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4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鮑爾見風轉舵 美經濟風險升高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黨中央態度曖昧,藍營「侯友宜們」何其多
◆  聯合報黑白集/渣男的散步記者會
◆  經濟日報社論/鮑爾見風轉舵 美經濟風險升高







經濟日報社論/鮑爾見風轉舵 美經濟風險升高


2021-12-04 01:22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圖/美聯社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今年以來面對通膨居高不下,一貫的口頭禪就是「暫時性」;然而他本周出席國會作證時,卻表示「暫時性」這個字眼已經「退休」,並改口說高通膨已經成為「持久性」。這意味著「暫時性」並非功成身退,而是被強迫退休;並且說變就變,面不改色。以 Fed 在全球舉足輕重的地位,對於經濟情勢卻抱持著猜謎遊戲的心態,不免令人深嘆今夕何夕。

鮑爾專攻法政,經濟理論底蘊不足,因此他出任主席以來,在貨幣政策上一直是見風轉舵;但他觀察的並非經濟風向,而是華府的政治風,以及華爾街的市場風。民國 107 年(2018年)鮑爾得到川普力挺,擊敗聲望崇高的前主席葉倫而出線;鮑爾必須投桃報李。上任之初,由於人單勢孤,政策上只能「葉規鮑隨」,一年內先後升息4碼。等到第4季美股大跌後,川普公開表示「我最大敵人是鮑爾,不是習近平」,於是民國 108 年(2019年) Fed 一路降息5碼,美股重回多頭,經濟強而有力,失業迭創新低,為川普連任鋪就康莊大道。

民國 109 年(2020年)3月美國疫情肆虐,經濟急凍,股市重挫,Fed 立即將利率降到近零,並啟動量化寬鬆(QE)措施。問題是去年8月決定改變決策結構,以平均通膨率取代單一通膨率,以「最大就業」取代「充分就業」,作為脫離超寬鬆政策的先決條件。但對平均通膨率並未提出計算的期間多長,最大就業也未說明失業應降到多低。由於目標曖昧不明,決策自然是存乎鮑爾一心,目的則是讓寬鬆政策可長可久,對川普連任及股市繁榮都是利多。

孰料川普連任失敗,於是鮑爾必須為自身的續任多所籌謀。今年初拜登上台後不久,美國通膨便蠢蠢欲動。鮑爾為了維持超寬鬆政策,於是高舉「通膨過渡論」的鮮明旗幟。殊不知疫情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先砍向總需求,因此去年通膨低落;後砍向總供給,於是今年通膨飆高。鮑爾不僅預測錯誤,真正的大錯在於過度肯定,令外界依此做出不當的預期。到年中時通膨將居高不下已是信而有徵,但鮑爾仍秉持「清風拂山崗,明月照大江」的無上心法,「寬鬆我自維之」的立場毫不鬆動。

然而鮑爾並非死忠的「鴿派」,11月初見到政經情勢已然成熟,於是在決策會議上決定啟動「退場」。等到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公布,比去年同期猛升6.2%,政治風向丕變;不僅拜登政府關注經濟的焦點已經由刺激需求轉向抑制通膨,國會兩黨議員也都對通膨升高極表關切。Fed 內部之前只有「鷹派」在利率預測「點陣圖」上表達反對立場,現在連「鴿派」都公開對鮑爾提出異議。拜登為政局及時間所迫,不得不打安全牌,提名鮑爾續任主席。既然續任到手,於是鮑爾利用30日出席國會作證的時機,明示資產購買計畫將加速「退場」,並預料12月14-15日聯邦公開市場委員(FOMC)會議時將討論此事,且通膨「暫時性」一詞也就此從此被掃入歷史的垃圾堆。此番談話,距離 Fed 宣布「退場」計畫僅僅五周,而且迄今只執行了三周不到,再加上「通膨過渡論」轉向,鮑爾顯然是在自己打臉。

鮑爾以他共和黨的背景,加上通膨居高不下的嚴峻現實,卻能使民主黨籍總統拜登再度提名他續任四年,而且還得到兩黨議員的普遍支持,這一手政治牌打得的確出神入化。但他賠上的,卻是各界對 Fed 維持物價穩定的信心,如此將導致通膨預期升高,形成「工資─物價」螺旋式上升,高通膨自我實現」的風險;再者,由於 Fed 延誤了收回寬鬆政策的時機,通膨已成氣候,升息勢必提前,升幅更須加大,又有 Omicron 新變異病毒株添亂,經濟復甦勢頭難免洩氣。高通膨,低成長,即使不致演變成「停滯膨脹」的困境,仍為美國經濟製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而鮑爾未來四年的日子恐怕也不會好過。













聯合報黑白集/渣男的散步記者會


2021-12-04 01:22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立委高嘉瑜遭施暴的案件曝光後,又爆出加害人林秉樞(圖)試圖透過PTT帶風向等案外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綠委高嘉瑜的驚悚遭遇,暴露了台灣政治圈不少變態現象。渣男林秉樞虛實交錯的政商網絡,高嘉瑜遭民進黨同志的冷落,綠營網軍的綿密串連,在在讓人驚嘆。離譜的是,林秉樞遭地院裁定羈押禁見,法警押解他上囚車途中,他竟能在媒體包圍下侃侃談論案情,彷彿是檢方特意為他開的記者會。

