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2日 星期六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會考採用七級分是一大錯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2503/web/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會考採用七級分是一大錯
◆  產業政策該讓百業興旺 兼顧減碳
◆  通膨苦民 還在吹噓經濟
◆  做不到分流…改善交安 先教會風險認知
◆  地球有多大 普亭野心就有多大?
◆  新型學測 理化多元綜合
◆  將心比心…學測太難 折磨學生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會考採用七級分是一大錯


2022-01-22 04:11  聯合報 /   李家同(作者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國中會考將於3月開始受理報名。圖/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會考是國中生升高中必須參加的考試,教育部採用七級分制,其中最高的是A++,最低的是C。很顯然的,A++是為了少數幾所明星學校所設計的。建中、附中、一女中等等學校要收到頂尖學生,但是這些學校的名額有限,所以得到A++的人數不能多。這種情形造成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會考一定要有難題。我曾經看過最近會考的數學題目,其中有相當多難題,絕對超過國中數學教科書內容的。

因為考試有難題,學生就必須靠補習來應付考試。我本人六十年前也考過高中,那時候無論哪一科,都沒有這麼難的題目。那時候也有明星學校,可是考卷沒有難題仍然有鑑別度。考其原因,乃是因為從前用一百級分。採用了一百級分,就不會使得同分的人相當之多,也就會有鑑別度了。

所以我們可以說,採用七級分絕對使得學生感到更大的壓力。當初採用七級分的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夠快樂學習,不在乎分數。現在適得其反,補習班越來越多,與七級分是有關聯的。補習是要付費的,弱勢家庭學生無法補習,即使很聰明,也比不過那些可以上補習班的同學。何況有些家境好的學生還可以請家教。考試中有難題,絕對弱勢孩子是相當不利的。他們不是不聰明,也不是不用功,僅僅是無法進補習班就吃虧了。

更嚴重的問題乃是最低級分是C,這些學生被視為學業程度不夠全國有卅%左右的考生在英文和數學上都是拿C的,問題是,拿到C是否表示學生程度是很差的?數學考題廿七題中,答對了十題會拿到C,英文答對了四十%的題目,會拿到C,這是不是很嚴重的問題?我們當然希望學生的程度越來越高,但是我們也要顧及到現實,如果一個孩子已經有了最基本的能力,卻發現自己在會考時受到嚴重的挫敗,是不是一大打擊?

總結一句,會考採用七級分制,增加菁英學生壓力,補習班的數目增加顯示了這一點。更令很多人傷心的是,眾多的學生並沒有差到非常嚴重的地步,但是因為會考採用了七級分制,他們拿到了C。很多老師對此事感到無奈,因為有些學生在學習上是比較緩慢的,不可能對他們有太大的期望,只能使他們有最基本的能力偏鄉的這一類問題最為嚴重,有些學校連班上第一名的學生在很多科目中都會拿C。

教育部不妨好好地研究七級分缺失,我們總不希望補習班越來越多,很多孩子在學習之路感到嚴重挫敗。













新型學測 理化多元綜合


2022-01-22 04:11  聯合報 /   簡麗賢/高中物理教師(台北市)
考生覺得學測自然科難度合理。記者徐如宜/攝影


學測自然科試題,題數比往年減少,增加混合題和非選擇形式,融入探究與實作試題,成為焦點。

今年自然科試題特色包含以自然現象和生活應用為素材,評量考生必修物理的概念。例如以日常生活的讀卡機常用晶片內建線圈為素材,評量考生必修物理的電磁感應定律的概念。以颱風中心行進及預測路徑,評量考生能否以運動學概念估算颱風移動的平均速率,並判斷颱風在各點位置的受力。

其次,以諾貝爾獎主題設計學術情境素養試題,往往具有高鑑別度。以去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得獎主題聚焦於複雜系統,以簡化的「地球氣候系統模型」預測大氣向外熱輻射功率隨頻率變化。此題組評量考生閱讀理解文字和圖表的綜合能力,屬於學術情境素養試題。

