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報社論/蔡政府埋頭反公投,沒看到變種病毒來?
◆ 聯合報黑白集/「幸運」的國防部
◆ 經濟日報社論/印太經濟架構 台灣不能缺席
經濟日報社論/印太經濟架構 台灣不能缺席
2021-12-03 01:09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拜登政府正在討論一項涵蓋印太經濟體的數位貿易協議提案,以制衡中國在印太地區影響力。(美聯社)
美國拜登政府這一年來積極推動印太戰略,在政治、外交甚至軍事方面成果豐碩,唯獨經貿領域乏善可陳,一直被質疑。最近終於提出明年將啟動「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協定的構想,想藉此重返領導地位,對台灣、對亞太都是值得注意的發展。
從川普任期後半段到拜登上任,美國在印太地區動作頻繁。過去一年跟日本、澳洲、印度領袖舉行了二次的四方安全會談(QUAD),跟韓國、日本及東協等舉行峰會,副總統及國務卿也周遊各國,甚至建立了引發爭議的美英澳防衛協定(AUKUS)。但在經貿領域卻缺乏實質的進展;即便中國大陸動作頻頻,正式申請加入 CPTPP 以及新加坡與智利、紐西蘭推動的「數位經濟夥伴協定」,美國的動向依舊是模糊且語焉不詳,引發美國重量級意見領袖以「悲劇」來形容。
拜登總統於10月在東亞峰會的場合拋出將推動「印太經濟架構」,而商務部長雷蒙多再度於11月有更具體的說明,終於對美國印太戰略的經濟面向提出較為清晰的政策輪廓。歸納拜登及雷蒙多的說法,美國這個新布局有幾個重點。首先,重返 CPTPP 不再是美國的選項,未來將以印太經濟架構作為主軸。第二,美國預計於明年2月開始啟動,而且印太經濟架構不是只有對話,將會以「協定」(agreement)的方式呈現。第三,印太經濟架構不是傳統經貿協定,而將以如供應鏈韌性等新興區域性經貿議題為主。
這樣充滿創意的協定,是否能作為美國重返駕駛座的支持,尚待觀察,但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美國與印太盟友會進入更有組織、有方向的經貿問題討論,而且所談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可能會脫離關稅、投資自由化及貿易規則等我們熟悉且有所準備的領域,進入一個新模式。
例如拜登提及印太經濟架構將處理貿易便捷化議題。一般想像貿易便捷化,不外乎通關時間簡化、關務行政調和等規則,但非傳統的貿易便捷化協定,重點可能會透過區域性機制來解決目前全球「物流之亂」的短期瓶頸以及長期結構問題。又如供應鏈韌性議題,近年已成為美國與台灣、日本及各國的優先對話項目,若納入印太經濟架構協定範圍並不意外。
然而無論物流之亂還是供應鏈韌性,在診斷問題時不可避免的會以資訊蒐集與交換為基礎,以具體掌握瓶頸所在、研商可能的處理方式。亦即是,近期台積電被要求「自願」提供產能資料的情況,有可能會成為印太經濟架構之下常態性、制度性的機制。物流之亂的解決對台灣當然有益,而提高供應鏈韌性也有助於維持我國參與,但在過程中對於這些不熟悉新機制的影響及因應,也是台灣需有所準備之事。
又如數位經濟,印太經濟架構的重點似乎不再是數位貿易規則,而是涉及資料跨境傳輸、資料保護、平台互通及加密技術等國際標準的制訂。標準化是數位經貿規則的重要基礎,也是目前國際間進展較為不足的領域。台灣在標準化方面過去參與較少,也需提早準備。
性質上,印太經濟架構與 CPTPP 並不衝突甚至有互補性;不過對於如供應鏈韌性、數位貿易標準化等面向上,在美中進入戰略競爭關係的局面下,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架構可能形成與沒有美國參與的 RCEP 及 CPTPP 的競爭態勢。我國目前已正式申請加入 CPTPP,對於印太經濟架構更有積極參與的重要性;同步準備積極爭取,是台灣應有態度。
聯合報黑白集/「幸運」的國防部
2021-12-03 01:18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國防部長邱國正。報系資料照
監察院報告批評,現行軍事訓練役僅四個月,時間太短。國防部長邱國正被記者追問,卻不願發表評論,只說國防部「不會主動發起討論」役期問題。主管機關對於重大政策宣稱沒有立場,也無意討論,堪稱一絕。
把頭埋進沙裡,荒唐之下其實是更多無奈。國防部當然知道軍力不足,尤其因為少子化,更難招募。但如果改回徵兵,勢必衝擊年輕選民,這些人又正是當今政府重要選票群。所以,國防部不敢吭氣,要募要徵都咬牙配合上意,反正最後責任不是自己承擔就好。
民主政治下,人民是「頭家」,就要有身為主人的責任意識;但台灣的民主化過程在這一塊獨缺。政治人物慣於吹噓夢想,彷彿天下都是白吃午餐;因此施政高度短線化,只求配合選戰節奏釋放利多。選民未必傻到看不出背後的代價,但政客既然敢開支票,百姓不拿白不拿。大家陷入「有便宜先占」的心理,管他明天的世界會如何,想太多才是對不起自己。
對比台電,如今必須一再宣稱不缺電,核能部門主管還得公開「認罪」,供稱當初自己手裡完成的核四不安全。看到這種宛如大陸文革的場景,國防部應該感到慶幸:至少自己可以「沒有立場」,不需要全體動員厚著臉皮扮演「公投反方」,並在台上打自己耳光。
聯合報社論/蔡政府埋頭反公投,沒看到變種病毒來?
