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0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別對變種病毒衝擊掉以輕心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聯合報社論/縱酒駕、逼捐款,陳其邁的灰色治理
◆  聯合報黑白集/老柯的心魔
◆  經濟日報社論/別對變種病毒衝擊掉以輕心







經濟日報社論/別對變種病毒衝擊掉以輕心


2021-12-30 01:37  經濟日報 /   社論
自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命名一個多月以來,變種病毒Omicron在全球快速擴散。(路透)


自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命名一個多月以來,變種病毒 Omicron 在全球快速擴散。由於初期研究結果顯示,雖然 Omicron 的傳播速度勝過 Delta,而且打過疫苗或染疫康復者的突破性感染率也高,但是重症比率相對低,再加上疫情長達二年之久所產生的防疫疲勞,使人們對 Omicron 的戒心相對不高。

對此,部分專家提醒,僅從 Omicron 早期數據資料,就認定它的影響較溫和「是不明智的」,正因為其重症率低、有大量無症狀感染者,加以全球多國採取「與病毒共存」政策,使實際感染 Omicron 的人數應遠高於目前統計,也讓最終入院人數是否對醫療體系造成負擔仍未可知。更何況,一旦 Omicron 使各國疫情大規模復燃,不只會削弱全球經濟成長動能感染人數大增也會令勞動參與率下滑,供應鏈再度受到干擾,稍稍緩和的通膨大宗商品價格又再走揚。

面對 Omicron 恐對經濟帶來新一波衝擊之際,主要央行卻因通膨壓力居高不下轉持鷹派立場加快收緊貨幣政策。如聯準會宣布加速縮減購債,且暗示明、後年將各升息三次;英國央行更出乎意料地,在維持低利率三年多來首次提高利率,以抑制升抵近十年新高的物價;歐洲央行則表示,將在明年3月停止購債計畫

為何主要央行未因疫情升溫而對貨幣政策收緊一事作出調整,理由有四第一,過去兩年來,即便全球經濟屢受變種病毒衝擊,復甦步調仍逐步地朝疫前預測成長軌跡靠近,是以各央行並不預期 Omicron 會對經濟造成重大負面衝擊;第二,聯準會終於不再認為通膨是暫時現象,而 Omicron 如引發各國採取較嚴格的防疫措施,恐造成供給面再度受阻進而推升通膨,故在通膨風險加劇下,央行選擇維持貨幣正常化步伐;第三,美國和歐洲的失業率持續下降,且民國 110 年(2021年)第3季後美國永久性失業率再度下行,企業缺工問題加劇,若未來生產力無法有效提升,則工資上揚壓力必然加重;第四,治療新冠病毒的口服藥已問世,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12月22、23日緊急授權兩款口服藥,可用於染疫患者,而目前感染 Omicron 的患者多屬輕症口服藥問世有助防止醫療體系崩潰

除了主要央行外,金融市場緊張情緒也很快地趨緩。雖然,11月26日 WHO 為 Omicron 病毒定名後的首個交易日,金融市場恐慌情緒一度蔓延,VIX指數彈升幅度達到 54%,且 S&P500 指數大跌2.27%布蘭特原油期貨價格暴跌13%。但不到兩周時間,隨著 Omicron 初期重症率偏低數據公布金融市場紛紛反彈並收斂跌幅。最新的美國銀行大型基金經理人調查報告亦顯示(調查期間為12月3日至13日),受訪者認為民國 111 年(2022年)最大的尾部風險仍是貨幣政策緊縮,其次是通膨,第三才是疫情死灰復燃

問題是,全球離疫情大流行終結之日仍遠。首先,就算目前 Omicron 的重症率比 Delta 低,但其傳播力驚人疫苗逃脫率高的特性,仍會使各國感染人數在某一時點飆高,進而干擾社會與經濟正常運作,且亞洲國家的 Omicron 感染人數尚未顯著上揚,恐只是相關疫情還未爆開;再者,兩年來各國隨疫情程度而鬆緊調控防疫措施,讓人們產生防疫疲勞,也使 Omicron 更易找到傳播的突破口;第三低所得國家疫苗覆蓋率仍偏低,讓病毒便於持續性傳播與複製,更易因複製錯誤或突變產生新型變種病毒,使全球不斷重複地因應變種病毒衝擊

所以,即便主要機構預測民國 111 年(2022年)全球經濟成長表現可期,主要央行與金融市場也聚焦於通膨問題,但在當代醫學未能確實控制疫情之前,各界對不斷出現的新變種病毒與疫情反覆帶來的衝擊,還是要保持警戒














聯合報黑白集/老柯的心魔


2021-12-30 04:56  聯合報 /   黑白集
林智堅宣布棄選大新竹市長後,立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右)的發言,意指在野黨是阻礙新竹進步的元凶,圖為民眾黨立委高虹安(左)向柯抗議地制法修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英人設市」引發反彈後,目標人選新竹市長林智堅忍痛宣布棄選。一手導演此事的民進黨總召柯建銘嘴巴仍很刁鑽,聲稱他一步步出招,「讓群魔亂舞現形」。老柯自命智多星,但這一局說要讓「群魔現形其實是他自己心魔破功

