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家縱論/安倍暗示 兩岸議題日本角色浮現
◆ 台海不穩 全因碰觸一中紅線
◆ 大屋頂下/徘徊在半路上 蔡英文轉向華獨了?
◆ 理情不濫情 思索性平內涵
◆ 星期透視/台灣不宜缺席北京冬奧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安倍暗示 兩岸議題日本角色浮現
2021-12-05 00:41 聯合報 / 楊永明(作者為國安會前副秘書長)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說「台灣出現突發事態就是日本出現突發事態」的言論引發大陸政府不滿。 美聯社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日前以「新時代台日關係」為題發表視訊演說,內容談到對於台灣的支持、對中國軍事的憂慮、以及安倍任內強化防衛等。演說中提到,「台灣有事」等同「日本有事」,以及他認為中國大陸如果採取軍事行動,等同於「經濟自殺」等,引起北京抗議;筆者認為,安倍演說不能等閒視之,但也無需過度解讀。
雖然安倍晉三已經不是首相,但他是自民黨最大派系「清和政策研究會」(安倍派)的會長,在當前日本政壇具有近乎「造王者」的實際影響力;此外,安倍第二任期內主導制定日本新安保法案,強化美日安保,因此安倍的發言還是具有相當指標性,特別是在日本安保政策議題。
首先,安倍指出若中國對台灣展開武力侵犯,將為日本帶來重大危害,於是「台灣有事」等同於「日本有事」,也就是「日美同盟」有事。有事意指發生重大危機或衝突事件,台灣有事是指兩岸重大衝突或軍事事件,安倍認為這會影響鄰近台灣的日本島嶼安全,因此安倍認為也是日本有事,當然就會啟動美日安保,這是安倍演說中的「有事三段論」。
一直以來,美日安保對於台灣安全議題,是以模糊的區域或事態用語,從「遠東條款」到「周邊有事」,對於台灣與兩岸議題很少明確表態,主要因為美日安保的主導權當然是在美國政府與駐日美軍,日本主要扮演提供基地與後勤支援角色。
但是,安倍政府在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修改通過「新安保法案」,導入集體自衛權,指出「與日本有密切關係的他國遭到武力攻擊,或國民的權利有徹底遭顛覆的明顯危險」情況下,即使日本沒直接受到攻擊,也可派遣自衛隊前往協助防衛。因此,安倍的「有事三段論」認為台灣有事將會啟動日本與美日安保的集體自衛行動;不過美國應不會贊成這種邏輯,一方面接近戰略清晰,另方面則由日本主導。
況且,實際恐非如安倍所言般單純,新安保法案雖然是經由國會通過,但是卻遭遇強大民意反彈,幾乎所有民調超過半數民眾反對(除了產經新聞外),且多數憲法學者認為新安保法案是「違憲」,甚至是「戰爭法案」。所以,任何一個日本內閣要採取對外派兵措施,如果不是在美日安保體制下行動,必然會遭遇強大反對而難以作為。
其次,安倍呼籲習近平不要誤入歧途,如對台灣「採取軍事冒險行動,等同於走向經濟自殺的道路」。這是相當少見的直接警告,意指如果中國大陸武力攻台,日本和其他國家將會採取中斷貿易與全面經濟制裁。然而,中國大陸製造業產出量已經是美、日、德、韓的總和,各國經濟制裁能有多少效益?「經濟自殺」說法真能嚇阻中國大陸的軍事行動嗎?
