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4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台灣推向代理人戰爭?\星期透視/台海危機後的美中台關係

◆  名家縱論/台灣推向代理人戰爭?
◆  星期透視/台海危機後的美中台關係
◆  人民不仁 源自官員無恥
◆  設平價專區 更要注意通路整併
◆  大屋頂下/評述中共三次歷史決議(上)
◆  請給戰甲車隊優先路權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台灣推向代理人戰爭?


2021-11-14 00:21  聯合報 /   楊永明(作者為國安會前副秘書長)
美國將台灣視為棋子,將台灣視為代理人,用以試探與刺激中共,亦即「代理人戰爭」(proxy war)。 路透



最近有關兩岸戰爭的政治人物發言與西方媒體報導,已到不勝枚舉的程度,從是否會打,到時間預測,甚至各種攻台劇本應有盡有。美國會議員今年已提出十多項涉台法案,至於美國官員與國會議員訪台也是頻率大增,似乎都有前往戰爭前線感覺乘坐美國軍機來台已成常態

同時,美國頻打「台灣牌」,高調支持台灣參與聯合國和代表處正名,搖擺在戰略模糊與戰略清晰之間,拜登總統連兩次說出對台灣安全有承諾,讓蔡英文總統與民調都相信美國會出兵協防台灣。為何有這些大幅變化?美國國會議員說是因為關注台灣民主與自由,美國官員說是由於中共軍力發展,憂心兩岸和平與台灣安全。這些或許都是正當理由,但是僅只如此嗎?

另一種有歷史與實例支持的理由,則是美國將台灣視為棋子,或是川普口中的筆尖,將台灣視為代理人,用以試探與刺激中共,亦即「代理人戰爭」(proxy war)。代理人戰爭自古就有,冷戰時期核武器出現而廣被運用,是指強權為避免與對手直接交戰,或不願發生全面戰爭,為打擊和消耗敵人,設局利用第三者來代替戰爭

台灣為何可能會被推向代理人戰爭?首先,主要肇因於中美權力關係的變化,現狀霸權為壓制新興強權,但要避免直接軍事衝突引爆核戰爭,轉而運用代理人戰爭策略。美國各界這兩年高舉中國威脅論,將中國視為對手,而兩岸關係緊張與台灣民主化,正好提供代理人戰爭的最佳場域。

其次,除了中美戰略競爭結構性因素外,利益團體代理人戰爭也是重要因素,特別是美國的軍工複合體,長久依靠美國國防國際軍火龐大利益結構;但是美國國防預算逐漸下降軍火製造商研發經費採購訂單大不如前軍工複合體急需建構美國新敵人新代理人戰爭

美國軍工複合體的生態複雜,從軍火商上下游企業、國會議員、退休官員及智庫等,近年多份有關兩岸軍事評估報告及國會涉台法案都有其身影。例如日前美國會共和黨參議員提案台灣威懾法案」,欲提供軍事融資貸款廿億美元給台灣購買美國軍備。同時美國海軍部長戴杜羅說,中國以和平或軍事手段接管台灣,是對美國經濟安全的最嚴峻影響,事實上,戴杜羅十七年前成立一間專門做美國國防部生意的科技公司,他可謂就是軍工複合體的一部分。

第三,美國民粹沙文政治日漸擴大,個別政治人物權力鬥爭標榜政績,從川普、潘斯、龐培歐到布林肯等,不斷擴大台灣牌的邊際效益,也如他們期待的引來中共的強烈反應,例如日前王毅與布林肯在 G20 會面時,王毅曾說台灣問題一旦處理失誤,將對中美關係造成「顛覆性、全局性破壞」,但前日布林肯回應表示,如單方面武力破壞兩岸現狀時,「許多國家將採取行動」。

值得注意的是,代理方內部配合內生誘因,也是大國得以挑動代理人戰爭的關鍵因素;甚至部分代理人戰爭是代理方主動挑起,大國被動捲入或被借用。就台灣而言,台灣政治變遷與兩岸關係變化,一直是中美台三角關係的兩個重要自變項,敏感牽動中美關係與台海和平。例如,陳水扁發表一邊一國主張後,中美採取共管台海穩定態勢;而今蔡政府與拜登團隊似乎在比賽刺激北京,迫不及待要踩踏那條「深紅線」。

