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3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對欠稅大戶豈能束手無策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6536/web/ 

◆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對欠稅大戶豈能束手無策
◆  聯合報黑白集/唐鳳幫AZ衝業績?
◆  聯合報社論/好鬥成癖,民進黨眼裡只有政敵沒有人民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對欠稅大戶豈能束手無策


2021-07-13 01:2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財政部。本報資料照片


自2010年起,財政部或經其指定之稅捐稽徵機關,每年7月1日都會公告欠稅大戶名單,也就是個人欠稅超過1,000萬元或營利事業欠稅超過5,000萬元的確定案件,得公告欠稅人或逃漏稅捐人的姓名與內容。此次公布欠稅大戶全國共955件,欠稅金額約1,001億元,為數可觀。

從今年的欠稅大戶資料,可以看出幾項特色:首次突破千億,因滯納愈久,利息累計,欠稅金額持續累積上升;2010年尚可追回20多億,近兩年追稅僅5億上下,11年來追回稅款合計才158億元,代表政府追徵的能力趕不上欠稅的速度。其次,欠稅大戶仍以「老面孔」居多(如黃任中家族、環亞飯店、博達科技等),甚有作古多年的名人,政府每年公布一次,就像打臉自己一次。

最久的欠稅竟然還有1985年的案件,令人懷疑政府難道真的還抱著收回的希望?而且大戶多為望族、具雙重國籍,欠稅集中在所得稅、遺產稅、贈與稅或土地增值稅等富人稅,不是有辦法遠走海外,就是早已脫產,骨肉爭產都不在乎形象了,政府公布欠稅反而像是傷害政府自己的形象。

問題是,欠稅案件的追稅期包含「徵收期」加「執行期」,原先稅捐稽徵法只明訂「徵收期」為五年,「執行期」則無限制。這些欠稅大戶等等陳年舊案,是經過2007年、2017年兩次修正稅捐稽徵法,將法定追稅期一延再延,對欠稅1,000萬元以上大戶,以及遭法院裁定拘提或管收確定、遭核發禁止命令案件,持續追討至明年3月4日止,代表屆時政府將喪失對連年上榜的欠稅大戶追徵的權力。

對於是否要第三度修法再延長追稅期,財政部表示沒有規劃,又說欠稅大戶的陳年舊案,至明年3月4日將滿15年,已和民法請求權的最長期限15年一致,其實已經透露對欠稅大戶300億的稅款放棄追徵的期望,也不想修法延長。但是朝野立委基於財政考量,認為財政部每年仍能追回部分欠稅,不應主動放棄;若欠稅就這樣一筆勾銷,對乖乖繳稅的老百姓並不公平;何況財政部長數次表示將透過大數據加強稽徵,不應該對欠稅束手無策,因此,仍將提議針對舊案追稅期再延五年。

我們認為,折衷的建設性作法,首先是財政部和法務部,對於法定的租稅保全手段,包括限制移轉財產、假扣押、限制出境、提前開徵、移送強制執行,及至執行效率等等方面,在欠稅陳年舊案上發生哪些缺失,提出完整的檢討報告。例如稅捐機關在核課權的行使上是否過於嚴苛,以致納稅人不服氣而寧可欠稅?相關機關何以不能及早發現欠稅人隱匿財產的動向行為?為何強制執行時才發現已無財產可供執行?有多少比例進入破產程序?破產清算時,債權順序及分到款項比例為何?都應該有一檢討報告,並提出法制上的改進意見,以應對未來的欠稅案件態樣。

如果檢討報告,能對於陳年舊案做出合理的交代,並能提高財政部、法務部對於近年新增的欠稅案件追稅的力道,加強執行的課責程度,才可以當作「收回無望」的稅收損失。在此同時,財政部和法務部也應對近年新增的欠稅案件,稅捐保全措施,尤其是防逃、隱匿、移轉財產的對應手段方面強化了哪些?如何能將執行的時點提前,並提升追稅力道及效能?財政部長所說的大數據分析,如何應用於欠稅行為的預防及追徵?一併提出可行方案。

此外,法務部對於已發現之財產不足清償欠稅,且生活逾越一般人通常程度者,行政執行署得核發之禁止命令(禁奢令),如何透過提高民眾檢舉之獎金與誘因,改進追稅績效?法務部的網站都說「管收是逼人吐錢還債的方法」,法務部就更應拿出善用拘提和管收等強力手段的具體作為。











聯合報黑白集/唐鳳幫AZ衝業績?


2021-07-13 01:38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行政院政委唐鳳。 圖/行政院提供


近來新冠疫苗接種,在「可選擇疫苗」情況下,出現前所未見的搶打潮。但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突然宣布,接下來三輪預約疫苗「都只能打AZ」,符合資格的民眾如果不打,只能等第四輪以後再說。這到底是疫苗不足,還是在幫AZ衝業績?