2021-12-03 01:13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新冠病毒變異株Omicron紅色警報聲中,各國憂心病例激增掀起新一波感染潮,紛紛緊縮防疫措施,爭取時間增強防禦工事。唯獨蔡政府,還在力拚「反公投」的保衛戰,對新病毒似不以為意。 歐新社
新冠病毒變異株 Omicron 一周內自非洲入侵歐美亞各大洲,傳播速度引起全球恐慌,各地股市應聲倒地。紅色警報聲中,各國憂心病例激增掀起新一波感染潮,紛紛緊縮防疫措施,爭取時間增強防禦工事。唯獨蔡政府,還在力拚「反公投」的保衛戰,對新病毒似不以為意。
世衛組織稱,Omicron 產生大量突變,前所未見。證據顯示,新病毒不僅「重複感染」機率高,以色列有醫師打了三劑疫苗依然遭突破感染,顯見其高風險。各國正積極確認新變異株的重症與致死率,未來兩周是關鍵期,其時間點恰好撞上我國啟動春節檢疫方案。對此,地方首長質疑「七加七」方案執行不易,憂心前七天隔離天數不足,後七天居家檢疫,恐成社區防疫破口。新北市長侯友宜及專家均建議中央調整方案。
陳時中老神在在,稱新變異株剛發生,一切得等待實際疫情發展,會比憑空臆測來得準,並堅持「七加七」政策不變。為此,高雄市長陳其邁直接建議民眾在防疫旅館住滿十四天,降低與家人接觸風險。
地方首長憂心忡忡其來有自。全台除台北市、基隆與離島三縣,其餘縣市疫苗兩劑接種都不到六成,而七十五歲以上長者完整接種僅六成五,即不再成長。若變異株來襲,以其強大傳染力,醫療能量很快會飽和,後果難料。鄰近的日本即料敵從嚴,直接鎖國,以待情勢明朗。
陳時中坦言 Omicron 本月即可能入侵國門,但除呼籲民眾接種疫苗,別無積極作為。指揮中心明知疫苗完整覆蓋不足,大敵當前,對返鄉潮的風險,僅重申「守住邊境」,要民間配合,這和各國嚴陣以待態度大相逕庭。事實上,疫情關鍵期不僅適逢春節返鄉潮,更撞上四大公投日;但再多專家示警,卻抵不過執政團隊南北宣講反公投的政治熱中。
全台今年歷經三級警戒,民生經濟受創,至今還在療傷。但蔡政府為力阻四大公投過關,把疫殤包裝成防疫政績;蘇揆因應變種病毒的防疫會議開得雲淡風輕,指示規畫青少年第二劑、民眾第三劑接種計畫。政府口說提升群體免疫力,卻對民眾緩打潮視若未睹,以不變應萬變,就怕公投前擾民引起反感。
蘇揆的指示沒畫到重點,還充滿心機。首先,台灣七十五歲以上長者的完整接種率無法提升,是因為很多民眾害怕副作用,放棄完整接種。歐美和中國大陸,是用獎勵措施催高完整接種率;而蔡政府則是用外籍人士來「灌水」疫苗覆蓋率,製造普及假象。
其次,Omicron 變種病毒也再度考驗台灣的疫苗準備。歐美已開始追打第三劑,台灣的莫德納到貨量已快用罄,政府雖增購兩千萬劑,但要明後年才會到貨,亦仍不知能否對付 Omicron。如果莫德納依然延遲交貨,AZ群要如何依個人意願追打第三劑?至於BNT,目前已到貨上千萬劑,已有逾八百萬人次接種;若讓青少年及已接種一劑者完整施打,民間捐贈的一千五百萬劑便所剩無幾。陳時中卻以「疫苗足夠」為由拒絕再加購,試問,這八百萬人的第三劑要打什麼?因此,蘇揆雖指示規畫追打第三劑,民眾不免要質疑:打什麼?疫苗在哪裡?
蔡政府疫苗採購,一直是政治考量優於人道考量,意識型態重於科學理性,也因此破綻層出不窮。Omicron 一旦侵台,人們的正常生活勢必會被打亂,因此必須提前部署,不要再重演疫苗不足之亂。去年政府因黑箱作業錯過採購時機,使台灣飽受疫情之亂困擾;如今,難道還要再指望郭董或他國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