第三,安倍提到「印太」概念與 QUAD 四方安全對話都是他任首相時所提出的構想,現在拜登政府則是擴大運用。日本也在美日安保的基地經費、武器裝備、聯合演練上,都有積極作為表現。這顯示美國益加依靠盟國的協助與分擔,同時日本等國對於美國印太戰略的影響力也有所增加。
上述分析指出安倍演說主要是說出他個人觀點,且牽涉到美日軍事介入台海的爭議表述,但仍不可小覷,這代表著日本政界日漸公開支持台灣,也會影響日本政要發言方向。此外,安倍更擔心的是岸田文雄首相與林芳正外務大臣的和中路線,於是透過這次演說,定調日本自民黨保守派的抗中挺台立場。
北京批判安倍演說是對台獨發出錯誤訊息,實際言,美國早對台獨明確表態,不支持台獨但支持台灣,安倍演說有著強化此框架的效應;此外,安倍演說也提醒我們,兩岸議題不僅有美國因素,現在日本角色也浮出水面了。
星期透視/台灣不宜缺席北京冬奧
2021-12-05 00:48 聯合報 / 戴遐齡(作者為台北市立大學教授、前行政院體委會主委)
北京冬奧組委辦公區前的冬奧雕塑。 (歐新社)
距北京冬奥開幕儀式,尚有二個月餘。在新冠病毒疫情持續擴散的壓力下,北京當局將面對著比今年夏季的東京奧運,更嚴峻複雜的挑戰。
日前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與墨西哥和加拿大領導人會談前表示,美國擬通過外交手段,以不派出美國官員參加奧運會,積極抵制冬奧會。不久,英國泰晤士報也指出,為抗議中共惡劣的人權紀錄,以及對持不同政見運動員的迫害,英國正與包括美、英、澳、紐、加等五國組成的「五眼聯盟」(Five Eyes)成員國積極討論,即使目前尚未做出最後決定,但考慮發表聯合聲明,且在任何決定上採取「共同進退」,一致對北京冬奧進行外交抵制,是其重要的選項之一。
此外,彭帥事件也演變為國際關注熱點。一日晚間,國際女子網球協會(WTA)宣布,在無法確認彭帥的人身安全自由、被害的指控獲得正視,以及選手與 WTA 工作人員未來在中國的安全保障,即日起「無限期停辦在中國與香港的所有國際女網賽」。
一時之間,抵制北京冬奧的氛圍快速發展,雖截至目前還無法預料,是否發展到如民國 69 年(一九八○年)全面杯葛莫斯科奧運的地步,但北京當局仍按著原先計畫積極謹慎處理和準備。此從各大大小小競賽場館一一完工,以及通過國際冬季單項體育組織認證的各項報告持續發布,或可窺一二。
面對一波波的抵制聲浪,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委會召開記者會表示,堅持如期辦賽,確保會事如期舉辦,將根據疫情防控需要,簡化辦賽方案,精簡非必要環節、活動和人員數量,最大限度降低疫情風險,竭力兌現辦好冬奧盛會,辦出史上獨一無二的運動賽事之承諾,完全將西方國家的抵制與撻伐拋諸於後!
爾今看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強權國家,正對崛起的中國,展開一場絕地大反攻,其合力掌握削弱中國實力的各種負面因素,如人權、新疆、西藏、兩岸等議題,藉以改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和中國的世界地位!
或許台灣中華奧委會此時此刻面對所謂「全球反中」大潮流趨勢的巨大壓力下,被推促到反中的最前線。在各方角力下,糾結在去和不去參加北京冬奧的拉鋸之中,難以抉擇。
平心而論,無論任何運動賽事,運動員才是主角,何況這是世界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競技水平最高的冬季綜合性體育賽事。雖然因受限於訓練環境,台灣選手在冬奧的比賽項目中,實力並不堅強,但能夠順利通過資格賽,已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他們都是經過多年的長期苦練,才有如今的可貴成果。因此,台灣必須盡力保障選手的參賽權,千萬不能隨一句「抵制」的口號或情緒,就令選手多年來的努力化為泡影。
我們鄭重呼籲,政府宜以選手參賽權為重為上,極力避免使台灣成為強權國家們擺布的棋子!
大屋頂下/徘徊在半路上 蔡英文轉向華獨了?
2021-12-05 00:46 聯合報 / 黃年
國慶大會當天CH-47運輸直升機在AH-64E阿帕契攻擊直升機伴飛下,吊掛巨幅國旗進入府前空域。圖為先前總統府前預演彩排。記者許正宏/攝影
蔡英文的國慶談話引起一個話題:她是不是由台獨轉向華獨了?