目前國內收到的疫苗,莫德納和AZ數量差距不大。且兩者都有不少已訂購、尚未到貨的劑量,即使讓民眾自選並預留第二劑,應不致發生「訂到但打不到」情況。唐鳳處心積慮,奪走民眾疫苗選擇權,顯事有蹊蹺。

真相是,讓民眾「自選」疫苗,已發生「選莫德納遠多於AZ」的情況。如此下去,蔡政府外購最多又獲日本捐贈相挺的AZ,極可能供過於求。那樣的話,蔡政府的疫苗大內宣主力,瞬間就會變雞肋。

另一方面,郭台銘和台積電購買的BNT疫苗也已完成簽約,如此一來,甚受歡迎的BNT又會搶走AZ的鋒頭。一旦BNT疫苗到貨,AZ滯銷恐怕更嚴重。而BNT的採購,蔡政府失職在先又阻擋於後,難以邀功,故須趁現在衝業績提高AZ覆蓋率。否則,搶打BNT現象一上演,蔡政府更難堪。

經過唐鳯宣傳,果然,蔡政府喜孜孜地說,不到一天已有十一萬人改勾選AZ。民眾在疫苗之間游移不定,凸顯的正是疫苗政策失當,使人們失去安全感。蔡政府還沒覺悟嗎?











聯合報社論/好鬥成癖,民進黨眼裡只有政敵沒有人民


2021-07-13 01:38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立法委員林昶佐(右)日前視察環南市場時對台北市長柯文哲開砲,卻被環南市場自治會長林勝東(紅衣者)反嗆。記者余承翰/攝影


半個月來,占領媒體熱議話題的是發生在環南市場立委林昶佐的「放送事件」;從各種草蛇灰線,顯示這是一場中央針對台北市長柯文哲設計的「請君入甕」戲碼。儘管最後結果被逆轉,卻讓人再次見識到,在全民為防疫及缺疫苗所苦之際,民進黨仍滿腦子鬥爭思維。也正是這種藉疫謀敵的心態,才使台灣疫情走到今天的局面。

民進黨是靠鬥爭起家的政黨,在野時,為了爭提名、爭出頭,藉由各種手段打擊黨內外對手,歷史班班可考。當政權到手,它本該知所節制,但恰好相反,民進黨因為掌握行政資源與權力,益發肆無忌憚。尤其蔡政府的五年,以國家機器打擊黨內對手、黨外政敵更是毫不遮掩。透過府院黨綿密的組合拳,再佐以網軍側翼發動線上線下的攻勢,成了民主國家最惡劣的政爭示範。

大家都知道,副總統賴清德是民進黨內鬥史上最知名的受害者。若打擊黨內對手都能如此不手軟,對在野政敵下手,當然更凶狠。蔡政府藉林昶佐來數落柯文哲,已非它首度對在野首長設局。韓國瑜擔任高雄市長時,行政院長蘇貞昌多次喊話要他出席院會,俟韓國瑜開完會剛離開行政院,網上便流傳他在院會疑似打瞌睡的畫面。這種行政院帶頭打擊地方首長的做法,把行政中立置之腦後,更充滿黨私權謀。

再看,去年八月蔡政府宣布開放萊豬引發滔天民怨,台北市長柯文哲事先預告他會出席行政院會並提出建言。誰料,會後當時任行政院發言人的丁怡銘立刻舉行記者會,秀出多張圖卡,誣指台北市的冠軍牛肉麵使用萊牛。從冠軍牛肉麵事件到環南市場事件,設局者雖均未得逞,但已清楚可見蔡政府這種無時無刻想著打擊政敵的心機,已超越了一個民主政權的分際,到了罔顧治國的地步。

柯文哲之所以成為蔡政府頭號大敵,正是因為他不斷以專業揭穿指揮中心的無能及不合理,聲望一時大漲。形象墜落的蔡政府,當然要對他發動突擊、醜化,以扳回一城。蔡政府甚至把疫苗分配當成鬥爭工具,雙北市人口及確診者眾,但分配到的疫苗卻不如高雄市;就連疫苗發放訊息也被質疑不對等,事先將發放數量告知高雄市,讓該市預作準備。若連疫苗都能如此操作,蔡政府的行政倫理還有底線嗎?

北農爆發群聚,顯示柯文哲的防疫戰線出現破口;然而北農真正的幕後掌控者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卻保持神隱。柯文哲一開始要求中央讓北農所有人員施打疫苗,指揮官陳時中卻冷回,疫苗是預防不是治療方法。隨後屏東爆發Delta疫情,屏東縣長潘孟安向中央要求讓兩村居民普打疫苗,中央便火速送上疫苗。這種「內外有別」的做法,不僅暴露蔡政府的雙標,更嚴重的是把人民分成兩等:「自己人」轄下的民眾會獲得更佳待遇,「非自己人」轄下的民眾則是次等公民。

正因為「鬥爭」優先於「治理」,當環南市場出現大規模群聚感染,蔡政府當然立刻逮住機會「黑柯」。當天一早,蘇貞昌便召集閣員開擴大防疫會議,隨後多位部會首長趕赴現場開記者會,同時安排「刺客」林昶佐出擊,蔡英文臉書貼文也矛頭對準環南市場。這一連串節奏緊湊的殺柯戲碼,千算萬算,卻沒有算到環南自治會長臨時的驚天一嗆,扭轉了局勢。

疫情走到今天這步田地,蔡政府卻仍以「三分抗疫、七分抗敵」的心態應戰,以為魔杖一指就能殺敵致勝。它忘了,它玩弄已久的民意,已沸騰成民怨。