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日 星期四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迎接元宇宙,你準備好了嗎?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3478/web/

◆  戰爭、氣候 敲響末日鐘
◆  誰是俄烏之戰的贏家
◆  芬蘭避戰外交的啟示
◆  掃把禦敵口號治國 怎安民心
◆  政績會說話 別靠網紅炒作九合一
◆  農業淨零 先提高糧食自給率
◆  教部請補習班解惑?
◆  學測後 高三課堂亂象再起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迎接元宇宙,你準備好了嗎?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迎接元宇宙,你準備好了嗎?


2022-03-03 00:50  聯合報 /   郭瓊瑩(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系主任)
真實的建物應得以飛躍時光隧道讓人暫時進入夢想幻境。圖/郭瓊瑩提供
傳統與現代、現代與傳統之交融,有時亦會令人把藝術欣賞之「焦點」模糊了。圖/郭瓊瑩提供
科技再進步,面對一筆一筆繪出來之「真實畫境」依然有不擋之魅力與感動。圖/郭瓊瑩提供



近來最燒的幾個名詞就是「元宇宙」、「沉浸式體驗」、「機器人世代」、「自動駕駛車」……,更因全球疫情之火速蛻變,大幅限制了人類實體空間移動之機會,但也引爆了對虛擬空間體驗的急切嚮往與超現實鏈結。

拜科技進化之賜,我們在跨世紀的歲月中居然得以身歷有線電話到無線通訊,以及無所不在之資訊傳達媒介。尤其在有 GPS 後,許多國家早已開放來電顯示影像以及真實地點定位。過去可以善意謊言「我收不到訊號」或是「我正在某某處出差」,但這些關鍵除了受隱私權保障外,人人也幾乎均攤在大宇宙之陽光視域下,天涯海角無可遁形。即便如此,當下依然有人不用手機,不看電視、不讀報紙,很少用電子郵件,依然親手寫書信,即便有手機也不加任何社交媒體,只打出不接收不回覆……,但他們並未與世界脫節,也並未少了很多知識與資訊。

而另一光譜的時尚族群,則永遠在3C產品及各種社交媒體與科技知識資訊工具面超前領先。數位生活早已以最短的「世代交替」不斷跳躍升級中。而這兩個極端的光譜間,其實應不是經濟力之差異,卻係對文化知識與生活價值定位之差異。有人依然用毛筆、鋼筆書寫一手優雅好字,有人只會電腦打字,許多年輕世代之書寫能力與造句文法跌跌落後,更遑論字體之正確與美感。

以設計專業而言,教師們經常提醒,「手繪」與「電繪」同等重要,但兩者卻有極端差異(包括時間耐力與多元性)。手繪、手作每一個小步驟均不得有誤,因為修改要花很多時間人力;而電繪一個指令即可千變萬化,且可改頭換面……。

吾輩何其有幸,可親身見證這個數位時代之大躍進,且也得以感知上世紀那種有溫度有厚度有質感之媒介傳達方式。沒錯,無紙時代是一種節能減碳的環境責任,但當紙本書都消失了,畫家只作數位創作,書法家可透過軟體任意組合,攝影家那種斤斤計較光圈、速度之時代也被各種 photoshop 軟體取代,甚至新起之 NFT、crypto economy……

試問這個世界,我們到底看到了多少「真相」?

再見到敦煌壁畫、非洲穴居人之岩畫,以及各種甲骨文、竹簡……物質與非物質媒介幾乎快被「AI 媒介」取代!面對達爾文之進化論,再前瞻人類未來之淨零排放,捨與得?0與1?在迎接元宇宙之際,人類之演化又將面對另一波未知的大挑戰,你我準備好了嗎?













學測後 高三課堂亂象再起


2022-03-03 00:53  聯合報 /   莊弘/教師(高雄市)
按大學招聯會公告的後續期程,高三下學期還有四個重要上傳時間點要留意。本報資料照片


一○八課綱制度下的第一次學測考試後的新學期,已展開各項課程,不過最不可思議的是,有些教師不知該給學生上些什麼東西!

那些一一一年指考不考科目的任課老師們索性連教科書也不買了,於是學生跟著老師一起準備混到畢業前的最後一天,然後互道再見。比較有教育道德的老師們會要求學生繳費團購些書冊,來打發接下來幾個月的上課時間;不過,如此安排不僅給學生家長增加負擔,也直接讓人啟疑,學生們的成績要如何考核,才算得上公平與公開呢?

既然有些學科在目前的考試制度下儼然已成一試定終生的結果,那為何不能所有的科目皆能如此公平地一視同仁地對待呢?