不知是渣男的背景太有力,或是押解的法警太無知,竟會演出嫌犯「散步記者會」的直播,這又是一個「台灣第一現象。新北地院裁定林秉樞羈押禁見,就是為了避免他「逃亡串證」。然而,法警讓他對著媒體和攝影機暢所欲言,就各項爭議逐一辯解,不就是給他隔空串證的機會嗎?何況,他一邊裝作向高嘉瑜致歉,一邊又透露新的隱私,脫罪及恐嚇意味濃厚。

明知大批記者守在現場,檢警卻任意讓他一路大放厥詞,我們的司法對遞解程序的規定真鬆散到這種地步嗎?不僅如此,林秉樞分明有恐嚇女友、威脅父母的前科,但司法資料檢索系統中卻將它遮隱。這點,豈不愈發顯示政壇有人在幫他掩護惡行?

最近「無役不與」的綠委范雲,坦承幫林秉樞向總統府要到他母親喪禮的電子輓聯。若非關係匪淺,渣男如何得到這樣高規格的「服務」?譴責暴力卻未譴責渣男的范雲,才該公開交代一下!

★《聯合新聞網》關心你:遇到家暴事件,請打113保護專線











聯合報社論/黨中央態度曖昧,藍營「侯友宜們」何其多


2021-12-04 00:37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四項公投選情膠著,藍營內點名新北市長侯友宜未表態相挺,近日更傳黨中央叫不動侯參與公投宣講。記者周志豪/攝影



民調顯示,原本「同意」都大於「不同意」的四大公投,近日差距逐漸拉近,核四案甚至逆轉。為此,公投同意方「找破口」、「找戰犯」的聲音甚囂塵上;而國民黨最大諸侯,對「重啟核四」表態不支持的新北市長侯友宜,則成了眾矢之的。事實上,國民黨內立場曖昧者何止侯友宜一人,若要追根究柢,國民黨中央的因素恐怕還要更大。

客觀而言,公投正反方差距逐漸拉近並不令人意外。主要關鍵是,民進黨挾執政優勢,動用包山包海的行政資源,全力宣傳「四個不同意」。在資源懸殊的情況下,蔡政府將「反萊豬」置換概念成「反美豬」,將政府危害藻礁宣傳成「藻礁已存」等;假訊息反覆傳播,就算許多民眾不被洗腦,媒體呈現的資訊量體已是一片傾斜。在這種政黨對決動員下,綠營基本盤歸隊可以預期。

然而,「資源不對稱」,仍無法掩飾國民黨身為主攻方的策略失當。公投戰開打前,國民黨忙於主席選舉和「刪Q」,對公投戰略缺乏規劃。戰役開打後,新主席朱立倫的態度並不積極,藍營只能且戰且走。國民黨對於自己提案的「反萊豬」和「公投綁大選」已有明確立場,這毋庸置疑;但對其他兩案則抱持觀望,似乎忘了公投之役是明年選舉的重要熱身賽。

國民黨的表面說詞是:「護藻礁」及「重啟核四」兩案是民間團體發起,為避免被操作成「政黨對決」,因而不對這兩案過度涉入。然而,避免喧賓奪主,並不表示國民黨不能扮演聲援及支持角色。完全撒手不理,反而顯得國民黨對民間關注的議題漠不關心。說穿了,國民黨對公投案的相對消極,主要是朱立倫過去在新北市長任內即曾表態「反核四商轉」,這和侯友宜的情況如出一轍;朱立倫怕被質疑「昨非今是」,又無法找到更佳論述,只好維持半曖昧立場。

如此一來,儘管國民黨表面上把「四個都同意」喊得震天響,但黨內的態度卻不一致,淪為「各自表述」。目前,除了侯友宜及宜蘭縣長林姿妙表態反對核四重啟,台中市長盧秀燕、苗栗縣長徐耀昌皆持保留態度。盧秀燕是礙於獨派團體「核四遷台中」的恫嚇,難以表態;徐耀昌則在綠營圍剿下,說出「沒有核安,就沒有核四」。

公民投票理應由民眾自主決定對政府政策的准駁,民進黨逼迫藍營縣市首長對公投表態,是不磊落的政治操作,主要是想要利用個別立場差異製造破口。問題就在,當國民黨內部缺乏一致的應對論述,主席或特定首長又因個人因素而有難言之隱,就難免無法集中火力,甚至會受到對手的利用,被塑造成反方。相較於民進黨集中所有黨政側翼資源全力出擊,國民黨的戰法有如「佛系」,只能靠民氣可用,及前總統馬英九、議員羅智強等人以游擊戰方式搏版面,呈現的是「不對稱作戰」。

民進黨地方執政縣市在桃園市長鄭文燦領頭下,縣市長積極表態。例如「鄭文燦模式」,把市政放兩旁,發生了超商殺人案還跑去其他縣市宣講。這類極端做法,國民黨當然不必跟進。最近,侯友宜在各方質疑下,主動公開聲明「反萊豬」的立場,至少做了若干彌補,表示自己無意變成「拖垮」公投的禍首。

最重要的是,朱立倫既然當上國民黨主席,就不需再執著過去對核四的立場,而應該根據國家能源、全球環保的大形勢,提出更新、更完整的前瞻論述,同時也幫助黨內地方首長跳脫他們有口難言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