台海戰爭沒有贏家,對台灣是破壞傷害,對大陸是發展受阻,對美國是霸權衰退。然而在中美強權競爭美國軍工複合體政治人物操作下,台灣恐難逃被推向代理人戰爭的命運,期待各方能以「聰明、務實、謹慎」態度,真心對待台灣與兩岸的現在與未來。













星期透視/台海危機後的美中台關係


2021-11-14 00:23  聯合報 /   趙建民(作者為文化大學講座教授兼社科院院長)
國防部長邱國正表示,如今局勢比1995年、1996年台海危機時代還危險。記者林伯東/攝影



川普後半任期採取抗中政策。去年十月,中方擔心美方在南海製造事端,主動要求澄清,出現所謂「十月驚奇」;今年一月,川普宣布派遣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訪台,台海危機浮現。

筆者去年十月提出八項指標,認為兩岸進入準戰爭狀態(陸委會主委邱太三承認解放軍在台海已進入準戰爭布局);三月在本專欄提醒「台海一月風暴」的嚴肅性。最近華盛頓郵報記者專書危急」,證實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越過川普,兩次致電解放軍高層,保證不會開戰;三月,解放軍沿海部署恢復常態。

這兩天,美國國會議員搭軍機訪台,大陸外交部稱「向美嚴正交涉,台灣依美謀獨引火燒身」,解放軍東部戰區新聞稿組織在台海方向軍事行動」,大陸國防部新聞稿卻要求美方停止挑釁,不向台獨發錯誤訊息」,軍事行動四字消失。同時間,美中兩國出乎預料,在氣候峰會宣布共同防止全球暖化美國國務院主導氣候部長會議,未邀台灣參加,下周舉行的拜習視訊峰會,可能也不涉及敏感的台海議題。可見拜登上台前後,美中歷經兩次危機,雙方在台海議題上更加小心翼翼,新的運作模式呼之欲出!

地緣政治將美中推向空前敵對,加上全球化排外風潮美中台民粹主義興起,民間對立情緒激亢,領導人經常配合觀眾激情演出,但政策上刻意趨緩,官員扮白臉,「糾正」最高領導人民粹用語,形成一種前所未見的矛盾統合

以拜登為例,最近兩次提出若台灣遭共軍侵襲,美國會出兵救援,並將台灣和北約盟國相提並論。拜登長年任職參院外委會,對美國台海政策瞭若指掌,不可能口誤;國內反中民意高漲,川普聲勢居高不下,迫使拜登加碼支持台灣

但另一方面,拜登在氣候變遷貿易等議題,鍥而不捨創造和中方互動機會,終於得到善意回應。

至於負責執行政策官員,則忙不迭努力穩定局面。拜登主張出兵援台後,白宮立即強調政策不變;十天後國務卿布林肯接受同媒體採訪,回到「堅守台灣關係法的長期承諾,確保台灣有自衛的能力」傳統說詞

日昨拜登國安顧問蘇利文稱,美中不必冷戰,可以是一種激烈競爭關係,此政策框架勢必連結台海。最近美方倡議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文沒有處理台灣聯合國會籍問題、支持立陶宛更改台灣駐館名稱,為美中競合寫下註腳。

此一兼顧民意和安全的新政策取向,蔡政府似乎也有樣學樣。蔡總統國慶講話提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刻意迴避陳水扁「台灣、中國一邊一國」提法,國台辦將之稱為「兩國論」,但至今不直接點名批評;國慶講話不斷使用中華民國、國旗,用以掩蓋借殼論,主張以對話化解分歧,可見執政團隊也意識到台海風險,刻意放軟身段。

蔡英文提出美軍駐台協訓,國防部長邱國正改稱美軍「交流協訓而非駐台」,國安局長預告蔡英文時期兩岸不會有事,暗示不會作亂,陸委會邱太三強調疫情後兩岸正常交流,鷹派外長吳釗燮不再胡亂批評對岸。

台海風高雲急,一月危機後,三方汲取教訓試圖營造新的運作模式,引信雖暫告解除,但與和平對話的距離,依然遙遠!