其實在九九課綱的考試制度下已衍生出一些問題了,只是在報喜不報憂的默契下,教育系統各部門彼此睜一眼閉一眼漠視眼前的亂象!其中最常見也是相當嚴重的情形是,高三學生在拿到學測成績單後,便開始規畫大學入學申請,這大約在十五至卅天左右便會有結果。當決定要參加指考與確定有學校可讀的學生們相處一室時,亂象就發生了!不參加考試的同學不是成天在課堂中睡到手麻,不然便是走來走去或嘻笑吵鬧,嚴重地干擾到老師與要參加指考的同學們的上課心情!有些學校會讓不考試的學生去做些勞務,不過絕大多數的學校會消極地漠視此一現象,盡量撐到大家都畢業為止!

甚至,還傳有明星高中的老師直接要求不參加指考的學生,於各種大小考中直接寫上名字即可,不然老師還得費神去批改!直接簽名就有六十分!

請問,上述兩種制度下的學生們,於高三下學期中浪費了、虛度了多少寶貴的青春歲月與國家的教育資源?教育官員們卻依然能泯滅自己的教育道德與良心,繼續地把外國半生不熟的考招方式硬加在台灣莘莘學子們與其家長和教師們的身上!這些官員與相關教授們對得起台灣嗎?

希望重視台灣中高等教育的有志之士,一起來為台灣的教育盡心盡力打造出一個真正屬於台灣、適合於台灣的大學入學考招制度!













教部請補習班解惑?


2022-03-03 00:55  聯合報 /   陳曦/教(台北市)
今年學測數A「全卷皆難題」遭詬病。圖/本報資料照片


學測放榜,數A頂標為歷年最低,連續兩年數學難度大幅增加,媒體大幅報導,加上一一一升學新制的不可預知性,讓許多對考招新制不甚理解或缺乏信心的師生家長,更加人心惶惶。

值此新制考招上路之際,教育部對此前學習歷程檔案遺失事件,及對技高考生權益消極以對,現在又不思積極檢討學測考題是否具備鑑別度與公平性,反而傳出主管大學考招制度的高教司官員,竟以公帑補助辦理研討會,並與補習班講師共同掛名同場升學研討會講師群。

教育部官員出席與入學政策有關之研討會本無可厚非,然而,該場次卻邀請補習班講師替家長解惑,教育部官員與之同框同台,在家長心目中形同為補習班背書;配合史上最低數學頂標、又選在學測成績公告後隔天辦理,不禁讓人以為教育部是否與補習班有「特殊關係」?甚至合理質疑教育部自身的政策說明能力,否則怎麼會與補教業者同場出席考招說明會?

新制考招確實是重大變革,教育部、地方主管教育機關應該主動將政策變革說清楚講明白,以減少家長疑慮與恐慌,主掌升學制度的教育官員與其博新聞版面,不如好好研議、優化考招相關環節,以減少各界質疑,重建師生家長信心。














農業淨零 先提高糧食自給率


2022-03-03 01:12  聯合報 /   陳文卿/台灣資源再生協會常務理事(新竹市)
稻米在生長過程中會排放大量甲烷,是僅次於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溫室氣體。 報系資料照



二日「面對氣候變遷 農委會別再只會撒錢」一文,指農委會高舉民國 129 年(二○四○年)達成農業溫室氣體排放淨零目標,比中央宣布的目標還提前十年;可是要怎麼做,卻遭質疑只是編列預算撒錢。其實,農委會可以有一個更積極的事項,不僅可降低碳排放且可幫農民解決問題,就是提高國內糧食自給率

受新冠肺炎影響,飼料、國際穀物價格持續高漲,現在產糧大國烏克蘭又在戰火中,更雪上加霜,而這也是鬧蛋荒原因之一。

所有糧食,包括人跟動物吃的,品質雖然有差異但同樣來自農地,差別僅在自產或進口。但進口糧食,除價格高外,更增加很多碳足跡。在可能爆發糧食危機年代,動物不與人爭糧食資源,是最重要原則。尤其我國黃豆、玉米動物飼料原料約九成仰賴進口,所以降低進口飼料依賴,應是馬上可做的第一步。

去年八月,因擔心養豬場遭受非洲豬瘟感染,農委會下令全國禁用廚餘養豬一個月,嗣後雖開放飼養兩百頭以上養豬場可以利用廚餘養豬,但整體來看飼料利用比例是縮減的,也因此造成環保機關廚餘處理困境