今年的試題形式與去年九月大考中心的試辦模擬試題相仿。最後三題以量子科學為素材,用積木製作類似等臂天平的實驗方法和步驟,設計基本題和圖形分析題,具有很好的鑑別度。

今年的題組題綜合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習內容,設計醫院血流儀以都卜勒效應為原理製成,透過必修物理基本概念,判斷血流儀的感測器以入射波和反射波頻率判斷血液流速,探究飲酒對於血液流速影響的監測。以都卜勒效應在醫學診斷和研究的應用為命題素材,是今年自然科創新試題。

學測試題品質良窳,影響教師教學形式和學生學習態度。第一年新型學測試題對學校教學影響甚鉅。教師教學能依據課綱內容正常化教學,強調基本概念和思考內容連貫性,並以自然現象和生活應用為教學素材,引起學習動機;教師能引導學生閱讀時事新聞科學主題的報導,結合教科書內容,延伸討論;落實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課,引導學生思考發現問題、規畫與研究、論證與建模等科學實驗態度和方法。學生應重視基本概念的建立,思考生活自然現象,學習如何提問,並關注科學時事新聞,閱讀書報雜誌等,相信能獲好的學習成效。

綜合第一年的新型學測自然科試題,取材多元,符合課綱內容和素養導向命題,預估具有很好的鑑別度,為往後的命題樹立很好的參考指標。














將心比心…學測太難 折磨學生


2022-01-22 04:11  聯合報 /   鄧鴻源/大學教授(新北市)
大學學測登場,新北市考場缺考人數共617人次。圖/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昨天開始的大學學測考題,一般師生反映都很難,無異折磨學生,很不應該,命題老師可有同理心?

許多學生表示,許多題目須用觀念解題,而部分題目講求跨單元觀念統合與計算並進,試題難度中間偏難,計算量稍大,且須統合跨單元概念,尤其題幹長讓很多考生表示,越看越複雜,也產生挫折感,而且整份試題需要活用很多觀念,計算也很繁瑣。

拜託,又非在寫論文或考研究所,需要考這麼難的題目嗎?命題老師可有將心比心?何況學生尚未念完三年,許多觀念尚待統整,怎麼可以考這麼難的題目?

筆者在大學教普通物理,範圍不大,考試採取 open book 方式,能考及格尚且不多,何況學測範圍大,又不能看書。

日前已有許多教授與高中校長反映,學測過早考試,許多考上者不再念三下課程,以致上大學後程度不夠,尚待重修。

總之,學測是否必要,值得檢討。即使要筆試,也不應太難,以免折磨學生。












產業政策該讓百業興旺 兼顧減碳


2022-01-22 04:11  聯合報 /   聞博/大學教師(高雄市)
總統蔡英文說,為促進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的發展,今明兩年政府將投入新台幣76億元吸引AI、物聯網、雲端服務以及半導體設備等國際大廠加碼投資台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總統第一任期的五大產業創新+2的產業政策,與第二任期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有沒有讓台灣百業興旺?個人認為沒有。理由很清楚,台灣一直處於低薪狀態,如果是百業興旺,薪資會大幅調漲,國民所得差距也不會如此惡化拉大。

個人觀察,政府目前產業政策,焦點集中在以台積電為首的半導體產業鏈。從台積電高雄設廠、台中擴廠,政府對待台積電處處開綠燈配合,忘記半導體產業是耗能與耗水產業,讓國人感受台灣好像僅能依靠半導體產業帶動經濟成長,而這種舉措非常不利台灣未來經濟發展與碳中和行動。

對照日本,儘管在新冠肺炎嚴峻期間,經濟產業省在民國 109 年(二○二○年)十二月廿五日提出發展海上風電產業、氨燃料產業等十四項產業的綠色增長戰略,除確定民國 139 年(二○五○年)實現碳中和目標與構建零碳社會,希望民國 119 年(二○三○年)較民國 102 年(二○一三年)減排百分之四十六,同時以此促進日本經濟持續復甦,預計到民國 139 年(二○五○年)每年將為日本創造近二萬億美元的經濟增長。