民國 109 年(二○二○)總統大選揭曉次日的《大屋頂下》說:蔡英文的兩岸論述自此定位在「中華民國台灣」。這是「台獨」與「華獨」的混合體。退一步是「台獨」,進一步是「華獨」。
當時,連民進黨內部恐怕未必都看得出此局。後來賴清德的「中華民國新生論」,及蔡其昌的「中華民國換手(給民進黨)論」算是跟上了風向。
民進黨若要從台獨向中華民國移動,在邏輯程序上應當經過四個階段:①法獨,正名制憲,已無可能→②殼獨,借殼上市→③華獨,一中各表→④大屋頂中國,直面一中議題,與對岸抗衡。
我在《大屋頂下》建議蔡英文團隊:在「中華民國台灣」下,向「華獨」多靠一步,與「台獨」多離一步。
我還說:這是預言,也是期待。
唯就國慶前後的景象看,蔡英文應當已脫離了法獨,看似向華獨移動,但其實是仍徘徊在殼獨的半路上。這是最凶險的位置,丟了法獨,到不了華獨,兩頭落空。
蔡英文的「四個堅持」,是回到《台灣前途決議文》。亦即,在否定「一中原則」及揚棄「一個中國」下,主張「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是殼獨。
習近平十月九日談話,大談「辛亥革命/孫中山」。這是明明白白遞給蔡英文一個話茬;但蔡英文第二天國慶談話完全迴避了「辛亥革命/孫中山」,反而幾次提及「七十二年來的中華民國」。遂使這場演說儼然成了殼獨文告。
蔡英文講辭中的「中華民國」是沒有「辛亥革命/孫中山」的,但國慶大會禮台上卻懸掛國旗與國父遺像,由游錫堃率全體與會者行三鞠躬禮。這是在「補充」蔡英文講辭中的缺漏?或顯示這是在殼獨與華獨半途中的徘徊?
在蔡團隊的國慶相關言行中,充滿這類「半途」景觀。例如,蔡英文談話稱「七十二年來的中華民國」。但蘇貞昌卻說,「辛亥革命建的是中華民國,中共不要掠美」;陸委會也說「辛亥革命紀念日就是中華民國國慶」。
如果蔡英文國慶談話用了類似蘇貞昌或陸委會的詞句,這次演說必有完全不同的解讀。
民進黨向中華民國的移動,一向表現在與國旗的關係,由仇視到接手。蔡英文在過去幾年,曾以手執小國旗或佩國旗別針來表態。國慶天際出現史上最大的中華民國國旗(六十五坪),成為當日的焦點。總統府發言人說,「中華民國沒有消失,國旗也愈來愈大面」。
蔡英文在談話中說:「國旗不見了我們一起生氣。」她顯然要借這一幅巨大國旗來引導民眾對其政治論述移動的認知。
但是,這一場精心設計的「認知戰」,卻被謝志偉砸了場。他說:「中華民國和那面國旗只是壓制台灣人的工具」,他感到「愈舉愈吐血」。
蔡英文與謝志偉,哪一個才能代表蔡團隊的國家認同?
這些場景,到底有沒有辛亥革命及孫中山?國旗到底是共識或壓迫工具?蔡英文、蘇貞昌、吳釗燮、謝志偉、游錫堃,好像一直各有不同的認知與表態,差異就在「華獨」與「殼獨」的配比。蔡團隊難道是烏合之眾?
蔡英文與民進黨應有警惕:
一、這是「內殺型台獨」殺到自己人了。我不相信蔡英文精心策劃的這場國旗大秀被謝志偉這樣的角色潑了一盆汙水,是蔡英文及民進黨內明智者所欣賞的。蔡英文會覺得被謝志偉甩了一巴掌。
在民進黨的轉型路上,一到關鍵時刻,就會出現「誰比誰更獨」的角力,這就是「我比你更獨」的「內殺型台獨」。
像謝志偉砸了國旗秀的場,黨內無人敢批評,遑論誰敢論處他,因為台獨就是他能站在舞台上的金鐘罩。但只因他的幾句汙言穢語,就把這個轉型過程中非常光鮮重要的一個儀式化為一場鬧劇,這正是「內殺型台獨」,在民進黨中比比皆是。
不能解決「內殺型台獨」,民進黨就不可能轉型,蔡英文也成了台獨的囚徒。
二、殼獨是作繭自縛,華獨是可攻可守。「有辛亥革命、孫中山的一一○年的中華民國」就是華獨,「沒有辛亥革命、孫中山的只有七十二年的中華民國」就是殼獨。華獨持有「一個中國」的概念,但對一個中國的意涵堅持主體性,亦認為「統一」是可以管理與節制的議題。殼獨則完全否定「一個中國」及「統一」,主張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邊一國」與中國抗衡。