基於降低糧食危機減少排碳循環經濟目標,農委會絕對不能忽視剩食飼料利用的重要性。日本這幾年作法值得借鏡。基於推動有機資源循環利用,日本推廣將包括廚餘、廢蔬果、食品廠下腳料及過期食品等,透過調配及高溫處理等方式,製成生態飼料ecofeed)。經過認證確認營養成分及安全性無虞核發標章畜殖業者可安心使用。

因此,農委會應將錢花在刀口上,輔導業者設置生態飼料工廠包括乾燥、液態發酵等),對提高糧食自給率以及淨零碳排絕對有立竿見影的功效。













政績會說話 別靠網紅炒作九合一


2022-03-03 01:14  聯合報 /   潘兆民/東海大學地方自治研究中心執行長(台中市)
民進黨新春首次中常會,黨主席蔡英文交付年度的四大目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贏得年底九合一選舉。圖/台北市攝影記者聯誼會提供



毫無疑問,政績表現是贏得選戰,拚連任的最佳基石。台灣即將迎來最大規模的九合一地方基層選舉,躍躍欲試者無不摩拳擦掌,蓄勢待發;拚連任者亦卯足拚勁,力求表現,強力展現為縣市民服務的決心。各黨派當然要超前部署,提出能贏的候選人,全力以赴。選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地方基層選舉是講實力、靠口碑,僅靠網軍強烈宣揚炒作,只能忽悠選民,難以奏效。唯有交出亮麗的政績,方能獲得選民的青睞。

依勝選法則經驗可知,在台灣,政黨政治競爭主要出現在兩個關鍵層面上,一是爭取選戰勝利與通過(或阻撓)法案的競爭。現任首長的經濟施政表現與其得票率是正相關的,經濟表現強勁對現任者有利,反之則對挑戰者有利。

著名政治學者美國范德堡大學教授巴特爾斯Larry Bartels)在民國 96-100 年(二○○七年至二○一一年)進行的跨國選舉研究,分析發現於選舉前的四個季度裡,GDP 增長的每個百分點都與執政黨的得票率上升有關。

數字會說話,地方基層最有感,不像總統選舉可以靠民粹、叫賣「抗中保台,護台灣」,選票就進帳。地方基層選舉是要親身服務,一步一腳印的靠政績,力求選民支持。以台中市民幸福感為例,前市長任內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七月,《天下》的幸福城市大調查,台中市在六都排名倒數第二。現任盧市長就任後,依台灣世界新聞傳播協會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廿二縣市有感施政大調查」,台中市民幸福感大躍升至第一名。當然,經濟發展是在地居民幸福感的主觀感受,由幸福感的數字變遷,顯示在地居民是以政績表現決定連任者的去留。

事實上,幾乎所有選舉民調亦證明「拚連任,要贏靠政績」,絕非靠網軍攻擊炒作奏效。即便與網紅合作已是政治人物所偏好的選戰模式,配合網紅操作,只能打短線,候選人仍需依靠專業與政績,不能只靠大內宣的操作,政績方為連任或勝選的關鍵。尤其是幸福感,絕非網軍所能拉抬,是要讓在地居民實質感受發展前景,端出有效政策等「經濟有感的治理」,方為幸福關鍵。













掃把禦敵口號治國 怎安民心


2022-03-03 00:44  聯合報 /   王瑞興/公退(南投市)
季青漫畫


近日俄烏戰爭引發國際關切台海局勢,蘇揆也屢次發言,言詞如同之前要拿掃把拚到底。蘇缺乏國際外交經驗,但又好辯,蘇的掃把論就如同現代版的義和團。

面對兩岸危機,政府提振士氣,安定民心,絕對必要,但更要知己知彼,智慧避戰。日昨立委傅崑萁質疑國軍現行四個月軍事訓練役,只打二次靶,就要扛槍上戰場,質疑蘇是「出一張嘴防衛台灣」。蘇八度暴怒拍桌嗆「可恥!」回擊。相較下,還是國防部長邱國正說的對,台灣防衛作戰不是兒戲,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為何而戰、為誰而戰,正是士氣的依恃。

近兩年募兵連連下降,國軍缺官缺士也缺兵,而募到的志願士兵還有二成寧賠款提前離營,這正是民進黨再度執政、兩岸危機遽升時期。近年來國際「口頭挺台」確較往昔更多,但主因對抗大陸崛起,將台灣作為抗中前哨;而激化兩岸關係,正符合民進黨選戰最大利益。

政府存在的目的,是替百姓創造「穩定、正常、安全及可預料的人生」,如今社會貧富更懸殊,房價高漲讓人不婚不生,面臨通膨苦日子,兩岸危機節節升高,這些都看不到政府提出有效對策,只看到行政院長蘇貞昌嘴上功夫了得,鬥雞性格的吳釗燮則讓兩岸危機雪上加霜,再加上作秀官威十足的陳時中,與只會撒錢補助的陳吉仲,如此內閣如何安定民心?!誰又真以蒼生為念!