未來經濟發展關鍵,在電力能否充分穩定供應,而日本目前面臨核機組老舊與綠電技術仍受限歐美大廠限制,因此核電與綠電近年都未能達標,民國 109 年(二○二○年)前所有發電缺口都由火力發電補齊,因此碳排一直困擾日本政府。新產業政策就規畫發展海上風電產業、氨燃料產業、氫能產業、核能產業等四項能源產業,希望藉由能源產業的綠電增加促成電力充分穩定供應與減碳。

從日本十四項產業規畫內容可發現,是以節能減碳為核心,不但要謀求充分供電,也要兼顧經濟成長,百業興旺,最終實現民國 139 年(二○五○)碳中和。同樣是面對新冠肺炎肆虐挑戰,日本政府沒有懈怠,掌握國際主流意識—碳中和,積極規畫新產業政策因應。

相對我們國發會、經濟部等相關部會,就有點失職。日本十四項產業中也有半導體產業,但是其發展是為協助其他十三項產業進行節能減碳實現碳中和,並帶動產業發展,發展格局值得台灣業者與政府深思。

說實話,目前台灣半導體產業,只為出口,為他國經濟成長做貢獻,並未對台灣其他產業產生漣漪效應,因此台灣目前榮景是呈現半導體產業一枝獨秀。

期盼相關部會著手借鏡日本,制定新產業政策讓台灣百業興旺,並做好節能減碳與穩定供電。













通膨苦民 還在吹噓經濟


2022-01-22 04:11  聯合報 /   李沃牆/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金門金城)
通膨飆高,美國去年整體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升7%,創39年來新高。(路透)


歷史如一面明鏡,瘟疫或金融危機都是貧富差距再擴大的加速器。一場新冠疫情,讓許多勞工階級減薪、放無薪假,甚至失業;但富人卻在資金派對中錢滾錢,創造更多財富。

根據慈善機構樂施會最新調查,全球億萬富豪財富疫情期間大增逾五兆美元,擴大貧富差距。又全球前十大富豪財富同期翻倍至一點五兆美元,相當於每天增加十三億美元,總身價是全球最貧困階級財富總和的六倍。尤有進者,近年來,全球大宗物質、原物料行情持續攀升、能源價格上漲、供應鏈缺貨、運費不斷飆漲、基層工資上漲、極端氣候影響、加上愈趨明顯的貿易壁壘,迫使通膨升溫,目前仍無緩和跡象,成為今年經濟成長的絆腳石。

據報導,近期歐洲國家、美國、加拿大、土耳其、韓國等,都處於近卅年來的最高通膨水平。除了貧富差距擴大,台灣受經濟環境變動的影響亦難置身度外,CPI 年增率於去年四月達到百分之二點一,首次破二後,八至十二月又接連五個月高於百分之二的通膨警戒線。其中,十二月的 CPI 年增率為百分之二點六二,外食費大漲百分之二點三九,創下八十一個月最大漲幅,全年 CPI 漲幅更達百分之一點九六,創下十三年來新高紀錄。另外,反映廠商進貨成本的躉售物價指數全年百分之九點四二,亦創下四十一年以來最大漲幅。

不僅一般上班族對萬物齊漲感到無奈,中低收入戶及弱勢民眾更是無語問蒼天,唯有淚千行。令人驚訝的是,主計總處老神在在,認為溫和通膨可帶動經濟良性循環,且自民國 106 年(二○一七年)以來,薪資上漲率都超過物價上漲速度,不需要過於擔憂。殊不知,加薪即使是相同幅度,不同階層的名目或實質薪資也是愈差愈大。君不見,高科技廠員工加薪、分紅者比比皆是。疫情受惠最大之一的長榮海運年終高達四十個月,羨煞不少上班族,然許多因疫情淪為慘業的勞工情何以堪。