殼獨的根本矛盾是,不能不藉「中華民國」的殼來保護台獨,卻又要用「轉型正義/去中華民國化」來毀滅中華民國。正如蔡英文用六十五坪的史上最大國旗欲型塑其基本共識與最大公約數,但謝志偉卻無底線地汙衊這面旗幟。蔡英文加謝志偉,這就是「殼獨」。
有一篇「幕後報導」很吸眼球。略謂,在國慶談話煮稿時,「年輕幕僚群大大反對蔡英文從辣台妹變成中華民國派」。又稱,「蔡英文在演說中特別加重『中華民國』的含金量」。如果此說無偽,似可證實,蔡英文確實想藉此次國慶場合進行某種程度的轉型操作。於是,出現了一個話題:蔡英文轉向華獨了。
其實,如果此次蔡英文對外回應了習近平「辛亥革命/孫中山」的話茬(像陸委會那樣說),且對內她的國旗秀未被謝志偉砸場,也許在這次國慶她已經完成了一次轉型的華麗轉身。當然不會一次轉過來,但可能已出現一個有意義的拐點。
蔡英文當然知道,台灣無論如何也甩不掉「中華民國」。她的選擇是在「殼獨」與「華獨」之間。
殼獨,像是蛇從吞食自己的尾巴來吞食自己,就是「頂著中華民國的殼,但不斷去中華民國化」。自己要毀滅中華民國,又希望中共「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
華獨,可攻可守。循著前文的「轉型四階段」,在「統一前」就是「華獨」(一中各表)。至於「統一」,目前尚看不到「心靈契合」的因素。如果出現「心靈契合」的條件,則可藉「統一公投」加以檢證。
因此,倘若幕僚們發現蔡英文竟然變成了「中華民國派」,這完全不必驚訝,因為這是台灣唯一的生路,也是蔡英文歷史定位的正確出路。
現在的問題是:缺乏戰略定力的蔡英文猶如水溝裡的一片枯葉,在殼獨與華獨的半途上漂來漂去,只消謝志偉一個小小的漩渦就把她帶上了泥灘。
小心內殺型台獨。尾巴搖狗,太阿倒持,多麼荒唐。
理情不濫情 思索性平內涵
2021-12-05 00:51 聯合報 / 王順民/文化大學社福所教授(新北市)
波波漫畫
近日立委爆遭男友施暴一事,因當事者公眾身分,瞬間提升成兼具全國指標性社會事件。
該立委談及身心受創,心疼之餘,更告誡國人與社會,她絕非最慘的受害個案,也更非是最後一樁情侶暴力加害事件。畢竟,各項加害施暴手段,已然在出手動粗的瞬間,留下不堪的逆境陰影;惟過度停留或聚焦於七大罪行,多少還是讓該暴力案,被窄化在個別案例和特定八卦範疇,無助於社會結構性限制的通盤解套。
因公眾人物身分,使該起事件引來輿論追蹤、網搜,但放大而不擴大及理情而不濫情,才應是進行論斷的持平態度。更確切地說,撇開立委身分,糾結恐怖情人應對、離斷,或停損的各種因變措施,多係屬於大同小異的文化心靈結構。
冀此,考察的癥結,當是個別暴力行徑背後,整體社會事實的關照;就此言,該私密互動誇張行徑,對應出來的就不單單只是從家庭暴力防治法、性騷擾防治法、跟蹤騷擾防制法,以迄私密影像防制法制定、增修或立法;而是應該回歸「社會—法」與「法—社會」的廓清,是民俗、民德及法律衡平關係,更要思索性平的文明內涵。
對該起恐怖情人案件,宜還原回到「人性—文化—教育」的關懷意旨。考察重點不在於私密影像本身,而是影像本身複製、使用而來的威脅或加害行徑。連帶地,從行為人到被害受暴者,如何看待性平議題潛藏的「權控關係」,才是該起案例延伸到通案,能否產生相對停損設置關鍵所在。
總之,如何讓性平概念涵養,內化、轉化,並分化以成為對於不同族群的尊重、關懷,著實考驗台灣社會的文明化程度。
賽夏客/資深教育工作者(苗縣頭份)
這次因綠委遭男友施暴事件,導引出綠網軍帶風向囂張行徑,如此嚴重社會治安,怎麼看不到總統妳關愛的眼神?