芬蘭避戰外交的啟示


2022-03-03 00:30  聯合報 /   聞博/大學教師(高雄市)
芬蘭總理馬琳表示將提供烏克蘭武器。 路透



此次俄烏戰事,若從上世紀前蘇聯入侵芬蘭故事,個人認為是烏克蘭對外政策失當所造成。芬蘭與烏克蘭都與俄羅斯陸境接壤,從人口與領土規模看,芬蘭與烏克蘭都比不上俄羅斯,軍事力量也遠遠不如俄羅斯。此次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主因在烏克蘭想加入北約,且目前政權過度親美,讓俄羅斯總統普亭感到危機,認為會威脅俄羅斯利益與國家安全

芬蘭領土邊境與俄羅斯接壤,俄軍一如目前侵烏一樣,可大軍長驅直入。前蘇聯與芬蘭先後發生兩次戰役,芬蘭犧牲大約十萬人,另有九萬四千人成殘障三萬婦女成寡婦五萬五千兒童成孤兒六十一萬五千人流離失所,因此個人希望國人要很嚴肅地看待對外關係失當引發悲劇,這也是芬蘭二戰後兩位總統巴錫基維、凱特寧推動避戰外交政策主因

芬蘭兩位總統巴錫基維、凱特寧的外交政策讓前蘇聯感到安心,同時信任芬蘭,也就是凱特寧總統在其自傳所述「芬蘭外交政策基本任務,是讓芬蘭的存在與支配芬蘭地緣政治者利益一致。」在沒有對外壓力下,芬蘭全國上下在巴錫基維、凱特寧兩位總統領導下致力教育建設成功提高芬蘭人民素質,為工業化與創新經濟建立基礎,同時也重視國家研發能力提升,讓芬蘭成功成為西方國家技術進入蘇聯的窗口。

芬蘭也把握與西方國家友好情況,將西方國家民生物資成功引入前蘇聯,讓芬蘭經濟能成功發展,也順利償還大量戰爭賠償金。芬蘭民國 109 年(二○二○年)人均國民總收入四八,七七八美元,芬蘭可如此發展其經濟,在於能處理好強權關係,同時又能妥善運用俄羅斯天然資源發展其經濟。處理好強權關係,姑且稱為「芬蘭模式」。

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出版的《動盪》一書中,「芬蘭與蘇聯之戰」這一章詳實說明當年戰事慘烈。很遺憾目前烏克蘭當家總統澤倫斯基,未能記取歷史教訓,妥善處理其國家與強鄰關係,讓其人民重蹈昔日芬蘭慘劇。從芬蘭與烏克蘭戰事檢視我們兩岸政策,讓中華民國的存在與支配台灣地緣政治者利益一致,台灣就能避開軍事對抗與威脅。個人認為「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最能符合此項訴求,尊重中華民國存在事實,就是承認兩岸同屬一中,兩岸就能攜手協商未來一中發展。













誰是俄烏之戰的贏家


2022-03-03 00:32  聯合報 /   徐勉生/退休大使(高雄市)
俄烏戰爭引發能源價格攀升,歐洲、亞洲、美國經濟可能都將成為輸家。美聯社



拜讀昨日「俄烏之戰,美國才是最大贏家」一文,筆者略有不同看法。

首先就軍火工業而言,美國固然可獲戰爭財,創造就業機會及經濟成長。但是全球軍工業並非美國獨占,俄烏之戰也不是全部使用美製武器。俄羅斯與中共都是軍火輸出大國,也將同時獲利。

其次,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使普亭在國際上背負侵略者惡名,但普亭執政已超過廿一年,對重振俄國聲威功不可沒,在國內政治地位穩固。另一方面,俄羅斯也獲白俄羅斯哈薩克及車臣支持。尤其普亭為了反制北約利用烏克蘭威脅俄國國家安全,而出兵自保,也在國際間得到一些諒解。中共、印度及阿聯在聯合國安理會譴責俄羅斯案棄權證明普亭並非孤立無援

