政策典範轉移


2022-03-01 04:13  聯合報 /   林泰和/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嘉縣民雄)
柏林27日有10萬民眾走上街頭,抗議俄國侵烏,這次遊行格外受到矚目,因為德國自二次大戰結束以來向來不願捲入國際衝突糾紛。法新社



隨著俄羅斯揮軍烏克蘭,以及總統普亭針對北約組織下令核武部隊進入二級警戒,此標示著歐洲「後冷戰時代」已正式終結。在此背景下,德國與歐洲安全政策出現典範轉移現象,從之前較保守拘謹過度強調和平外交偏好協商安撫,如今在普亭發動對烏克蘭,對歐洲的侵略戰爭後,出現一個德國總理蕭茲所稱的「時代轉折點」。與其說是俄國對烏克蘭與歐洲的攻擊,更精確來說,是對歐洲甚至全球自由與民主的攻擊,因此德國與歐洲安全政策出現典範轉移

產生安全政策典範轉移國家首先是德國。鑑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慘痛教訓及冷戰結束後德國再統一,德國民間社會普遍瀰漫廉價和平主義。梅克爾總理民國 97 年(二○○八年)為討好與安撫普亭政權,拒絕烏克蘭加入北約,當時被認為是和平舉動,但今天造成對烏克蘭有毀滅性結果。如今俄國悍然侵烏,對德國與歐洲都是當頭棒喝

總理蕭茲領導的「紅綠黃執政聯盟」近日似乎猛然想起十八世紀普魯士腓特烈大帝的名言:「沒有軍事的外交,如同沒有樂器的管弦樂」,尤其是與獨裁者交往時。

蕭茲首先打破德國長期堅守的「不向戰區出口武器」的國策,向烏克蘭運送武器,這是德國政策重大轉變。德國的國防預算未來每一年也將超過國內生產毛額 GDP 的二%,以打造更先進和強大的軍隊。德國將設立「聯邦國防軍特別基金」,相關預算將用於投資和軍備計畫,規畫將此項基金寫入憲法。

德國社會長久僵化和平心態,也有重大變化。德國向來抗拒北約盟國要求提高軍費,民意向來不支持政府增加國防預算。德國宣布將大幅擴充軍力,可說打破過去數十年禁忌。畢竟德國到烏克蘭的距離還小於漢堡到慕尼黑的距離,可謂唇亡齒寒,引起「今日烏克蘭,明日德國」的效應

繼德國之後,歐洲安全政策出現典範轉移與分水嶺歐盟決定提供四億五千萬歐元援助烏克蘭武器與裝備提供戰機以對抗俄羅斯對烏克蘭的陸空夾擊。此為歐盟首次為一個遭受攻擊的國家,提供軍援,這在歐盟史無前例

若僅從戰術與戰役層次,俄羅斯或許短期藉由武力脅迫烏克蘭就範;但若從長期戰略與戰爭層次高度觀察,俄國可能得不償失。首先,俄國喚醒德國這個歐盟人口最多國家、歐盟最大經濟體、世界僅次於美中日的第四大經濟體。德國原就是歐洲強權,僅是披上歐盟外衣遮掩,此層外衣今將被迫褪下。其次,歐洲將更加團結,聯美抗俄。最後,長遠來看,西方經濟制裁將阻礙俄羅斯經濟發展潛力

此外,俄羅斯今後的外交將更加孤立,只能更加往中國靠攏。從地緣政治與價值觀的面向,俄中兩國合理戰略聯盟,但僅能是權宜性的。畢竟中國不希望與西方完全撕破臉,中國與歐美有巨幅貿易順差,不會犧牲歐美龐大的市場。如果俄中沆瀣一氣,形成「邪惡帝國軸心」,更會加深西方對中國追求霸權地位高度疑慮,因此此次聯合國安理會對俄國的譴責案,中國還是投棄權票

此次俄國侵烏,對世界強權啟示可能是「國雖大,好戰必亡」,台灣更是要有「忘戰必危」的心理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