大屋頂下/評述中共三次歷史決議(上)


2021-11-14 00:26  聯合報 /   黃年
中共召開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新華社



中共即將發表《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新華社稱此為百年黨史收官的「豹尾」,亦是習近平新時代的「龍頭」。

這將是中共第三次發表歷史決議。第一次是民國 34 年(一九四五年)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第二次是民國 70 年(一九八一年)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這三次決議固然皆由權力鬥爭路線鬥爭交織而成,但就各別的背景、路線與效果言,仍有巨大的區別。略作比較:

先說第一次決議。①就背景言:中共自民國 10 年(一九二一年)建黨起,歷經艱險,因抗戰而得到喘息及發展。至民國 34 年(一九四五年),抗戰已近尾聲,預見即將面對戰後與國民黨的激烈鬥爭,中共內部也有整理隊伍現實需求。整個黨的處境是在危機與轉機交匯處,因此有鞏固領導統一路線期待

就路線言:民國 24 年(一九三五年)的遵義會議史稱鞏固毛澤東領導地位。但王明、博古等人「國際派」的問題並未解決。中共究竟是一個可以自主決策獨立行動的政黨,或是共產國際下的附隨組織,成為路線鬥爭,當然也是權力鬥爭。這場鬥爭至民國 31 年(四二年)營造成延安整風運動整頓三風,學風、黨風、文風,以「國際派自主派」的鬥爭包裹黨內整肅最後凝結成民國 34 年(四五年)六屆七中全會的《歷史決議》。

就效果論:國際派落敗,毛澤東的地位確立。此一形勢,對中共後來的發展與內戰獲勝應有重要關聯。毛澤東最大的成就即是領導中共武裝贏得政權,但當歷史再向前延伸,毛澤東最後卻將中共及中國帶到幾乎亡黨亡國境地,這應是民國 34 年(四五年)的《一次決議》始料未及。

續談第二次決議。①就背景言:經過文革十年浩劫已瀕亡黨亡國。毛死時,大家關門吃螃蟹解心頭恨。所以,民國 70 年(八一年)鄧小平一輩救亡圖存的二次決議,否定文革打折了毛澤東,它不像一次決議只是黨內鬥爭,而可謂是全黨全民共識

就路線言一次決議鞏固毛澤東二次決議則是批判毛澤東一次決議黨內派系權力路線鬥爭二次決議則在實質上已是一場「政變」。

懷仁堂事件逮捕四人幫就是不折不扣暴力政變」。否定了文革、兩個凡是、以階級鬥爭為綱、繼續革命論,改稱「不論姓資姓社/不論黑貓白貓」,主張「摸著石頭過河」、「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廢止國家領導人終身制」,這些更可稱是路線上的「政變」,無疑。

就效果論:這場「政變」的成效有目共睹,可謂震古鑠今。民國 29 年(四○年)代的整風,死了逾萬人。但改革開放平反」了數千萬人。

民國 99 年(二○一○年),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民國 101 年(二○一二年)習近平繼承第二次歷史決議豐碩成果

再談此次第三次決議。①就背景言:此次六中全會開閘歌頌習近平的「這九年」,第三次決議是為他在二十大連任鋪墊第一次第二次決議皆生於危難,但習面對的卻是大國崛起之時,他可以帶著改革開放創造豐裕資源仔細思考如何繼往開來

習近平必須斟酌的是兩樣東西:方法與方向

就路線言:以目下所見的「公報」來看,習近平的思考是「毛鄧辯證習集大成」。三次決議的主體架構可謂就是欲以毛澤東式權力模式主導鄧小平式修正治理

習近平說:「改革開放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關鍵一招」,可見他的基本操作仍然離不開鄧小平。君不見他將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加註為「習近平/新時代」。

然而,習近平同時也離開了鄧小平關鍵動作是他修憲取消國家領導人任期限制建立個人崇拜,這形同否決了鄧在中共體制體質改革上所定的最重要的天條試想,習近平任期可以不受限制,他的繼任者也可以嗎?隱患留給未來