柯總召仗著自己老謀深算,接連導演「總預算案」與《地制法》的「逕付二讀」,以為一切盡在囊中。未料,兩者最後都因朝野衝突,改為「付委審查」收場。蔡英文日前在黨中常會下令力挺大新竹合併案,就是誤信老柯的能耐,誰知結局落得如此難堪。

林智堅宣布棄選,一方面是「見壞就收」,另一方面也算「棄堅救英」,為小英的「誤判」解套。再說,區區林智堅,怎麼戴得起「狼狽為堅」這樣的大帽子?好笑的是,柯建銘嘲諷那些反對竹竹併的人都是「心裡有鬼」,都在自掘墳墓;但屈指一數,他眼中的「群魔」,民進黨人似乎還比較多。

 事實上,外界反對的是民進黨的程序不正義,而不是「大新竹升格」本身。民進黨倉促推動「竹竹併」,不僅剝奪公眾討論權,也把區域劃分均衡變成兒戲,置法制與全台區域規劃於不顧。老柯的心魔,在於他想當「新竹王」心切;子弟兵林智堅棄選,隨即聽說他另挺政院顧問鄭宏輝心魔顯然要比群魔難治吧!











聯合報社論/縱酒駕、逼捐款,陳其邁的灰色治理


2021-12-30 05:05  聯合報 /   社論
高雄市壽山動物園改造經費約五億元,高市府一紙公文要求三國營企業捐助逾二億元,引發爭議。圖為高雄市長陳其邁(第二排右三)今年八月主持壽山動物園改建開工典禮。記者林巧璉/翻攝


高雄發生人神共憤酒駕事件,一家四口在斑馬線上被累犯撞飛,生死永別。市長陳其邁隨即發動八天酒駕大執法」,首日開出四十三件酒駕罰單,平均每十分鐘即有一件,可見酒駕已是高雄人之日常。與此同時,高雄要重建壽山動物園,陳其邁具名發文要求台電捐助八千萬元,另有十多家公民營企業均要共襄盛舉」。市政建設竟如此公然強向企業索逼捐款,陳其邁的「暖男包裝當場露餡

兩起不同事件,讓人窺見陳其邁在高雄的「灰色治理」,可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以酒駕者撞毀一個家庭的事故為例,除酒駕者為累犯,最令人扼腕的是,受害一家四口是在行人穿越道上被撞噴飛。從曝光的影像看,這一家人要過馬路前往愛河看展,他們在人行道上不斷停停走走,過往的車輛無一減速或停車禮讓;然後,四人迅即被急馳而來的酒駕車輛撞飛。一個沒有禮讓文化城市斑馬線旁任何交通號誌,行人的性命要靠什麼保護?

根據統計,今年一至九月,高雄與台南、桃園並列為六都中酒駕致死人數最多的城市,各有廿七人死亡,遠高於雙北的各四人或台中十八人。與去年同期比,高雄和桃園都從去年的十八人增為今年的廿七人增幅五十%。換言之,陳其邁對於自己治下的酒駕問題完全不以為意,亦從未設法加強執法宣導改善,終於釀成市民一家在人行道上遭奪命的慘劇。

事實上,高雄推出一連八天的「酒駕大執法」,不過是「盡人事」的遮羞之計,並無助改善高雄市民用路文化。試想,一天臨檢開出四十多張酒駕罰單,恰恰證實酒駕在高雄已成稀鬆之日常。尤其,在發生那麼駭人的撞人事件後,駕駛人仍對酒駕不以為意;究竟是什麼樣的城市文化讓市民對人的生命如此無感?陳其邁或許認為,只要用八天專案表演應付過這一關,也就夠了。但以高雄的所得、就業、人口等指標都在下墜的情況看,主政者若永遠只想靠宣傳技術取勝,這個城市的前景是黯淡的。

再看壽山動物園的改建,市府要用「新動物園運動」改造原本老舊的壽山動物園,原值得期待。然而,陳其邁的籌款方式,卻發文向公民營企業索討捐款,公私不分到難以想像。既然是一個公共建設計畫高雄市府即依正常程序編列預算;若是資金不足,就應量力而為,分年實施。不料,陳其邁卻具名發文給十多家公民營事業機構,甚至指定金額強逼對方認捐。試想,五億元動物園改造計畫,市府僅出五千萬元,公營事業各出六至八千萬元,十三家民營企業要分攤二・三億,天下有這樣搞公共建設政府嗎?

嚴格而論,像台電有些高壓電塔變電所等處所屬於「嫌惡設施」,因而會編列「回饋金」以敦親睦鄰,以減少地方民怨。然而,台電這次的八千萬捐款並非用於敦睦鄰里,而是在幫陳其邁添顏面,可謂名不正而言不順。也難怪,此事一傳開,台中、新北等市均覺得不可思議,要求台電比照捐款補助地方建設。進一步看,強迫國營事業捐款已極不當,陳其邁竟還指名民營企業要求共同分攤二・三億經費;如此在灰色地帶上下其手,真是扭曲的「父母官」心態。

放縱酒駕強索捐款,顯示陳其邁治理高雄無方只重表面功夫。遏止酒駕,需要長期的公民文化培育,陳其邁卻無意深耕,他在意的只是表面的節慶歡愉硬體風光。名為「暖男」,但手法之「厚黑」,讓人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