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之眼】功在海洋 搶救「海功號」文史大作戰
◆ 【專家之眼】新聞不自律的海浪 掩飾不了NCC的怠惰
◆ 【專家之眼】德國能源轉型會成為台灣的殷鑒?
◆ 【專家之眼】兩岸流而不交? 被綠營抹紅的海峽論壇
◆ 【專家之眼】台灣與烏克蘭真是命運共同體?
◆ 【專家之眼】烏克蘭危機緩解:北約不東擴,俄不西進?
【專家之眼】新聞不自律的海浪 掩飾不了 NCC 的怠惰
2021-12-24 10:52 聯合報 / 褚瑞婷/世新大學博士候選人
台中市第二選區立委補選國民黨參選人顏寬恒日前批評,有7個電視台政論節目一個多月來針對他造謠抹黑,並認為NCC有偏袒之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這段時間,台灣的新聞頻道內容好像再度走向單一化,公投議題帶來的多元討論彷彿已經結束,取而代之是鋪天蓋地的王力宏婚變消息,而許多政論節目則是被指稱過度偏向單一人物報導,有新聞內容報導偏頗的嫌疑。
日前,台中市第二選區立委補選國民黨參選人顏寬恒批評,有 7個電視台政論節目一個多月來針對他造謠抹黑,並認為 NCC 有偏袒之嫌。儘管 NCC 於第一時間表示,若民眾認為新聞台有違反《衛廣法》第27條事實查證,可提出申訴,而目前已經收到顏寬恒方面的檢舉案45件,民眾檢舉13件,NCC 將依法發函給三立跟民視,請業者啟動自律機制。
的確,NCC 不能主動干涉新聞內容,新聞節目是採事後審查制,而非事前審查。然而,新聞內容本有善盡平衡報導的責任,NCC 就算不能主動介入調查,但若新聞節目內容過於不當,難道非得等到擊鼓鳴冤才能盼來 NCC 的覺醒?究其原因,這不是因為 NCC 尊重新聞自由,而是 NCC 對於新聞節目處理失當的態度太過怠惰。
根據 NCC 受理申訴陳情的 SOP,陳情人向 NCC 陳情立案後,案件將由「廣播電視節目廣告諮詢會議」進行審議,再由 NCC 做決議,且依法僅得於播送日起20日內調閱播出資料。可是,若細看 NCC 過去對違規新聞節目或內容的裁處案例,從陳情立案到 NCC 決議公告時間,至少兩個月,至多甚至超過半年以上,如此冗長的審議期間,如何能讓因不當新聞內容而導致權益受損的當事人恢復公正報導的權利?
此外,對於政論節目或新聞內容是否有針對單一對象報導過當的事實,NCC 表示「有對新聞報導進行統計監測」,所指的是兩個月才公布一次的觀測資料。現在已經12月底,但觀測結果僅公布到10月,而11月與12月的觀測報告最快要明年2月才會有結果。
更者,根據最新觀測報告,由於11月的陳柏惟罷免案,導致陳柏惟在10月的聲量衝破過去慣性,進入前五名。但是,監測報告無法辨別新聞內容是否對特定人物有惡意攻擊的現象。無論是陳柏惟的罷免案,還是顏寬恆的補選案,只靠監測報告恐怕都無法還給當事人清白。NCC 明知如此,面對質詢卻還是這般回答,坐實了監理機關不但業務怠惰,更讓人覺得態度傲慢。
簡單來說,對於新聞頻道無法自律的現況,NCC 仍需等到民眾或受害人陳情後立案方能審查,或要求新聞台啟動自律機制。但是,若不積極審議陳情案,釐清新聞報導是否有偏頗,受損的當事人權益如何回覆?光靠監測報告是沒有任何具體效果的。更遑論 NCC 過去審議中天或 TVBS 案件時,曾將審議結果列入換照評估的條件,卻有多次被法案撤銷退回的前例,更讓 NCC 面對此類案件的公正性備受存疑。
NCC 主委陳耀祥說,新聞事件就像一波波的海浪。難道主委天真的以為船過水無痕?這顯然是小看了新聞報導滴水穿石的力量。主管機關對於新聞報導影響力的理解錯誤,讓 NCC 的怠惰顯得順理成章。新聞內容不自律,原來是因為 NCC 的縱容嗎?