這就是說,應不應該斟酌方法」?另如,「厲害了,我的國」,較諸鄧小平一輩的「韜光養晦」,也是兩種方法」的比較

就效果論:「突襲式修憲取消任期限制的動作,已解構鄧小平一輩建立遊戲規則政治生態,其實也可以說就是一場「政變」。

尤其引人矚目的是方向」。鄧小平一輩無疑否定了毛澤東與馬克思,形同把毛澤東與馬克思關進籠子裡」。但是,習卻欲藉回復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復辟毛澤東這就是方向上的差異

習近平儼然有兼毛鄧而集大成的用心。唯毛的權力觀,與鄧的改革觀,在短中期或能相輔相成,但恐非可大可久

目前公布的六中公報」,大幅鋪陳毛時代的功勳,尚未見如何批評。倘若《決議》的正本也是此一走向,即不啻是塗銷第二次決議中鄧小平等把毛澤東關進籠子裡」的政治判斷形同復辟毛澤東,亦可視為一場政變」。

因此,中共究竟是繼續走鄧小平的路還是回到馬毛路線就不免會出現方法與方向的矛盾其間存有失之毫釐謬以千里的可能性

三次決議的主要差異有二

一、前兩次決議,是在強大甚至嚴峻現實壓力下促成,勝利方因此取得了權力及路線的正當性。此次則出現在相對承平期間,權力因素明顯大於路線因素可謂其實不是現實壓力自然促成,而是出自人為加工情境可說是一個 DIY自己動手做的事件

二、鄧小平一輩發動的二次決議雖是「政變」,但彼等取得的權力及贏得的路線,至今仍受認可,也應能獲得永世的肯定。但毛澤東雖在第一次決議贏得了權力及路線而受肯定,卻在時移境遷後,至二次決議,他的權力及路線搞到幾乎亡黨亡國,因而被打折及否定。至於這第三次決議所建立的權力及路線,也有「政變」的性質,把毛澤東與馬克思從籠子裡放了出來,成敗得失現在都不好說,也許仍待下一次決議的評說

百年中共迄今尚在摸著石頭過河的後段誠是不幸,的掙扎血噴淚湧,現在則寄望於習。主要原因是始終陷於教條教主的泥沼中,而阻擋了中共及中國尚有超越政治教條政治教主可能性

倘若能相信「自由是人性的本質/民主是文明的方向」,就不至於不斷在這些翻滾的「歷史決議」中找尋自我了。

習近平說得對,這是一次新的進京趕考」,攤在眼前的是一張未完成的答卷
下周日續












人民不仁 源自官員無恥


2021-11-14 00:08  聯合報 /   陳常正/大學教師(台北市)
波波漫畫



台中發生汽車擦撞毆人昏迷事件,震驚社會。與一警界高層友人提及此事,他的結論是:觀念偏差、民粹盛行,唯有教育才能解決。

一個人的養成至少受到三種教育環境影響家庭、學校、社會家庭教育若是偏差,學校老師再想導正非易事。學校老師身教、言教外,同儕間也相互影響。若學生在校都視基本道德良心為無物,進入社會,豈能有多大道德水準?

「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衛福部長陳時中爆出飲酒唱歌影片,記者會說明可說是士大夫狡辯之極致。當時疫情用餐規範需有社交距離用餐空間不認識八人以上需有隔板,陳說僅一人相識,未架隔板,此又違法。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人民點燈。疫情指揮官可蔑視主管法規,對小民卻又嚴刑峻法,隔離移工取用熱水,踏出防疫旅館房門八秒,衛生局即開罰十萬元。兩相對照,執政黨高官己身不正,如何執法?

士大夫之無恥,孰令致之?一個公然狡辯違法卻不承認,到底是誰的責任?同黨委員說此影片是假消息,由中國網站傳出,一定是「阿共」陰謀;蘇揆也說:「這樣有計畫一波一波在打擊這麼辛苦的防疫團隊。」

如果政府認定影片為假,調查機構就應著手調查是否為換臉軟體刻意偽造行政首長轉移焦點指鹿為馬是官員持續囂張跋扈主因

顧炎武「觀三代以下,世衰道微,棄禮義,捐廉恥,非一朝一夕之故。」官員和立委沆瀣一氣,最大源頭就是領導當局縱容、無節制。馬英九時代行政院秘書長,僅因風災時與丈人吃粥就下台,綠營能做到同標準之萬一嗎?