主計總處近期又表示,在新台幣匯率大幅升值及景氣展望轉趨樂觀下,去年我國人均所得可望升逾三萬美元。國際貨幣基金也補上預測,認為台灣人均所得在二○二五年可望超越南韓。若然,實在可喜可賀。但人均 GDP 並無法衡量所得分配狀況,遺憾的是,由台灣近卅年所得分配變化可以看出,五等分所得級距倍數在民國 80 年(一九九一年)為四點九七,但民國 90 年(二○○一年)卻上升至六點三九,顯示所得分配惡化、貧富差距擴大;其後雖有下降,但自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後卻出現微幅上升趨勢。

由主計總處公布的民國 109 年(二○二○年)家庭收支調查顯示,除了儲蓄飆升、消費驟減,疫情也導致國內所得分配不均益加嚴峻,以五等分所得級距計算的可支配所得差距達六點一三倍、吉尼係數零點三四,均創下八年來最高。痛苦指數也自去年五月的六點五九後居高不下,民眾對亮麗的經濟數字猶如遙望天邊的彩虹,政府豈能視而不見。














做不到分流…改善交安 先教會風險認知


2022-01-22 04:11  聯合報 /   李克聰/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新北市)
外送員與馬路低頭族,已變成新興的交通事故成因。記者胡經周、林伯東/攝影


台灣的交通環境惡化已連續四年每年都有近三千人因交通事故死亡,車禍竟是十大死因的第六名。政府多年來運用交通管理的「工程」、「教育」及「執法」之三 E 方法努力改善,但效果有限。願景工程也再度推出「公路正義2.0」專題,調查發現,車輛對行人的禮讓文化在無號誌化路口、閃紅與閃黃燈的路口或無斑馬線的路口,禮讓程度明顯降低,形成一定的交通安全風險。因此必須盡快面對問題找出有效改善方法。

交通管理的「工程」、「教育」及「執法」之改善方法,其原理在於先有供需平衡的交通工程規畫設計,然後據此對民眾實施合理有說服力的交通教育,最後因為只有少數用路人違規,再實施有教育功能的人性化執法方式,有效減少交通違規,形成交通管理的良性循環。

但台灣交通環境因使用的運具持續過於多元,道路面積有限難以容納各式運具,在道路工程規畫設計上常顧此失彼。加上停車規畫失當,合法適當的汽機車停車位嚴重不足,因此路側、巷道、騎樓及人行道違規停車十分普遍。所以有時行人必須走在車道旁,自行車及機車常須變換車道,甚至騎在快車道。如此多層次的混合人車流所產生的安全問題,造成交通教育缺乏說服力,交通違規眾多,執法失調,反而形成惡性循環,交通事故居高不下。

我們應該由下而上,從用路人角度分析,檢視一個剛拿到機車駕照的學生,興致勃勃地騎車上路,原想好好遵守所學的交通規則,無奈上路後看到的是多元複雜的交通環境,如要騎得有效率就必須融入複雜混合車流當中,慢慢地交通規則當成參考,違規逐漸成為日常,只在警方嚴格執法下才完全遵守交通規則;行經有停讓標誌標線的無號誌化路口或閃紅與閃黃燈的路口,該停讓而未停讓。交通部調查發現在閃紅燈的路口,用路人未停讓之比率高達九成,這樣的交通文化當然安全問題嚴重。

正本清源的改善方法,必須先改善惡劣的交通環境,但牽涉甚廣,執政者都不想在其任期中碰觸此敏感課題。因為勢必要減少多元運具的種類與數量,甚至限制部分運具的使用,以不同道路層級讓不同車種分流,亦即實施道路分級分流。如短期無法做到,建議除了盡快改善易肇事的路段與路口外,還必須在交通教育上改變方式,應融合日常面對的複雜交通環境,以類似人性本惡的引導教育方式教導各級學校學生,提醒面對的各式違規之安全風險,及如何預防與減少風險的應變作為;並說明如本身也如此違規將面臨更大的交通安全風險。

最後在交通執法上,應鼓勵民眾多檢舉嚴重違規,如任意變換車道之逼車、嚴重超速及併排違停等。至於一般違停,因其仍有交通管理惡性循環之負面影響,建議應宣導交通管理社區化之觀念與作法。鼓勵民眾遇有社區周遭之違停應立刻反映,並即時透過社區管理單位當場勸導,以即時改善因違停可能造成之交通問題。如違規民眾不服勸導則再進行檢舉,並由社區管理單位註記以加重處罰。














地球有多大 普亭野心就有多大?