【專家之眼】功在海洋 搶救「海功號」文史大作戰
2021-12-24 10:56 聯合報 / 宋燕輝/中華民國海洋事務與政策協會理事
我國首艘南極探險捕撈磷蝦研究船,海功號拆除走入歷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新一期重量級國際關係期刊《外交事務》針對「核武國家的數量十年內是否有變」一事,廣詢外交安全領域專家看法。其中有專家認為,台灣有可能在10年內擁有核武。此當真?
先不論這些國外專家做此預測之依據為何?以及他們的預測是否正確?但自1970年代開始,台灣的確曾秘密進行研發核子武器。蔣介石為對付已擁有核武的中共,曾以研發核能發電為掩護,指示中科院秘密進行核武的研發。
製造核武需要核材料,尤其是鈾礦。在《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核安全保障制度限制、以及美國政府的反對和監控下,台灣要取得核材料相當困難。
民國 65 年(1976年)12 月,我國漁業研究船「海功號」橫渡印度洋,經南非開普敦到南冰洋恩得比海域試捕南極蝦。在回程中,被交付執行一項秘密任務,由南非開普敦港載運鈾235核材料回台灣。
當年在台灣省水產試驗所海洋漁業系擔任股長、也是遠航南極成員之一的戚桐欣說,前往南極原本只是單純的開發漁場計畫,船員都不知道有秘密任務。但正當「海功號」準備返航前夕,任務總領隊水試所長李燦然突然接獲中華民國駐南非大使館通知赴大使館與關鏞大使見面。當時,關大使請水試所協助運送一件包裹回台灣。大使未說明包裹裡裝的是什麼,只是千叮嚀萬囑咐:「航程中,千萬不要泊靠任何港口。」
基於好奇心,「海功號」船長陳長江問我約翰尼斯堡領事館洪領事,究竟包裹裡裝的是何物?這位外交官沒回答,但在一張便條紙上寫下一個代表某種放射性重金屬元素的英文字母和三個數字 (筆者按: U 235),遞給船長看後,隨即取回用打火機點燃燒毀。
「海功號」離開南非的前一晚,大使館運來一個長約三米,高與寬各45公分左右的長柱形板條箱,直接放進研究船的實驗室,陳船長親自貼上「禁止入內」的封條。為了不讓人知道大使館托運「貴重儀器」此事,「海功號」在啟航前夕放船員和研究人員休假上岸。據當時沒上岸休假的一位技士稱,原訂次日九時出港的「海功號」,卻一大早在五點出發。
民國 65 年(1976年)3月26日,「海功號」返抵台灣,但前晚先在深澳漁港外海拋錨。港區有軍用卡車、配槍憲兵、並實施戒嚴。次日早上八點多,實驗船駛進基隆港,但當時船上實驗室的封條已撕掉,門也打開,「長形板條箱」也神秘消失。
「海功號」是台灣第一艘前往南極探險及捕撈磷蝦的研究船,其間共執行53航次的海洋試驗調查,在台灣漁業史上扮演著一個極為重要的角色。農委會漁業署稱,此研究船的輝煌歷史正如其名「功在海洋」,深印在國人心中。此「功」指的是「海功號」對台灣南極探險與漁業研究的貢獻。但鮮有人知,此船在台灣核武研發過程幫了大忙。當時約翰尼斯堡領事館向陳長江船長表示,「海功號為國家立了大功」。我駐南非大使也說,「你們的愛國情操實在太令人感動了,中華民國必當以你們為榮」。
「海功號」於民國 82 年(1993年)1月除役,民國 86 年(1997年)安置在基隆八斗子漁港碧砂泊區作為觀光地標,供民眾參觀。但「海功號」金屬結構的船身,因長期放置海岸邊,雖有維護,但顯然不足,因此受長時間海洋環境之高鹽、潮溼以及氣候風化影響,「海功號」雷達塔遭強風吹襲掉落,此衍生公共安全問題。經漁業署、基隆市政府、海洋大學、海科館、水試所、基隆區漁會等單位開會研商後,決定予以拆除。
日前,「海功號」船尾部分已被拆除。但因有文史人士向文化部陳情希望保留,基隆區漁會先請廠商停工緩拆,待政府相關單位現勘後再決定是否繼續拆除。
「海功號」有其重要海洋歷史意義與文化價值。拆除「海功號」的決定與政府推動包括「向海致敬」的海洋政策相關。文化部、海委會、漁業署與其他政府相關單位負有保存台灣海洋文史的責任。建議政府相關單位儘速邀請學者專家前往現場深入評估「海功號」保留的價值與必要。在兼顧公共安全與海洋文史保存,期盼政府能找出一個不予拆除「海功號」的折衷雙贏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