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最後一次「油價超級周期」來了?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聯合報社論/美特使團旋風來台,究竟寬慰了誰?
◆  聯合報黑白集/黃偉哲對促轉免疫?
◆  經濟日報社論/最後一次「油價超級周期」來了?






經濟日報社論/最後一次「油價超級周期」來了?


2022-03-03 01:2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儘管西方國家未直接制裁俄國能源出口,國際油價仍飆升。圖/美聯社


全球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俄羅斯,對處於能源出口網絡核心位置的烏克蘭甫一開戰,國際油價立即衝到每桶105美元,幾番震盪後又向110美元叩關。從更深層來看,這場戰爭其實是在催化油價「超級周期」由威脅轉為事實,並且加速運行

早在開戰之前,油價「超級周期」已經醞釀多時。民國 100 年(2011年)全年油價已從每桶50美元左右,漲到75美元以上,漲幅超過50%;今年初開戰之前,油價就已突破每桶90美元,現在更加速上衝。究其根源,在於全球石油供給面發生結構性減弱,有效的「供給頂峰」在兩年前就已經出現;反觀需求面,則發生過渡性增強,「需求頂峰」尚未來到。供給力竭,需求未衰,為油價「超級周期」創造了必要條件

先看供給面。民國 103 年(2014年)爆發「沙美油價戰」,國際油價從每桶140美元以上暴跌到50美元以下,國際大型石油公司開始減少探勘與生產投資;民國 104 年(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簽署,節能減碳對抗氣候變遷逐漸成為全球風潮石油公司資本支出持續減少,從此埋下長期性產能萎縮種子

民國 109 年(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全球石油需求急降,國際油價再度暴跌。拜登政府上台,主張綠色經濟抑制頁岩石油產業擴張使美國不再能發揮調節全球供需的功能。即便是油國組織與夥伴國(OPEC+),也只剩下波斯灣產油國還有增產能力,而且備用產能愈來愈少;因此儘管油價持續上漲,各國有意增產卻力有未逮,而且在未來一段期間供給吃緊仍將持續。

再看需求面。隨著全球陸續解封,且民眾擁有鉅額儲蓄,引發龐大報復性石油需求。據美國運通調查指出,民國 110 年(2021年)休閒旅遊美國消費者首要支出項目;不僅將帶動飛機燃油需求陸上交通流量回升促進汽油及柴油需求。一旦中國大陸解除「零確診」政策,石油需求更可望暴增。

再者,疫後全球經濟復甦,將支持未來的石油需求。企業界重新思考供應鏈策略,從「及時(just in time)」採購轉為「預防(just in case)」採購模式,而生產及運輸更多產品及零組件以充實庫存,也勢必刺激石油需求。

結構性供給吃緊過渡性需求增加,庫存水準偏低,備用產能萎縮,加上俄烏戰爭催化,新一波油價「超級周期」已然來臨;不僅威脅到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的地緣政治關係,嚴重衝擊經濟復甦,大幅拉高全球通膨,甚至可能干擾到對抗氣候變遷大計

所幸這波「超級周期」來得急也去得快,最高價位可能比前一波低,理由是全球石油供給與需求彈性都大幅提高。在需求面,各國政府大幅削減油品補貼,並降低對油品價格的控制,使消費者更直接受到油價變動的影響,當油價上漲時便會減少消費

隨著後疫情時代來臨,電動車銷售量將增加,許多勞工仍將維持居家及到班的混合工作型態;且油價高漲也將迫使用戶研發新科技,以提高能源效率,並因應更嚴格的碳排量規定,政府也將加速推動能源轉型。

在供給面,波斯灣產油國將因為油價高漲而增加產量,美國頁岩石油業者也會小量增產。衛星及通訊科技能夠提升即時資訊流速,使石油業者更能夠迅速因應市場變化。這些雖不足以扭轉供給緊俏,但至少能夠限縮油價漲幅

更重要者,在於這很可能是最後一次的油價「超級周期」。油價愈貴能源轉型就愈快,而且一些國家正利用刺激經濟措施建設更有利於減碳基礎設施。疫情危機使民眾更加重視社交保距,逐漸適應靜態的工作及購物形式,視訊會議常態化也使商務差旅減少,都將抑制長期石油需求

這場俄烏戰爭雖刺激油價衝高,但更警醒世人了解到要減弱普亭的野心,釜底抽薪之計就是擴大替代能源投資,加速脫離對油、氣的依賴。因此這波油價「超級周期」很可能只是夕陽無限好,不久後便將隨著綠色經濟加速來臨而跟全世界就此告別。













聯合報黑白集/黃偉哲對促轉免疫?


2022-03-03 01:20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中執會2日通過提名台南市長黃偉哲。記者黃義書/攝影


民進黨提名黃偉哲角逐台南市長前夕,前秘書長羅文嘉自曝學生時代就是黃偉哲監控對象,使得黃偉哲的「線民事件」重新受到審視。同屬學運世代正國會龍頭林佳龍也開槍,說他自己也是受害者,「無法替加害者背書」;形同暗指黃偉哲為加害人。

遭兩名昔日同志公開指證,黃偉哲的「線民」汙名,恐不易洗刷。同是線民風波,去年台中市綠委黃國書是先被新潮流以「私刑除名,他只能認栽退黨。而黃偉哲是民進黨看好續任的市長,此時鬧出這局,黨中央卻想要放水「私了」,就不怕選民議論紛紛嗎?何況,黨內還有虎視眈眈的同志想要取而代之;林佳龍的「加害論」,就是在幫陳亭妃出氣,如此倉促通過提名能服眾嗎?