相反地,在俄軍發動攻擊前,美國雖多次警告普亭,又進行外交斡旋,都未能阻止俄軍,顯示美國軟硬兼施作為毫無成效嚴重損傷美國過去國際間呼風喚雨領導地位

俄烏開戰,固然會耗損俄羅斯軍力及經濟實力,降低對美國威脅,但是若俄國與中共聯手,美國仍將寢食難安

美國對中共及俄國壓制,已促成中俄聯盟。普亭在北京參加冬奧時,與中共簽署十五項有關能源、糧食、金融方面的合作協議,並發表聯合公報,共同抗美。有了中共支持,使普亭有恃無恐斷然出兵。即使美歐祭出經濟制裁,俄國也能從中國大陸尋得替代方案。相對地,美歐祭出的制裁,日久必然也會傷及自身經濟利益

日本讀賣新聞報導,俄烏開戰後,中共高層緊急會商,決定協助俄羅斯對抗經濟制裁。事實上,俄羅斯與中共對於美國獨霸全球局面早已極度不滿,正聯手試圖改變美國的單極國際秩序

此外,東南亞國家一向在經濟上依賴中國大陸,在安全上傾向美國。但美國去年自阿富汗倉促撤軍、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背棄庫德族,都令東南亞國家心寒。如今美國無力阻止俄國入侵烏克蘭,恐再重創美國在東亞的威信與安全承諾。

目前俄烏戰局膠著,雙方談判未能達成共識。眼下唯有第三者出面調停,才能結束戰火。放眼世界,只有中共有此能耐。烏克蘭已建議請中共出面調停歐盟外交安全政策高級代表也致電北京,用意至為明顯。

中共在俄烏戰中隔岸觀火既沒有加入制裁損傷本身利益,也沒派一兵一卒,動用一槍一炮。如果中共調停成功,將大幅提升其國際地位,屆時俄烏之戰最大的贏家恐怕還是中共。











戰爭、氣候 敲響末日鐘


2022-03-03 00:23  聯合報 /   林基興/大學教授(新北市)
2020年1月,末日之鐘調整距離子夜只有一百秒,源自新冠病毒等威脅。 法新社



民國 36 年(一九四七年),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原子科學家公報設立末日之鐘」,每年一月評估世界毀滅的距離:午夜零時象徵世界末日來臨。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一月,撥快二分鐘,反映全球氣候變遷、核武、美俄兩國對烏克蘭之爭。民國 109 年(二○二○年)一月,調整距離子夜只有一百秒,源自新冠病毒等威脅。

今年二月廿四日,俄羅斯攻打烏克蘭。廿七日,俄羅斯總統普亭表示他已下令陸基戰略核武、戰略核子潛艦與空軍核子轟炸機都進入高度戒備狀態,理由是北約出現「侵略性言論」。同時,美國駐歐洲部隊也進入二級紅色戰備地面部隊可在六小時前往戰區戒備狀態共分為五級,一級「最高就緒」)。隔天,俄羅斯國家電視主播 Dmitry Kiselyov 放話,「我們的潛艇能發射超過五百顆核子彈頭…。若俄羅斯不在,我們哪需這世界?」

回顧歷史,最近核戰的當數民國 51 年(一九六二年),美蘇冷戰,蘇聯應對美國在義大利和土耳其部署彈道飛彈,而在古巴部署彈道飛彈,當時美國也進入二級紅色戰備。部分將軍還要甘迺迪先發制人攻擊古巴,若非他冷靜,也許世局已大不同。

其次,或因俄烏之戰,較少人注意到,二月廿八日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發布氣候變遷影響與調適報告:全球已近半物種往極地或高海拔移動,未來數百萬人面臨糧食危機,全球約卅四億人生活在易受氣候變遷的環境。全球在民國 129 年(二○四○年)前可能升溫一點五度。

第三,當前的新冠病毒威脅有舒緩,但新變種甚或新病毒等病原仍難料,因此,人類生存環境還是面臨大挑戰。其實,兩年多來,諸如消毒噴劑各式防治醫療與廢棄物,已造成相當生態負荷,畢竟緊急時均以人類生存優先考量。

兵凶戰危,高科技武器更致命與破壞環境。諸如評估氣候變遷,科學界也無法或無力國防軍備這一面。此漏網之魚的影響,以後會逐漸顯露。

民國 61 年(一九七二年),美太空船阿波羅十七號太空船拍攝地球,取名「藍色彈珠」,首次拍攝到南極冰冠美國國家航太總署發布這照片時,正值環保熱潮,世人紛紛指稱地球「脆弱」和「孤立」。

唉,人類何時才知和平共處力保生存環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