台中富少毆人陳時中聚餐事件,在在看出在執政者無法以身作則,樹立正確道德和執法規範後,守法道德分崩離析,官員和執政黨相互護航誠是台灣治理關鍵問題所在

台灣問題不在對岸,而在無恥






余豈/教(嘉義市)


台中富少傷人案,有大學生被惡少打成顱內出血,家長開記者會,卻荒誕到更讓人搖頭。近年教育現場,類似父母和學生脫序行為普遍。當道德教育不振,孩子有恐龍家長撐腰,專任導師輔導老師倘未主動扛責任,其他老師就是「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幾年教改下來,「道德」和道德教育被汙名化,個人主義盛行,學生與家長唯我獨尊, 一旦衝突是非對錯都不顧。

道德教育之基本,就是孔子說的「」。日本作家井上靖寫孔子傳,他歸納「」的意思,是「仁」字以人旁配以「二」,所以兩人相遇相處,彼此遵循某種基本規範,就是仁其實不僅兩人,兩個團體、政黨、國家,都須在親善相處前提下才能互利

現實社會裡,「」變成奢求,社會政治領袖意見領袖荒腔走板,天天在眾人面前上演,小老百姓有意學樣,再難以期待大眾光明磊落舉措合宜守義講信
















設平價專區 更要注意通路整併


2021-11-14 00:10  聯合報 /   顏廷棟/銘傳大學財金法律系教授(台北市)
政府早在2008年就曾經協調量販、超市設立平價專區,當時壓抑物價的效果就不明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府發放振興五倍券,預期刺激消費以活絡市場買氣;但由於通膨導致物價上漲。面對這波物價飆漲,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將協商各大賣場通路設置平價專區。只是我們懷疑,平價專區可以滿足民眾日常需求嗎?抗漲期間又能維持多久?

談到零售通路市場變化,受到大眾關注的是,家樂福超市有意退出台灣市場,如此大型通路的整併,當然會改變零售市場結構,同時也影響到一般消費者購買商品價格的權益。依照公平交易法規定,事業間合併或持股等收購計畫,若市占率或年度銷售金額達法定門檻,即公平會提出結合申報。以全聯、遠東或統一規模看,不管哪家併購家樂福,都應提出結合申報規定。

至於公平會對結合申報案件審查標準,同法十三條規定如其結合對整體經濟利益大於限制競爭之不利益者主管機關不得禁止。對於如此競爭關係大型通路商結合案件,可能有限制競爭不利益的疑慮,因此消除彼此競爭壓力,得以增強任意提高商品價格之能力,顯然不利於消費者。另方面,零售通路結合整併後,可能也有擴大規模經濟效益大量採購降低進貨成本等效果,進而反映到消費者享受廉價福利,最終提升整體經濟利益。

政府在自由市場體制下,須尊重市場價格機制,因此經濟部只能柔性勸說通路商設平價專區;但從長遠穩定民生物價觀點,公平會審理大型通路商結合申報案件,應審慎評估利弊得失,許可正面結合案件,藉以創造出有利於消費者福祉之整體經濟效益。














請給戰甲車隊優先路權


2021-11-14 00:08  聯合報 /   張重玖/軍退(高雄市)
戰甲軍車編隊行進南部省道,被民車穿插分割。圖/張重玖提供



面對共軍威懾,國軍演習不斷,車隊在公路奔馳,難得一睹戰備機動操練。南部省道上,戰甲軍車編隊機動行進,眼看被民車穿插分割,很是不捨。

國軍實兵操練不是擺龍門陣如同救護車上路急著搶救病傷患。戰甲車「出拳」就是要快、狠、猛、準,雖只是個演習,然視同作戰,給作戰部隊路權優先行駛,有那麼困難嗎

真實作戰戰甲車隊公路奔馳,就是任務在身,身為公民認知讓路,就是尊敬國軍沒有會投降的國軍,只有無知的政客會操弄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