但蔡英文提名大權在握,她在乎的只是勝選,提黃偉哲可保穩上,所以仍不顧輿論疑雲提名他。黃偉哲是不是線民,各項跡證仍在促轉會,促轉會一月間也約談過他,政府應該公開相關資料以供追查。蔡英文不顧黨內指控及社會質疑即想私了,顯不妥當。

蔡英文近日宣布促轉會即將退場」,要另設轉型正義會報提升層級至行政院。若促轉工作如此重要,蔡政府為何連黃偉哲的檔案都不能公開,就草草接受其片面之詞通過提名。當促轉是看人論是非,正義失竊了!













聯合報社論/美特使團旋風來台,究竟寬慰了誰?


2022-03-03 01:17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美國總統拜登指派由參謀首長聯席會議前主席穆倫率團訪問台灣,蔡英文總統在總統府設宴接待。圖/取自蔡英文臉書



俄烏情勢節節升高,美國總統拜登派遣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率領特使團來台,會晤了蔡英文總統及其他政府高層。此行目的可想而知:俄烏開戰後,美國及西方國家袖手旁觀,在台灣引發一波「疑美論」,認為美國不斷鼓勵台灣對抗中國大陸,但兩岸一旦發生戰端,美國未必會出兵協助,就如同它對待烏克蘭一樣。拜登派特使團來台,就是要以「真人行動」作為保證,化解台灣的疑慮。

檢視這個特使團名單,五名成員確都具有豐富的政治資歷,且層級甚高。然而,他們目前均已不在拜登政府中任職,因此每人的職銜都有一個「前」字。大陸媒體人諷刺這個代表團是「過期貨」,是極為粗魯的批評;事實上,從對岸外交部對此事嚴詞批評,可見對岸對這個特使團此刻旋風訪台仍極介意,也充滿敵意。

拜登派遣特使團來台的消息,是在二月廿八日由總統府宣布,次日一行人即搭行政專機抵台。可見,此一安排是在短時間內急速促成,象徵意義大過實質。說穿了,這個特使團的旋風式安排,除為遏止因俄烏戰局而擴散發酵的台灣「疑美論」,並提醒北京不要輕舉妄動;另一主要原因,是必須趕在川普時代的國務卿龐培歐今天訪台前先一步抵達,以「預為消毒」,以免龐培歐說出什麼奇怪的言論,導致拜登政府只能處於挨打或不好收拾的局面。也因此,拜登特使團前腳剛走,龐培歐後腳就到,顯是快閃式外交安排

對於只看熱鬧的台灣民眾而言,可能會以為兩個美國代表團接連來台,是顯示美國政府對台灣無比積極的支持與肯定;然而,事實卻非如此。比較準確地說,這兩個不同屬性的美國「前官員」訪台,彼此「角力」的意味可能更大過共同「挺台」。原因就在,美國期中選舉在即,拜登政府因表現乏善可陳,並不利於民主黨的選情,因此必須趕緊趁機修補外交破網。龐培歐目前雖任職民間智庫,但身為川普陣營大將,他來台也備受重視,除藉機放送反中言論共和黨製造聲勢,也可能順勢部署人脈乃至募款。龐培歐將在台訪問四天,以其長袖善舞,能發揮的空間很多,他的一些刺激言論恐將讓拜登頭痛不已。

兩相比較,拜登特使團陣營龐大,雖由退休高層官員組成,但具有官方性質;而龐培歐來台則由我方視為國安會外圍組織的「遠景基金會邀訪,雖無官方色彩,但動作更大,且同樣由蔡英文總統接見。由此可見,蔡政府也在操作美國國內政治,兩邊押寶。可議的是,俄烏情勢活生生擺在我們眼前,歐美等西方國家口口聲聲支持烏克蘭,但當戰事爆發,烏國人民被迫逃難或被迫拿槍對抗,西方國家仍然只有口頭聲援物資援助,卻無一出兵協助。這看在台灣人眼裡,能不感到心寒嗎?

尤其,觀察美國在俄烏對峙中的演出,一直表現出比烏國更急迫的態度,不斷從旁放話刺激俄國,卻從頭到尾沒有直接進行斡旋。不僅如此,美國早早將大使館遷往烏克蘭西部利沃夫,遠離目前遭圍城的烏國首都基輔。自己退到安全地帶,卻要求烏國人民繼續用肉身打這場不對稱戰爭,這又合乎什麼民主世界國際道義

台灣人民旁觀俄烏衝突,許多人應該深有所感。不論前線傳來多少英勇抗敵的故事,對一般人民而言更重要的是,必須避免少數政治人物偏執與激越言論引爆戰火,因為最後獻出生命的都是血肉之軀平民。拜登特使團旋風式來台,究竟寬慰了誰?龐培歐來台,又將取悅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