2022-01-22 04:11  聯合報 /   陳一新/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台北市)
普亭上月21日在俄國國防部主持會議時說,若西方繼續明顯具有挑釁意味的立場,將採取適當的軍事技術性報復措施,這是他首度暗示俄烏邊境上可能爆發衝突。美聯社


美國為首北約盟國在十到十三日與俄羅斯的談判陷入僵局之後,俄羅斯總統普亭的動作愈來愈大,大有西方若不答應莫斯科提出的安全保證,俄羅斯誓不罷休之勢。雖然西方也擺出一副很強的姿態,但是實際上卻希望避免戰爭。看在普亭眼裡,更促使他決定擴大爭端,迫使美國為首西方國家做出妥協。

俄美談判陷入僵局後,俄羅斯副外長雷雅布可夫揚言,克里姆林宮不排除在古巴或委內瑞拉駐軍可能性。此不啻擺明俄羅斯有意製造第二次古巴飛彈危機

另據美方掌握的情資,俄羅斯已派遣不少特工潛入烏東地區,計畫在必要時製造衝突,作為進攻烏克蘭藉口。雖然美國為首西方國家已備妥十八套劇本因應,但一旦俄烏爆發衝突,必然會出現許多出乎意外的事件。

俄羅斯已協同白俄羅斯一起在俄烏邊境舉行軍演,加上烏東地區親俄分離主義分子,讓烏克蘭三面受敵。此舉顯然是讓烏克蘭政府與人民心生恐懼,而尋求與俄羅斯妥協。稍早,烏克蘭政府曾釋出願讓烏東地區自治的訊息,就是明證。

面對俄羅斯愈來愈強的壓力,美國為首西方國家也全方位因應。德國已派遣外長前往莫斯科,要求俄羅斯不要入侵烏克蘭,否則歐盟將予以嚴厲制裁

美國總統拜登多次警告一旦俄羅斯攻打烏克蘭,美國將協同北約盟邦予以最嚴重的經濟制裁

英國已開始提供烏克蘭反坦克飛彈戰術性武器,並派遣技術人員協助烏克蘭政府軍操作該型武器。加拿大則派遣兩百名軍官訓練烏克蘭軍隊。若局勢繼續惡化,拜登政府也可能進一步協助烏克蘭建軍

為避免烏克蘭危機突然爆發駐紮立陶宛美國陸軍第一師坦克車已運往烏克蘭。北約快速反應部隊提升警戒層次預防突發事件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已飛往基輔,展現拜登政府對烏克蘭的堅定支持。布林肯並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會晤,尋求緩解烏克蘭危機。

普亭的確雄心勃勃,大有氣吞山河之勢。雖然他這次利用烏克蘭危機並未達到讓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同意他所提出安全保證的目的,但卻大大提升俄羅斯國際地位他個人的國際形象,以及他自己在國內的政治地位

不過,紐約時報說普亭志比天高具有併吞天下雄心壯志,未免言過其實。首先,雖然俄羅斯擁有足以與美國抗衡的打擊武力,但整體國力不僅與美國相去甚遠,而且與中國大陸相比也差一大截。

其次,俄羅斯最嚴重軟肋在於經濟,此所以美國這次威脅俄羅斯就是主打經濟制裁

儘管中俄兩國近年愈走愈近,但是普亭想要稱霸天下,不要說美國不以為然,中國大陸也不會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