高嘉瑜是民進黨明日之星,竟屈服於網軍男友威脅暴力下,身心飽受煎熬。雖然同黨立委站出來聲援,但緩不濟急,況且根本問題是綠網軍內鬥。然而,出人意表的是蔡總統表現得出其冷靜,大家猜不透妳的意向。
因此,同黨同志似不敢多言,或拚命跟林秉樞劃清界線,隔出防火牆,消極看待這件震驚社會的大事。這國家若連立委都保護不了自己,老百姓能找誰?一般老百姓不知道網軍是誰、組織結構怎樣?但確實存在。如果蔡總統有心整飭社會治安,讓光明戰勝黑暗,一聲令下,哪單位敢不積極作為?蔡英文總統說,不要怕跟政府打交道,聽不見還可以拍桌子;只怕人民拍桌子,蔡總統聽得見嗎?
張有賢/製造業(台中市)
立委遭男友施暴事件,整個過程充滿台灣社會既有的權力與名位荒謬性。施暴男友遭起底,以往曾有類似情事逃過牢獄之災;由於廣結政治善緣,可靠網軍發揮影響力,銬著手銬上車前還可侃侃而談,事發後還串連政商鉅子漂白。今天如不是因受害者是立委,想必也不會那麽快遭到收押。
事實上,家暴受害者有多少仍在黑暗角落哭泣,檢警體系是否以相同標準偵辦,有權力的執政黨是否能自清,否則只是檯面上講空話,沒具體行動,不過是作作秀。上焉者只為目的打擊異己不擇手段,下焉者起而效尤,缺乏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思維,司法改革,只能淪為好聽口號!
台海不穩 全因碰觸一中紅線
2021-12-05 00:48 聯合報 / 孫揚明/資深媒體人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圖/路透社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三日公開表示,如果北京進犯台灣,那「可能是災難性決定」(a potentially disastrous decision)。他並說,過去四十年中,美國在奠基於一法三公報六項保證的一中政策下,非常有效地處理了這個議題。
當然,布林肯所沒說出來的是,過去四十年的台海穩定,是由於美、中、台三方都清楚的執行一個中國政策;而過去四十年中,台海也曾發生過極端接近戰爭邊緣的時刻;那就是美國柯林頓總統允許李登輝於民國 84 年(九五年)往訪美國,而導致民國 85 年(九六年)三月時的台海危機。當時中共核子潛艇曾深夜離港,迫使美方當時部署在台灣東部外海的獨立號航空母艦戰鬥群立時再向東移一百浬,以表明其態度;同時並在台海危機結束後,強逼李登輝與北京接觸、對話,而這正是「辜汪對話」的由來。
布林肯也沒有說出來的是,在台北陳水扁執政時期,因為陳水扁要「正名制憲」的政治意圖,曾使得美國當時的太平洋司令法戈自言,他緊張擔憂得「連覺都睡不好」!
長期以來,台海不穩定,必定是因為美中台三方中,至少有一方偏離出了一中政策軌跡所導致。民國 85 年(九六年)三月台海危機,直接的原因就是因為冷戰結束後,美國柯林頓政府試圖了解/試探北京的一中政策底限,而允許李登輝訪美所導致;陳水扁時代「正名制憲」政策試探,碰撞一中的紅線,最終導致美國與中共「共管」台灣。
晚近以來的台海穩定,其實是美中台三方均採一中政策,並有共同焦點才可能達致。至於各方的自我吹噓的廣告言論聽聽就好,當不得真。美方很清楚,真正的災難是沒有了一中政策。
就以美方最近積極籌備並邀請台北參加的「民主峰會」,其中與北京妥協的痕跡也是斧鑿斑斑。首先,「民主國家高峰會」變成「民主峰會」,「國家」不見了;其次,受邀者都是國家元首出席,台北卻是由元首代表出席;這明顯是 APEC 模式,也就是當時柯林頓在克雷島邀請 APEC 經濟體的「非正式領袖高峰會」,台北僅能由元首的代表出席。第三、台北參加的身分,據美媒報導是,外交部長吳釗燮清楚表示,是「以一個自我治理的島嶼與代表」(the self-governing island and it's representatives),以民進黨政府傾獨的態度,這樣的身分不是美方強壓所致而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